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電影《太行山上》的感想
觀《太行山上》有感
9月8日晚上,我們參加了團組織活動,觀摩了電影《太行山上》。電影講述了陝北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後,挺進山西抗日前線,與日軍展開的生死搏鬥。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觸很深,讓我受益匪淺。
片中有兩次戰役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第一個就是發生在1937年9月下旬的平型關大捷。八路軍115師主力在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設下埋伏。當日軍進入伏擊區時,八路軍居高臨下,發動猛攻,將敵人分割包圍,展開白刃戰。經過一天激戰,殲敵1000多人,擊毀汽車百餘輛,繳獲大批武器彈葯。
第二個則是10月中旬的聞名全國的129師一部奇襲陽明堡飛機場,炸毀敵機20多架,殲敵100多人。
我想這兩場戰役在抗日戰爭中是非常聞名的,之所以抗日戰爭最終能夠勝利,也是因為平型關伏擊戰的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第一次大捷,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
通過這部電影,我了解了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英雄表現、英勇犧牲和偉大的愛國思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的,這種精神是難得的,寶貴的,應當傳承下去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要想到以前的人為我們做出的種種犧牲,更要應該好好的學習,因為好好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愛國的表現,為祖國的將來做出貢獻,為下一代建造更好的生活。
因為今年是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所以,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一場電影名叫《太行山上》。影片主要講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中國,英勇的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不怕犧牲勇敢地打敗日本鬼子。在《太行山上》,正面表現了以郝夢齡、衛立煌為代表的一批國民黨愛國將領。尤其是郝夢齡,但見他從容不迫,臨危領命。他的一句:「將有必死之心,士無偷生之意!」讓人聽來倍感豪壯。在激昂的音樂聲中,郝夢齡持槍率眾走出戰壕,戰死殺場。所有的國民黨兵的屍體全部向前倒著,這一番場景怎不叫人激動?真的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通過觀看,讓我了解了過去日本人是如何侵略中國的歷史,作為中國的炎黃子孫,我們要永遠銘記這一段歷史,它是歷史上永遠的豐碑。
《太行山上》觀後感
本周四,學校團委組織我們所有團員觀看了電影《太行山上》。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貳』 看戰爭片寫作文
1. 看戰爭片寫一篇觀後感怎麼寫
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冬子的爸爸在戰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 *** 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 *** 動手術。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 *** 。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便禁不住熱血沸騰。《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太喜歡看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
看著這部影片,我自己也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每當看到紅軍戰士戰斗時陷入困境的場面,我恨不得沖上前去,幫助紅軍戰士把敵人消滅干凈。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維護和平。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等著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小英雄。
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斗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
2. 寫一篇關於戰爭題材的作文600字
