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1995年抗日戰爭電影
擴展閱讀
2019年港台最新電影 2025-09-05 22:45:54
不完美媽媽電影完整版 2025-09-05 22:44:49

1995年抗日戰爭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9-05 17:52:07

Ⅰ 十大必看抗日電影(有什麼好看的抗日電影推薦一下)

在戰爭片的世界裡,抗日題材一直備受關注。這里,我們將為您揭示十部不容錯過的國產抗日戰爭電影,打破傳統刻板印象,展現真實而感人的歷史瞬間。

首先,1995年的《七七事變》以6.8的豆瓣評分,講述了全面抗戰爆發的開端,通過熱血故事銘記歷史,提醒我們勿忘國恥。1999年的《黃河絕戀》描繪了八路軍與日寇的鬥智斗勇,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評分高達7.6。2017年的《捍衛者》以7.6的評分,真實呈現了抗日英烈姚子青的壯烈事跡,展現中華兒女的堅韌與犧牲。

1983年的《一個和八個》是中國第五代電影人的開山之作,九名罪犯在抗日烽火中團結抗敵。2005年的《太行山上》以6.5的評分,再現平型關大捷的宏大戰爭場面,展示了軍民的英勇抗戰。2017年的《明月幾時有》以女性導演視角,講述香港小人物的抗爭,評分6.9。

1996年的《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則以戰爭愛情為線索,評分6.9。2017年的《我的上高》以8.0的高分,通過文人視角描繪上高會戰的感人故事。2002年的《五月八月》以姐妹情深對抗戰創傷,讓觀眾動容。2001年的《紫日》則以另類的方式,通過三個不同國籍角色的交織,以8.2的評分揭示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

這些影片,無論大場面還是小細節,都以獨特的方式展示了抗日戰爭的復雜性和人性的光輝。戰爭雖殘酷,但通過電影,我們看到了堅韌的民族精神和對和平的渴望。它們不僅僅是歷史的回溯,更是對戰爭與和平深刻思考的藝術呈現。讓我們通過這些影片,更加深入地理解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

Ⅱ 有關南京大屠殺電影都有哪些

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電影:

1、屠 城血證(1987),導演:羅冠群

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里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他們在危難的時刻放下個人的生與死,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Ⅲ 找一本電影,好像是關於二戰的

中文片名
紅櫻桃

英文片名
Red Cherry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片長
120 min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德語 漢語普通話 俄語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
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 Youth Film Studio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國]

出品
1995年

演職員表

導演
葉大鷹 Daying Ye

編劇
江奇濤 Qitao Jiang
蘆葦 Wei Lu
葉大鷹 Daying Ye .....(as Ye Ying)

演員
郭柯宇 Ke-Yu Guo .....ChuChu
徐嘯力 Xiaoling Xu .....Luo Xiaoman
Vladmill Nizmiroff

製作人
葉大鷹 Daying Ye .....procer

攝影
張黎 Li Zhang

劇情介紹

1940年冬,中國孤兒楚楚和羅小蠻被送入莫斯科近郊的伊萬諾夫國際兒童院學習。在課堂上,楚楚講述了自己親眼目睹父親慘遭殺害的情景,令老師和同學們震驚不已。一年一度的夏令營開始了,楚楚與羅小蠻分頭去了兩個城市。第二天,戰爭爆發。楚楚又親眼目睹老師和同學死於德軍槍下,自己也被德軍抓住。她被一位德國將軍帶到司令部,發現這位將軍竟有在女性人體上紋身作畫的癖好。

楚楚想盡辦法反抗,但紋針終於刺進了她的皮膚。與此同時,在後方的羅小蠻當上了遞送陣亡通知的「黑色信使」。一次,他把戰俘引進一幢廢棄的樓內,點燃汽油桶與戰俘同歸於盡。蘇軍開始反攻了。德國將軍在楚楚背上刺完最後一針,開槍自殺。楚楚受到紅十字會的收容,夜晚,她從篝火中抽出木棒,憤然向後背那塊法西斯鷹徽烙去。

幕後製作

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相關題材的電影紛紛出現,而《紅櫻桃》是少數記錄二戰歐洲戰場中以中國人為主人公的影片。該片投資高達2700萬元,卻在公映當年創下了5000萬元票房紀錄。影片外景地為俄羅斯,為該片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深深吸引了一批對前蘇聯革命歷史有著難以名狀的懷舊「情結」的中年觀眾。該片獲第十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葉大鷹)和最佳女主角獎(郭柯宇)。

《紅櫻桃》4000萬票房背後的「秘訣」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中國電影業多少有些落寞和黯淡,特別是電影的票房。但到了1995年,對中國電影來說似乎充滿了好萊塢戲劇化的色彩。就在人們似乎對國產電影愈加失望之際,它卻突然迸發了奪目的光芒,《紅櫻桃》、《陽光燦爛的日子》、《紅粉》等影片創造的票房甚至超過了幾部「進口大片」,尤其以《紅櫻桃》為最,以其高成本高回報的營銷策略創造了四千萬元的票房紀錄。本報記者采訪了導演葉大鷹,聽他剖析《紅櫻桃》創造票房紀錄背後的種種原因。

