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慰安婦的電影有哪些
《最後的慰安婦》是在2013年6月6日於韓國江原道平昌郡正式開鏡的一部韓國電影。該片講述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韓國、中華民國時,強迫女性充當慰安婦的一段經歷。
據該片製片張寶榮介紹,該片導演林睿先生在一次去中國吉林拍攝電影的時候,見到了一位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口述了一段慰安婦的經歷,令林睿導演感觸頗深,最終以這段口述為基礎,加工成了這個影片的劇本。
它講述了被迫充當慰安婦的中韓兩國少女以及主動前往中國充當慰安婦的日本少女在慰安所中發生的各種慘不忍睹的故事。
2. 跪求電影《沂蒙山六姐妹》觀後感,一千字左右,,,謝謝了,,,
這是一部有情節、有情感、有情趣、有情愛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動人,我被真實感動了。
看喜劇片會讓我感覺輕松愉悅,看科幻動作片會帶給我驚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卻帶給我深深的心靈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沂蒙六位姐妹帶領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線的感人事跡;影片描繪的「月芬與公雞拜堂」,終身未見丈夫一面的真實故事,被譽為世界上最令人動容的守候。其實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我是一個80後臨沂人,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而現實社會,耳邊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戰爭讓女人走開》的電影,使「戰爭讓女人走開」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說:女人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因為「男人的戰場,女人的墳場」。在那炮火連連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槍桿下遭受踐踏和殺害。可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炮火連天的日子裡,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沂蒙六姐妹就是這些傑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萊蕪和孟良崮戰役中,煙庄村的鄉親們在"沂蒙六姐妹"的組織帶動下共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為戰爭的勝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裡,她們也沒有停住擁軍貢獻的腳步,用奉獻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贊歌。
如果說南方濕潤的氣候和彎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與綿軟,那麼北方的風霜雪雨和廣袤崎嶇,則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獨有的堅強和熱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篳路藍縷中幫他們打江山的女人。動盪的日子則會激揚煥發她們憎愛分明的感情。她們會不計代價地為男人揩凈身上的血痕,用溫熱的雙手為他們療傷,然後扶他們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樸、堅強熱情,深明大義。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托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梁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女黨員尹德美,舍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並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群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為親人的安危揪著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為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著肚子穿著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3. 有一部影片,是救女兵的,伊拉克戰爭的,是什麼電影一個演員是丹澤爾華盛頓,不是《拯救女兵林奇》
《生死豪情》
海灣戰爭正在激烈進行,在科威特的伊軍佔領區,一支美國坦克部隊集結待命。由於天黑,沙林誤下命令擊毀了自己的坦克,好友鮑德溫犧牲了。戰斗結束後,雖然軍事法庭調查後認定沙林不需負責任,但他卻十分內疚,試圖向鮑德溫的父母說明真相。
將軍讓沙林去調查一件機械師搶救士兵的事件,以便給他授勛。但幾位被救人員的證詞卻不盡相同,甚至還互相矛盾。白宮的調查人員交給沙林材料時他才驚異地發現這位因勇救傷員而陣亡的卡倫·法頓竟然是一位女性。而此時,記者迦納也正緊緊追蹤沙林以圖弄清鮑德溫死亡的真相。
在對卡倫·沃特的調查中,沙林發現當時在場的目擊者供證不一。焦點集中在當時直升機墜落後抵擋伊軍進攻時使用的M-16機槍上。沙林抓住疑點逼問士官墨菲。 墨菲無路可走, 開著車撞向火車自殺。墨菲的自殺使軍醫弗里茲終於說出了實情。當時,墨菲想投降,而卡倫則要堅持戰斗並逼他交出武器。在混亂的戰斗中,墨菲打傷了卡倫。當救援隊到達時,幾個人都上了直升機,但墨菲卻將受傷的卡倫留在了陣地上。隨後,轟炸機投下的燃燒彈使整個陣地化作一片火海……
在白宮的援勛儀式上,總統親自把勛章戴在卡倫的女兒身上。沙林下定決心來到鮑德溫家,向鮑德溫的父母告說明了真相,承認是自己誤殺了鮑德溫。兩位老人理解了他,沙林感激得淚水盈眶。他獨自來到卡倫的墓地,把自己的一枚勛章放在墓碑上,抬起手敬了一個軍禮。
4. 慰安婦電影有哪些揭秘 慰安婦的電影
1、中國:
《軍妓慰安婦》講述了日本陸軍記者秋山和美報導日軍作戰進程時,無意發現慰安婦的故事。
《慰安婦七十四分隊》是陳國軍執導的劇情片,王虹、王茜、朱景芳、李連義、邢吉田主演,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慰問婦的故事。
《貞貞》是根據丁玲的短篇小說《我在霞村的時候》改編,由著名導演喬梁執導,張彤領銜主演,2003年12月23日上映,講述了女主人公貞貞被日本侵略者強迫做了慰安婦的故事。
《地獄究竟有幾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名記者秋山和美在慰安所受盡非人折磨,歷經萬難,堅持寫下記錄慰安婦命運的稿子《地獄究竟有幾層》的故事。
《黎明之眼》該片講述了在二十一世紀初期,一位受日寇摧殘的老人回憶二戰時在慰安所的慘痛經歷及所見所聞的故事。
《大寒》是由陽泉廣電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真實反映日軍侵華戰爭期間施行「慰安婦」制度,揭露日軍暴行的故事片。影片故事根據倖存者真實經歷改編,反映了侵華日軍據點「強征慰安婦」的歷史事件。
2、韓國:
《最後的慰安婦》是在2013年6月6日於韓國江原道平昌郡正式開鏡的一部韓國電影。該片講述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韓國、中華民國時,強迫女性充當慰安婦的一段經歷。
《我能說》該影片講述的是愛打抱不平的熱血奶奶羅玉粉,向極具原則性的9級公務員朴民載學習英語並成為忘年之交,在他的幫助下,到美國作證控訴日軍強征慰安婦罪行的故事。
《雪路》該片講述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雖然出生命運不同卻要過著相同悲劇人生的兩個少女之間令人心碎的友情故事 。
(4)解救女性的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慰安婦電影影片的初衷是讓大家直面這段慘痛的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反思戰爭、祈願和平。
大部分慰安婦來自中國大陸、朝鮮半島、中國台灣、日本本土,也有許多琉球、東南亞、荷蘭等地的女性,其中在日本本土召集的慰安婦被稱為女子挺身隊。
日本當局推行「慰安婦」制度由來已久,早在日俄戰爭時,日軍官兵性病流行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開始實施這一制度。當日本在侵略東南亞各國(包括中國)時,又故伎重演。
日軍與慰安婦之間的關系,是數千年人類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男性對女性、尤其是對敵國及殖民地女性集體奴役、摧殘的現象,這一現象充分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殘忍和暴虐。
慰安婦制度是日本軍閥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兩性倫理、違反戰爭常規的制度化了的政府犯罪行為。日本實施的慰安婦制度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中最醜陋、最骯臟、最黑暗的一頁,也是世界婦女史上最為慘痛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