給我題目。
我就能寫 自編的 我們熱愛和平,我們不喜歡戰爭,但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遠遠多過鞭炮聲和禮炮聲。我們反對戰爭,不喜歡戰爭是因為戰爭的日子是炮火連天的。
到處是濃煙煙的一大片,不僅污染了空氣和臭氧層,而且還讓很多人喪失生命,喪失親人,喪失家園。在生物圈中的植物,動物也只是寥寥無幾。
現在戰爭少了,但是在中國以前,戰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讓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每天都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這不僅如此,要是兩敗俱傷,這有讓人類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戰場上,到處血淋淋一片,血流成河,實在太可怕。我們不希望世界的人互相殘殺了,不想讓各國的人都是罪魁禍首,我們熱愛和平,渴望和平。
和平的鍾聲並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們敲響,戰火和死亡仍然時時踐踏著公理和正義。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
但我們不怕戰爭,中國人是勇敢,不會向敵人低頭,屈股,死也要守國這兩句是我對戰場上英勇獻身戰士的概括。他們的光輝形象,永記我新。
歷史,有那麼多的應用戰士,他們為國而死,死而不憾,現代人也會一他們為榜樣,「死而後已,鞠躬盡瘁」,「視死如歸」。我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正屬於復興時期。
還發明了許多尖端武器。 什麼都是使用高科技,別人來攻擊我們,我們也會有十足的把握去戰勝它。
有這樣高超的技能和為國而死的英雄。勝利難道還不屬於我們?雖然我們反對戰爭,但是我們不怕戰爭。
雖然戰爭是付出了不少代價,但是換來未來人民的安寧生活,也是值得的。
3. 七、(60分)2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23.範文略。
【寫作點撥】 這是一道富有辯證思維的作文命題,屬於名人名言性質的材料作文。這道題旨在探討考生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貼近學生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氣息。
寫作此文,把握材料之間的關系以及「路」的內涵是關鍵。首先,理解兩則材料的關系。
這則材料涉及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其一是要人選擇困難的那一條路,其二是要人選擇熟悉的路。
困難的那一條路雖然充滿艱險,但是卻有風景可看;熟悉的那一條路雖然經濟,沒有風險,但是卻平淡無奇。其次,理解「路」的深刻內涵。
從表面看,「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走的路。如果考生從這個角度去寫,雖然切題,但是立意卻不夠深刻,缺乏思想深度,難得高分。
從深層理解,「路」應該是人生之路,也就是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才更精彩。如果從這個層面去立意,那麼文章會更深刻,更有思想性。
在行文時,可就其中一種觀點闡發自己的看法,亦可用對比的手法,剖析兩種觀點的利弊。文體的選擇既可寫議論文,亦可寫記敘文。
4. 戰爭影片的作文,四年級,300字
影片《鐵血》觀後感
星期六晚上,觀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日戰爭電影—《鐵血》。
以前我們看的抗日戰爭篇都是中國 *** 與日本鬼子的斗爭,而今天的這部電影,演的卻是國民黨軍隊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我們看得熱血沸騰,激動,悲傷。這部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攻打昆侖關的故事,主要講述了56師的抗戰故事,主角就是56師的戰士們。戰士們當昆侖關被日本所攻破時,主動請戰。可當時,中國落後,武器不如日軍精良,我軍處於弱勢。一個連隊幾百個人,往往只剩下20傷兵。一撥撥中國士兵倒下了,真是血肉橫飛、橫屍遍野。56師的士兵們在那時團結一致,准備了智取日軍。可無論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攻破敵人的火力線,這時由董排長帶領的那個排100多人組成了一支敢死隊,決心攻破敵人那固若金湯的火力防線,奪回昆侖關。這時一場生死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100個人里能活下10來個,真是菩薩保佑了啊!可是戰士們毫無畏懼,把生死置之度外,視若等閑。不顧一切地沖上前線廝殺。鮮血染紅了天空,染紅了大地,空氣中彌漫著血腥味,一抹殘陽停留在天際中,昆侖關終於被奪回了!可戰士們卻為之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在100多人中。僅倖存了5、6個人。而在這5、6個人中沒有一個是健全的。這是一個多麼悲壯的結局啊!
