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部關於北非戰役的老電影
北非沙漠行動
該美國電視劇原名TheRatPatrol,1966年9月12日首播於ABC,1968年3月18日結束,全長58集(2季),每集30分鍾,每集一個故事。故事是來源於二戰中真實的事件,只不過是史實上英國特種部隊特別空勤旅(LongRangeDesertGroup遠程沙漠兵團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輕裝高機動部隊,不斷騷擾德軍補給線和孤立居點,讓德國人非常頭疼。SAS的前身),而電視劇的主角換成了美國人。我國引進後由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配音。辛敏航配主角,韓力、劉喜瑞、方樹橋等參配。
1941年,年輕的英軍上尉戴維·斯特林在北非組建了一支新的特種部隊——特別空勤旅(即後來的特別空勤團),然而這支著名部隊的誕生卻悄無聲息,外界對他們幾乎一無所知,一切有關特種空勤團的問題都被「無可奉告」擋了回來。證明這支部隊切實存在的只有德軍一次又一次地遇襲。特種空勤團像一柄靈巧而鋒利的外科手術刀,在納粹北非軍團後方執行暗殺、爆破和營救任務。一年多的時間里,德軍二百五十架飛機被摧毀,數十個軍火庫被夷為平地,就連素有「沙漠之狐」美譽的隆美爾元帥也不得不下令:對抓到的特種空勤團俘虜就地槍決!命令透出恐懼與無奈。
其實,這支部隊最初只有66名成員,叫「特別空勤旅」只是為了迷惑德軍情報部門。1942年初,特別空勤旅的日子並不好過。此時,這支部隊正為獲得盟軍中東總部多數參謀人員的正視而奮斗。由於特別空勤旅在1941年11月的行動中出師不利,因此被認為是「庸人的救濟會」。這年12月,特別空勤旅的創辦人之一——布萊爾·梅耐帶領手下弟兄兩次突襲塔米特機場,摧毀了51架敵機。但梅耐的行動並未從根本上改變高層的看法。參謀們看不上特別空勤旅,還因為它「浪費時間和資源」。由於特別空勤旅給人的印象不甚好,和梅耐共同創建這支部隊的戴維·斯特林必須採取行動,證明它具有非凡的戰鬥力。1942年1月初,戴維·斯特林在開羅用了好幾天時間向盟軍中東地區總司令奧金萊克將軍「推銷」一系列攻擊計劃。位於利比亞的博瑞特成為了他的第一個目標。
「閃電戰馬車」
博瑞特位於利比亞班家西地區以西400公里處,是個小海港。特別空勤旅同英軍遠程沙漠部隊在敵後建立了立足點,之後徒步滲透到目標區域。選定目標,布設好定時炸彈後,行動小組就撤回到與遠程沙漠部隊約定好的集結地點。當遠方傳來閃雷般的爆炸聲時,小夥子們已經悠閑地喝起了茶。
人們發現,奇襲博瑞特使用的一些武器裝備將成為戰爭期間特別空勤旅行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原配備在格羅斯特「鬥士」戰斗機上的維克斯「K」型機槍就被裝在福特V8卡車後部作為車載武器使用。
60多年後,當年在特別空勤旅服役的隊員只有5人仍然健在,約翰尼·庫柏是其中之一。他於1941年加人特別空勤旅時只有18歲,是二戰中年齡最小的特別空勤旅成員,曾在突襲博瑞特行動中率先展示維克斯機槍的威力。他回憶說:『當我們的卡車加速下坡時,敵軍的伏兵赫然出現。我打開保險,射出一串串致命的曳光彈和燃燒彈。子彈像潑水一樣掃向目標,敵人的伏擊徹底失敗了。」
從表面上看,襲擊博瑞特港的行動並不成功。因為隆美爾此時已發起反攻,這個港日事實上被放棄了。不過,這次行動卻使斯特林看到了滲透敵軍其他設施的可能性。
斯特林想到了一個目標——在德國非洲軍反攻時失守的班加西港,這個海港當時已成為德軍水面艦艇的天堂。1942年3月,特別空勤旅首次襲擊了班加西港,凱旋而歸。這次行動成為了特別空勤旅戰術發展的標志。維克斯機槍強大的火力給斯特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此,他還出了點「血」——將一輛福特V8參謀車作為其搭乘的戰斗車輛使用。庫柏說:「我們把頂棚放到與車門平行的位置,懸掛系統也經過改造,以適應沙漠地區的路況。武器系統包括一挺位於車尾部的雙聯裝維克斯機槍和一挺架設在車前部乘員一側的單管維克斯機槍。」此外,隊員們還將車身塗裝為深橄欖綠色,上面繪有標識——一把刺過德軍機徽的匕首。斯特林把他的「新玩具」稱為「閃電戰馬車」。幾個月後,他接收的一輛MB吉普也得到了「閃電戰馬車」的綽號。
從特別空勤旅駐地到班加西港的距離約500公里,而在擁有自己的「閃電戰馬車」之前,他們幾乎要靠遠程沙漠部隊的護送才能走完全程。對班加西的襲擊似乎差強人意:打開折疊式舟艇時才發現它們全都壞了;哪兒都沒有值得攻擊的目標。不過,小夥子們並沒感到沮喪。事實證明,滲透到敵人控制的城鎮搞破壞並不是什麼難事。
不久,斯特林開始醞釀對班加西港的第二次襲擊。
班加西歷險
1942年5月,斯特林離開基地,准備對班加西港實施第二次攻擊。與他同行的有5名特別空勤旅的精英,其中包括蘭多夫·丘吉爾(丘吉爾首相的兒子)、外語最棒的麥克雷恩以及每次行動都必參加的庫柏。
