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老師好中合唱比賽苗老師說
擴展閱讀
兩個人要孩子的電影 2025-09-11 10:05:14
365什麼電影 2025-09-11 09:25:26

電影老師好中合唱比賽苗老師說

發布時間: 2025-09-11 08:33:12

㈠ 求一部電影名字,小時候電影頻道放過的,跟教師節有關的,裡面有孩子合唱「金瓶寺的小山。。。」

應該是九月。
田壯壯導演的,85年的片子吧。
你說的唱歌的孩子叫鄭啟天,文/革/家人被抓了。他唱的金瓶似的小山。後來合唱節不讓上,因為家裡成分原因。。。再後來把人打了,也進了監獄。
少年宮合唱比賽,一位老教師要退休了,她沒有子女,一個姐妹在美國,她住在少年宮,當初教孩子們唱歌,有一學生後來當了少年犯管教,領一幫孩子唱小白菜。還有一個學生當了作曲家。
tudou有這個電影原聲,但是電影找不到了。。。

㈡ 為何於謙《老師·好》只有6.7分因為最好的時光,不該戛然而止

在第11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中,於謙憑借在電影《老師·好》中飾演的苗宛秋,奪得了最佳男主角稱號。

毫無疑問,於謙老師在電影中的表現非常出色。他成功地把一個刻板嚴厲,但又對學生關愛有加的老教師呈現了出來。相信不少觀看過電影的朋友,都有在觀影時被於謙老師打動的瞬間。

但於謙老師的演技得到認可,並不代表電影《老師·好》得到認可。

豆瓣電影網上,這部於謙老師表現出色,年輕演員沒拖後腿,還有吳京、張國立、喬杉等知名演員客串的校園青春電影,只有6.7分。

在演員演技沒有硬傷的情況下,《老師·好》為什麼只會獲得一個剛剛超過合格線的分數呢?

我認為與電影的劇情轉折比較生硬息息相關。而之所以會轉折太生硬,是因為缺少了一條能合理承載師生感情的主線,讓一段段美好時光成為了戛然而止的遺憾。

電影敘事結構屬於倒敘,是已經為人師表的王海對自己高中恩師苗宛秋的回憶。

劇情可以根據高中三年級大概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高一時期同學們與苗宛秋的鬥智斗勇。

正直青春期的少年一個個都性格張揚不聽管教,而苗宛秋卻是一個嚴厲刻板的教師,對叛逆的學生嚴懲不怠。這導致了師生關系隨著第一天見面時的各種沖突變得勢如水火。

學生們為了報復老師的嚴苛,對苗宛秋最珍視的自行車動手腳,讓苗宛秋生氣卻又無奈。

高一階段的故事主要是為了塑造電影主要角色的性格和鋪墊人物關系。

通過36分鍾的劇情,電影基本把苗宛秋的嚴苛、關婷婷的爭強好勝、洛小乙的血性剛烈、劉昊的機靈圓滑等角色的性格特點都呈現了出來,每個角色的形象都非常立體,不會出現讓觀眾覺得「臉盲」的人。

其次,通過師生間的鬥智斗勇,讓人物關系進入一觸即發的對立階段,為高二階段的反轉做好了鋪墊。

但電影卻在轉接時採用了一個慢鏡頭,並配以了一段歌頌友誼的旁白:

電影中的旁白,往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雖然這段旁白及5名少年踏步「向前進」的畫面,與高二階段班級參加藝術比賽歌唱《我們走在大路上》相互呼應,「啟下」的作用是做到了。

但高一階段的故事並不是為了歌頌友誼,師生間的鬥智斗勇也不是為了讓學生們「團結」起來做鋪墊。採用這么一組慢鏡頭不僅無法承接苗宛秋對學生的從嚴厲到關愛的轉變,讓高二的故事展開得比較唐突。

也讓高一的故事成了欲言又止的遺憾,讓觀眾感覺高一階段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高二部分的故事主要是講述苗宛秋對學生的愛,先是以文藝表演的故事開幕,把苗宛秋嚴厲苛刻偏愛好學生的形象「一脈相承」,同時也通過方婷婷損害了苗宛秋的水杯反映了師生關系依然勢如水火。

