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老師的尖叫電影
擴展閱讀
精武門電影全集 2025-09-22 04:02:17

老師的尖叫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9-22 02:43:08

A. 這是我見過的最「喪」的教育題材的電影——電影《超脫》

提起校園題材的電影,最容易想到的,是《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這些電影告訴我們,一個好老師是如何感化那些處於人生轉折階段的孩子們。可是有一部電影,同樣是校園題材。同樣也有負責任的好老師。但是,它從頭到尾,都充斥著絕望——電影《超脫》。

亨利是一名文學教師。他被聘任到一所中學做代課教師。這所中學,有著全區最差的生源。很多學生的表現低於同年級應有的水平。學生家長對學生漠不關心,學生們自己則自暴自棄。更有甚者,學生之間的欺凌,甚至學生辱罵老師,都是家常便飯。

亨利獨居。他唯一的親人,是住在醫院的外公。外公年紀大了,經常會犯糊塗,甚至有時會把自己鎖在病房的衛生間里。亨利經常去看望他,陪他聊天。

亨利七歲那年,母親服用安眠葯自殺了。當亨利長大後,他隱約察覺到,母親在年輕的時候,被亨利的外公性侵過。所以亨利對外公的感情有點復雜。即使在他成年之後,與童年、與母親有關的記憶片段總是不時地在腦海中出現。這令他經常感到非常痛苦。

也許是因為亨利有著童年時期的心靈創傷。所以亨利對於不幸的孩子,總會多一分悲憫。

一天晚上,亨利在公交車上遇到了一個未成年的小雛妓,艾麗卡。艾麗卡濃妝艷抹,舉止粗魯,輕浮浪盪。甚至明目張膽地在大街上攬客。但是艾麗卡明顯年齡還小。她的臉上、身上帶有明顯的外傷。她無家可歸。

亨利把這個孩子像流浪貓一樣地撿回了家。他給了艾麗卡食物和一些治療外傷的葯物。允許艾麗卡住在自己的家裡。心懷感激的艾麗卡,盡自己所能來報答亨利:她做飯、做家務。幫助亨利照看外公。聽亨利訴說自己童年的故事。

但是畢竟,亨利無法提供艾麗卡成長所需的所有條件。亨利最終把艾麗卡送到了相應的兒童收養中心。此後亨利不時地去看望艾麗卡。

亨利代課的班上,有一個女學生叫梅瑞狄斯。她在學校時,會因為肥胖,而被同學嘲笑、欺凌。

而當梅瑞狄斯回到家後,她的興趣愛好與生活方式不被父母所理解。梅瑞狄斯熱愛攝影和繪畫,但是這卻遭到了父親嚴厲的指責:「你為何不畫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呢?譬如明快的顏色。我白天辛苦工作,晚上的好心情也被你的青春焦慮症給毀了。知道了嗎?我對你所謂藝術煩透了!」

和很多父母一樣,梅瑞狄斯的父親對她的想法不理解,也不願嘗試去理解。在他看來,只要孩子的成長不符合自己的標准,就是錯的,需要被矯正。他不願思考自己的言語暴力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彷彿自己白天辛苦工作一天,晚上回到家,理所當然地應該看到一個完美的、優秀的孩子。否則,就是孩子的錯。

所以,亨利調侃道:應該設一個強制條件,在人們打算做父母之前先培訓。

亨利看到了梅瑞狄斯的無助與脆弱。他想要施以援手,但是實在是力不從心,更何況亨利也是心中有傷痕的人。最後,絕望的梅瑞狄斯選擇服毒自殺。

這所學校里充滿了讓人頭疼的學生。但是,所有老師們看到的,這些孩子們的叛逆、不服管教、罵人、打架,都是因為茫然,因為找不到方向。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尖叫。他們恐懼,他們憤怒。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求助。

在亨利的課堂上公然挑釁過亨利的男孩子,卻在亨利即將離開學校的時候說「我會想你的」;

因為虐貓而被送到心理輔導室的男孩子,在面對質疑的時候,眼神空洞而茫然地說:「我被困住了,就像那隻貓一樣」;

一個幾乎放棄自己學業的女孩子,面對老師為她描述的未來的生活場景「你只能和80%的美國勞動力競爭最低工資的工作,而且一輩子翻不了身」的時候,眼神中有著藏不住的迷茫與恐懼。

無助的孩子們背後,是不負責任的家長。

當孩子們觸犯校規,被責罰甚至被開除時,家長們只會態度強硬地指責學校沒把孩子們教好。但是家長們很少認為自己該對孩子們負有責任。當學校舉辦老師與家長們的交流活動時,幾乎沒有家長來參加。

這部電影並沒有給出一個歡樂的結局。電影很壓抑,也很真實。電影的結尾,茫然的人依舊茫然,無助的人依舊無助。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面對著生活中所有的絕望,有人會就此沉淪,有人會努力掙扎。在努力過後,也許會看到希望,也許不會。但是,你必須選擇平靜的接受。因為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