奔赴班加西的路上,6個人都身著便裝並貼上大鬍子,偽裝成義大利人。到達港口後,斯特林、庫柏及麥克雷恩帶著充氣小艇准備進人海港。然而,所有小艇都漏氣,就連備用的也不例外。就在這時,幾名駁船上的義大利水手注意到了防波堤這邊的動靜。危急時刻,麥克雷恩用流利的義大利語破口大罵,終於沒讓義大利人靠近他們。天將破曉,義大利人仍對斯特林他們的身份表示懷疑。不能再等了。斯特林決定立即撤回基地。他認為,離開碼頭最便捷的一條路線就是從正門出去。
據庫柏回憶,當時他們穿著怪模怪樣的破爛衣服,大搖大擺地在敵人的碼頭上漫步。通過碼頭人口的警衛室時,麥克雷恩的外語天賦又派上了用場。當時他異常鎮靜,用德語質問哨兵為什麼聽到動靜後還磨磨蹭蹭不搬開路障。麥克雷恩告訴這個睡眼惺松的倒霉蛋,這幾個人都是進行敵後破壞訓練的德國軍官,他最好馬上搬開路障。最後,6名特別空勤旅成員在敵人眼皮底下排著隊離開了班加西港。避開敵軍的視線後,他們立刻跑到藏匿「閃電戰馬車」的地方,一溜煙駛回了基地。
安全抵達位於錫瓦綠洲的基地後,斯特林開始制訂新計劃,准備襲擊位於貝尼勒的德軍維修設備。
按照計劃,隊員們將在遠程沙漠部隊的護送下,駕車抵達目標區域,之後徒步走完最後一段路程。不幸的是,特別空勤旅的車在奔赴貝尼勒的途中被一顆義大利地雷炸壞了。斯特林、庫柏和其他隊員只好在遠程沙漠部隊掩護下走完餘下的行程。不久,皇家空軍空襲了貝尼勒城和班加西周邊。這為特別空勤旅的襲擊者們創造了機會。他們趁亂溜進機場,等待發起攻擊的命令。
幾分鍾後,斯特林帶著手下潛入德軍修理中心的主樓。他們在航空油料泵中放了2枚炸彈,然後拉開機庫的大門。裡面的情景讓隊員們目瞪口呆:漆著鐵十字的德國飛機一架挨一架排列著,就像罐頭盒中的沙丁魚。斯特林示意庫柏去右側,自己則到左側行動。幾個人匆匆忙忙在待修的JU88「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和Me109戰斗機上布設好定時炸彈,然後悄然撤離到安全地帶。不久,遠方傳來一聲巨響,橙紅色的火光映紅了漆黑的天幕。猛烈的爆炸聲中,納粹的鐵鷹變成了一堆扭曲的金屬垃圾。
斯特林組織的每次襲擊似乎都能為日後的行動提供新穎而令人振奮的創意。
這年6月,「沙漠之狐」隆美爾展開攻勢,奪取了托卜魯克,將英國第8軍趕回到阿拉曼一線。特別空勤旅的日子也不好過,被迫從錫瓦綠洲撤到了基卜利特。斯特林在開羅他兄弟那裡悶了好幾天,在大地圖前研究德軍奪取的地盤。他發現,非洲軍因高速推進而拉長了交通線,這使其極易遭到盟軍的打擊。
「威利斯矮腳雞」
斯特林等待已久的機會來了。好幾個星期以來,他都在說服盟軍中東總部運來物資,好讓特別空勤旅像自給自足的作戰單位一樣行動,可在野外堅持3個星期。雖然斯特林非常感謝遠程沙漠部隊對其下屬做的一切,但他認為,得到補給後特別空勤旅從沿岸平原地區實施的攻擊將更有成效。
中東總部內,有些人堅決支持斯特林,有些人則是斯特林死磨硬泡後才投了贊成票。但無論怎樣,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1942年7月初,特別空勤旅離開基卜利特。這是一支由35輛車組成的車隊,包括運送補給的3噸卡車和一些4輪驅動,綽號「威利斯矮腳雞」的美國MB吉普。出於偽裝目的,所有車輛都塗裝為沙黃色。
在特別空勤旅服役的MB吉普均經過特殊改造,車身前後裝有雙聯維克斯K型機槍,一般還配備一挺12.7毫米勃郎寧M2機槍。由於氣候炎熱,這些MB吉普的散熱器格柵前都加裝了外置式水冷器。此外,為適應沙漠地帶作戰的需要,車上配備了電台、彈葯、水箱及備用油箱等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這些東西幾乎占據了「威利斯矮腳雞」上的每一寸空間,僅給3名乘員留下一點點容身之地。
雖然每輛吉普上都塞了好幾個水箱,但隊員們仍不敢肆意揮霍寶貴的淡水。為了省下剃須用的淡水,不少人乾脆蓄起了大鬍子。
斯特林(右一)和他的「閃電戰馬車」
車身前後清晰可見的雙聯維克斯K型機槍
吉普車的勝利
擁有MB吉普後,特別空勤旅的機動能力大大增強,斯特林以前的一些攻擊方案也有機會實施了。在海岸主路以南60公里處建立基地後不久,斯特林宣布,他將首次和梅耐共同作戰。庫柏(此時已是斯特林信賴的導航員)則將再次參加襲擊。在攻擊巴古什機場的行動中,英國人動用了3輛經過特殊改裝的MB吉普,其中包括斯特林那輛綽號「閃電戰馬車」的吉普。
「我們決定橫穿機場,沿著主跑道向前猛沖,用機槍火力盡量破壞那些飛機。」庫柏回憶說。
除維克斯機槍出了些問題外,這次突擊行動幾乎無可挑剔。斯特林開著全副武裝的吉普,以24公里時速沿著跑道一路行駛,庫柏則用前置的雙聯維克斯機槍掃射義大利CR42戰斗機。斯特林在駕駛席上鼓舞士氣,異常興奮。顯然,他對這種新戰術非常滿意。
庫柏發現了一個小麻煩:維克斯機槍採用了風冷式設計,以配備在飛機上使用,其射速則高達每分鍾1200發。但安裝在吉普車上,庫柏就無法正常射擊了。