接著,通過苗宛秋為患腦瘤的劉昊募捐,表現了他的刀子嘴豆腐心;通過苗宛秋不放棄誤入歧途的洛小乙,表現了他為了學生甘願冒生命危險。

於謙老師和兩位青年演員在這兩個故事中的表現都非常出色。

劉昊的扮演者孫藝楊,一邊狼吞虎咽地吃面,一邊淡然地說出自己患上腦瘤卻沒錢治病。那種假裝看破生死,實際卻放不下的矛盾心情,被他完美地演繹了出來。

洛小乙的扮演者王廣源,在浪子回頭的那場戲里,從狂怒到自責再到懊悔,一連串的表情變化充滿張力,讓人對這個97年生的青年演員印象深刻。

於謙老師更不用說了,欲言又止的神情,充滿關愛的小眼神,恨鐵不成鋼的聲調,他通過各種細節生動形象地還原了一個倔強老教師對學生的關愛。

但是,即使演員們都出色地完成了表演內容,兩個小故事也把苗宛秋對學生的關愛之情展現了出來,但卻難以通過這兩個故事產生「以小見大」的效果,讓觀眾感受到老師對全班學生的關愛。

盡管為劉昊募捐可以讓學生團結一致,盡管讓洛小乙「浪子回頭」可以讓學生們體會到苗老師的「大愛無言」,但兩個故事都是指向一個學生,蘊含的 情感 還不足以反轉高一階段苗宛秋因為嚴苛和專制給全班同學帶來的壞印象。

本來文藝匯演這種全班參與的事件是提升師生感情的契機,但電影卻用來強化了師生矛盾,並為高三的文藝匯演做鋪墊。 所以,高二階段的師生關系由勢成水火到相親相愛的轉變缺少了一個讓感情有「落腳點」的具體事件。

高二階段本來可以呼應主題,深入展示屬於他們相處中的「美好時光」,但電影選擇用兩個小故事來「以小見大」,就顯得格局不足,讓他們的「美好時光」沒有得到體現。

而且隨著洛小乙事件結束,電影就順勢轉折到高三階段。

先是通過新文藝匯演、找單車事件,製造了師生間的新矛盾。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愛意發生沖突,讓苗老師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針出了問題。

其次,又通過補習班事件及安靜出事故摧毀了苗宛秋前半生的教書育人理念,讓他最後不辭而別,使班級的畢業充滿遺憾。

電影的結尾無疑是悲傷的。盡管交代了苗老師和安靜的「重逢」,並通過一段勵志的旁白及師生相聚的幻想表達了對師生感情的贊美,但並不能蓋過高三階段故事給觀眾帶來的傷感。

又因為高二階段的故事並沒有成功地讓師生間的「美好時光」得到體現,所以使電影的師生情不夠濃烈,在悲劇結尾的影響下,讓觀眾對電影表達的 情感 理解有點偏差。

相信不少觀眾看到最後都會有一個疑惑: 電影最後苗老師不辭而別是不是太不負責任?師生關系這么好,難道不是應該讓學生的畢業不留遺憾才對嗎?

其實電影之所以用苗宛秋不辭而別的結局,一來是為了尊重改編的真實事件,二來是為了讓人物角色更加有血有肉。如果師生感情能在結尾前有足夠的描述,這個帶著遺憾的結局不僅讓人感慨,還會讓人對這段珍貴的師生感情產生更多的共鳴。

可惜《老師·好》三個階段的故事,並沒有能集中把師生的「美好時光」展示出來。高一階段只展示了師生矛盾,高二階段只展示了關於兩個學生的故事,高三階段雖然引入了群體事件,但都是帶著遺憾收場。

三個階段的故事雖然層次分明,但並無相得益彰。打算用單車作為主線,揭露師生間的 情感 變化,卻由流於表面,無法讓觀眾因為圍繞單車的發生的事而引起足夠共鳴。

所以,最終會讓觀眾感覺師生間的「美好時光戛然而止」,並覺得充滿遺憾的結尾有點「狗血」。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師·好》的缺點主要是缺少了一個能承載師生感情變化的合適載體。

電影選擇用單車作為整個載體其實並不恰當。因為除了高三階段找單車涉及全班同學參與外,高一拆除擋泥板和高二纏膠帶都是個別同學的行為,無法體現全班同學對待苗宛秋的態度。

能承載師生感情變化的載體,最好還是集體參與的班級事件比較好。

經典法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不得志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來到一所特別的學校任代課老師,面對一幫被認為是「無可救葯」的孩子,他用音樂去凈化了他們的心靈,並讓孩子們得到救贖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和《老師·好》的敘事結構很像,都是剛開始師生間鬥智斗勇,中間因為各種事件讓師生關系變得相親相愛,最後因為突發的意外老師被迫離開學校。