▲背景:革命後代與「紅色情結」

圍繞《紅櫻桃》的出世,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它所出現的時間以及它所涉及的時代背景。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相關題材的電影紛紛出現,《紅櫻桃》走的卻是另一條路線,它並不直指戰爭,也並非如影片《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直接觸及本土的遭遇與反擊,而是將故事的情境轉移到了俄羅斯,而它講述的又並非是一個「異國」的戰爭故事,而是中國的「烈士後代、革命前輩的故事」。

影片在當年宣傳的時候就曾提到「朱德女兒朱敏,俄語名赤英(紅色英雄之意),14歲進入前蘇聯的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為影片中『楚楚』的原型」。編導人員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曾和朱敏溝通過,並解釋劇本的主要內容是真實的,也會有藝術加工的地方,比如納粹標記的文身為虛構部分,朱敏表示同意。

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影片的導演葉大鷹,當年在宣傳《紅櫻桃》這部影片時不少媒體都提到該片導演葉大鷹是葉挺將軍的孫子,他的父親葉正明是葉挺將軍的第二個兒子。這個身份的證明無疑為影片賦予了正統與主流的「質量驗證」。對於是否因為自己的家庭身份而具有「紅色情結」,葉大鷹則認為「這是媒體的說法,自己並沒有刻意這么做,也許是一種巧合,用這個時代的感情去體會過去的人物和事情,會感覺特別有魅力。重大的歷史事件我也欣賞,但我希望拍的是另一種電影,它和人物有關,與今天的觀眾貼近。」

▲包裝:商業電影的成功個案

1988年葉大鷹根據王朔小說《橡皮人》改編成影片《大喘氣》,那時他剛從電影學院進修班畢業兩年,按照「實驗電影」的路子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和所要發泄的情緒,記者采訪他時他曾提到「當年比較願意走極端,包含了相當程度上的玩鬧情緒,是由青年漸入中年的一種宣洩。到了1995年我拍《紅櫻桃》的時候就走向成熟了,拍片子更加規范化也更加商業化,要兼顧各方面投資者的利益,還要理解受眾群。」

「成熟」的《紅櫻桃》在某種意義上說,參透了商業電影的構造和秘訣,使得類似「原則」恰到好處地「落實」到這樣一部主流影片當中。電影學者戴錦華曾分析「影片將故事場景移到異國,於是成功迴避了本土情境中『常識』的混亂,它選取了一個全球公認的惡魔———納粹來充當故事的『反一號』,納粹形象的出現,有效地吸收了影片中暴力、色情呈現的不軌與非道德;相反成了一份充滿正義感、乃至『終極關懷』的崇高。」正因為影片外景地為俄羅斯,為影片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所以在有意無意間吸引了它的特殊觀眾群:中年知識分子群。因為他們有著對前蘇聯及革命歷史難以名狀的懷舊「情結」。

葉大鷹在談到對影片的「包裝」時表示「作品當然需要包裝,這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也是對投資人的保證。

但在創作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一種真誠的態度,商業效應在這個過程中被忘卻了,影片上映時這個元素又會再度顯現,所以商業和藝術的矛盾是電影共同面對的問題,總強調兩者的對立,就是迴避自己的能力。「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形式是,與電影《紅櫻桃》同時套拍的還有電視劇《血色童心》,導演同為葉大鷹,梅婷和陸毅的青春面孔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紅櫻桃》與《血色童心》的」電影「」電視劇「套拍方式也為後來者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獲獎記錄

1995年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郭柯宇)。

1996年獲第16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錄音獎。

第19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郭柯宇)獎。

1996年 《紅櫻桃》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同名水果

紅櫻桃,黑龍江省訥河市金穗種公司最近推出從烏克蘭引進的一種寒地紅櫻桃品種。寒地紅櫻桃耐寒耐低溫,成熟早,在我國北方6月上旬、南方5月中旬結果,國內品種早熟一個月,售價高出1倍。結果早,國內品種栽後5年結果,而寒地櫻桃栽後兩年就結果了,3年進入盛果期,株產果30~60公斤。果實大,單果重4~5克;如疏花疏果,單果重可達20克以上。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娛樂、電影、植物、經典電影、劇情片

Ⅳ 電影《七七事變》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七七事變》主要講了: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佟麟閣、趙登禹等愛國將士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七七事變》是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的歷史題材戰爭片,由吳桂苓、吳京安、李法曾、杜志國、鄭邦玉、鄭繼勇、周寧朝等聯合出演,於1995年上映。

震驚世界的七·七事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影片把這個發生在近60年前,不可思議的事情通過人物的刻畫,通過戰爭場景的描繪再現了出來,讓人們重新把這一秘密經歷了一次。

1937年的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在7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時間通電全國,大聲呼籲:「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經過全體中國人民的八年浴血奮戰,1945年9月2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至此,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最後勝利,這也是中國人民近代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