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精選7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1
昨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關於圓明園的課,這節課讓我感觸深刻!去年「十一」的時候,我在家裡看電影——《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教育我們很多。
從影片中,我了解到圓明園是的風景優麗、環境優美的地方。園內宮殿的建築,美妙奇特,變化無窮。那無數名貴的奇花異木,珠寶玉器,無論是建築的優美,還是金珠玉器的珍奇,圓明園都可稱是世界的傑作。可是,到後來,我越看越生氣。片中演到:1860年6月,八國聯軍闖進圓明園,看見這么多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就像惡狼見了豬物,瘋狂地搶奪起來,能拿走的盡量拿走,手裡拿不下的就用綢緞和刺綉品做包袱,背走成包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對拿不走的器具則用槍托或棍棒砸碎,接連幾天。侵略者有分頭到圓明園放火。霎那間,圓明園被火光煙霧吞沒,在烈焰中噼啪噼啪的響了一陣後,一座座宮殿倒下去。整個圓明園變成了一堆堆焦土和破瓦。世界上最輝煌最偉大的建築物從此消失了。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們的祖國在歷史上有光榮的時候,也有屈辱的過去,火燒圓明園就是祖國屈辱的一頁。
為什麼我們的祖國這樣軟弱?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王朝使我們的祖國在許多方面都遠遠落後於資本主義國家,清政府對外來的侵略者無力抵抗,又不敢抵抗,還是人民的反抗,使侵略軍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看完這場電影,我非常氣憤。看看過去,想想現在,如今我們的祖國又像條巨龍騰飛在世界的東方,可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2
《火燒圓明園》精彩電影解說詞里有這樣一段話:「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烙上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一個擁有億萬雙有銷廳力的手和億萬雙淚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精彩電影剛開始,就出現了這樣幾個鏡頭:圓明園里熊熊的大火無情地燃燒著,一批又一批的宮殿燒塌了,一根根柱子冒著黑煙,陸陸續續倒了下去,圓明園成了一片廢墟……看到這里,我又氣又恨:「圓明園——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公園競毀在英法聯軍手裡,真可恨啊!」我發現四周的同學看到這里,都緊皺眉頭,緊握雙拳,氣憤極了!
隨著精彩電影情節的不斷發展,我心潮起伏,激動不已。當精彩電影放到清朝騎兵用長矛、刀劍殺死一個又一個手持鋼槍的洋鬼子時,我情不自禁地與同學們一起喊了起來:「打啊!狠狠地打!打死侵略者!打死狗強盜!」當精彩電影放到英法聯軍瘋狂地掠奪珍旅斗如寶、焚燒圓明園時,我憤怒地緊握拳頭,咬牙切齒。我永遠忘不了這批強盜搶奪珍寶、互相扭打、放聲狂笑的可憎的樣子!
精彩電影結束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到,清政府太腐敗了。慈禧太後只知道保住自己的權勢,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步步退讓,不斷地割地賠款,讓侵略者長驅直入。這樣的封建統治者真是民族的罪人啊!
我又想到:侵略者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歷史終將審判他們的滔天罪行。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當時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一次,兩個強盜闖入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勝利者盜竊了圓明園的全部財富,然後彼此分贓……」踐踏人類文明的侵略者總有一天會受到正義的審判,歷史的清算!
如今,圓明園的斷柱殘垣還頑強地屹立在那裡。它記錄著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摧殘中華文明的滔天罪行,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告訴我們後代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中國一定要強盛!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3
看了《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我感到無比憤怒與惋惜。
圓明園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全園佔地三百五十餘公頃,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名勝。圓明園是用一百五十餘年才修建好的,但是在一八六零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侵入後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現在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慘柱了。
片中幾個片段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其中一個片段是:在三萬八拆啟千名清軍與三千餘名英法聯軍交戰時,侵略者用的是洋槍,火炮,而清軍用的卻是矛,刀,弓,劍。結果不堪設想,清軍全軍覆沒,而侵略軍傷亡卻很小。整個交戰場面十分壯觀。
另一個片段是: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被他們糟蹋的物品更是不計其數,為了銷毀罪證,十月十八日和十九日三千餘名侵略者在院內放,大火連燒三天,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更可惡的是:他們把搶來的贓物回國以後進行低價拍賣,我們花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東西,到他們那,花幾英鎊就買回來了,這簡直就是我們中華人民的恥辱!更何況這是我們中國人花了一個多世紀才修建好的啊!現在卻毀於一旦了!
