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征北戰電影主要內容是什麼
劇情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經過多次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194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部隊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於蘇中七戰七捷。為了更有力的殲滅敵人,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
對這一舉動,起初有些戰士一時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轉移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當地百姓對人民軍隊的後撤也十分有意見。為了平撫安定戰士和老鄉們的情緒,高營長和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的作戰意圖進行傳達和解釋說明。
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反動派軍隊以為解放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解放軍合圍,企圖與解放軍展開決戰。解放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戰斗持續了六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經被解放軍包圍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
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援的敵軍張軍長的部隊。 鳳凰山戰斗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前鋒,敵軍退守大沙河南岸負隅頑抗,高營長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後敵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洪水阻止我軍過河。
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全了水壩,也保住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使敵人的狠毒陰謀未能得逞。解放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角色介紹
1、高營長演員馮喆
解放軍的基層指揮員。他勇敢、堅定、剛毅、靈活、不怕犧牲,個性溫厚,富有智慧,還有一些書卷氣,既儒雅又英武。
2、師長演員陳戈
經過長期斗爭鍛煉的解放軍高級幹部,忠勇、沉著、有思想、有智慧,善於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科學和毛澤東軍事思想。
3、劉永貴演員仲星火
解放軍戰士,桃村人,熱愛故鄉,誓死要保衛解放區,保衛自己的家庭和幸福,所以一開始對於部隊進行戰略撤退、放棄桃村很想不通。當部隊殲滅了大批敵人,獲得偉大勝利時,他才心悅誠服地認識到戰略方向是正確,就算丟掉十個桃村也值。
❷ 關於解放戰爭老電影
紅日
重慶談判
鏖戰魯西南
開國大典
大戰寧滬杭
決戰之後
林海雪原
湘西剿匪記
英雄虎膽、
南征北戰
濟南戰役
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
大轉折 — 挺進大別山
大決戰1:遼沈戰役 1991
大決戰2淮海戰役
大決戰3·平津戰役
大進軍-大戰寧滬杭
大進軍--南線大追殲
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
董存瑞
長虹號起義
渡江探險
黑山阻擊戰
赤峰號
雲霧山中
智取華山
戰上海
紅鷹展翅
風雪大別山
延安游擊隊
❸ 黑白版老電影《南征北戰》結尾處,首長總結性講話全文
電影《南征北戰》結尾處是這樣的:
一群馬隊迎面奔來。馬上是師長、師政委、團長等人。馬馳近停住,馬倔強地扭動著。高營長等迎上去。
師長和師政委翻身下馬,和高營長等熱烈握手。
師長:「同志,你們打得好,打得好!」
師政委:「軍部傳令嘉獎你們一營全體指戰員。」
高營長、教導員等堅毅的臉上顯出笑容。
高營長:「功勞是黨和人民的,是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
師長:「對,對! (對高營長,同時也是對大家)今天我們能獲得這么大的勝利,主要是因為我們忠實地執行了毛主席的戰略方針!只要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領導指揮,只要有廣大人民的支援,今後我們就能殲滅更多的敵人,獲得更大的勝利!」
軍民狂呼:
「毛主席萬歲!」
「毛主席萬歲l」
師長:「同志們,鄉親們,戰爭還沒結束。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我們要繼續前進!」
三個年青的司號員跳上冒煙的裝甲車頂吹起前進號。
音樂頓起:
運動戰,運動戰!
要大踏步的前進;
要大踏步的後退。
要打得、跑得、餓得;
要猛打、猛沖、猛追!
不怕千山萬水;
不怕風雪飢寒。
我們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英明領導;
我們有千百萬群眾支援前線。
堅決把蔣匪反動武裝徹底消滅!
堅決把蔣匪反動統治根本打倒!
前進!前進!
我們是鐵的人民解放軍!
前進!前進!
我們是鐵的人民解放軍!
你所說的首長講話應該是指這兩句吧(不過也太短了,呵呵):
師長:「對,對! (對高營長,同時也是對大家)今天我們能獲得這么大的勝利,主要是因為我們忠實地執行了毛主席的戰略方針!只要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領導指揮,只要有廣大人民的支援,今後我們就能殲滅更多的敵人,獲得更大的勝利!」
師長:「同志們,鄉親們,戰爭還沒結束。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我們要繼續前進!」
另外給你《南征北戰》的劇本下載參考:http://www.qx1955.com/ycdd/nzbz_dy.doc
❹ 中國五十年代戰爭電影有哪些
鋼鐵戰士(1950)
人民的戰士(1950)
南征北戰(1952)
智取華山(1953)
為中國而戰(1953)
雞毛信(1954)
渡江偵察記(1954)
湖上的斗爭(1955)
南島風雲(1955)
怒海輕騎(1955)
董存瑞(1955)
平原游擊隊(1955)
猛河的黎明(1955)
上甘嶺(1956)
鐵道游擊隊(1956)
撲不滅的火焰(1956)
暴風雨中的雄鷹(1957)
戰斗里成長(1957)
牧童投軍(1957)
狼牙山五壯士(1958)
黨的女兒(1958)
黑山阻擊戰(1958)
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
紅孩子(1958)
古剎鍾聲(1958)
英雄虎膽(1958)
林則徐(1959)
鴉片戰爭
萬水千山(1959)
海上神鷹(1959)
戰上海(1959)
友誼(1959)
萬紫千紅總是春(1959)
回民支隊(1959)
戰火中的青春(1959)
地下航線(1959)
雲霧山中(1959)
赤峰號(1959)
英雄島(1959)
向海洋(1959)
青雲曲(1959)
❺ 難得的好製作,一部用心拍出的戰爭片《南征北戰》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還記得這句經典的台詞嗎,老電影《南征北戰》中,國民黨的李軍長由於被我解放軍圍困,突圍無望急切懇求同僚張軍長趕緊向自己靠攏的情形。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深受人們的喜愛, 觀眾把《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近幾年來,由於一些抗日神劇的出現,人們對軍事題材的電影紛紛吐槽,什麼手撕鬼子,褲子裡面藏手榴彈,影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實時出現,軍人留著酷酷的發型,衣服永遠那麼干凈筆挺,女兵戰場上穿著裙子等等數不勝數,讓觀眾十分的失望。
可是同樣是軍事題材影片的《南征北戰》,卻為什麼很少讓人吐槽呢?
