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適合兒童看的印度經典電影排行榜:藍雨傘上榜,第二獲獎無數
電影是人們從外界獲取精神娛樂的一種方式,不僅僅是成年人可以看電影,每年院線都會上映一些適合兒童看的電影,這些電影一般都是闔家歡樂,而且還有著深厚的教育意義,能夠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確的三觀,本站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適合兒童看的印度經典電影排行榜,一起來看看吧~
適合兒童看的印度經典電影排行榜
1.地球上的星星
2.摔跤吧!爸爸
3.嗝嗝老師
4.史丹利的便當盒
5.風箏孩子王
6. 我乃黑小天
7.茜拉派對
8.我是卡姆拉
9.藍雨傘
10.神秘巨星
1.地球上的星星
導演:阿米爾汗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一部由達席爾薩法瑞和塔奈切赫達兩人聯手主演的教育類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寄宿學校的美術老師,為了幫助這些寄宿學校的孩子們走上正途而不斷努力。
2.摔跤吧!爸爸
導演:尼特什提瓦瑞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一部由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華和桑亞瑪荷塔等人領銜主演的經典電影,是一部一生必看的印度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父親和兩位女兒,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沒有出過摔跤的運動員,而主人公把這一切都改變了。
3.嗝嗝老師
導演:西達夫馬賀拉
《嗝嗝老師》是印度一部由拉妮瑪克赫吉、內拉吉卡比、薩欽和蘇普麗雅皮爾加卡爾等人領銜主演的經典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身患疾病的老師,帶領著在學校內經常墊底的班級,逆風翻盤的故事。
4.史丹利的便當盒
導演:阿莫爾古普特
《史丹利的便當盒》是印度一部由帕索古普特、迪維亞達塔和阿莫爾古普特等人領銜主演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四年級的小朋友斯坦利,因為家境貧寒,他只能吃別人的飯盒。
5.風箏孩子王
導演:瑞嘉柯厚薩
《風箏孩子王》是印度一部非常適合兒童看的電影片,這部電影主要以孩子充滿童趣的視角而展開,故事設定在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歡玩風箏的小鎮上,小孩子葛圖勵志成為風箏孩子王的故事。
6. 我乃黑小天
導演:拉吉夫魯亞
《我乃黑小天》是印度一部由玖熹查瓦拉和赫里尼克羅斯漢兩人聯手主演的動漫電影,這部電影採用的是真人和動漫相結合的拍攝手法,電影中的動漫主人公形象是印度教崇拜的大神之一。
7.茜拉派對
導演:尼特什提瓦瑞
《茜拉派對》是印度一部由蘭比爾卡普爾主演的兒童電影,這部電影的導演知名度非常高,《摔跤吧!爸爸》和《最初的夢想》都是由該導演執導的,他還獲得了第62屆印度電影觀眾獎的最佳導演獎。
8.我是卡姆拉
導演:拉吉夫魯亞
《我是卡姆拉》是印度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小男孩,雖然家裡很貧窮,但是他一直都非常的陽光、善良,在外出打工送外賣的時候,他認識到了一位小王子,從此開始了不斷努力求學的故事。
9.藍雨傘
導演:Vishal Bharadwaj
《藍雨傘》是印度一部糅合了寶萊塢大量歌舞元素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從外祖母那裡獲得了一把非常精緻的藍色日本式洋傘,小女孩經常會拿著這把傘起舞,而看到了這把傘的人都想擁有它。
10.神秘巨星
導演:阿德瓦香登
《神秘巨星》是印度一部由阿米爾汗、塞伊拉沃西和梅維賈等人領銜主演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位普通的印度少女尹希婭,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而不斷努力,就算受到各種阻攔,也沒有放棄夢想的故事。
⑵ 一部印度電影,一個貧苦的小男孩的勵志電影
《我叫卡拉姆》或者是《卡圖的風箏》
⑶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1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勵志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九歲的男孩在老師的精心照顧和培養下走出自己陰影的故事。這部電影成功地塑造了兩個角色:尼克老師和九歲的男孩伊莎。尼克老師不同於其他老師。其他老師只會說伊莎哪裡錯,哪裡壞。他們只會教學生他們對這門學科的理解,並認為分數是判斷孩子是否優秀的最好證據。尼克老師會發現學生們不同的亮點,鼓勵他們發揮想像力,正視自己的缺點。他這樣做了,最終成功地拯救了小男孩,讓他重新獲得自信和幸福。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一顆不同的星星。人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每個孩子的亮點,讓他們發出明亮的光芒,讓孩子們朝著努力的方向建立自信。家長、老師和學生應該從欣賞的角度看待周圍的人。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她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當我想競選一個獎項時,班上的許多學生認為他們不能當選。班主任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後來,許多人參加並選擇了。雖然我的成績很一般,但她仍然鼓勵我在我遇到困惑時仔細引導我,讓我重新獲得信心。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2
