❶ 游戲知識科普(4)——什麼是互動式電影
我知道,這個題目看起來很奇怪,大家想必要問互動式電影,為啥能歸類到游戲知識科普里呢?
那麼,這期十三少就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么一種全新的,近些年才流行開來的游戲類型——互動式電影游戲。
眾所周知,雖然電子游戲早就被歸類為第九藝術,但其影響力及社會關注度遠遠比不上比它早誕生幾十年的第八大藝術——電影。
顯而易見,主流媒體對於院線大片的相關報道要遠遠多於對新上線游戲大作的報道,這一方面是因為電影這個行業非常成熟與發達,另一方面也源於主流媒體對游戲的固有偏見。
如果你喜歡看電影,不會有人對你的愛好說三道四(當然你爸媽可能除外)
但是如果你喜歡玩游戲,就會有人跳出來說你不務正業,玩物喪志,虛度光陰。不拉不拉。
作為一名充滿熱情的游戲玩家,也是挺憋屈的。
不過這個現象可能很快就會發生改變。
因為近些年游戲產業、CG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誕生了互動式電影這種全新的游戲類型,它已經將游戲與電影這兩種看似不相乾的藝術形式結合到了一起。
互動式電影的出現讓游戲玩家不再單純按照游戲編劇設定好的固定套路進行遊玩,反而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與努力改變主角的命運,以達到游戲最佳的結局。
說到這里,有些小夥伴就會問了,這也沒啥稀奇的啊,非線性敘事,多支線,多結局的游戲比比皆是啊,這也不是互動式電影首創啊。
對於你們的這個質疑,我只能恨鐵不成鋼的說一句,你們說的對。
誠然,多結局的電子游戲早在幾十年前就出現過了,這並不稀奇。但是多結局的電影呢?你看過嗎?
就在這兩年,具有多結局的電影還真的誕生了。
所以,互動式電影已經模糊了游戲與電影之間的界限,它既可由游戲公司製作發售,運行於游戲主機、PC、甚至手機上,例如《底特律:變人》以及《奇異人生》。也可以由影視製作公司製作,用戶直接在視頻網站觀看。例如已經在Netflix上映並取得廣泛熱議的《 黑鏡:潘達斯奈基 》。
可能再過一些年,還會產生在院線上映的互動式電影,讓一個影院的人一起來決定這部電影的劇情走向,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只是不知道怎麼解決大家對於劇情選擇的分歧。
說到這里,想必大家已經對互動式電影有個基礎了解了,我們放幾張截圖讓大家感受下,在游戲機上看電影與在視頻網站看電影的區別。
以下是《底特律:變人》中玩家要做出的選擇:
以下是《 黑鏡:潘達斯奈基 》中觀眾要做出的選擇:
講真,隨著游戲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的游戲畫面已經可以做到以假亂真了,游戲中虛擬的場景與現實中拍攝產生的場景已經讓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游戲會越來越像電影,而未來電影則會越來越像游戲。
游戲公司總希望能擁有跟好萊塢大片比肩的畫面特效及敘事能力,帶給玩家充足的沉浸體驗感。而電影公司則希望能擁有跟游戲一樣的互動性體驗,延長一部電影的生命周期,達到利潤最大化。這也正是所謂別人家的飯香。
不過,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心酸。
你看現在的3A大作製作成本也動輒高達10億美元,已經基本趕上了好萊塢電影的燒錢水平。而游戲工業也跟電影工業有著更多的融合,2018年的傳奇大作《荒野大鏢客2》就曾一度是好萊塢群演最大的僱主。
然而,游戲與電影的逐漸融合也並不能消弭這兩者自身的獨特魅力。
有的游戲玩家喜歡看游戲劇情,而非親自上手操作角色(我們姑且不去討論到底是因為懶還是因為手殘)。而有些影迷則經常對電影中的角色嗤之以鼻,總想自己親自上手,拯救世界。
故而,這個世界上就產生了這么兩類神奇的人:雲玩家及鍵盤俠。
這里絕對沒有對雲玩家及鍵盤俠的惡意,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歡事物的權利與方式。這很正常,而得益於技術的進步,游戲的觀賞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比如《神秘海域4》《古墓麗影》《刺客信條:奧德賽》在內的一大批優秀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可觀賞性,因此B站通關也算通關。
