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三洋電影鏡頭郝老師
擴展閱讀
香港一日本香港電影 2025-09-10 11:25:49
游戲規則電影解說秋瓷炫 2025-09-10 11:00:27

三洋電影鏡頭郝老師

發布時間: 2025-09-10 08:39:11

⑴ 人是如何轉變的

金秋十月,秋風蕭瑟、秋雨飄搖、寒星點點,而我們的內心是溫暖的,因為我們迎來了母親大學第八期《家庭教育講師班》的第三節課程———人是如何轉變的。我們相聚在這浪漫的金秋里,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收獲著屬於自己的食糧。

課程伊始,郝老師用《零極限》裡面的四句金言「我愛你,謝謝你,對不起,請原諒」先給我們做了內在的清理,讓我們在清凈、溫暖的環境中開始了為期三天的課程。

一、突破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個優秀的講師是靠什麼成功的?靠模仿嗎?可以模仿,但是要從0到1開始,模仿的是成功者的成功過程而不是結果,因為沒有0到1的突破,後面的都跟你沒有關系,所以郝老師先帶領我們突破了0~1,讓我們不看那麼遠,只管好腳下,只是做就行了,沒有標准,沒有好壞,因為做事有疊加效應,你只要做,做著做著就會了,做著做著就成了。通過0~1的突破,我彷彿看到路就在腳下,覺得離那個講台又近了一步。

本節課真可謂是實操篇,開篇郝老師就講到了具體實操落地的內容———講什麼?如何講?講課前首先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聽眾是誰?因為只有知道聽眾是誰,才好定位要講的內容,我們才能做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家長就用家長常說的話,根據聽眾的需求來確定講課的重點、層次和深度。第二個問題是多長時間?時間的長短,決定著講課內容的量的多少,比如3分鍾可以做一個自我介紹,10分鍾可以分享一個案例,30分鍾可以做嘉賓分享,90分鍾就是一節完整的課。第三,是講課的目的或結果,無論聽眾是誰、時間長短,我們都希望達到一定的效果,比如讓聽眾有興趣繼續聽你講課或者說有想加入母親大學學習的意願等。

郝老師還手把手交給我們講課的框架。一、開心門,就是介紹自己,拉近和聽眾的關系。二、主題內容。三、締結。當我們知道了講什麼又明白怎麼講的時候,整個思路就有了,當我們知道了講課的目的的時候就有了方向感。有了思路又有了方向之後,郝老師又給我們講了母親大學的知識地圖,讓我們知道我們有什麼,就像賣東西一樣,我們得知道我們的貨架上擺的有什麼,好讓我們圍繞我們的「產品」去講去賣。

郝老師用這種方法不僅讓我們每個人都做到了0~1的突破,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對我們的包容和接納,讓我們像小孩子學走路一樣,先會站穩再會邁步、走路。我在想,如果我們不忘初心,能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候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學習及各種行為,哪裡還有輟學的孩子?如果我們不忘初心,能用談戀愛時候的心態、眼光去看待老公,哪裡還會有外遇?哪裡還會有離異?哪裡還會給家庭帶來那麼大的傷害?!