看了《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知道了現在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是要把失去的東西搶回來,買回來,而是要把祖國發展的更加強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振興中華,為祖國變得跟強大而努力拚搏!!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4
我從記事以來,看過不少歷史影片,其中《火燒圓明園》這部影片常常引起我的深思,並催我奮進。
至今,我仍愛到圓明園的廢墟去。面對那些已被齊腰深的野草埋沒的殘垣斷壁,我彷彿聽見這些石頭在向我講述它們往日的風采和圓明園那悲壯的歷史。
1860年,英法聯軍的鐵蹄踏進了風景秀麗的北京西郊。這些兇狠的野獸不顧清政府和百姓的阻撓,闖進了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他們被園中的陳設、奇珍異寶驚呆了,瘋狂地將貴重的金銀珠寶裝進自己的口袋,每個侵略者的兜里都裝得滿滿的。帶不走的東西他們用鐵斧、木棒打碎,放火燒毀。就這樣,美麗絕倫的圓明園變成了廢墟。
這些豺狼的罪惡激怒了廣大的愛國百姓,百姓們與這些豺狼展開了生死搏鬥,這些禽獸不如的侵略者殺害了成千上萬的無辜百姓。
今天,在這瓦藍的天空下,在這灑滿熱血的黃土地上,那些殘留的石柱仍然挺立著,它好像在提醒炎黃子孫:「落後就要挨打!」啟示世人要奮發,不讓慘痛的歷史重演!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5
今天,我們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為了使我們更好地了解那段歷史,沈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觀看以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從影片上,我們看到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高大的房屋,白玉修成的欄桿,深紅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巨大而別致的噴泉,彷彿訴說著圓明園的傳奇故事。小路兩旁種植著桃樹、梨樹、玉蘭樹等奇花異草,像天邊多彩的雲霞灑在樹枝上。湖中,還有各種水禽在嬉戲。圓明園不愧是中國最美的皇家園林。
可就是這樣一座巧奪天工的藝術瑰寶,毀在了侵略者的手中。當時,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使可惡的侵略者打開了中國的國門。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殺進了圓明園。他們把園中的奇珍異寶全部奪走,然後把不能據為己有的寶物任意踐踏。10月18日和10月19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在園內放火。大火燒了三天,一座精妙絕倫的皇家園林化為一片灰燼。
看到這里,我的心裡升起一股怒火,擁有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就這樣成為被人白白欺負的羔羊!懦弱的清政府,自以為非常強大,於是閉關鎖國,只會偷安享樂,根本就不相信科學。在英法聯軍侵入時,竟試圖用長箭短矛去抵擋別人的洋槍洋炮。三萬人還打不過三千人,真是可笑之至!
正是這種軟弱無能,正是這種狂妄自大,使侵略者殺到了家門口,燒毀了圓明園。他們不僅毀了我國人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還破壞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文明!在憤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祖國,讓那段屈辱的歷史成為永遠的過去!
建國六十周年就要到了,讓我們回想祖國60周年的發展變化,不免生出許多感慨:過去,我們這個曾經世界最強的國家,變成了最衰弱的國家。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景,使我們了解到圓明園被毀的命運及清政府的腐敗、侵略者的可惡!
如今,我國又從衰弱逐漸走向繁榮。兩彈一星升空、載人飛船發射、舉辦奧運會……這些,都是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證明。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改忘了那段歷史悲痛的歷史,用優秀的學習和最好的表現向祖國獻上最美的獻花!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6
星期四下午,張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火燒圓明園》,雖然同學們個個看得異常認真,可是卻叫我越看越糾結、痛心。
第一節課,主要看得是慈禧太後入宮的情景,我不太感興趣。第二節課就來勁了,講的是英法聯軍與清軍之間的戰爭。
我們全班同學都津津有味地往下看。看到清朝打了敗仗,我的心隱隱作痛,深深地為清朝的腐敗無能感到羞恥。當看到清軍打了勝仗時,又為他們能出了一口惡氣而高興。當看到清朝政府棄老百姓於不顧,獨自逃往避暑山莊時,我在心底不禁咒罵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中國老百姓推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在危險來臨時,又把中國老百姓棄之不顧,這樣的`政府,人們何來幸福?這樣的國家,怎麼會繁榮昌盛?
