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戰爭電影鐵血大動脈
擴展閱讀
劉德華電影別人的歌曲 2025-09-02 20:09:47
億家最新電影分享碼 2025-09-02 19:56:18
泰國武打片全部電影 2025-09-02 19:52:07

戰爭電影鐵血大動脈

發布時間: 2025-09-01 07:10:03

⑴ 找一部關於自願軍汽車運輸兵的電影

《神龍車隊》
國產戰爭片里算是一部經典了
同題材的還有《鐵血大動脈》
《神龍車隊》

編劇:石固甫、李三義、於業華

導演:李三義、於業華

主要演員:儲智博(郭連長)、余立(陶靜)、唐亞東(二排長)、

王艷梅(李護士長)、李洪濤(崔大隊長)

故事梗概:

1951年,朝鮮戰場。我志願軍某部汽車連連長郭玉奉命向前線高馬山陣地

緊張強運彈葯。美軍為了切斷志願軍的後方運輸,空中派飛機轟炸掃射,地面派潛伏敵特偷襲破壞,車隊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志願軍報》的女記者陶靜和李護士長隨車隊去前線。途中有三位傷員要求搭車歸隊,郭玉不允,人民軍「崔大隊長」突然出現,建議把搭車的傷員放在一部車上以便管理,郭玉只好同意傷員上車。金達萊山口地勢險要,是車隊的必經之路。夜幕降臨時,趁敵機未來,汽車開著大燈在山間疾駛,快到隘口時,郭玉感到情況有異,命車隊暫停。陶靜和李護士長下車後無意中發現了潛伏的敵人,郭玉也發現三個傷員是特務,他將計就計,聲東擊西,引開了敵人火力,車隊乘機沖出山口。搭車的特務刀疤臉見事情敗露,用槍逼住二排長、陶靜等人,企圖劫車破壞中途加油站,早有準備的二排長、飛車王等人巧妙地消滅了敵人,車隊化險為夷。「崔大隊長」還從敵人留下的拐杖中發現了偽裝的炸彈,排除了隱患。但不一會兒,成群的飛機向車隊飛來。原來,「崔大隊長」是敵人的「偵察英雄」,他用信號燈引來了敵機。飛車王為掩護車隊,隻身駕車引開敵機,不幸墜崖犧牲。已暴露身份、僥幸逃脫的「崔大隊長」事先將定時炸彈拋到二排長的彈葯車上,企圖在車隊到達油庫時引爆。在炸彈即將爆炸的緊急關頭,郭玉將汽車開出油庫沖向深澗,他機敏地跳車脫險。為了盡快將彈葯送到前線,他們趁雷雨天敵機不易出動冒雨前進。到臨津江時,大橋已遭敵機破壞。在人民軍高炮火力的掩護下,車隊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沖上水下暗橋,二排長在江中指揮車輛行進,身中數彈,倒在血染的江水中。九重天是通向高馬山的最後一關,地勢險要,是敵機的重點封鎖區。「崔大隊長」率領敵特意欲將汽車炸毀在狹窄彎道上,阻塞了道路,敵機也傾斜下成噸炸彈把該區域變成了一片火海。郭玉率車隊勇敢地沖進九重天。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搏鬥,他們擊斃了「崔大隊長」、戰勝了氣焰狂妄的「夜狼」,終於勝利地沖出封鎖區,把彈葯送到了前線。