二、創作

一堂課猶如一部藝術作品,要驚艷到聽眾,既讓聽眾感到神奇、驚喜和震撼,又要讓聽眾感到有藝術的美感,並被深深地打動。

第二天的課程,郝老師以電影《驚天魔盜團》為線索貫穿全天課程,用電影中鏡頭的拍攝、畫面的選取及組合的技藝,來解析我們如何講好一堂課。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命題。命題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就像一個門店的門頭一樣,讓觀眾看見就有想進去看看的慾望。其次是片頭,開講的前17秒就像電影中的片頭一樣,要沁人心扉,可以拋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也可以製造一個扣人心弦的懸念,還可以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新聞故事。第三,視角和切換,同一個問題要從不同的視角去講解,就像電影中的鏡頭一樣,有俯拍、有跟拍、有特寫,而且不斷切換放映,一個大背景一個人臉大鏡頭,一個大背景一個人臉大鏡頭,在這樣的切換組合中,讓聽眾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不同的場景。比如,課程中有講社會現象的,有講日常生活的,有講師自己的體驗,也有眾所周知的新聞案例,又有對未來的想像和憧憬,讓聽眾一會兒是自己的第一身感受,一會兒是第二身理解,一會兒又有第三身的智慧,一會兒又有第四身的格局和領悟,在這樣不斷的切換過程中,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讓聽眾自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神秘而又震撼。第四,節奏。講課中的節奏也像影片中的節奏感一樣,有時候需要通過對比和沖突的來製造震撼畫面,有時候需要緩緩的音樂,讓聽眾感到輕松而又愉悅。比如可以用排比句,把聽眾關心的問題一一列舉、層層遞進,既讓聽眾有緊迫感、危機感,又讓聽眾能感到信心百倍、未來可期。這樣的節奏感會使課程內容更有溫度,能將聽眾帶入情景並產生共鳴。 第五,刪減和組合。講課是語言組合的藝術,精彩是通過結構實現的,既不是虛假又不是全部,只有真實的才能持久,只有敢舍才有精華,一定要留白,改變了結構就改變了世界,不會刪除永遠都不會帶來震撼,所以課堂上呈現出來的,和影片中出現的鏡頭一樣,都是經過大量的刪減之後留下來的精華部分。所以,一個講師既是編導又是演員,既是攝影師又是製片人,一場演講就是一部藝術創作,只有能震撼到觀眾,才有人繼續買票觀賞。

話又說回來,創作的過程也是自我修煉的過程,一個講師講的好不好不是看他的用詞有多麼的華麗,而是看他的生命夠不夠通透,對世界的理解是怎麼樣的,我們是生活的應用者,用一個理論不能把生活過好,看到別人的好是錯覺,那是大量刪除之後的部分,看自己的是生命的全部,所以誰也不用羨慕誰,不要讓別人的好滅了自己的好。活在當下,做你所講,講你所做。

三、成型

課件的構造又猶如蓋房子,有了圖紙和規劃,又有了地基和框架,那剩下的就是填充和收工了。填充的內容可以是課堂所學,也可以是書本上的原話,還可以是生活中的感悟和體驗,生活中從來都不缺素材。

一堂課設計好了,我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我們要什麼。營銷是很多講師的卡點,有的人是沒有信心,有的人是覺得沒面子,總之都是害怕被拒絕,郝老師在第一節課上就給我講過,被拒絕是正常的,被接納是幸運的,承認被接納的自然規律是5%,把營銷作為順理成章的事去做,只要帶著一顆真誠的心,沒有期待只是去做持續地做就是了,通常一個人拒絕你六次他就不好意思再拒絕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前面講的都是一些課前准備和理論部分,做講師終究是要講出來的。我們這次課的最後一項內容是 從1到2的練的過程,做講師到了1~2的階段是最考驗人的時候,很多人都在這里被自己擊敗,因為有了二就有了陰陽,就有了榮辱,陰陽是互生的,榮辱是共存的。要知道如果不允許自己有不堪的一面,那永遠也得不到那個榮,因為榮辱是一體的;要知道今天你有多麼不堪,明天你就有多麼燦爛,要想得到明天的輝煌就要先守得住今日的平淡;要知道人生有不堪生命才是常態。所以,允許別人嘲笑允許別人指點,因為我確實有不堪的一面,我在意的是欣賞我的人,我在意的是我做到的部分,我在意的是我第二次一定比第一次做的好,第十次一定比第九次做得好,第n+1次一定比第n次做得好。所以,做講師不光需要狀元才還得有英雄膽和城牆厚的一張臉,突破了2就有了更大的空間。

人就是這樣轉變的,從0到1,從1到2,2到3,3到萬。。。做到以前做不到的部分,做著做著不經意間你不僅能像孫悟空一樣在「五身」中自由穿梭,而且還能像哪吒一樣既有上天俯瞰全局的能力,又有下海看到人性底層程序的能力;不經意間你家由有雞飛狗跳變成了母慈子孝;不經意間你由一名普通的媽媽,變成了一位優秀的講師,成為了一座燈塔,成為了一道風景,讓世界因你而變得更加美好!你期待嗎?母親大學講師班在這里等你!

