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是哪部電影
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是電影是《BBC:廣島》(英文名:Hiroshima)
導 演: ( 羅傑·斯波蒂伍德 Roger Spottiswoode ) ( 藏原惟善 Koreyoshi Kurahara )
主 演: ( Lynne Adams) ( Wesley Addy) ( Allen Altman) ( Bernard Behrens) ( James Bradford) (馬克·卡馬喬 Mark Camacho)
拍攝類型屬於紀錄片。場面雖然有特技,有記錄,非常逼真。
(1)美國和日本的戰爭事件有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廣島》做到了,讓我知道廣島的意義,能夠讓所有人更清楚地看到作為一個整體事件發生的始末和真實的狀況。
廣島被投彈之前的各種政治斗爭都無法讓日本投降,廣島被炸後,日本仍不投降。4天後,美軍准備在小倉投下第二顆原子彈,但是因為小倉當時糟糕的天氣,迫使美軍放棄小倉,改投長琦,這一次投彈地點出現了幸運的誤差,投到長崎市郊山谷中,即便如此,仍造成了五萬餘人死亡。
可憐的日本陸軍大臣在內閣會議上仍不同意投降,不過大勢已去,日本裕仁天皇最終同意投降。
在廣島爆炸後,接到報告的杜魯門正在由歐洲返回華盛頓的奧古斯塔號軍艦上與艦隊官兵吃飯,杜魯門隨即向當場的每一個人宣布,「Come on, boys, we』re going home.」當時的美國人,尤其是美軍士兵,都有一個現在他們看來這個該死的念頭,「為爆炸成功而歡呼」.....
⑵ 推薦十部美國跟日本的戰爭片
推薦十部美國和日本的戰爭片如下:
美國的戰爭片:
1. 《珍珠港》:該片講述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展現了戰爭對人性的影響和愛情的掙扎。
2. 《決戰中途島》:電影聚焦於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這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的重要一役,美軍從此由戰略防禦轉為進攻。
3. 《血戰鋼鋸嶺》:影片基於二戰上等兵德斯蒙德·道斯的真實故事,他拒絕攜帶武器,並在沖繩島之戰中救下75名同袍。
4. 《細細的紅線》:講述了1942年至1943年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一個美軍步兵單位與日軍展開激烈對抗的故事。
5. 《風語者》:該片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為了摧毀日本的通訊系統而選用的兩位納瓦荷印第安人利用世代相傳的密碼來對抗日軍的故事。
日本的戰爭片:
1. 《永遠的0》:影片根據百田尚樹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二戰時期一位飛行員的故事,探討了戰爭與人性的主題。
2. 《虎!虎!虎!》:本片是美日合拍的,真實地再現了珍珠港遭襲的歷史事件。
3. 《影武者》:這是一部壯麗的武士輓歌,展現了戰國時代武士的精神與悲壯。
4. 《人間的條件》:反映日本在中國東北日本殖民者的電影,對戰爭給雙方的影響做了反思。
5. 《野火》: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在各地的戰場已顯頹勢,其中南亞比島戰線情況尤為嚴重,通過一等兵田村的視角展現了戰爭的殘酷。
這些影片都以不同的角度展現了戰爭中的英勇、犧牲、掙扎和希望,值得一看。
⑶ 一部美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片
英文名: The Great Raid
中文名: 大偷襲/卡巴那圖大營救/搶救前線/偷襲戰俘營/鬼魂士兵/511絕地救兵/大奇襲
劇情簡介:
1941年,珍珠港偷襲得手的數天之後,日軍開始攻佔菲律賓群島,五個月後,頑強駐守的美軍由於軍火、糧食和葯品的短缺,不得不向日軍投降,並被迫開始了殘忍的巴丹死亡行軍,倖存下來的美軍戰俘被投入了各島的集中營。
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率軍在巴羅登陸,履行了當初撤離時「我一定會回來」的承諾,開始了美軍的反擊行動。但處於日軍魔爪下的美軍戰俘們依舊在生死線上掙扎,1944年底,巴拉望島上的美軍戰俘遭到了血腥屠殺。
為了遏制暴行的再次發生,美軍總部決定營救卡巴圖安集中營的美軍戰俘,該戰俘營位於敵戰線後30英里,共關押了513名戰俘,戰俘們在日軍的殘酷勞役下已經三年之久,均已重病纏身或是虛弱不堪。
距離日軍實施「人道毀滅」的時日不遠,少校吉布森(約瑟夫?范恩斯 飾)雖然身患瘧疾,但仍竭力鼓舞著手下士兵的士氣,共同企盼著自由戰斗的那天盡快來臨,以醫護身份做掩護的戰士遺孀瑪格麗特(康妮?尼爾森 飾)也通過馬尼拉地下組織將黑市葯品偷偷運入集中營,為缺醫少葯的戰俘們雪中送炭。
1945年1月28日,盡管計劃尚未周全、地形也不熟悉、戰俘營內駐扎了數百日軍守備,而且距離戰俘營不足兩英里處還盤踞著數千日軍部隊,但在菲律賓游擊隊的策應下,陸軍中校亨利?穆西(本傑明?布拉特 飾)和上尉羅伯特?普林斯(詹姆斯?弗蘭克 飾)還是率領第六突擊營大膽深入敵後,以極小的傷亡代價勝利完成了這一美國軍事史上最為成功的營救行動。
⑷ 求推薦美國和日本二戰的電影
1.《直搗東京》:在二戰期間,美國的一艘潛艇接到了一個秘密任務,他們在24小時的航行後得知目的地是日本東京灣。經歷了重重困難,他們最終成功抵達東京灣,炸毀了日軍的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完成了「海神」行動。