其中董排長犧牲自己救兄弟的片段讓我印象深刻。那時,董排長他們隊的子彈已經用了個精光,士兵們只好拿出大刀與鬼子們搏鬥,我們中國的士兵舉起明晃晃的大刀,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殺聲中沖了出去。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頃刻間刀光閃閃,鮮血四濺。有兩個日本鬼子趁一個中國士兵與另一個日本鬼子打架,想偷襲他,董排長看見後,毫不猶豫地跳過去為那個士兵擋刀,只見兩把刺刀 *** 了董排長的胸膛,董排長就這樣犧牲了。
我在想:為什麼戰士們奮不顧身?為什麼能將生死置之度外?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種保衛祖國的信念。為什麼他們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那是因為他們的那種信念使鬼子不寒而慄。
由此我也想到了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抵禦外來入侵,作為一名學生,為了祖國地繁榮富強,我們要刻苦鑽研,好好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更強大,使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有點短 但是 在 二百字 左右
行嗎
5. 關於愛國或戰爭的觀後感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嘎子小時生活很苦,但是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 *** 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達到目的絕對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和嘎子對比,我顯得是那麼渺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即使失敗也會堅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敗就放棄。記得那次學校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當時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報了名。正當我滿懷信心地開始製作我自己設計的「動力小船」時,卻發現了一個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接上電線了電池卻不通電。等我解決了電池的問題後卻發現螺旋槳轉不了了,當我解決螺旋槳的問題卻發現……這一個個問題把我搞得頭暈眼花,頭上金星亂飛,我一氣之下把「動力小船」摔了個稀巴爛。結果認真製作,能持之以恆的同學獲獎了。望著他們勝利的神情我後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 「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夠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縣城找一位親戚時,卻發現那位親戚幫鬼子拍照,臉氣得由綠到紅由紅到紫。嘎子剛正不阿而我卻因膽小冤枉他人。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時。我剛到家門口,卻發現一個人在開我家的門鎖。我仔細一看,原來他把我家的鎖弄壞了,怎麼也打不開了。他見我回來了,便立即惡狠狠地說:「你要敢把這件事說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嚇得連忙點點頭。等我媽回來時卻撒了謊說是樓上小妹妹弄的,為此我還經常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哥一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6. 300字的戰爭片觀後感3篇
戰爭片觀後感 這兩天我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哪都沒去,兩天時間就光看DVD了,《魔戒》《龍騎士》《天地英雄》,看了兩遍,時間過的真快呀。