話又說回來,想進入電影世界中操控一切的也大有人在,傳統的電影表現形式無疑扼殺了這部分觀眾的熱情。而在互動電影中,這部分觀眾終於可以不用再在影評中發牢騷,可以自己去決定主角的命運了。
有的人喜歡做旁觀者,靜靜看別人表演,不發表意見。而有的人喜歡做參與者,任何事物都想親身體驗嘗試。互動電影的出現,無疑在這兩類人中找到了某種微妙的平衡,你既可以左右主角的命運與劇情的走向,還可以保持較為舒適的觀賞狀態,不用再為自己操作不到位而發愁。
如果互動式電影繼續發展下去,並結合VR等先進技術,可預知的是,這將對傳統的電影行業帶來的巨大的變革與影響。同時也會成為游戲界未來的發展方向。
可能再過些年,好萊塢的6大電影公司就會發行各類可以玩的電影,而R星 育碧 暴雪 EA等游戲大廠也會推出可以在影院上映的游戲。到那個時候,只怕再也沒有人能區分,這是一部電影,還是一款游戲了。
期待那一天能早日到來。
❷ 有什麼電視或電影是由游戲改編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生化危機》《寂靜嶺》《古墓麗影》《最終幻想》《仙劍奇俠傳》《光環》《DOOM》《間諜獵手》《吸血萊恩》《街頭霸王》 一共11部 2002 星際迷航記之復仇女神 Star Trek: Nemesis 星戰啟示錄 Star Trek X (USA) (working title) 1998 星際迷航 Lost in Space 迷失太空, LIS太空號, 迷失在太空, L· I· S·太空號 LS (USA) (promotional abbreviation) 1993 星艦迷航之太空九號 "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 星際迷航九度空間, 銀河前哨 DS9 (USA) (promotional abbreviation) , Deep Space Nine (USA) (short title) , Star Trek: DS9 (USA) (short title) 1986 搶救未來 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 星際迷航記4 The Voyage Home: Star Trek IV 《星際迷航記》簡史 二戰以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資訊的發達,各種神秘現象似乎也越來越多:UFO的頻頻出現,外星人神秘的存在,「羅克韋爾」基地的傳說……,這一切都讓科幻文學、電影擁有了數不勝數的素材。到六十年代,科幻電視劇、電影在全球范圍廣泛興起。1966年,小說家Gene Roddenbery發表了一部科學幻想小說。小說以二十三世紀的星艦企業號為主軸, 描述它在廣闊宇宙中探尋各種文明與各種未知生命形式的奇妙旅行。而隨即小說就被改編成了電視劇。這部名為《星際迷航記》電視劇集在美國影響尤其大,乃至形成了一股強烈的科幻次文化,硬是陪育出幾代忠實的科幻迷。《星際迷航記》和1977年開始上映的《星球大戰》系列,並稱為國際兩大科幻文化,各自衍生出無數玩具、游戲等,擁有無數的Fans。 對於幾乎是看著這部電視劇長大的「星際迷」來說,沒有什麼事能比將之搬上銀幕更讓人興奮了。終於,經過十年的等待,1979年,星際迷航記的第一部電影《Star Trek:The Motion Picture》正式上映,盡管此片拍得實在一般,難以與兩年前的《星球大戰》和同年的《異形》相媲美,但由於廣大「星際迷」的擁戴,當年仍是造成了一股不小的旋風。 第一部的前半部幾乎全是講科克船長召集舊部來執行任務,開場就是久違的企業號穿越太空,這個新式造型委實讓當時的影迷驚艷不已。後半部的內容不用說也可知了,科克船長定是成功地掌握艦隊,並夥同戰友們拯救銀河系於存亡之際。影片到也獲得了1980年奧斯卡的三項提名: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著配樂,最佳視覺效果。可惜,最後是無一中的。特別是最佳視覺效果敗給了同一年的《異形》,想必很多「星際迷」真是憤憤不平J 1982年上映的第二集《可汗之怒》(Star Trek II:The Wrath Of Khan),是目前為止評價最高的一部。影片描述邪惡的可汗逃脫十五年前被科克船長拘禁的星球,可汗本是一位智勇雙全的領袖,但此刻已變成了一個邪惡瘋狂的人,他誓言要向科克船長討回血仇。於是先劫持了一艘聯邦戰艦,後又偷取了科克船長的兒子和舊情人製造的毀滅性武器,並引誘企業號投入他精心設計的陷阱……。劇情是延續電視劇及上部電影。前集中慘白的制服已換成亮麗的紅色。尤為人稱道的是,劇中對三位主要人物科克船長、斯巴克和麥可衣之間的友誼、競爭的糾纏,描繪得極為深刻。結尾透露出的溫馨和尖刻情緒,讓人回味。 