英法聯軍如狼似虎地沖進了圓明園,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毀壞……此外,他們還無恥在在大庭廣眾之下宣布之所以要燒毀圓明園,是因為守護圓明園的清朝官兵不允許他們進園搜捕人。大夥就那麼焚燒了三天三夜,煙霧籠罩了整個北京城。圓明園沒了;園林藝術的瑰寶,沒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沒了;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沒了。看到這,我的心沉到了海底。
可是,清政府,卻還在避暑山莊吃喝玩樂,看到這,我恨得牙癢癢!
看完了電影,回放著圓明園毀滅的各個場景,我的憤怒和惋惜久久揮之不去。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7
周五的時候看了《火燒圓明園》的電影,老師說寫觀後感,一時半會兒思思索索,還真不知道寫些什麼好。
上網查了背景資料和相關的說明,只是覺得,中國人所謂對火燒圓明園的記載和評價洋洋灑灑有幾萬字之餘,但不如外國學者的9個字。
「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看過《火燒圓明園》後,震撼之餘就是嘆息。之所以說這部片子是經典之作,是因為這是自古至今數百數千部歷史劇最真實、最中肯的片子。從裡面可以看出,帝國主義的野蠻是火燒圓明園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單方面的原因,而是中國當代皇帝的昏庸和大臣宰相們的無知親手將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打造的「萬園之園」毀於一旦。
圓明園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佔地三百五十多公頃。裡面珍藏著名勝古跡,奇珍異寶。作為中國人,誰不想親眼目睹萬園之園——那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緻的亭台樓閣,那珍貴的歷史文物,那價值連成的奇珍異寶呢?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殘亘斷瓦和以示後人的恥辱。
中國是自古以來的文明古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我們作為中國的一份子,作為一名中國人,不單單要勿忘國恥,也應當不只歷史教科書上的「落後就要挨打」,應當靜下心來分析中國成為一個在歐洲當作反面教材的原因,而不能再在我們身上重蹈覆轍。
既然這篇文章是觀後感,那我不得不提所有此類文章的共同話題:勤奮學習,報效祖國。我們是民族振興是國家富強的希望,是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我們不用像國家領導般的為國事擾心,我們也不用像爸爸媽媽般的為家事煩心,我們更不用像老師們的為班事亂心,但我們應該有做好一名優秀中學生的義務和責任,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也是國家繼續處理的問題。迫在眉睫。
整個文章把我想說的都說了,把我想講的都講了,把我想傾倒的都傾倒了,但是渾身上下沒有輕松多少,因為我肩負著興建祖國的重任,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總會有屬於我們的一片天!
文章的收尾總是一大難題,但我想《火燒圓明園》帶給我們了一顆平和的心,讓我們接受所不能改變的,改變能改變的,正如西方學者的話:「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② 觀《辛亥革命》有感
觀《辛亥革命》有感(精選11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觀《辛亥革命》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辛亥革命》有感1
在暑假裡,我看了一部電影《辛亥革命》。電影講的是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者們發動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國政府,也講了清朝封建統治的衰亡。
我對廣州起義的印象最為深刻,雖然沒成功,但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這場戰斗犧牲了很多同盟會的重要骨幹,他們有的才華橫溢,有的家境優越,有的馬上要當父親了。但他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尊嚴,沖上火線,不畏生死。犧牲的烈士有林時爽、方聲洞、陳更新、喻培倫……
在後來的起義中,革命者們發動了越來越聲勢浩大的戰斗,給了清朝政府致命一擊。最終清朝滅亡,袁世凱想當總統。孫中山為了不讓兵將傷亡,主動辭去總統職務。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辛亥革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無數英雄烈士為了信仰,為了自由,為了民族的崛起,毫不畏懼地走上戰場,讓我感到敬佩與嚮往!