在庫柏設法克服維克斯機槍帶來的問題時,機場上已是一片混亂。衛兵們驚得目瞪口呆,都沒有還擊。庫柏認為,行動中特別空勤旅一路暢通無阻,敵人甚至沒開一槍。不久,義大利人回過味來,伺機進行報復。
在返回基地的途中,特別空勤旅遭到2架CR42戰斗機攻擊。除庫柏、斯特林和梅耐乘坐的「閃電戰馬車」不那麼走運外,其他吉普都倖免於難。斯特林3人跳車逃生幾秒鍾後,吉普就中彈爆炸,變成了一個大火球。斯特林因失去他的「小寶貝」而傷心不已,但也為特別空勤旅戰斗生涯中的又一次進步而感到振奮。
皇家空軍稍後進行偵察,確定此次襲擊行動共摧毀了24架敵機。但斯特林並不知足。他知道,敵人將逐步加強機場的保衛工作。於是,他決定用任何防禦都無法抵擋的優勢火力進一步打擊敵軍。這次,斯特林將動用更多的吉普。
西迪-艾尼奇機場不幸中選,成了攻擊目標。這次攻擊行動將由多人完成,主要靠前導車內的庫柏和斯特林。其他人則搭乘10輛吉普(編為2個小組),尾隨其後。在斯特林後面行駛時,隊員們必須前後保持50碼距離,確保能夠攻擊停在跑道任何一側的敵機。斯特林和庫柏將確定攻擊目標,並用紅、綠光束向後面的車隊發信號。
7月26日晚,吉普車隊浩浩盪盪地奔向西迪一艾尼奇機場。抵達機場邊緣後,他們開始搜尋跑道燈。此時,一架飛機正准備著陸。斯特林和旁邊的庫柏把車開到跑道上,准備進行破壞。在跑道盡頭,兩個小組分別沖向左右兩側兜圈子,掃射跑道上的目標,之後沿另一條路線返回,繼續攻擊。
整個襲擊過程中,英國人的吉普在跑道上橫沖直撞,而義大利守衛僅看到敵人一閃而過的身影。由於伯萊達15毫米航空機槍位於飛機的另一側,因此義大利人只好瞅著在機群中竄來竄去的吉普車乾瞪眼。
盡管如此,一名特別空勤旅成員還是陣亡了。而一枚15毫米的彈頭則在斯特林座車的汽缸蓋上開了個洞,差一點就打到斯特林的膝蓋。
當庫柏探出頭時,另一輛吉普停了下來,請他和斯特林「搭順風車」。此時,跑道上已是火光沖天,一片狼藉,幾十架飛機熊熊燃燒的場景蔚為壯觀。
「那種毀滅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我們周圍的飛機全都炸了。」庫柏說。
事後,皇家空軍的偵察機確認對巴古什機場的這次襲擊相當成功,跑道上的37架敵機均被摧毀。特別空勤旅僅損失一名隊員和一輛吉普。
除襲擊軸心國的機場外,特別空勤旅還曾搭乘MB吉普晝伏夜出,橫穿沙漠向德軍防線滲透。一天深夜,潛伏在大漠中的特別空勤旅得到情報,幾公里外有一個補給車隊正向德軍陣地駛去,車上都是非洲軍裝甲車輛急需的寶貴燃料。很快,數輛吉普以大約70公里的時速撲向了德國人的車隊。不久,補給車隊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10萬加侖汽油在熊熊烈焰中化為烏有。根據英國人的說法,正是這次襲擊最終導致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中一敗塗地。
一名特別空勤旅隊員曾這樣評論:「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那些簡陋卻相當皮實的吉普,我們根本無法打敗德國人。這是吉普車的勝利。」
不可否認,那些在沙漠中馳騁的特別空勤旅成員是一群無畏的勇士。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今天看到的戰爭也許會失去許多傳奇的色彩。
B. 1966年至1976年拍攝的故事片電影有哪些
謝謝提問,就個人看到過的如下,歡迎補充。
火紅的年代、春苗、艷陽天、青松嶺、長城新曲、偵察兵、金光大道、紅雨、閃閃的紅星、打擊侵略者、奇襲、飛虎、激戰無名川、南海長城、南海風雲、海霞、海島怒潮、鄉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獵字99號、405謀殺案、沸騰的群山、楓樹灣決裂、歡騰的小涼河、創業、沙漠的春天向陽院的故事、平原游擊隊(新)、渡江偵察記(新)、南征北戰(新)、延河戰火、小字輩、雁鳴湖畔、刑場上的婚禮、紅牡丹、傷痕、生活的顫音、天雲山傳奇難忘的戰斗、年輕的一代(新)、紅河激浪、她從霧中來、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紅花、自豪吧!母親、
在特殊的十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並不像某些人說的,只有八個樣板戲,有些電影拍攝的相當不錯,堪稱經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閃閃的紅星》,電影內容情節緊湊,引人入勝,畫面干凈,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是電影中的三首插曲,《紅星照我去戰斗》,《紅星歌》和《映山紅》至今傳唱不衰。
還有一部戲劇電影,河北梆子《寶蓮燈》,郭德綱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這部拍攝於1975年的電影,唱腔優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場,每次都能引得觀眾們鬨堂大笑。