⑵ 電影小孩不笨2劇情介紹

影片名稱:《小孩不笨2》 英文片名:I Not Stupid Too 類別:喜劇片 導演:梁智強 Jack Neo 主要演員:梁智強 Jack Neo 向雲 黃奕良 梁文宗 年代:2006 首映:2006年6月22日 片源格式:rmvb 碼流速率:400 播放時長:110 插曲:《孤軍作戰》 劇情簡介 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們通常會投訴孩子很壞不聽話,很難與孩子溝通,其實孩子真的壞嗎?真的完全無法和孩子溝通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們沒給予適當的教導,反而一味地譴責他們,認定他們是朽木不可雕,或許,社會真的會多一個敗類。別因為大人的無知,而害了孩子。其實,只要大人們和孩子有健康的溝通方式,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給予他們肯定,降下身份做他們的朋友,將不難發現,其實孩子並不那麼壞。 湯姆(15歲)和傑瑞(8歲)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階級家庭,父母都忙著工作賺錢,缺少了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另一方面,湯姆的同學成才也和他的父親同樣有著溝通的問題。出身卑微的成才父,由於自己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後塵,對成才寄於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讀書,可是成才的成績偏偏差強人意,令他極為心痛。他是個沒學識的粗人,以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 【影片一開始是很幽默的,而且也生動地反映出了家庭問題、學校問題和學生問題,在影片中段也含蓄地反映了國家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問題。而後當Tom和成才走上歪路之後,經過一番波折,最終成功讓他們走上了正道,並且他們的父母最後也明白了道理,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人物簡介: Tom的父母:整天忙於工作,對孩子只會譴責,認為孩子沒有優點可言,而對學習的成績無論好壞他們都不滿意,處處挑他們的刺。面對家庭的冷淡和學校嚴厲的處分,導致Tom和成才走上了歪路。Tom出事後,父親趕去處理事情,使他們明白了道理,也體現了他們父子之間的愛。 成才的父親:曾經因為打架而坐牢並且腿被打斷,擁有一個兒子,出來後希望孩子能在學校有出息,但是兒子卻跟父親一樣只會打架,學業非常糟糕。他父親認為打就會使孩子成材,卻沒有正確開導他。成才走上歪路後,一次他見成才被打,便上去幫成才對付打他的人,卻因為被打滾下樓梯,送院後不治死亡。但是臨死前懂得了教孩子的方法和道理。 Tom:學業有成,但是沒有受到家庭的溫暖,並且因為帶色情光碟到學校而被學校嚴厲處分。受到家庭和學校的壓力,他與他的同學成才離開學校,與小混混稱兄道弟,走上歪路。後來被「兄弟」們指使去偷東西,被假CID抓去勒索2000新加坡幣,否則「送去警察局留案底」。為籌2000,他們偷東西,搶婆婆的金鏈,最終良心發現回頭還給婆婆,卻被街坊抓起來,就發生了Tom父親處理事情,成才父親摔破頭的事情。最終成才父親離開人世,Tom安慰成才。 Jerry:Tom的弟弟,全片幽默之主角。開始時學校文藝演出,被同學捉弄親了同班女同學、與她「共枕」。然後同學捉弄他說他要做爸爸,她要做媽媽了。Jerry不懂得孩子是怎麼來的,到處尋找答案,卻得不到正確的答案。Jerry為幫她「墮胎」,讓她吃很多黃梨,結果使她拉肚子,最終誤會澄清,被父母訓斥一頓。學校文藝演出快開始了,Jerry想請父母去看,但是父母總說忙,無暇去看。最終為了「買」父親的一個小時,Jerry不惜偷錢,但被發現,最終先使父母明白工作的忙碌使家庭的溫暖被忽略了。 成才:在學校學業不良,喜歡打架的青年。非常喜歡武打,並且買了很多有關李小龍的影片。但是卻受到父親的反對。又因為在學校有多次打架記錄,因毆打老師事件被開除。後跟Tom走上歪路,最後使父親從樓梯上滾下來,摔到頭。