觀《辛亥革命》有感2
21世紀的新中國,正如法國皇帝拿破崙所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全世界都會感到震驚的。」如今,這頭雄獅真的蘇醒過來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經濟效益日益提高,軍事能力不斷進步。照這樣發展下去,我們中國的潛能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繁榮富強的祖國,是無數前輩們改造的。他們是功德無量的「基石」,將「層層高樓」穩扎穩打地托上蒼穹。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辛亥革命》,感慨萬千。電影主要講述了孫中山先生帶領同盟會會員黃興、徐宗漢等人決心廢除帝治,救治民族的堅定信念,堅決推翻腐敗清政府和廢除帝王朝的革命斗爭。讓我觀看之後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第一次廣州起義由於眾寡懸殊,同盟會成員功敗垂成,陣亡七十二名,慘不忍睹,血流成河,火光映天,屍橫遍野。我不禁為這些革命烈士的犧牲泣不成聲,更增添了對他們的尊敬。
身殘志不殘,戰敗志不垮。同盟會成員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陽夏保衛戰,戰士們浴血奮戰,臨危不懼,在危急時刻聽從了元帥黃興的指揮,從容不迫地將清兵逼退,保衛了大半江山。而此時,同盟會總理孫中山也未偷閑,在國外憑自己的機智過人,能言善辯,終於說服了外國銀行向清政府借款之事,使革命又前進了一大步。當身處在大洋彼岸的總理聽說歷時四十餘日的陽夏保衛戰,革命軍將士陣亡四千餘人,為全國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故事,忍不住淚流滿面,他握緊了雙拳。我想,此時孫總理一定在暗下決心,要完成革命吧!
陽夏保衛戰中,涌現出許多感天動地的故事。在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一個小戰士要犧牲自己去向敵方投手榴彈。大元帥硬是不讓他去,堅決要自己去。幾個士兵一起上前,堅決不讓元帥冒險。小戰士沖上前一把奪回手榴彈,深情地望瞭望戰友,義無反顧地與敵人同歸於盡,為戰斗的勝利殺開一條血路。多麼偉大的壯舉!一個人寧願犧牲自己來保全集體的事跡,是會百世流芳,千古流傳的,為我們的英雄戰士驕傲!為他自豪!
同盟會驚天動地、家喻戶曉的英勇故事,迫使末代皇帝溥儀在大臣袁世凱的施壓下宣布退位。辛亥革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而臨時大總統,受人愛戴的孫中山先生也於1911年辭去職務,毅然決然、心甘情願地讓與說服清帝退位的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辛亥革命結束了!
「革命不是傷人性命,也不僅是改變百姓生活,更是改變新中國的命運。」中山總理經常這樣對戰士們說。我認為,革命是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是為了改變命運;革命是許多烈士用生命的代價,換取存活之人生活的美好。辛亥革命雖然沒能完全使新中國誕生,但是廢除了封建制和許多陋習,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直到現在,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仍然受到廣大人民的贊成,並不斷發揚光大。
辛亥革命,打響了新中國誕生的第一槍。想想前輩們用生命換來的今天的幸福,我們祖國未來的棟梁便沒有理由不刻苦讀書,發奮圖強,卓越發展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不僅是孫先生個人的思想理念,更是全國青少年共同奮斗的堅定決心!
觀《辛亥革命》有感3
幾天前,我上網觀看了《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盡管很令我震撼,但我並沒有真正看懂這部影片。
經過幾天對「辛亥革命」這段歷史的了解和對影片內容的琢磨,我雖沒有多麼偉大,多麼深刻的感受,但從中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通過革命推翻阻礙中國發展的封建王朝清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整個過程。影片生動地刻畫了孫中山、黃興、徐宗漢、秋瑾、黎元洪、袁世凱等歷史人物。
也許是我因為對段歷史還不夠深刻地理解吧,盡管情節十分令我震撼,可我並沒有多大的感悟,但影片中的一句話讓我感慨萬千——「他是個無私的人!」
「他是個無私的人!」正是因為孫中山的無私,他才能引領革命的步伐,才能擁有革命派等人的信服和支持。正是他的無私,感染了同盟會的眾人,最終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
100年前是這樣,如今的社會上不也是一樣嗎?被大家信服的人,不都是無私的人嗎?又有哪個吝嗇小氣只為自己著想的人真正能成功呢?