⑵ 《鐵血大動脈》觀後感

鐵血大動脈觀後感 今日我觀看了鐵血大動脈,該電影的內容是50年代,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朝鮮戰場的美軍為了奪得戰爭的勝利,運用飛機對我鐵路等運輸路線進行全面狂轟濫炸,實行所謂的「絞殺戰」,妄圖憑借空中優勢,扼殺我運輸線,奪回戰場上的主動權。中朝軍民用自己的生命保證了鐵路運輸線的暢通無阻,保證了我軍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在「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嘹亮號角聲中,上世紀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戰爭,由於中朝軍隊的英勇作戰,給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以狠狠的打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的開頭是美國負責朝鮮戰爭的指揮官李奇微等在討論:怎麼樣才能把中國志願軍的鐵路炸掉。美國人知道對於中國的軍隊來說,我軍每天需要成千上萬噸軍用物資和補給物資送上前線,除公路運輸外,鐵路運輸成為最重要的運輸手段。因此,鐵路運輸線作為當時的主要補給運輸路線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就至關重要。因此,美軍妄圖通過掐斷我志願軍的「咽喉」,也就是說,要以切斷我作戰前線的後勤供應來戰勝我軍。因此,美軍調動大量飛機對我鐵路沿線狂轟濫炸,實施戰略性的空中封鎖,即所謂的「絞殺戰」。 一開始,鐵路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之下損失慘重。不僅鐵路癱瘓,公路橋梁等也被炸毀,物資運輸困難,不僅影響了戰場的戰局,甚至犧牲了不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例如,我軍火車需通過新川鐵路,可此時的鐵路早已被敵軍炸成一片廢墟,人們努力不停,堅持不懈,終於又修建好,沒料到敵機突現,新川鐵路再次淪為廢墟——這只是當時運輸線上的一個縮影。1951年,我軍反絞殺戰進入到了一個最殘酷的階段。 遵照彭德懷司令員的指示,雖然一開始志願軍缺少高炮空軍等掩護,在絞殺戰之中志願軍處於劣勢,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員梁軍英率領運輸戰線上的志願軍勇士們,發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遍布炸彈與地雷和敵人狂轟濫炸之下的「317」地段搶搭橋梁、搶修鐵路、搶運物資,與敵人鬥志斗勇,保證了鐵路運輸的暢通,使之成為真正的「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千招萬招,運輸第一招」。為了抵抗敵人的絞殺戰,志願軍和朝鮮軍民一起齊心協力,無數英勇的志願軍戰士與敵機想方設法地斗爭,「火車飛機打游擊」,在敵人的炮火之下修復鐵路,確保鐵路的運輸。這樣,志願軍和朝鮮軍民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朝鮮人民鑄成了一條炸不毀的鐵路。 首先,從這部影片之後我首先是切身感受到了當時志願軍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無私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這也就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之所以能夠勝利的原因,最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志願軍的頑強的精神帶來的強大戰鬥力,這也是所有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還有無數的烈士,為了搶修路段,保障運輸,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確保運輸,英勇的戰士手舉沖鋒槍,以血肉之軀與飛機進行戰斗,直至生命消逝的最後一刻,其表現出的軍人的精神真真切切感動了我。 其次,我的感受是戰爭的殘酷性,在當時的戰爭中,在戰爭中受傷害的不僅是軍人,影片之中的藍天白雲在戰火燃燒的戰場之上只能是海市蜃樓。沒有和平的日子是恐怖的,在影片中的317路段的一列火車上,手無寸鐵的傷員們,護士們在轟炸之中失去了生命,在每兩米就有一枚炸彈的戰場上,鮮血染紅了大地,
那慘烈的畫面深深映在了我們這些從未見過戰爭的人的心裡。影片裡面說到「這里的血都是黑的……」由此我感受到,在戰爭之中,生命是那麼的可貴,又是那麼的脆弱。因此,不論是正義還是非正義的戰爭,不論戰爭的結果是勝利還是失敗,戰爭的代價都是巨大的。 第三,不同於以往的戰爭片主要描述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的英勇戰斗,該片是以梁軍英鐵道司令為主人公,以後勤和運輸為主要事項,描述了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戰爭的補給和後勤,其作用和戰爭的戰鬥力息息相關。而且,朝鮮戰爭與以往的國內戰爭也不同,鐵路等運輸在戰爭中的作用也大大增加。主人公梁軍英一開始在戰場遭遇了「絞殺戰」的挫折,所以不敢接受主管鐵道運輸司令的任命。但是最後在彭德懷司令和洪學智副司令的理解之下樑軍英毅然接受了這個任務。有了鐵路的保障,軍隊在戰爭中的補給就能得到保障,這樣也進一步確保了戰場中的戰鬥力。中美雙方其實各有優勢,志願軍的戰鬥力強,而美國的軍事武器發達。志願軍之所以能摧毀敵人的「絞殺戰」,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關鍵就在於長期的作戰經驗與軍事准備。 第四,戰爭不只是戰場上的戰斗。戰爭不是一個人,一隻槍,一個部隊的事,戰爭的發動與其過程和結果都與國家,軍隊全局息息相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古代軍事總結的經驗。影片中彭德懷描述了周總理了解到「前線缺鐵軌,就把東北的鐵路拆了送來,前線缺鋼梁,就把黃河鐵橋的鋼梁吊來」。從這些為了戰爭而採取的措施來看,一場戰爭的進行必定伴隨著一個國家對全體政治經濟和全體人民的影響。在中國千百年來的軍事歷史中「不打無准備之戰」是軍事家們的共識。即使在今天軍事武器高度發達的時期,也不可鬆懈戰爭的准備,負責將在戰爭中居於不利地位。 最後.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旋律,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中國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在過去的數千年中,世界上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戰爭,而近百年來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歷史留下了無盡的創傷。目前,整個世界總體和平,但仍有局部戰爭。我個人認為,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和正義的反侵略所採取的必然趨勢。戰爭的最終結果應該是和平,通過戰爭人們越能發現和平的寶貴。但是,我們不可對軍事有懈怠之心,沒有強大的國家和軍事力量作為後盾,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因此,我們如今既要注重軍事的發展,也要努力維護和平,防止戰爭的破壞性的發展。朝鮮戰爭結束半個世紀了,我們應全面吸取戰爭的經驗教訓,全面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既不忘過去的戰爭歷史和經驗,發展軍事,保衛祖國,又要想辦法防止戰爭的產生,維護和平是我觀看影片的最重要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