這三部電影都是戰爭類題材影片,打鬥場面精彩激烈,特別是那貫穿始終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總是讓我血脈膨脹,熱血激昂。所以,這兩天我過的一點都不寂寞,卻充實而且興奮,因為懂得了 —— 正義、勇氣、強烈的愛心(愛國之心/愛人之心)、信念比生命更重要,正是這些東西使凡人看淡生死,破繭成蝶般的變成了英雄;生死關頭鎮定大膽是無價寶;再有就是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
綜觀歷史,都是先必有亂世而後才會有奇人的,那句「險要之處正是出眾之時」其實早就說明了這一點:「險要之處」毫無疑問指的是外部環境,「出眾之時」明顯指的是個人的所作所為。嘿嘿,是吧?說到底,人只不過是歷史的推手而已呀。
這類影片中女人的戲份不太多,可我覺得恰恰是女人的表現成了這些電影的亮點,那個洛汗國的公主私上戰場,在別人被嚇縮了的時候她隻身擋在了安格瑪的巫師王(九大戒靈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僅次於魔王索倫)前面,雖然是她對她舅舅的愛支撐著她去做的(她舅舅便是洛汗的國王),但足以顯見她的偉大,絲毫不遜色於男一號(事實上,我覺得她比男一號風頭更勁,她留給我的印象遠遠強於阿拉貢就是證明),僅兩刀就砍下了怪獸的腦袋。這立馬就讓我想到了影片《狂蟒之災》中一個女人也是用兩刀(訂正:是一刀)就剁掉了大蟒蛇的腦袋,對那個女人的膽量我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戰勝恐懼的!不單單在電影中是這樣,現實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由此可見,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發自心底的、強烈的愛,真正的愛,能幫人們戰勝恐懼,能夠把凡人變成英雄。
我的兄弟叫順溜觀後感 不過目前看的最動情的二部是< >和< >這二部電視,讓我看不厭.< >,讓我看到的是國共合作時的情景.一家兄弟,從爭奪,到合作,共同抗日. 我覺得這部電視,是第一部:認同國民黨在抗戰時期立下的汗馬功勞.抗戰的勝利也有國民黨的一部分功勞.體現的是二黨在共同利益,維護祖國主權的問題上,對外是一致的,團結的.可惜的是勝利以後,又進行了戰爭.就像一家兄弟,受外人欺負時,是團結友愛的.但是事後,又進行屋裡反.也許這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的通病? 但是< >,給我的不僅僅只是這些感想.他還反應了.當時的條件是如何艱苦.作為一名戰士,是如何捍衛祖國的尊嚴.真的是不怕死的精神.雖然只是電視,但是我相信歷史是存在的.換作是我.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是否也能做到這一點?視死如歸?把自己的生命交給戰場?交給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也許在那個年代.我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員,那麼在這個年代,這個社會,在今天呢?我想我是做不到的.. 而< >,雖然也有國共合作的鏡頭.但是這兒的國民黨是醜化的.他們只拿槍,不作戰.而戰果卻被他們佔領了. 我覺得這部電視雖然寫的是順溜作為主角.但是是要借順溜來反應這樣一個歷史事實.曾經我們的家園受到外來的侵略.曾經我們努力打退敵人.表揚的僅僅是順溜嗎?除了那些死去的戰士.應該還有活著的偉人吧? 看這部電視,前面一直很平靜.但是看到順溜為了完成任務,親眼看到自己的姐姐在日本人的手裡遭受 *** ,他卻不能動,不能幫忙.因為他要犧牲自己的一切,就算天踏了.也要完成所交代的任務.最後為了給姐姐報仇,就這樣死在了國民黨軍的手上.順溜是自殺的,但是能說不是死在國民黨的手上的嗎?還可以說,死在新四軍的手上,死在了鐵的紀律下.死在了顧全大局上. 《斯巴達300勇士 觀後感 3月下旬觀看了《斯巴達300勇士》一片,對它很感興趣,原因是坐公交時公交廣告電視中播出的預告片,本片感覺不象一般的戰爭片影象,更象《魔戒》類型的奇幻戰爭電影。 因為是根據漫畫大師弗蘭克·米勒的同名漫畫改變,因此有很濃厚的漫畫感覺,色彩比較奇幻,基本就是夕陽黃和黑色兩種暗色的畫面。
戰爭場面採用大量慢鏡頭,戰爭場面氣勢十足。 由於波斯帝國當時異常強大,波斯就是今天的伊朗,周圍的國家基本都向它稱臣,它甚至侵略到雅典的地盤了,想想浪漫的愛琴海吧,就是那裡哦。
因為波斯奴役了很多民族和國家,因此它的部隊是一支雜牌軍,各種種族士兵、武器、坐騎都能見到。該片能滿足你對於古代戰爭的遐想。
勇敢的斯巴達勇士將面對波斯步兵、騎兵、御林軍(電影中戴面具類似鬼魅的士兵)、魔法師(實際上就是手榴彈兵),甚至犀牛和大象的輪番沖擊。視覺效果絕對震撼。
斯巴達士兵赤膊,披紅斗篷,戴鋼盔,帶盾持矛,身配短劍。 波斯大軍估計有5萬人,斯巴達只有300人,另外有少量民兵。
竟然消滅了波斯2萬人。實在不可思議。