第三集《Star Trek III:The Search For Spock》於1984年放映,在延續前部的戰斗氣氛之下,還觸及倫理與生命的嚴肅主題:科克船長升為將軍後,試圖利用毀滅性武器復活斯巴克。星際艦隊總部不同意他的計劃,科克抗命執行急救行動。這部從各方面講都算扎實的影片,雖然沒能超越前集,但它的開放式結局,成功地保留了這個影集的延續性。 第四集《Star Trek IV:The Voyage Home》,1986年上映。劇情為:斯巴克逐漸恢復意識,受創的企業號流落到外星球。科克被召回地球前,一個神秘探測器行經地球軌道,引起天候災變。為此,科克一夥穿梭時空,回到20世紀的舊金山,展開救援……。此集為前四集中最輕松的一部作品,科克出現於舊金山街頭的情節,令人想起走在紐約街頭的鱷魚鄧迪;點到為止的環保意識,20世紀的曖昧艷遇,甚至捕鯨漁民的抗議場面,可算一部相當不錯的科幻喜劇。獲1986年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配樂、最佳錄音、最佳音效提名。 1989年上映的第五集《Star Trek V:The Final Frontier》卻是部令人失望的失敗之作。一直演科克船長的威廉·夏特納(William shatner)既演又導,派拉蒙公司又在前集成功的基礎上中止了與盧卡斯的光魔公司的合作。影片講述科克船長到屬於中立區的寧布星球,解救遭到叛徒控制的樂園市民。William shatner的導演水平顯然難比他的演技,此集因而得以難以置信的玄奧故事、粗糙失真的特技效果,贏得了包括眾多「星際迷」在內的觀眾的一片罵聲。 《Star Trek VI:The Undiscovered Country》,1991年上映。克林帝國發生了意外的爆炸事件,求援於聯邦,並提議修好。聯邦出現了兩種意見,鴿派主張出援,科克所在的膺派則傾向強硬立場。科克被怪罪應為克林船艦受攻擊負責,當他前往解危時,又被指控殺害克林帝國使者。90年代初的國際局勢,被用於本片的劇情(即切諾貝爾核電站核外泄後,逐漸與西方合作)。星際系列中最賣座的兩部——第二集和第四集的導演Nicholas Meyer重執導筒,同樣,光魔也回來了,為影片製作了受到好評的特效。影片中,情節發展緊湊,克林帝國也被描繪得較有人性。本片獲1992年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化妝提名。 第七集《星空奇兵》(Star Trek:Generation)於1994年上映。科克船長乘新企業號試航,途中收到救援任務……而在另一時空,索倫博士正陰謀毀來星球、攻擊企業號。本片的劇情犯了和第5集一樣的錯,讓人覺得完全是空有奇想,因此,雖然展現了精彩的戰斗場面和特效畫面,但實在無法讓觀眾為其打上高分。 1996年上映的第八集《Star Trek:The First Contact》也收到了較好的反響。片中新生代的皮卡艦長接掌了新成立的企業號。外星機器人向聯邦發動攻擊。由於皮卡曾受敵方俘虜並同化,星際艦隊對其不很信任,故沒有派其出戰。皮卡不顧命令,仍然參與戰事,後還隨一艘敵艦回到21世紀……。第一次執導的Jonathan Frakes算是成功地展現出一部劇情充滿懸疑的科幻佳作。主要演員表現也很突出,皮卡的扮演者Patrick Stewart,柏族女王的演員Alice Krige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第九集之前,星際迷們已經得出了星際迷航系列影片的規則:二、四、六、八集皆為中上乘之作,相較之下,單數集則令人失望。因此,1998年的第九集《Star Trek:Insurrection》也無法逃脫之一規律。故事講述艦隊前去救援一名企業號隊員。皮卡發覺由於巴庫族擁有一種奇特物質,可作為索納族的治療良方,因而索納族勾結了一名聯邦將領策劃將巴庫族驅逐出他們所居星球,皮卡當然要馬上阻止這人大陰謀的得逞……此集題材不新,情節分散,皮卡表現也不突出,但因其特效,還是值得一觀——其實,這一評價同樣適合於那此被認為失敗的單數集J。
❸ 求一部像游戲畫面的電影,一個女的拿了一個模擬頭盔進入游戲。一槍就把游戲裡面的直升飛機打了下來。
阿瓦隆Avalon
押井守作品
劇情簡介
一個迷失的未來虛擬世界。年輕人為了埋葬對現實的絕望而選擇投身於模擬戰斗游戲。游戲的虛幻讓他們能夠反復的經歷生死殊途,這異樣的刺激和破關後得到的金錢,讓無數人著迷不能自製,非法集團也乘機而起。瘋狂的代價是嚴酷的,它會讓游戲過度者的大腦完全損傷,最後變成徹底的廢人。於是,人們把這種如被魔咒的游戲叫做AVALON——那裡曾是西方傳說中的極樂花園,是英雄的亞瑟國王和他的圓桌騎士們長眠的美麗小島。