往小里說,班級中那些盡職盡責,被老師稱贊,讓同學信服的班幹部們不都是無私的人嗎?他們永遠在為班級著想,犧牲自己寶貴的學習時間。往大里說,歷史上各朝各代有流名千秋的官吏,哪一個不是清官?他們大都一貧如洗,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和財富都奉獻給了人民。他們都是無私的人。
也許這部影片讓我得出這種結論並不是編導者拍攝影片的本意,但我相信這種感受必會讓我個人受益匪淺。
觀《辛亥革命》有感4
觀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著「數星星」的態度去的。我不敢說自己沒有這樣的心態,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每個人對於革命的那種堅定的信念以及他們為了各自的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無畏精神。
縱觀革命歷史,為了戰爭,為了正義,為了勝利,被逼死,被迫害死,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殺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萬,還有那數不清的無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別說那8年多的抗日戰爭了。
有時候我經常在想,那時候的他們胸腔內到底活躍著怎樣的一顆跳動的心,何以讓他們如此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無懼無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槍口對準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體啊!他們面對這疼痛,這死亡為何能如此淡然?他們都風華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還是信仰?我相信這是對孫中山的信任,對黃興的信任,更是對奮戰在沙場上的無數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堅定的信念讓他們選擇守口如瓶,選擇堅持革命,選擇放棄生命來扞衛自己的信仰。
無論是當初即將要做父親的林覺民,還是義氣凜然的秋瑾,還是那長眠於黃花崗的烈士們,包括那使節之女唐曼柔都選擇堅持自己的信仰,盡管他們知道前方的路到處是槍眼,是炮彈,但是他們依然義無反顧。
我相信他們曾經一定也掙扎過,畏懼過,但是最終他們選擇了前進,選擇了犧牲,選擇無愧於心。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對於生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做這樣的選擇更是無法想像的。如果此時我們身陷戰亂之中,是選擇保命逃避﹑舍家棄國,還是挺身而出保家衛國?如果此刻槍口對准著我們,是將組織的機密合盤托出,還是緊閉雙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說。
當今社會是安定的﹑和諧的,但有時候也是讓人心寒的。溫州動車事件,政府讓人心寒;廣州小悅悅事件,路人讓人心寒。是國家不夠強大,政府太腐敗,還是很多人內心的本質已經開始被腐蝕?個人的利益真的已經超過了內心的良知了嗎?100年前的他們為了國為了家可以戰死在殺場,而現在呢?是可以為了盡早通車而無視鮮活的生命,還是可以眼看著車輪一次次軋過一個小生命而無動於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華僑賣了祖屋,集資給孫中山用於革命,他說:「家都沒有了,還要什麼祖屋!」那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如果聯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護生命都做不到,那還如何發展經濟,創建和諧,將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還如何保衛國家,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安穩的立足之地?
或許我們已經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們那樣大義凜然,無私奉獻。但我們依然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為了目標勇往直前的那份堅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個民族的偉大信仰。現在的我們已不必為了革命而犧牲自己,也不必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鬥志,那份勇敢。
觀《辛亥革命》有感5
今年暑假,我在家裡看完了《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在裡面,有許多仁人志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電影里,廣州起義的時候,包括林覺民在內的七十二個人被捕。在牢獄里,清政府對他們嚴刑拷打,想讓他們歸順清政府。可是他們死活不答應。最後,清政府把他們七十二人全部沉潭。這些革命先烈們,為了祖國的繁華昌盛,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不是我們人人都應該有的嗎?我對革命先輩們的敬佩如黃河泛濫,而波濤不絕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向革命先輩們學習。現在大多數人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愛的淋浴下養成了很多壞習慣,如:不會分享,有好東西的時候第一時間只想到自己,而不是想到其他人。亂花錢,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買,不知道父母賺錢辛苦。懶惰,父母叫他去干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願意去做。如果那些革命先輩還在世的話,他們一定會為我們現在的行為嘆息,感到非常憤怒。