雖然斯巴達占據了有利地形,基本就是堵住一個狹長的峽谷口,波斯兵必須從這里進入雅典。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但波斯發揚人海戰應該是可以輕而易舉拿下該處的。但是卻丟下了2萬屍體,還是斯巴達叛徒出賣,找到峽谷後面的小路,前後夾擊,才攻破斯巴達的防。
7. 歷史戰爭片的觀後感
觀《紫日》有感
《紫日》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抗日戰爭接近尾聲時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正值二戰時期,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在中國大肆屠殺,無數的生命在他們的屠刀下變成了冤魂。許多仁人奮起反抗,日本在做最後垂死的掙扎。一次巧合,一個堅強剛烈的俄國軍官,一個敦厚朴實的中國人和一個日本女孩秋葉子在戰火中走到了一起。
在荒無人煙的白樺林中,只有這個日本女孩可以把他們帶出茫茫無邊的森林。行程中,一次又一次,善良的中國人拯救了女孩的生命。可是這個日本女孩卻時時刻刻盤算著,怎樣才能把她的恩人弄死:把他們帶到地雷區,帶他們繞回日本軍營……秋葉子不斷地迫害他們,但他們卻用純真和善良感化著她。後來,他們走出了森林,戰爭也結束了,日本人因為戰爭的失利而自相殘殺。秋葉子就成了日本自殺的犧牲品。看了這部電影,我十分震驚:這個原本純潔無暇的生命在日本侵略思想的侵蝕下已變得邪惡醜陋。一個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原本該多少爛漫,這本不該是她有的狠毒啊!當秋葉子在沼澤中絕望地陷入時,那是怎樣的表情啊!是痛苦?是悲哀?是悔恨?還是……
是不是只有當生命消逝的時候,在戰爭中的人們才會想到一絲絲溫情?無數次的背叛與拯救,一次又一次撞擊著她的靈魂,當秋葉子想起中國人不計前嫌地幫助自己,當秋葉子看到俄國女兵把她當作親妹妹,她的靈魂終於找到了根,終於戰勝了駕馭她的殘忍與冷酷,盡管溫暖被日本侵略思想深深掩埋,但在真誠和友愛的感染下,她把逝去的天真一點一滴地找了回來,這讓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戰爭後的希望。然而秋葉子離去了,倒在了自己同族的槍口下,至死也睜大著雙眼,那茫然空洞的眼睛是對這個世界的控激鼎館刮弋鈣龜水駭驚訴還是對自己人生的質問?她的離去,是不是對她所犯過錯的懲罰與彌補?
出乎意料的結局,讓我難過不已。和平就是快樂,和平就是幸福!可秋葉子看不到,日本也看不到,這也許就是日本的悲哀吧?!
8. 求1篇關於戰爭片的觀後感
初中生的文筆 適合你 希望你喜歡!
觀《紫日》有感
《紫日》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抗日戰爭接近尾聲時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正值二戰時期,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在中國大肆屠殺,無數的生命在他們的屠刀下變成了冤魂。許多仁人奮起反抗,日本在做最後垂死的掙扎。
一次巧合,一個堅強剛烈的俄國軍官,一個敦厚朴實的中國人和一個日本女孩秋葉子在戰火中走到了一起。在荒無人煙的白樺林中,只有這個日本女孩可以把他們帶出茫茫無邊的森林。行程中,一次又一次,善良的中國人拯救了女孩的生命。可是這個日本女孩卻時時刻刻盤算著,怎樣才能把她的恩人弄死:把他們帶到地雷區,帶他們繞回日本軍營……秋葉子不斷地迫害他們,但他們卻用純真和善良感化著她。後來,他們走出了森林,戰爭也結束了,日本人因為戰爭的失利而自相殘殺。秋葉子就成了日本自殺的犧牲品。
看了這部電影,我十分震驚:這個原本純潔無暇的生命在日本侵略思想的侵蝕下已變得邪惡醜陋。一個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原本該多少爛漫,這本不該是她有的狠毒啊!當秋葉子在沼澤中絕望地陷入時,那是怎樣的表情啊!是痛苦?是悲哀?是悔恨?還是……是不是只有當生命消逝的時候,在戰爭中的人們才會想到一絲絲溫情?無數次的背叛與拯救,一次又一次撞擊著她的靈魂,當秋葉子想起中國人不計前嫌地幫助自己,當秋葉子看到俄國女兵把她當作親妹妹,她的靈魂終於找到了根,終於戰勝了駕馭她的殘忍與冷酷,盡管溫暖被日本侵略思想深深掩埋,但在真誠和友愛的感染下,她把逝去的天真一點一滴地找了回來,這讓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戰爭後的希望。然而秋葉子離去了,倒在了自己同族的槍口下,至死也睜大著雙眼,那茫然空洞的眼睛是對這個世界的控訴還是對自己人生的質問?她的離去,是不是對她所犯過錯的懲罰與彌補?出乎意料的結局,讓我難過不已。
和平就是快樂,和平就是幸福!可秋葉子看不到,日本也看不到,這也許就是日本的悲哀吧?!