在那個年代,除了樣板戲,還有一類題材,也受到觀眾的追捧,那就是戰爭片。50年代,一些經典的黑白戰爭故事片,重新拍攝成彩色電影,《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總體來說,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經典,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
還有一部《平原作戰》
,雖然是新電影,卻是向50年代拍攝的《平原游擊隊》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戰》中的趙永剛,雖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無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雙槍李向陽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我個人覺得,當時最出色的
戰爭片,是《激戰無名川》,那時候的演員是真正的赴湯蹈火,爬冰卧雪,志願軍戰士用高射炮打飛機,拆除定時炸彈,當時看的緊張的不得了,雖然已經過去這么多年,這些經典鏡頭還歷歷在目。
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電影嗎!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會少吧!有些還是翻拍的呢!如《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等!這里就說本人看過的,小學一年級時包場看電影,看過的是《青松嶺》,此外還有《紅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樣板戲《沙家浜》、《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還有好像是《磐石灣》吧?有一次還包場兩部樣板戲,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攝的電影故事片按順序是:1966年長影《雁鴻嶺下》、北影《紅色郵路》《女飛行員》《紅石鍾聲》、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長影《艷陽天》《青松嶺》(重拍)《戰洪圖》(重拍),1974年長影《鋼鐵巨人》《向陽院的故事》《創業》《平原游擊隊》(重拍)、北影《偵察兵》《南征北戰》(重拍)、上影《火紅的年代》《渡江偵察記》(重拍)《無影燈下頌銀針》《一副保險帶》、八一《閃閃的紅星》,1975年長影《車輪滾滾》《長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黃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紅雨》《決裂》、上影《第二個春天》《小將》《戰船台》《春苗》、八一《激戰無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號》、西影《碧海紅波》《阿勇》,1976年長影《雁鳴湖畔》《長空雄鷹》《鎖龍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騰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擊》(未發行)、上影《征途》《難忘的戰斗》《金鎖》《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歡騰的小涼河》《江水滔滔》《新風歌》、八一《南海風雲》《南海長城》、珠影《楓樹灣》《山裡紅梅》、西影《開山的人》、峨眉《寄託》、廣西《主課》。
不管有哪些,凡正這一時期拍攝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的,不管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啟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金光大道》《艷陽天》《青松嶺》《年青的一代》《第二個春天》《春苗》《紅雨》《火紅的年代》《山村新人》《無影燈下頌銀針》《長城新曲》《牛角石》《雁鳴湖畔》《渡江偵察記》《偵察兵》《紅燈記》《沙家浜》《海港》《龍江頌》《戰洪圖》《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紅雲崗》《向陽院的故事》《祖國啊母親》《豹子灣的戰斗》《沙漠里的春天》《閃閃的紅星》《杜鵑山》《盤石灣》《平原游擊隊》《平原作戰》《紅石村》《反擊》《盛大的節日》《創業》《海霞》《小螺號》《奇襲白虎團》《審椅子》《長空雄鷹》《激戰無名川》《沸騰的群山》《漁島怒潮》《決裂》《青春似火》《 