在生活中,我們要處處為別人著想,為祖國著想。現在要刻苦、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成為祖國的棟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來報效祖國,來保衛祖國。
我們現在的美麗生活,全是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要熱愛祖國。
觀《辛亥革命》有感6
今天我們住在大房子里,吃著可口的飯菜;今天我們坐在汽車里,聽著美妙的音樂;今天我們過著舒適的生活,更不用提飢餓難當。然而在100多年前,沒有那些革命烈士,我們能有這樣的生活嗎?我們的中國能有現在這樣的強盛嗎?一個國家的由弱變強,都要經歷一個過程,孫中山那時候要推翻帝制,建立起以民為主的社會,這個過程就叫革命。孫中山曾說過:我想要一次不流血的革命;然而也有人說:革命就要流血。
如今我們看待秋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壯烈犧牲的戰士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呢?是敬畏的瞻仰還是哈哈一笑?現在的人根本不能理解那時的苦,更別說吃冰、吃雪、吃草根,就連吃不飽也已成為笑談。有些人覺得革命很簡單,想回到那個時代,然而那個時代的人們嚮往的何嘗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呢?革命並不好玩,革命是用烈士 的鮮血換來的美好生活。
觀《辛亥革命》有感7
今天是10月9日,這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因為就在100年前的今天,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我們偉大祖國復興而拋頭顱,灑熱血。在這個有著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我觀賞了《辛亥革命》這部影片,心中不禁對那些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充滿了敬意。
《辛亥革命》這部影片,記錄了那一段早已被世人所淡忘的歷史:同盟會發起了一場為清王朝覆滅打下了堅實基礎的戰役——廣州起義。雖然,這次起義犧牲了無數的革命戰士,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這場戰斗還是給清政府迎頭痛擊,也奏響了清政府滅亡的樂章。
在影片的開始部分,我真正地體會到了革命者的堅定信念:為了革命,獻出一切。我想,也正是因為每一位革命者心中都有這樣一個信念,才使得我們有了現在這個安定美好的生活環境。
我們現在安定的生活,全都是來自於革命先烈們的付出。先烈們付出了許多:時間、精力、金錢、家庭,甚至是他們那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生命。我們為什麼不好好珍惜現在的時光呢?我想,革命先輩們用他們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是為了後人過上美好的生活。可是現在的人們都在做些什麼事呢?社會治安不安定;不文明現象隨處可見,市民們隨地吐痰,說臟話;社會上也沒有了那種互幫互助的情景……
請問:誰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誰又知道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是什麼呢?難道非要再來一次那種血與火的革命,才能重新喚醒埋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股正氣呢?我想這是誰也不願意再看到的。
我曾經讀到過一遍文章,我把它收藏在我的空間里。這篇文章記錄了讓我感到非常心酸的一些事情:一個富二代開車差點撞到一位年邁的老人,還對老人大罵:「老東西,擋什麼擋。」那位被罵的老人低聲說了一句:「年輕人,當年我開蘇制T—34坦克時也沒有你這么沖。」聽了這句話,不知你們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每當我想起這句話,心中總會湧起一絲憤怒。一位革命前輩被一個墮落的富二代罵了聲「老東西」,你認為一個只知道貪圖享樂的富二代,有資格罵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嗎?答案當然是沒有資格。
還是出自同一篇文章,一幢政府大樓造價3000萬人民幣,而就在距政府大樓僅8公里的一個小山村,一間用泥漿壘起的小屋,彷彿風一吹就會倒塌,就是學生們的教室,看上去令人感到心裡非常難過。我倒想請問一下,為什麼政府捨得花高價來建造一座只能看但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大樓呢?為什麼就不肯節約出一小部分錢,為祖國的花朵建一所可以遮風擋雨的堅固校舍呢?
所有的中國人啊,我們要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請不要讓幸福成為你們最終「喪命」的地方!
觀《辛亥革命》有感8
今天,我看了一部對中小學生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辛亥革命》。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孫中山帶領眾多起義者,經過重重困難,最後打敗清王朝建立新政權的事情。
這裡面我佩服的革命英雄非常多,如黃興、孫中山、林覺民等。都是讓人豎大拇指的英雄好漢。
黃興,不畏不懼,英勇果斷。在打爛一根手指時,毫不猶豫的切下了自己的手指。在敵人的猛烈炮擊下,英勇的帶著起義軍沖鋒陷陣,在廣州起義失敗後,頑強的伏擊敵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切為了革命。
孫文,能說會道,能說多種語言。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遭受別人的歧視和侮辱,但從不放棄。在四大銀行面前他是英雄,他用他的真理說服了所有的人。又用自己的信念和信仰成功的評上了大總理,讓王後退下了王朝,開創了新政權。
林覺民,我覺得雖不及前兩位,但還是要說說,他才是真正的臨危不懼,信仰、信念。高高至上,無人能比。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清索我命,我誅大清心」。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被震撼了,感動了,在死亡面前能說這樣的話,不是英雄是什麼!當然他犧牲了,但是他在我心裡永遠活著,我相信他在全國人民心裡活著!