但《放牛班的春天》比《老師·好》高明的地方在於,他選取了組織合唱團這個班級事件作為主線,把師生間的 情感 承載在一次次合唱的排練和演出中。

盡管電影中也有以幾個小男孩為主的獨立故事線,但是並沒有像《老師·好》那樣用於「以小見大」,表達師生感情的升溫。而是讓這些支線故事突出合唱團隊對男孩們的影響,加強了觀眾對主線故事的共鳴。

這樣的設定,不僅能讓主線故事更加有共鳴度,還能讓人物有成長的變化,讓角色的形象更加豐滿,更能打動人。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在《老師·好》中,把文藝匯演當成主線,把人物小故事用於圍繞文藝匯演這條主線,展示角色的成長變化,是否會讓電影擁有一條能承載師生感情的故事主線,讓他們之間的美好時光更加有「落腳點」呢?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認為於謙老師主演的《老師·好》在豆瓣上只有6.7分,是不是因為缺少了一條能承載師生感情的主線呢?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評論。

㈢ 電影老師好中苗老師教導學生要展現我們班集體什麼的凝聚力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迎著春風,邁著輕盈的步伐,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優秀班集體評選活動。雖然我們的班級才組建不到一年,但是經過...

㈣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老師好》講述的是一部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南宿一中的一群既可愛又調皮搗蛋高一學生以及和他們的班主任苗宛秋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就埋下了「戰斗」的伏筆。這不,開學的第一天第一堂課老師的自我介紹後,緊接著是全班點名,抽煙的王大海,嘴塗口紅的關婷婷,賣東西的劉昊(耗子),以及在社會上小有名氣的混混洛小乙……組成了一個奇葩的高一三班,在第一堂課就被老師那雙銳利的雙眼看穿後,並揪出來被攆到黑板上給了學生們個下馬威。老師說不管你們以前是什麼三教九流,什麼派的,進了這個教室,從今天起都改姓苗……

第一天第一堂課就這樣的結束了,第二天班裡又來個考分在全縣排第二名的女同學安靜,生性大膽,活潑開朗家庭條件優越的關婷婷自薦當班長,被班主任無情的推翻了。恰好班主任認為只有品學兼優的孩子才有資格,然後就自作主張的將班長這個職位輕輕鬆鬆的給了安靜同學。這在班級里引起了軒然大波,他和學生的第二次矛盾也拉開了帷幕,使得孩子們不惜一切代價把他的自行車的後瓦子卸掉,搞得滿大街的人都在笑。而他卻一直認為是洛小藝乾的,無論洛小藝怎麼解釋他都不相信,(現實學校里差生在老師的眼裡形象很難改變,有木有?)。

第三次矛盾因為安靜在公園里給洛小藝補課,被關婷婷和李海燕發現後,拍成照片被關婷在班裡散發謠言,說是兩個人在談戀愛。後果是安靜班長暫停職,洛小乙停課寫檢討最後直接導致一蹶不振重蹈回到以前的小混混中去了,在全部人都放棄時,而老苗一個人還在滿大街的找他,終於找到了,而洛小乙無論如何也不願再回到學校,這個時候,老苗真的發火了,大罵其不孝,要是讓他爺爺知道他又重蹈覆轍,和他相依為命的爺爺准被活活氣死,也許這句狠話觸動了洛小乙,痛定思痛後他終於又回到了學校。

真是外屋漏偏遇連陰雨,在班裡經常賣東西的耗子因為頭上長了個瘤子,家庭貧困的他因為高額的手術費,不得不被逼起了偷東西的念頭而被打的鼻青臉腫被老苗救出,又把自己整整一個月的工資拿出來又倡導全班同學捐款,還有耗子的幾個哥們王大海等……為了給耗子湊錢倆人把心愛的錄音機都賣掉了(同學友誼之情可見)

關婷婷讓他爸爸託人給李海燕同學帶了一雙旅遊鞋,滿想著燕子會很高興的接收的,誰知道燕子毫不客氣的拒絕了,這讓關婷婷十分震驚又傷心,她終於知道了自己的霸道不對,又在班級里承認了自己說謊,得到了安靜及洛小乙的原諒,班級里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在慢慢的好轉。可是洛小乙為了去老師辦公室找到那張合影像,不得不動腦子用來調虎離山計把老苗的自行車升到國旗半空,引來全校的師生都再看,而他趁機留到辦公室拿走了那張曾經要他命的照片。