難忘的戰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風雲》《青春》《兩個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兒時的回憶,記得上小學二年級,學校組織看電影《閃閃的紅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 陋天電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來時幾個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學校談觀後感,潘東子成為我們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樣板戲,記憶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戰》《奇襲》《春苗》《渡江偵察記》,有一部戰斗片《偵察兵》王新剛老師主演的,是戰斗片的精典。寫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對題?
十年間,拍攝了屈指可數的故事片,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一巴掌!就這幾部故事片,它們背後充滿著鮮為人知的 故事!
《創業》:作家張天民根據開發大慶油田的創業事跡,創作出的故事片。審核時遭江青刁難未通過,作者致信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鄧小平馬上把信轉交毛澤東,經批示後才公映。
《決裂》:反映大學從工農兵中招生,否定十七年教育成就的故事片。公映後,兩句流行語隨之產生: 馬尾巴的功能;這就是資格 (指手上有老繭子就是上大學資格,見圖片)
《偵察兵》:1974年上映,偵察兵神乎其神,敵人都是草包。此片後被封存。
《春苗》,以赤腳醫生春苗為主要人物,反映農村衛生醫療領域的階級斗爭,不久被封存。
《青松嶺》,以農村階級斗爭為主題的故事片。老貧農張萬山與富農後代錢廣之間圍繞著生產隊趕大車的車老闆子的故事,展開了 貧下中農必須牢牢掌握「鞭桿子」 的斗爭。張萬山反復說:旱煙一經錢廣過手,保證跑了味……
《閃閃的紅星》:根據作家李心田的小說改篇。以紅軍後代潘冬子為中心人物的故事片,1975年公映。故事好,布景好,歌曲好。其歌曲《紅星歌》《小小竹排》《紅星照我去戰斗》《映山紅》等,久唱不衰。
—
—※4月25日於長春※——
首先我是80後,我小的時候經常看的兩部電影,電影就是閃閃紅星和平原游擊隊。
我們小的時候都嚮往閃閃紅星裡面的小演員潘冬子。勇敢機智,智斗胡漢三。
應該說閃閃的紅星是一部愛國電影,是讓青少年看了心情澎湃,激情昂揚的一步少兒電影。在那個年代,我們小的時候,電視里邊閃閃的紅星幾乎是隔兩個月或者一個月播放一次。小的時候我記得家裡面有一個14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熊貓牌的。現在這個牌子的電視機好像已經在市面上看不到了。每當電視里播放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家裡就有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看,看完了以後,我們就扮演電影里的角色,有的演胡漢山,有得演潘冬子,然後就這樣相互嬉鬧,好不熱鬧。這部電影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快樂,很多歡樂,尤其是李雙江演唱的閃閃的紅星,這首歌曲也深深的映入了我們的心中。
平原游擊隊,反映滄州一帶,德州一帶游擊隊,抗日戰爭的題材的一部電影。李向陽這個名字也深深的映入在我們80後這一代 社會 主力青年的心中。
這部電影也是每逢過年過節,各電視台必放的一部電影。90年代的農村彩色電電視機幾乎很少。這部黑白的老電影,讓每一個家庭看到了英勇無畏的李向陽。每次看完這部電影,都點燃了我們心中激情昂揚的細胞,那麼奮進,那麼興奮。我記得那時我們還要揚言,長大以後也要參軍,到部隊做戰斗英雄,保家衛國。那時的雄心壯志,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國電影。是我們這代八零後童年時光的回憶,沒當再次看到這樣的電影都能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
C. 推薦幾部 美國獨立,南北戰爭,拿破倫時代,也就是火槍時代的戰爭片