9. 看了地道戰的電影寫作文那一刻怎麼寫
觀看影片《地道戰》時,我的心情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為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為主人公的英勇、正義而熱烈地鼓掌。
《地道戰》是我最愛看的電影之一。 地道戰是廣大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創造的堅持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一種形式。
1942年敵人大掃盪以後,斗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斗爭,黨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道戰,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
在抗日烽火中,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無窮的智慧和膽略,同仇敵愾,奮勇御敵,用血肉之軀,築起抗日的地下長城,變無險可守的冀中平原為堅不可摧的要塞堡壘、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地道戰,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樂章,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地道戰精神。 地道戰精神是機智靈活、勇於挑戰、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是干群一致、協同奮戰、合力攻堅的團結精神;是大公無私、甘心奉獻、不怕犧牲的忘我精神。
這種精神將成為我們新一代青少年克服困難,戰勝困難,不斷進步的精神法寶。
『叄』 《生死96小時》觀後感怎麼寫
方法: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肆』 寫一篇關於戰爭片的觀後感
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冬子的爸爸在戰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麻醉葯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麻醉葯動手術。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便禁不住熱血沸騰。《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太喜歡看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
看著這部影片,我自己也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每當看到紅軍戰士戰斗時陷入困境的場面,我恨不得沖上前去,幫助紅軍戰士把敵人消滅干凈。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維護和平。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等著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小英雄。
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斗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
『伍』 《生死96小時》觀後感400字
電影《生死96小時》是由苑本立執導,由聶遠、葉一雲、馬強等主演。生死96小時劇情講述一支紅軍偵察小分隊,接受了為紅軍大部隊戰略轉移開辟血路的特殊使命,通過在安順的96小時激戰,最終以巨大犧牲完成任務的故事。