一天正上著課,突然郵遞員找到班級急匆匆的大喊說洛小乙的爺爺暈倒了,洛小乙一聽發瘋般的沖出教室,這時老苗二話不說騎上自行車就攆上洛小乙帶著他風馳電掣般的飛到醫院,等一切完畢回去時發現自行車早已不知去向,這個消息轟動了整個班級,牽動著每個學生的心,大家商量著利用晚自習的時間分頭去尋找老師的自行車,中間還曾經冤枉個好人,鬧個笑話把路上一位叔叔按倒在地硬把人家的自行車搶奪過來,結果一看不是老苗的,很尷尬。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同學們想給老師一個驚喜把他的自行車綁上一朵大紅花,誰知道當他看到這些時沒有一絲高興,反而告訴學生自行車丟了還能用錢買來,而你們的時間浪費了就沒有了,馬上高考了,說完趕緊把學生們趕到教室里(天下最美莫過於老師心)。

由於馬上高考了,關婷婷因為上次塗了個紅指甲,大合唱雖然唱的好,還是被學校評個第二名,不甘心她又背著老師偷偷和幾個同學排練健美操,結果又讓老苗發現了並責令回教室學習,只留下關婷婷一個人執拗的在哪兒繼續苦練,等到比賽那天,同學們一個也坐不住了,一個沒剩的全跑出去給關婷婷助威,終於獲得了第一名,教室里只留下老苗一個人,不僅回想到自己在高考前也曾執著的在教室里吹口風琴,那是1965年的高考,老師也理解他……想到這些等到孩子們返回教室的時候,老苗破天荒的第一次沒責任感怪學生們,並且還邀請學生到他家吃飯。飯桌上孩子們大膽的問老師:聽書老師是從大城市來的,為什麼來這里教學,讓跟他們講講,而且還年年連續被評為優秀教師?老師緩緩的拉開家裡的抽屜,那是一張有點泛黃的《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驚呆了所有學生,老師告訴大家,那個時候由於家庭成分高,考上北大而不能去上,老師建議他去做一名老師吧,做一名老師把學到的東西傳授給學生。就這樣聽從那個城市來到了這個城市任教。

高考前,隔壁的老師辦補習班收人很高,老苗的愛人建議他也收學生,掙個外快好買房子,因為今年分房又沒有老苗的。老苗同意給孩子們輔導,卻一分錢不收,使得鄰居老師門前空空,最終把他告到學校教委,校長找到他勒令停課在家反省,而他的學生安靜實在是看不過去,去縣政府找縣長為老師打抱不平,結果回來路上不幸遭遇車禍沒能參加高考,畢業打大合影時,老師沒原因的缺席了。這又讓他的學生們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老師回到他生長的城市去了,也正如他悄悄地來……

安靜因車禍在後來的2年裡連續參加高考都沒能如願。30年後,一天安靜在窗前看書,突然望見窗外已白發蒼蒼的老師,激動的向前迎去……

這部電影的結局就這樣……讓人深思,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老師與學生,與這個社會的關系總是那麼和諧中總帶點不完美……

㈤ 電影《老師.好》中,在合唱比賽排練時,是要展現我們班集體的凝聚力。

電影《老師好》中的苗老師(於謙飾演)說:合唱比賽看的首先是歌唱水平,但更重要的還是展現我們班集體團結一致的凝聚力,就像學習一樣,不能因為一個同學學習不好,就放棄他。

凝聚力,在心理學上也稱"內聚力"。一般來說,搞好一個集體,要把凝聚力問題看作第一位。若集體成員都能團結一致,目標一致,那麼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個優秀的班級,無論它外在的表現怎麼樣,但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東西——班級凝聚力。

所謂班級凝聚力,是指能夠把一個班級里的,所有成員的思想和行動都團結起來。為著同一個目標,跨過人與人之間隔閡的障礙,以及諸多其他的障礙,最終取得成功。也可以說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影響甚至決定著各個方面的成敗。



(5)電影老師好中合唱比賽苗老師說擴展閱讀

《老師·好》是由於謙監制,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秦鳴悅、徐子力、孫藝楊、徐紫茵、郝鵬飛、郜玄銘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該片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

劇情簡介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於謙飾)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校園,接受著人們艷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