美國獨立戰爭——《愛國者》,這個貌似很少
美國內戰——《葛底士堡》《眾神與將軍》 《光榮戰役》《戰爭與和平》
拿破崙戰爭電影:
《別了,波拿巴特》(1985,法國)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1960,法國)
(又名《決戰奧斯特里茨》、《拿破崙光榮史》,正如片名,反映奧斯特里茨戰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氣壯山河》(1957,美國)
(故事背景發生在拿破崙進攻西班牙期間,主角不是拿破崙)
《戰爭與和平》(1968,蘇聯)
(反映拿破崙進攻俄國,但不是以拿破崙為主角。影片長度超過8個小時,動用了多名正規軍人參與拍攝,除了蘇聯版,《戰爭與和平》還有三個比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國版、英國版、歐洲版,但最受好評的還是蘇聯版)
《滑鐵盧戰役》(1970,蘇聯)
(內容不用多說了,從惠靈頓和拿破崙兩個視角看待這場戰役,立場較為中立,突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概念)
《拿破崙先生》(2003,法國)
(反映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的最後時光)
《我與拿破崙》(2006,義大利)
(以喜劇的方式描寫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上的生活)
《拿破崙情史》(1954,美國)又名《拿破崙與黛麗絲》)
《拿破崙戰爭》(2002,德國)(又名《拿破崙回憶錄》,一些網上商店的光碟則名為《拿破崙》,克里斯蒂安·克拉維爾主演。影片很長,由《戰爭的號角》、《王者的榮耀》、《命運的轉折》、《滑鐵盧之戰》四個故事組成,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崙的主要事跡,但在細節上不像《決戰奧斯特里茨》、《滑鐵盧戰役》等專以某場戰役為主題的片子那般詳細)
俄土戰爭電影:
《希普卡的英雄》,蘇聯1953年拍攝
《土耳其式開局》
《輕騎兵旅的沖鋒》
《第九連》
海戰的:怒海爭鋒
D. 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二十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在不同的時期被不同地區的藝術家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搬上了銀幕。從二戰打響到二十一世紀,在許多國家裡,電影行業從來也沒有中斷過對二戰類型影片的拍攝。好看的二戰電影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一起來看看吧!
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
10 帝國的毀滅
年代:2005年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國籍:德國
戰爭啟迪:所有戰爭的實相都是人性善惡的對立,而勝利則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
《帝國的毀滅》是第一部正面描繪希特勒的紀實性歷史反思影片。影片從希特勒身邊最後一任速記員的視角出發,以平實、客觀的立場展現了這位戰爭狂人是如何在掩體中度過生命的最後12天。
如同本片希特勒的扮演者布魯諾·岡茨的著名影片《柏林蒼穹下》,《帝國的毀滅》自上映之日起就成為各大媒體的關注對象,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爭議和非議!許多觀眾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雖然再怎麼客觀的重現也無法與真實的歷史劃上等號;再理性的影視作品也難免夾雜著主創人員的感性色彩,但是我仍舊願意相信《帝國的毀滅》里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因為它代表著一種人性的回歸,雖然這種回歸貌似遲了些、晚了些。但如果連戰爭狂魔希特勒都會懺悔,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夠戰勝人性中唯美、真善的光芒和力量?所有戰爭的實相都是人性善惡的對立,而勝利則毫無疑問的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
9 鬼子來了
年代:2001年
導演:姜文
國籍:中國
戰爭啟迪:不懂也不願參與戰爭的百姓卻要付諸最為慘痛的代價,這就是戰爭最為可悲、可嘆之處!