第一,影片真實,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在華東戰場發生的一個真實的一個戰例,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華東部隊於蘇北七戰七捷以後,為殲滅敵人,大踏步後退,向鳳凰山轉移,最後在鳳凰山圍殲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以及增援的張軍長的部隊。·當時的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深入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最後形成了劇本。
第二,影片創作團隊強大,在軍事題材的影片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當時《南征北戰》是作為八一建軍節獻禮的唯一影片,導演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南征北戰》最早的底本兒來自一部話劇,該話劇由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底本,顧寶璋,沈默君,沈西蒙三位部隊作家通力合作,最後形成了電影《南征北戰》的劇本,為了加大影片的真實性,影片還專門請來了軍事學院的戰役戰術教授。
在寫劇本的過程中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開國大將粟裕,親自為導演的講解了當年戰場上的各種情形和變化。林彪和陳毅元帥也對劇本其中的一些台詞進行了修改。可以說南征北戰的創造團隊有二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是後來的影片所沒有的待遇。
第三,為了顯示影片效果用的真炸葯 ,為了早日完成拍攝和增加影片效果,上級有關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撤下來的一個團的解放軍,他們同時帶來貨真價實的各種武器,從機槍,到裝甲車,從坦克到軍用吉普車等。更真實的再現了戰爭的真實場面。
《南征北戰》炸葯用的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戰士們沒有什麼事毫發無損,倒是當兵多年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腿上崩了兩個小窟窿。
第四注重細節 ,《南征北戰》影片裡面的軍人不但真實參加過戰爭,就連道具都是真的,裡面戰士們扛槍的姿勢,打槍的手勢,走路及說話的語氣很有軍人的氣勢,都是相當標準的,不像現在的影片很是做作。而且機槍手的旁邊都配備有副射手。這是很多影視劇忽略的一個場景。
第五,演員認真體驗生活, 體驗生活這個傳統是一個優秀演員扮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比如《霸王別姬》里的張國榮為了飾演好程蝶衣這個角色,提前半年來到北京拜戲劇大師張曼玲為師,不僅學,還去劇院看其他演員表演,最後把程蝶衣演得惟妙惟肖,雖然最後自己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失之交臂,但是影片最後拿了戛納最高獎「金棕櫚」大獎,這與張國榮的出色表演還是分不開的。
《南征北戰》的導演也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扮演男一號高營長的馮喆,由於長得比較英俊瀟灑,他就主動要求去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摸爬滾打出操訓練,把自己打磨得像一個戰爭年代的軍人。其他幾位扮演首長的陳戈,王力,湯化達也同樣在軍營體驗著生活。
飾演反派張軍長的項堃,他體驗生活的地方有些特殊,為了突出角色的狂妄,尋找關於原型張靈甫及其他類似的國民黨將領的相關材料,他打掃出一間小土房,利用拍攝間隙深仔細推敲人物,對每一個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都用心揣摩。他人瘦了許多,銀幕上的形象卻豐滿了。
第六,群眾甘願奉獻 ,《南征北戰》是在山東沂蒙拍攝的,這里是革命老區。由於當時是夏天要拍一些冬天的戲,可是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田野,果樹,哪有冬天的景色啊,再換外景地既費時又費力還會影響影片拍攝進度,就在導演為難的時候,這一位老農民過來說:「這些樹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不用犯難!」老大爺的誠懇把導演成蔭和人們深深感動了,於是一個班一棵樹,凡是電影鏡頭帶著的就用手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樹葉也不準動,戰士們便開始了特殊的任務摘起了樹葉。
影片拍攝時也有許多花絮,一些解放軍戰士不願出演該片,因為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好在一位營長做工作,戰士們最後高高興興的投入到拍攝中。在山東青州拍外景,當地群眾們看到一隊戴著鋼盔、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走來時,許多人氣憤地朝這些「國軍」扔起石頭。
影片還流傳了很多經典的話語,例如參謀長感嘆「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李軍長喊話求救「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拉兄弟一把吧 !」李軍長向張軍長求援,張軍長安慰他喊道,「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最後5分鍾! 」等等。
結束語,由於影片的經典,在1974年由導演成蔭率領一批人員拍攝了一部彩色的《南征北戰》,經典的東西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