桀傲不馴的洛小乙(王廣源飾)、溫婉可人的安靜(湯夢佳飾)、新潮前衛的關婷婷(秦鳴悅飾)、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文明(郝鵬飛飾)建設(郜玄銘飾)、八婆海燕(徐紫茵 飾)、奸商耗子(孫藝楊飾)三班是一個永遠也不缺故事的集體。

苗宛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㈥ 老師.好電影里邊插曲插曲名字是什麼

第一首:金梭銀梭
這首歌是八十年代被廣為傳唱的一首歌,歌曲內容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氣息,告訴人們要珍惜美好時光。作為電影的開場,很是應景,歌曲結束,正式開始了高一·三班的故事。
第二首:路燈下的小姑娘
放學之後,幾個人去歌舞廳跳舞,當時的背景音樂就是這首《路燈下的小姑娘》,說起歌曲的名字,可能有些人並不熟悉。如果你聽到歌詞可能你也會跟著哼唱起來:親愛的小妹妹,請你不要不要哭泣……
八十年代,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受國外的《荷東》《猛士》的影響,國內興起了重新填詞外文歌曲的潮流,這首歌就是當時很有名的一首。
第三首:吉米來吧
這首歌出現在王海等人正式跟苗老師開始戰斗,第一件事就是拆了老師的後擋板。為了怕被苗老師發現,派蔣文明去打掩護。
蔣文明開始以沒寫作業為由,想讓苗老師批評,結果苗老師並沒有批評他,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情,一時性急之下,在教師辦公室跳起了disco,跳舞時的背景音樂就是在當時大熱的disco舞曲《吉米來吧》。
《吉米來吧》這首歌,最初是作為印度電影《迪斯科舞星》進入國內,一時之間風靡全國,在國內颳起了一股disco熱潮。
第四首:我們走在大路上
這是六十年代成曲的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這首歌在影片里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洛小乙入團未遂,把苗老師自行車上的油漆颳了個精光並放在操場上展示,這時候校園廣播播放的就是這首歌。
第二次出現是全班同學在教室里排練合唱,為比賽做准備。
而這時的他們,已經從高一·三班,升為了高二·三班。
第三次,就是三班參加比賽,因為關婷婷塗了紅色指甲油,導致了比賽拿了第二。
第五首: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這首歌來源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算是一首帶著點情節的歌曲,也是當時的disco男女們很愛的一首歌。這首歌在影片中是文明建設二人組跟別人跳舞,結果沒過癮呢,錄音機就被拿走了,兩人下定決心買了自己的錄音機。
第六首:讓世界充滿愛
郭峰1986年作曲的《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首公益歌曲,曾經由一百多位當時的流行音樂歌手演唱,這首歌共3部分,影片中的是第二部分。
安靜在公園里給洛小乙補課,被關婷婷拍了照片,誣陷他倆戀愛,洛小乙開始自暴自棄,苗老師費盡心機把他找回來,並在課堂上為他平反。洛小乙一方面感激苗老師,把他自行車刮掉漆的地方纏上了膠帶,一方面想拿回關婷婷拍的照片,使用了調虎離山計。把苗老師自行車掛到了旗桿上。
而後,高三的生活開始了。
第七首:冬天裡的一把火
1987年的央視春節晚會上,費翔演唱了這首《冬天裡的一把火》,而費翔也像這首歌一樣,大火了起來。就算在現在,偶爾還可以聽到廣場舞大媽們的舞曲里有這首歌。《老師·好》這部電影在細節上可以說做得很細致。同學們的高三時期,就是發生在1987年。關婷婷因為上次比賽失利一直耿耿於懷,這次特意投入身心排練了一段健美操,盡管老師反對,可是節目依然完美進行並拿了第一。
第八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學生們不聽老師的,自行趕往比賽場地與關婷婷完成了健美操。苗老師獨自一人在教師里,回想起自己曾經的老師。到時候的苗老師用口琴吹奏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高考考入北大中文系,卻不能去上學。苗老師再次吹起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第九首:片尾曲《誰》
《誰》是小柯主唱的一首歌,作為《老師·好》的推廣曲,小柯重新編曲填詞,並與老狼一起合唱,喚回大家對純真年代校園里回憶。
這九首歌曲的選擇,為本片的年代氣息加分不少,給大家帶來滿滿的回憶,裡面有你當年最愛的歌曲嗎?哪首歌唱到你的心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