二戰之火燒遍全球,徳意日軸心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瘋狂的發動著令人毛骨悚然的侵略戰爭。在亞洲中國成了主要戰場,日軍的鐵騎已經踏上了這片肥沃的土地,但朴實憨厚的平民百姓卻全然不知這一切都意味著什麼?不懂也不願參與戰爭的百姓卻要付諸最為慘痛的代價,這就是戰爭最為可悲、可嘆之處!《鬼子來了》就是這樣一部忠於事實、忠於寫實、忠於客觀反映的一部以二戰亞洲戰場為背景的優秀影片。
8 虎口脫險
年代:1966年
導演:傑拉爾·烏里
國籍:法國
戰爭啟迪:拂去陰霾,讓陽光、快樂和時間帶走一切吧!
《虎口脫險》,一部經典的喜劇片,法式喜劇藝術的集大成者,一部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另類二戰題材電影。換言之,《虎口脫險》簡直是一個奇跡!不同於《美麗人生》那般黑色喜劇和濃情**,《虎口脫險》真真正正的被法國人賦予了輕松、詼諧和幽默。傑拉爾·烏里與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費耐斯聯袂為世界影迷奉上了一份永遠的精神大餐。在校聲和歡愉的同時,《虎口脫險》讓無數人擺脫了二戰因所帶來的傷痛和苦難,似乎《虎口脫險》在傳達一種無比堅定的信念,那就是:陰霾終將過去,希望必將到來!向前看,陽光依舊燦爛;鼓起勇氣,讓快樂充滿生活!
7 英國病人
年代:1996年
導演:安東尼·明格拉
國籍:英國
戰爭啟迪:硝煙無情,人間有愛!
1996年第六十九界奧斯卡頒獎晚會上,這部由著名英裔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執導的《英國病人》一舉奪下九項大獎!可以說,《英國病人》是上世紀末戰爭愛情題材影片中的登峰造極之作,亦是繼《亂世佳人》、《魂斷藍橋》、《音樂之聲》後最出色、最深刻、最令人難忘的戰爭愛情影片了。片中的“英國病人”只是一個簡單的代稱,而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一段盪氣回腸、雋永難忘的愛情故事。
愛令辭世的人永遠被我們銘記,愛令活著的人更加珍視美好的生活與陽光!愛令我們勇敢面對生命的困境與痛苦,使我們不斷的相信戰火與硝煙終會散去,和平與光明必將到來!《英國病人》,InMemoryLove Lives Forever!
6 桂河大橋
年代:1957年
導演:大衛·里恩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珍愛生命,遠離戰爭!
《桂河大橋》堪稱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反戰影片之一,該片在當年的奧斯卡上獲得了諸項提名並最終榮膺了最佳影片獎,從此導演大衛·里恩揚名立萬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近代電影大師!
《桂河大橋》是那種可以看上幾百遍的影片,而且每一次看時都會像第一次那樣震撼人心。大部分戰爭電影都會在“正義”和“邪惡”問題上糾纏不清,但《桂河大橋》巧妙地迴避了大是大非,從戰爭中的個體人性的角度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升華。從表面上看,《桂河大橋》並無特長且波瀾不驚,但在骨子裡《桂河大橋》卻充滿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和魅力。難怪大衛·里恩會在奧斯卡的領獎台上感慨頗深的說道:沿著這座大橋,沒想到我來到了奧斯卡的頒獎台。
5 拯救大兵瑞恩
年代:1998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拯救大兵瑞恩》無疑是1998年最為重要的一部戰爭片。電影奇才斯皮爾伯格再次執導二戰類題材影片,相比起五年前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更為復雜的營救行動。主角不再是德國商人,被營救者也由猶太人改變為普通士兵,不過我們很難不去拿《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單》相對比!影片伊始在墓地的場景很容易便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單》結束時同樣是在墓地的場景,似乎斯皮爾伯格在刻意傳承著自己對戰爭、人性和死亡的一種獨特理解。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導演更是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尖銳而敏感的問題。那就是在生命與命令面前,孰輕孰重?這恐怕是一個士兵很難回答的問題,這也似乎是在一場罪惡的戰爭中始終都無以迴避的一個問題。
4 美麗人生
年代:1998年
導演:羅伯特·貝尼尼
國籍:義大利
戰爭啟迪:不論何時,永遠笑對人生!