夜空深處的星星暗淡而隱秘,常常被忽視,但總有人會在滿天亮星中找到你,讓你也發出自己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了一個閱讀障礙兒童伊桑在藝術老師的幫助下敞開心扉,贏得繪畫比賽冠軍的故事。
電影中的小男孩伊桑就像黑暗中的星星。他發出微弱的光芒,但從未被發現;他就像一顆被沙子埋葬的鑽石,在各種踐踏下失去了原來的.光芒。他一直在等待一個人在漫天的星空中擺脫雲層,找到他;你可以在浩瀚的沙海中打開沙子找到他。最後,他等到了,等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代課藝術老師尼庫姆爾。他似乎有一雙眼睛,能在人群中找到伊桑,幫助他引導他走出內心的陰影,找到自信。沒有他,伊桑可能會一輩子生活在陰影中,甚至結束沮喪。他不幸但快樂。他生來就有閱讀障礙,但他遇到了生活導師。
在生活中,我們的老師也像藝術老師一樣引導我們前進。他們可以發現我們的優勢,讓我們大放異彩。老師是為我們打開雲層,讓我們在夜空中閃耀的人。有了他們,我們就有了光明、希望和未來。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3
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讓我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含義:「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也許我們的態度會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都將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里散發出屬於他們璀璨的光芒,但前提是要有一個會識千里馬的伯樂。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美麗,並非同樣的教育方式都適合所有的孩子,永遠不要將教育格式化!也永遠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更多時候,與其責罵和懲罰孩子,不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如果我們無法發現他們潛在的能力,至少我們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更多的愛。另外,比起那些強調分數和強調紀律的世俗偏見來說,孩子們自身的健康(包括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讓世俗的觀念摧殘了可愛的孩子們!
另外,我們的社會在教育方面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學會因材施教,並關心呵護每一位學生,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畢竟每個人自出生起都是一顆獨特的星星,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個競爭瘋狂的社會里得到第一,但是,只要是星星,就一定會發光。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4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在影片之初。以孩子純潔童真的生活,讓所有歡影的人都會一笑,看這個小男孩,不像我們班的某某,小朋友嗎?但後半段劇情的逆轉,卻讓我們每個人都未這樣一個孩子揪心。
在伊桑的身上,可以看到我們接觸到的每個孩子的特點,活潑的聰明的叛逆的。只是有些孩子所表現得是大多數人眼中被普遍認同的,所以他是「好孩子」。而有些孩子們所表現得可能與我們常態的標准有所不同,那麼他可能會被我們認定為「壞孩子」。因為伊桑的閱讀障礙,他得不到常人的關心與理解,包括他得父母。他的在大人眼中的叛逆,其實是做為大人的我們造成的。值得慶幸的是他能遇到一位肯用心去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好老師。檔影片的最後,孩子在老師的懷抱中又揚起笑臉的那一刻,相信是最讓人感動的。
起初我不理解電影的名字為什麼叫《地球上的星星》,其實,即使是不小心墮落到地球的星星,也會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5
我想對所有的大人說每一個小孩都是最棒的,每一個小孩都會創造出奇跡,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超出大人想像的。伊桑就是,他的潛力在心裏面只是沒有機會給他想像。