一支性格各異、出身各異、年齡各異的紅軍偵察小分隊,接受了為紅軍大部隊戰略轉移開辟血路的特殊使命,通過在安順96小時的時間里,經歷人生大考,小分隊每前進一步都面臨著生離死別,最終以巨大犧牲為代價,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能完成這種特殊任務的人必須是一個有血性不同尋常的人。
三十幾名小分隊的隊員性格各異,出身各異。但是他們個個都身手不凡,就像連長是紅軍中的老兵。他沉著、機智、勇敢。紅軍排長大黑,雖然很黑,有點粗魯,到那時武功高超。戰斗時很勇敢、頑強。干預擔當重任,敢於流血犧牲,最後在攻打山寨時犧牲。
他們能完成這項特殊的任務,靠的就是勇敢無畏、本領和信念。如果他們沒有這三項,他們就完不成這項特殊的任務。
我們應該向紅軍叔叔學習,學習他們這種勇敢、堅持不懈的精神。
『陸』 《八子》觀後感1000字
《八子》觀後感1000字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八子》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一部好的戰爭電影,都有一個博大的情懷做鋪墊,因為其關聯生死,茲事體大。定於6月21日公映的《八子》,不僅有宏大的戰爭場面,更有精彩的故事內核和超強感染力,無法割捨的親情、堅忍篤定的信念,融於殘酷的戰火之中,營造出一種崇高之美,讓英雄主義熏陶不再流於表面,真正做到了激起觀眾的看片熱情。
影片根據真實事跡改編而成。一個母親將八個兒子送上戰場。當紅軍的八兄弟陸續有六人在戰斗中犧牲,只剩下老大楊大牛和老幺滿崽。故事所講述的就是這對兄弟與戰友們歷經浴血奮戰,直至為國捐軀。片子還原歷史真實見準度、刻畫人物性格帶精度、體現戰爭殘酷有力度、昭示精神內涵顯高度。如此四度相加,讓片子就如一針超大劑量的腎上腺素,給所有觀眾以感官與心理上的雙重震撼。
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式戰爭大片,遵循表現的美學原則,高烈度的`戰爭場面之下,高密度的戰斗情節之中,炮火硝煙下的焦土、廢墟、壕溝,猶如一片死亡隨機降臨的煉獄,血肉模糊的死者與傷員叫人觸目驚心。陣地上屍橫遍野、戰壕里血水倒灌、泥水中人體浸泡,不避諱血腥的大尺度畫面,帶來身臨其境、親歷炮火的既視感。整個故事彌漫著讓人喘不過氣的緊張。一個排的紅軍戰士以寡敵眾,展現出的血性與剛武,充斥著雄性荷爾蒙味道。面對敵軍排山帶海的瘋狂進攻,他們宛如鐵流後衛,堅守陣地寸土不讓,雙方無休止的拉鋸戰猶如血肉磨盤,刷新人們對國產戰爭片的觀影體驗。
同胞兄弟情、戰友生死情等豐沛情感,粘合在戰斗悲壯這一筋骨之上。無情的戰火之下,大牛與滿崽的兄弟情貫穿劇情始終。一場人與野豬的驚險搏鬥,拉開故事帷幕。死裡逃生的滿崽找到部隊,強烈要求大哥批准他參加紅軍。大牛雖堅決反對其火線入伍,但無法阻止幼弟成為自己麾下的普通一兵。而從弟弟穿上軍裝那一刻起,大牛對滿崽的態度,就由大哥對小弟的慈愛有加,轉變為軍官對新兵的嚴厲訓教,兄弟二人因此屢有沖突。滿崽的視角構成了酷烈戰事的觀察。他也因經歷一場場慘烈戰斗的浴火淬煉,從害怕槍火的菜鳥新兵,進階為無畏生死的真正戰士。劉端端以用心的表演,把滿崽塑造的情感飽滿,刻畫出角色在人性掙扎中逐漸成長為中國式英雄的過程。
西方英雄主義傾向於個人主義,強調自我和個人價值。而中國英雄主義更傾向於集體主義,多以自我犧牲的方式來救贖他人。影片較好地塑造了中國式英雄群像。那一排士兵一次次去完成本不屬於自己的任務,為了掩護大部隊安全撤離的鐵流後衛。在轉移行軍中,搗毀殺傷力巨大的敵軍炮營,避免炮火封鎖大部隊撤退之途,炸掉懸浮於山嶺上的橋梁,切斷敵軍對大部隊的追擊之路。這種中國式英雄主義呈現的無私奉獻、舍己為人,是如此感人肺腑。
出場陣容上,一眾演技派的精湛表演,顯現紅軍戰士向死而生的勇而無畏。尤其是邵兵塑造的大牛一角,最為有血有肉。作為楊家兄弟的老大,大牛謹記媽媽將諸多兄弟都帶回家的囑托,卻只能眼瞧著六個親兄弟在戰斗中紛紛倒下。身為排長,他不能露出個人情緒而動搖軍心,只能是每死一個弟弟,便用軍刀在手臂上劃出一道血痕,來掩飾心中的悲痛。而在戰斗情節中,邵兵用或是堅毅、或是剛強、或是生猛的表現,來詮釋人物的驍勇善戰。帶兵作戰的嚴而有方,對待部下的嚴而有度,管教兄弟的嚴中有愛,也均邵兵展現的淋漓盡致。
悲壯戰爭的視覺沖擊,兄弟真情的靈魂滌盪,兩者交相輝映,使得片子看起夠燃夠爽夠給力。這部商業戰爭大片,所顯露的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會讓你明白何為中國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