這是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一部擁有著溫暖質感、自然清新、生機盎然的經典二戰題材影片!與《辛德勒的名單》有所不同,義大利國寶級男星羅伯特·貝尼尼所自編自導自演的《美麗人生》全篇不帶有一絲一毫的血腥和殘酷畫面。雖同屬不折不扣的二戰題材影片,但很明顯《美麗人生》與許多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站在了截然相反的立場之上。整部影片都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進行,義大利式的浪漫主義完完全全的讓我們規避了殘酷的戰爭實相。即便是納粹集中營的恐怖氣息也未能使該片蒙上任何陰影。或許,相比起《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拯救大兵瑞恩》來說,《美麗人生》才真是那些曾親歷二戰者在心靈上最適當的一次修復、一次理療、一份慰藉和一份滿含人性的祝福和關愛!
3 鋼琴師
年代:2002年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國籍:波蘭
戰爭啟迪:人性就像琴鍵,有黑亦有白!
《鋼琴師》,迄今為止最為客觀真實且最具文藝氣息的一部二戰題材影片!話說十餘年前,斯皮爾伯格曾將《辛德勒的名單》的劇本遞交到波蘭斯基的手中,寄希望於這位曾經親歷過二戰的猶太藝術家能將《辛德勒的名單》拍成一部偉大的電影。但羅曼·波蘭斯基婉言拒絕了老友的好意,而理由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實在不敢回憶、不敢面對那段殘忍而恐怖的經歷和記憶!而十餘年後,年近古稀的波蘭斯基終於鼓起了勇氣、提起了攝像機向我們娓娓道來那段充滿血腥、充滿眼淚與嚎叫的華沙故事。
對於戰爭的描寫《鋼琴師》做得非常成功,羅曼·波蘭斯基對影片的駕馭能力在該片中亦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善惡、堅強與懦弱的交織在波蘭斯基游刃有餘的掌控下顯出了黑暗而深沉的本色。《鋼琴師》在風格上力求寫實、力求還原歷史真實,而在感情上卻真摯飽滿、洋洋灑灑、催人淚下。殘暴的戰爭與優雅的鋼琴永遠是最不和諧的兩個音符,但在羅曼·波蘭斯基天才般的指揮下,它們卻配合出最令人震撼驚愕的奇特效果。或許是因為波蘭斯基曾親身經歷過二戰的原因吧,他的《鋼琴師》更像是警示世界、反思人性、救贖自我、安撫靈魂的一部人性戰爭電影!
2 辛德勒的名單
年代:1993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
在所有與二戰有關的電影印象中,《辛德勒的名單》絕對是最為難忘的一抹黑白色記憶!在第66屆奧斯卡上,《辛德勒的名單》依據囊獲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配樂等七項大獎,可謂二戰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蓋世經典作品!
在社會主義思想誕生的地方卻首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組織進行恐怖的種族滅絕行動的時代卻也存在著像奧斯卡·辛德勒這樣偉大的仁人志士。《辛德勒的名單》一片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一種復雜人性的矛盾對立和終極沖突。是安逸享受財富所帶來的榮華富貴,還是傾其所有盡到一個人應盡的義務?很明顯,奧斯卡·辛德勒無畏的選擇了後者。在那充滿迫害、充滿死亡威脅的恐怖時期里,辛德勒散盡家財以工廠為依託保護了1200名猶太人的性命和安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證明了人性的光輝和偉岸。在西方世界講究“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在東方國度講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辛德勒的名單》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不僅僅屬於好萊塢、也不僅僅屬於美國和西方社會,而是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世界每一寸曾燃燒過二戰之火的土地!《辛德勒的名單》是全人類正視二戰、反思二戰、崇暢人性、拒絕戰爭共同的文化瑰寶!
1 最長的一日
年代:1962年
導演:拉里·佐納克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
1944年6月6日,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天!我們**慣性的稱之為D日!在65年前的這一天,盟軍與德軍在法國的諾曼底海灘展開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海上登陸戰斗。時隔18年,一部全景再現、真實描刻那紅色一日的電影展現在了全世界觀眾的面前。它就是《最長的一日》!
《最長的一日》客觀、細膩、真實的從盟軍和德軍兩個角度再現了這對人類歷史起著重大轉折性意義的一天,此片也堪稱世界戰爭紀實類題材的巔峰之作。與此同時,其對戰爭的理解、反思、以及無與倫比的震撼效應直至今日仍未褪色。《最長的一日》也超乎了電影的范疇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一份彌足珍貴的思想財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當二戰度過了1944年的6月6日後,全世界也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下一頁是經典二戰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