在父親住院時他乞求校長見父親,最終使大家都明白了教育的道理。父親去世後,復學後的成才積極在學校練武打,最終代表新加坡出賽,贏得世界武打冠軍。 本片特點與新穎之處在於集合了幽默與感動為一體,而且在基礎上修改了一些傳統的因素,取代之的是更好的方式,例如成才父親去世的過程沒有交代(傳統的是成才父親該在說完話後斷氣),卻把鏡頭從成才父親還有一口氣一下子轉到父親的遺照上,說明結果,去掉了過於繁瑣的哭哭啼啼。又如不同的鏡頭說話相接,是現代電影或電視劇常用手法,導演把不同人的觀點與之糅合,達到觀點交鋒的效果。當然,其中有些幽默也是經過處理的,或是其他幽默影片中沒有太突出的幽默,這部影片卻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感動的情節也不失傳統。本片不失為一個好影片,而且出在新加坡中實在難得。】 《小孩不笨2》透過傑瑞和湯姆成長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孩子們不只是需要關懷和愛心,他們也期待父母親給予他們賞識和肯定。 《小孩不笨2》受到香港教育界的極大關注,並得到香港教育城大力支持,推薦為父母與子女本年必看電影之一。 幕後花絮 《小孩不笨2》以新加坡競爭激烈的教育文化為背景,真實反映青少年在學校及家庭里所面對的壓力。惟本片深入探討父母與子女之間因彼此缺乏溝通而產生的代溝、反映家長管教子女時所面對的困難的主題,永不落伍,放諸四海皆準。《小孩不笨2》透過三個孩子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孩子們不只是需要關懷和愛心 , 他們也期待父母親給予他們賞識和肯定。本片讓父母反思「天底下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句話。 《小孩不笨2》受到香港教育界的極大關注,並得到香港教育城大力支持,推薦為父母與子女本年必看電影之一。 《小孩不笨1》曾改名為《憨仔鬼精靈》在內地上映過,根據該片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曾在央視八套播出。由於該片在華語地區獲得了普遍好評,相隔4年後,梁智強繼續拍攝了續集《小孩不笨2》。該片在新加坡上映時取得的成績超出了梁智強的預期:「創下了近 10 年來的本土電影票房紀錄,成為新加坡歷史上票房排名第二的本土電影。」 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在香港公映,連續掀翻好萊塢一部汽車和一艘客輪,以周日53萬的成績勇奪冠軍。香港票房第一位寶座上近來難得一見地出現黃皮膚面孔。導演梁智強將華人社會存在的教育問題,融入輕松幽默的風格中,講道理講得有聲有色,討好觀眾之餘,又因話題夠切身而引起強烈共鳴,在香港奪得開門紅,情理之中。 影片在創作之初,導演梁智強著力把人物刻畫成為新加坡普通人,通過日常小事來反映父母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並以輕松的風格來講述:「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這一沉重的話題。片中三個孩子的遭遇都是日常所見之事,觀眾看戲如同在鏡子里看自己,大人孩子觀後都深有感觸,令看過的觀眾都直呼「很真實」。 影片陣容 導演梁智強在表演、導演、唱歌、歌詞創作、電影製作和劇本創作上都頗有天賦。1999年梁獲得紅星大獎終生成就獎,2004年紅星大獎多才多藝獎。他2004年的作品《跑吧!孩子》是首部獲得國際電影大獎的新加坡電影。他獲得過包括 2003 年伊朗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在內的共 6 個國際獎項。 在新加坡影視界,梁智強算得上是個「全能選手」:主持、唱歌、漫畫、導演、編劇樣樣在行。迄今他已導演了10部電影,總票房達2500萬新幣,新加坡最賣座的10部電影中他一個人就佔3部,打破了「新加坡拍不出電影」的偏見。 小孩不笨2分集劇情介紹 小孩不笨2分集劇情第1集 Jerry 11歲了!期盼長大的他一直憧憬喉結會長出來,可惜別人對他的喉結沒興趣,連看也不看一眼。Tom迷戀上打鼓,不斷用筷子敲打桌面製造雜訊,吵得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