革命是為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革命是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革命是讓社會進步的理念從此深入人心,革命,革命——辛亥革命。
觀《辛亥革命》有感9
「革命是什麼?革命是替天下人謀求永遠永久的幸福,是給天下所有孩子們一個崇尚寧靜溫和的世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這是一部關於革命重要意義的電影,本片描述了孫中山,黃興為首的同盟會,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國,於1911年發動武裝起義的史實。中國終於由君主制度走向咯民主制度,是一部全景展現辛亥革命的電影。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的感觸很深。那催人淚下的場面,那令人悲憤的場面,那動人心弦的場面,無數的中國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為了利益為了富貴為了詮釋,清朝的官員無不自相殘殺,針鋒相對。又把台灣送給了---,把香港送給了----。看到這里,我無不-----。把國家的倆大寶貴區域送給了其他國家,這個國家還完整嗎?他們忍心將自己的國家就這樣遭人踐踏嗎?大家都是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團結起來,共同努力,廢除腐朽的制度,推行嶄新的制度,將中國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但是,他們並沒有這么做,最終是又一步步走向滅亡。1912年元旦,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孫中山正式就職中國臨時大總統,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了三民主義,民族民生民權,中國初步由黑暗走向了光明。孫中山先生當天承諾,他將親自把臨時大總統位置交給讓清朝徹底滅亡的人,對此許多人表示不解,孫中山先生是個無私的領導人,他給了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中國不是個人的,是全天下人民的,需要全天下人民共同去維護。
一路坎坷,一路悲壯,一路奮戰,終於送走了磨難,迎來了和平;終於送走了黑暗,迎來了光明。
如今,我們的中華民族早已強大起來,瞧,那火箭的發射及「神舟」飛船的突破,不都是時代進步的見證嗎?毫無疑問,隨著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狀況的提高,我們中華民族逐漸走向「和平」「幸福」「富強」。然而,對那些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革命前輩們,我們將更加懷念、敬佩,對那些用革命鮮血換來的大好河山、美好環境,我們將更加珍惜;對那些展現民族不同特色的文化遺產,我們將共同保護。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是歷史發展最悠久的國家。如今共有五十六個民族,我們國家的兒女早已作足准備,要共同殲滅企圖迫害我國領土的敵人。中國早已不再是那個受人欺凌,遭人辱罵的中國了,現在的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於任何一個國家之下。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的富強國家需要大家共同去維護,中小學生便有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好習慣。對於我們來說,愛國並不需要那麼轟轟烈烈,只需要努力學習,態度端正,樹立積極樂觀的思想,尊師守紀。強身博學,做一名優秀的學生。這些便就足夠了,中學生的愛國方式,就是這么簡單,這么單純。
清晨的一縷陽光照射在中華民族的五星紅旗,旗下站的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他們更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更象徵著祖國未來的希望。今天,我們雖是棵棵小草,明天,我們將成為棵棵大樹,是為祖國無私奉獻,遮擋風雨的大樹。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明天將更美好,同學們,讓我們從小事做起,攜起手來,共同創造祖國美好的明天吧!
我彷彿已看到了遠方的日出和飄揚的五星紅旗......
革命是給天下所有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
觀《辛亥革命》有感10
5月1號,我和室友一起去了武漢,特意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一上午的參觀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對辛亥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館有四層,包括地下層,分為五個展廳,從清末新政講到臨時政府的建立再到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博物館內容很全面,有些文物是我從來沒見過,有些事件也是我第一次聽說,很多在歷史教科書上粗線條的知識可能兩三頁就能講完,可是博物館不一樣,它可以用很大一個展廳,有圖有文有實物地展示,很細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來,辛亥革命的發生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朽統治讓中華民族活在列強掠奪下,搖搖欲墜。當我走到一號展廳,看見石柱上刻的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時,我內心是一陣刺痛。《天津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刻得那麼醒目,在譴責清政府的無能的同時更多的是警示後人勿忘國恥,發憤圖強、振興中華。一百多年年過去了,這種震撼還能在我們後人心中產生,更何況是活在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呢?