阿修是新出現的游戲頂尖高手,想藉此忘卻一些記憶的她埋頭戰斗,獨來獨往引人矚目。不期然的一天,阿修的眼前出現了一個神秘的挑戰者。這個男人採用的戰術和阿修類似,但他以強大的攻擊效率大獲觀者贊嘆。阿修一面在虛擬世界裡接受挑戰,一面加緊對他的調查,因為這是個在機器終端裝置,甚至在游戲管理處都找不到現實身份的人。「阿修君不是正因為不喜歡和別的游戲者接觸,才選擇了這種獨行俠的戰斗方式嗎?那又為什麼要打聽…」,管理處的詢問,阿修一時窮於回答,靈光閃念,她冰封的記憶開始解凍,命運的車輪由此緩緩旋轉。
阿修曾是已解散的組織「維扎德」成員,重逢原同伴斯湯納後得知首領嘜斐已經在游戲里成為永久的廢人。阿修震驚而迷茫的前去探望,過去共同戰斗的記憶浮上心頭,她開始著手調查游戲的設置,是否有SA級別的戰斗世界真實存在。當她檢索到一個稱為「九姐妹」的非法地帶時,阿修收到了「在廢墟C99號等著」的挑戰書。
在虛構游戲里尋找真實,阿修走向那個未知的戰場。與此同時,「維扎德」神秘的突然解散,也將在這里找到答案。什麼是現實,什麼是模擬,阿修在這樣的碰撞里來體會恐怖的觸感,在她被封存的記憶里,我們等待著看見阿修見到過的真相……

❹ 有點游戲味道的《黑鏡》,業內首創互動式觀影,卻是懸疑片嗎
一部有點游戲味道的懸疑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如果當成一部電影的話,簡直一片混亂,爛如泥淖;但如果玩過類型游戲的話,會覺得還是有點游戲的味道。可以說是業內首創互動式觀影,為全球網路視頻點播平台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觀影模式,同一個故事,五種截然不同的故事發展與結局,觀影不再是觀影者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雙方你來我往游戲般的體驗!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這一部在令人失望的第四季後重回了《黑鏡》的巔峰:當你花了若干小時(這個時間實在無法確定)沉迷在這樣一個詭譎,奇異的故事裡時,不管世界之外是不是真有一個Matrix,你實實在在被你面前這塊黑鏡奪去若干小時的生命了。雖然題材並不新穎,但作為網劇開創了互動式劇集的先河,打破了第四面牆,還有游戲和劇集的界限。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並沒有一個恆定的世界觀,每個人的身份、每種行為會隨著你的選擇而改變。
❺ 游戲電影有哪些
游戲電影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游戲電影:
一、基於游戲劇情改編的電影
魔獸
此電影是基於同名網路游戲改編,講述了兩個種族之間的戰爭。它以其龐大的世界觀、豐富的角色和精彩的戰斗場面而受到廣大游戲迷的喜愛。
二、游戲劇情的電影化呈現
最終幻想:王者之劍
這部電影是對著名游戲系列《最終幻想》的影像化呈現。它以其精美的畫面、動人的音樂和深入人心的劇情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電影中的世界觀和角色設計都與游戲一脈相承,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三、以游戲人物為核心的電影
刺蝟索尼克
這部電影以經典游戲角色索尼克為主角,講述了其在現實世界中的冒險故事。電影中充滿了動作和幽默元素,成功捕捉了游戲的精髓,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享受到了樂趣。
四、融合了游戲元素的電影
頭號玩家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虛擬現實游戲中的冒險故事。電影中融入了大量的游戲元素和梗,展現了游戲中的世界觀和角色魅力。觀眾在觀看電影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游戲的樂趣。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游戲電影,它們以其與游戲的緊密聯系和精彩的劇情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這些電影不僅展示了游戲的魅力,也通過電影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游戲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