2.《孤島浴血戰》:這部電影講述了在二戰期間,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上,日美兩軍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激烈攻防戰。美國軍隊在堅守陣地後成功發起反擊,這場戰斗在二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影片中的激烈搶灘場面、緊張的山地搜索以及眾多士兵的生命消逝,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太平洋》:這部由HBO製作的二戰題材迷你劇集,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聯手打造。劇集通過三位海軍陸戰隊員的視角,展現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情況,涵蓋了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重要戰役,生動地再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緊張。
4.《菲律賓浴血戰》:194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約翰·福特導演,羅伯特·蒙哥馬利和約翰·韋恩主演。影片講述了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不久,菲律賓某炮艇與日本人發生沖突,中隊船員不得不在海上與敵人展開激戰的故事。
5.《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是由熙頤影業出品的戰爭歷史片,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和盧克·布雷西等人主演。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⑸ 美國偷襲日本廣島長崎得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啊
2007年,一部名為《白光/黑雨:廣島長崎之毀滅》的紀錄片上映,它記錄了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的歷史事件。導演與編劇均為Steven Okazaki,他通過采訪倖存者、科學家和歷史專家,探討了這一事件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影片不僅呈現了戰爭的殘酷,更揭示了核武器帶來的毀滅性後果。
影片中,倖存者們講述了他們親歷的恐怖時刻,描述了爆炸瞬間的白光和隨後的黑雨,以及它們帶來的永久性傷害。科學家們則從技術角度解釋了原子彈的威力,揭示了其設計原理。這些訪談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也引發了觀眾對核武器使用後果的深思。
通過這部紀錄片,導演希望觀眾能夠銘記歷史,反思人類對核武器的依賴,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防止核武器的進一步擴散,以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上演。《白光/黑雨:廣島長崎之毀滅》不僅是一部歷史記錄片,更是一部警示片,提醒人們核戰爭的可怕後果。
影片中的畫面和聲音,包括倖存者的敘述、科學家的講解以及歷史檔案資料,共同構建了一個真實而震撼的歷史場景。通過這些生動的再現,觀眾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廣島和長崎遭受的苦難,以及核武器對無辜平民的毀滅性影響。
Steven Okazaki通過這部紀錄片,不僅揭示了核戰爭的殘酷,也呼籲人們關注和平與發展,防止歷史悲劇重演。影片中倖存者的經歷和科學家的解釋,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歷史事件的窗口,激發了人們對核武器問題的思考和討論。
⑹ 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是哪部電影
1. 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電影包括《東京上空三十秒》、《血戰沖繩島》、《虎!虎!虎》、《太陽帝國》、《珍珠港 2001版》和《終止戰鋒桐》。
2. 在這些電影中,每一部都以不同的視角展現了原子彈投放的事件,讓觀眾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東京上空三十秒》通過模擬原子彈投放的過程,讓觀眾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毀滅性。
4. 《血戰沖繩島》則著重描繪了日本士兵和美軍在沖繩島上的激烈戰斗,以及原子彈投放對戰局的影響。
5. 《虎!虎!虎》以決策者的視角,展示了美國投放原子彈的決策過程和背後的政治考量。
6. 《太陽帝國》通過描繪日本民眾的生活和原子彈投放後的慘狀,讓觀眾對戰爭的惡果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7. 《珍珠港 2001版》則將原子彈投放與珍珠港事件聯系起來,展現了美國在戰爭中的艱難抉擇。
8. 《終止戰鋒桐》以原子彈投放為背景,講述了幾位主人公在戰爭中的命運交織,使觀眾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9. 通過觀看這些電影,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珍惜和平,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