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的戊戌變法沒有根本挽救中國被瓜分的命運,但是他們的思想卻引起了社會的輿論,甚至激起了另一種更為激進的思想的產生--革命派思想,要革命,要共和,要民主、要自由。這些革命派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他們在文化輿論,革命抗爭中雙管齊下發動一系列讓清政府惶恐的活動。興中會的成立,同盟會提出比較系統的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再到「三民主義」的提出,民主共和開始迎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三四號展廳,我見證了封建帝制是怎樣覆滅以及武昌起義是怎樣爆發。在這兩個展廳,我內心是復雜的。歷史雖說是歷史,已經過去,可是看到那些蠟像老照片,我似乎有點感同身受。從初中教科書就學過,這些歷史是如何發展,可是等真正見到實物的時候就是另一種榮辱共存的感覺了。黃興率領的「黃花崗起義」告訴我革命烈士用獻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孫中山的嘔心瀝血讓我明白武昌起義一定能夠勝利。
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勢力,使中國反動勢力在政治上亂了陣腳。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也推動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
通過這次參觀,我對現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對以前為革命而奔波的偉人們更加敬仰,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讓我學習歷史,了解歷史。
觀《辛亥革命》有感11
一百年前的滿清,是一個目光短淺,用傲慢掩飾自私落弱的虛偽官員,對外奉承,對內進行種種殘酷壓迫,官吏肆意搜刮民財,帝國主義在我國土地上蠻橫霸道,對中國的能源,經濟,文化進行侵略,水生火熱的同胞們無以聊生,國將不國,又何懼犧牲!
廣大人民為了挽救清朝這一現狀,發動了多次起義;一些有主見,有良知的官員也組織了改革。可這些都由於國內腐敗官員,國外各國列強的阻止以失敗告終。但他們並未放棄,他們壓抑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護國家,推翻清朝的統治。
時勢成就英雄,總有勇士犧牲。1907年7月15日凌晨,年僅32歲的秋瑾就義,寫下絕命詞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干凈土,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拜倫歌。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慷慨赴死。臨行前,她說:「我的死是為了全大清的孩子。」她希望今後的孩子能不被封建思想束縛,擁有一片自由廣闊的天地;她希望,今後的中國能真正的富強起來,不用受人歧視,受人侮辱。
《辛亥革命》以此為始拉開序幕,1911年4月27日至1912年2月12日,孫中山辭任臨時大總統,圍繞武昌起義的歷史畫卷。孫中山先生發動的革命前後有十一次,公元1911年10月10日,發動武昌起義,賜予不僅為中國證據開創新里程碑,也替中華民族翻開新頁。
對於當時的艱苦歲月,如今的我么似乎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了。高科技,新產品,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便有不少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荒廢學業。你可知道,如今的生活是我們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那鮮紅的熱血換來的;你可明白,現在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提高水平,中國才可在世界立足,不然,100年前的悲劇依然會在我們身上重演。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③ 求老電影《羊城暗哨》觀後感急!!!!!!!!!
寫作思路:電影觀後感可以寫描寫一下影片劇情內容,或者比較精彩的地方,然後描寫電影讓我懂得了什麼道理或者獲得了什麼感想,具體範文如下:
《珠海號》巨輪在大海上乘風破浪地前進,船內定時炸彈的」滴滴」聲令人窒息.千均一發之際英俊年輕的共產黨員王練奮不顧身地抓起炸彈,沖上甲板,扔向大海。
這就是《羊城暗哨》的精彩片斷。《羊城暗哨》就是寫了王練為了消滅潛伏的敵人,隻身深入虎穴,智斗頑敵,最後終於把敵特一網打盡的故事。
《羊城暗哨》使我懂得了共產黨人無論何時何地始終信念堅定,前赴後繼,英勇無畏,甚至用生命實踐共產主義的信仰!
這具多麼崇高的信仰,多麼偉大的精神!無論敵人多麼狡猾可惡,我們在黨的堅定領導下,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廣大黨員不畏艱險,勇於犧牲,一定能把敵人全部殲滅,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是有了千千萬萬這樣的共產黨員,才使我們黨的事業能發展壯大,建立了新中國。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時期,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應該學習和發揚他們無私奉獻,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努力學習,不斷攀登,為祖國繁榮昌盛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