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800字左右
《長津湖》影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我整理了長津湖電影觀後感800字,來看一下!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800字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復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涌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800字範文精選
71年前,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進行了一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粉碎了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陰謀,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獨立和安全,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我們要以英雄為榜樣、以模範為標桿,發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涵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做信仰如磐的打工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始終將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密切協同作戰,頂住了敵人的狂轟濫炸,克服了高山、嚴寒、後勤供應緊張、常常缺衣少食比較落後等種種困難,拼來了如今的山河無恙、心得體會家國安寧、歲月靜好。如果說志願軍戰士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那麼「堅定的信仰」,就是這個「特殊材料」的重要配方。「志在頂峰者,不會半坡退卻。」
信仰堅定了,就能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鎖定方向,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勇挑重擔,在培植精神家園的征程中行穩致遠,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黨員幹部要自覺加強黨性鍛煉,提升黨性修養,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中國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於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
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以「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沉穩,「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堅毅,「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氣度,在百舸爭流中劈波斬浪、在千帆競發中勇立潮頭,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接好歷史接力棒,跑好我們這一程。
2. 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的觀後感
中華民族,歷經風雨,在風雨中洗禮!華夏兒女,飽受苦難,在苦難中成長!《八佰》的故事是描述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下面是我整理的《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的 觀後感 》,以供參考。
《 八佰 》 觀後感 1
今日上完了周末補習班帆汪,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著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十分期待,因為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著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灶轎脊頭的故事就十分激烈,被沖散的隊伍好不容易能夠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著中國軍人要應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為了身後的平民,為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著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裡僅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准敵人,拉起坂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此刻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能夠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可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里應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斗機……可是中國軍人僅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可是卻能夠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能夠在家裡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為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為軍,為父報仇,為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此刻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經過觀看這部電影,隱滲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當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明白,中國不但保住了,並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 八佰 》 觀後感 2
周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著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背著炸葯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終戰士們像潮水般沖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為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我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此刻幸福歡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說,此刻的太平盛世,我應當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必須會記住媽媽的話......
《 八佰 》 觀後感 3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眾所周知,《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期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僅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僅有400人卻對外聲稱800人,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來。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於為淞滬會戰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剋制,它甚至沒有採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五人為伍,百人為卒”,導演管虎用一個“佰”字,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影片一開始從逃兵的視角進入,這是一個不一樣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也有進取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影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上海淪陷,攻破四行倉庫。於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為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理解。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進取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葯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日本人要用飛機重炮等重型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可是會避開租界。為什麼要避開租界,因為租界里居住有其他國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別的國家只會看熱鬧,所以僅有國家變得強大,人民才不會被欺凌。
片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完美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戰爭打響了,士兵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我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台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長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期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賓士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期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影片最終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期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期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齊,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3. 綰㈣壊鐢靛獎銆婂湴閬撴垬銆嬩釜浜鴻傚悗鎰800瀛
綰㈣壊鐢靛獎銆婂湴閬撴垬銆嬭傚悗鎰燂細鑻卞媷涓庢櫤鎱х殑璧炴瓕
鍦1965騫村嚭鍝佺殑鎴樹簤褰辯墖銆婂湴閬撴垬銆嬩腑錛屾垜娣辨繁鎰熷彈鍒頒簡涓鍥戒漢姘戝湪鎶楁棩鎴樹簤涓鐨勮嫳鍕囦笌鏅烘収銆傝繖閮ㄧ數褰遍氳繃璁茶堪鍐涓騫沖師涓婃櫘閫氫漢姘戞姷鎶椾鏡鐣ョ殑鏁呬簨錛岀敓鍔ㄥ睍鐜頒簡閭d釜鏃朵唬浜烘皯鐨勭埍鍥芥儏鎬鍜屾垬鏂楃簿紲炪
褰辯墖涓鐨勯珮浼犲疂鍜岃侀挓鍙旂瓑瑙掕壊錛屼粬浠鐨勬櫤璋嬩笌蹇犺瘹緇欐垜鐣欎笅浜嗘繁鍒誨嵃璞°傞潰瀵瑰己澶х殑鏃ユ湰鍐涢槦錛屽唨涓浜烘皯鍒╃敤鍦伴亾榪欎竴鐙鐗圭殑鎴樻湳錛屽皢鏅烘収涓庡媷姘旂浉緇撳悎錛屼笉浠呮垚鍔熷湴鍥村洶鏁屼漢錛岃繕娑堢伃浜嗘眽濂稿拰鏃ュ瘒錛屽槳鏄句簡涓鍥戒漢姘戠殑鍥㈢粨涓庡潥闊с傚獎鐗囦腑鍦伴亾鐨勮捐′笌搴旂敤錛屼笉浠呬綋鐜頒簡浜烘皯鐨勭敓瀛樻櫤鎱э紝鏇磋薄寰佺潃浠栦滑瀵瑰跺洯鍜岃嚜鐢辯殑瀹堟姢銆
銆婂湴閬撴垬銆嬩笉浠呬粎鏄涓閮ㄩ粦鐧界數褰憋紝瀹冭暣鍚鐨勬椂浠f劅鍜岄潻鍛界簿紲烇紝鍞ら啋浜嗘垜瀵歸偅孌靛巻鍙茬殑璁板繂銆傚獎鐗囦腑鐨勯潻鍛戒箰瑙備富涔夌簿紲烇紝璁╂垜鏄庣櫧錛屽嵆浣垮湪鑹伴毦鍥拌嫤涓錛屼漢浠涔熻兘鎵懼埌鑳滃埄鐨勫笇鏈涖傚畠鎻愰啋鎴戜滑錛屽洟緇撳拰鏅烘収鏄鎴樿儨渚電暐鑰呯殑寮哄ぇ姝﹀櫒銆
鍦ㄤ粖澶╃殑鍜屽鉤騫翠唬錛屾垜浠渚濈劧鑳戒粠銆婂湴閬撴垬銆嬩腑奼插彇鍔涢噺銆傚畠鍛婅鎴戜滑錛岃惤鍚庡氨瑕佹尐鎵擄紝鍙鏈夊浗瀹跺己澶э紝浜烘皯鎵嶈兘瀹夊眳涔愪笟銆備綔涓烘柊鏃朵唬鐨勯潚騫達紝鎴戜滑鏇村簲璇ラ摥璁板巻鍙詫紝瀛︿範鍏堣緢浠鐨勬櫤鎱у拰鍕囨皵錛屼負鍥藉剁殑綣佽崳鏄岀洓璐$尞鑷宸辯殑涓浠藉姏閲忋
鎬葷殑鏉ヨ達紝銆婂湴閬撴垬銆嬫槸涓閮ㄥ煎緱鍥炲懗鐨勭孩鑹茬粡鍏革紝瀹冪敤鐢熷姩鐨勬晠浜嬪拰娣卞埢鐨勪富棰橈紝鍞ら啋浜嗘垜浠瀵瑰巻鍙茬殑璁板繂錛屾縺鍙戜簡鎴戜滑鐨勭埍鍥芥儏鎬銆傛瘡涓嬈¤傜湅錛岄兘鏄涓嬈″歸偅孌佃嫳鍕囧瞾鏈堢殑鑷存暚錛屼篃鏄瀵瑰綋涓嬪拰騫崇敓媧葷殑鐝嶆儨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