我非常支持教伊桑畫畫的美術老師,他不像別的家長那樣是讓孩子死記硬背的,他是一點一點的教孩子,他不嫌孩子學胡慢,他會給孩子想像的機會。伊桑的老師還專門給他准備了一個畫展,我覺得這樣非常好,因為伊桑的老師知道他畫畫很好,想專門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我覺得伊桑的爸爸媽媽的選擇不怎麼對。因為他們是讓孩子死記硬背的,而且還把伊桑送到了寄宿學校,如果我是伊桑的爸爸媽媽,我就會讓他一點一點的去學。
我想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就是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創造奇跡,每一個孩子的聰明都藏在孩子們的內心裡。要好好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6
這是一部感人的電影,也是一部讓人深思的電影。電影的情節曲折動人,節奏時而緊張,時而歡快。結局美滿。尼康老師是一位好老師。他發現了伊夏的苦衷。幫助伊夏走出了困境。尼康老師不受死板的教育規則,帶給了孩子們快樂學習。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伊夏這個孩子擁有讀寫障礙,但不被別人發現,一直生活在孤單,痛苦,害怕,反叛的心理中,直到尼康老師的出現。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窗,一定會為你打開了一扇窗。伊夏對色彩有特別的感覺,有超出常人的繪畫天賦。他們都說,一切都應該是這樣的,不應該是那樣的。我們已經有一個社會所遵循的既有規律,如果你不前進,那麼就只會後退。 孩子的心裡總是裝滿了太多天馬行空的東西。每長大一點,就會明白一點,正確與錯誤,是與非。思維漸漸趨於「正常化」。
你知道索羅門群島的故事么?每當那裡的原住民需要木材的時候,他們絕不會用刀斧去砍伐樹木,他們會圍成一個圈,用最大的聲音指責那棵樹,幾天之後,那棵樹就枯萎而死。
有時,我們提供的最大的幫助其實只是一個鼓勵那麼簡單。 有時,我們給予的最大的傷害其實只是一句指責那麼簡單。我愛伊夏 。痛哭流涕。 感謝尼康老師,給無神的眼睛注入新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7
電影很長難得看完兩個小時四十多分鍾的電影發現印度電影歌舞的部分真的很多那個在教室跳舞感覺有些不自然音樂很多也都不錯但是每次都感覺是強行插入的作為一部勵志電影該做的都做到了淚點燃點都有了電影用了一個多小時表現孩子的古怪行為讓人覺得他孤僻乖戾鋪墊很長正是這長長的鋪墊才有了後面的精彩很感動就像影片開頭寫的everychildisspecial原來他和他們不同
之後想想 這么好的老師也只有電影里才會存在了還有誰能配得上紅燭這個稱號我們上了十多年學都沒真正關心的老師影片中的父親是個粗心的人一個巴掌就以為能解決所有問題母親很愛孩子但是兩人都不知道怎樣去幫助孩子即使是關心也不知道怎樣去做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所謂智障的天才在被抹殺
⑷ 教育勵志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教育勵志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也許影片要詮釋的正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是一顆明亮的星星。看過的人一定覺得所表達的似乎不止這么多,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感悟。並且告訴我們要學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學會理性客觀地分析事情。
勵志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法蘭克福的下午稍微下了點雨,那會兒我剛剛在一個美國志願者的陪同下從一位艾滋病醫生的診所出來,街上騰起一陣陣熱雨,burning rain,他說。接下來我們要干什麼呢?不知道。要不然,他接茬說,我帶你去看看我工作的小學校吧。我想了下,自己不應該羅嗦,所以也就不要所謂的引入技巧了,直接切入正題,這位志願者的工作所在地,並非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不過是距離法蘭克福市中心遠得可怕的一所有些特殊的小學校而已,面積狹小,好在環境親近自然。這是Shuan介紹他給我認識時就已經說明的,說他工作的是a school for children who company with Autism,最後一個單詞所代表的一種“疾病”在國內,目前被稱為,自閉症,或者說,孤獨症。看著草地上那些嘻嘻哈哈亂作一團的小朋友大朋友(有的已經過了十二歲甚至有的已經進入青春期),我倏忽想起去年春節回家途經香港在一次關於兒童教育座談會的旁聽席上看到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一部洋溢著童真、包容、善良跟陽光的電影。
不過有一些不一樣。電影中的小男遇見的的確是典型Autism的症狀——讀寫障礙,但他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話表達也富於“傳統”社會(或者稱為“正常”社會)所固有的邏輯,並且還擁有一個殷實完滿的中產階級家庭,比起跟他遭遇相同的同齡人,因為一部陽光電影的指向性,這之間巨大的境遇鴻溝寬得不真實。但要說句公道話,這種不真實絲毫不影響觀眾的理解,即便此前你對電影所討論的問題一無所知,你也會很輕松地走進故事,除了這個大門牙的可愛小男孩,還有一個能唱會跳長得也還過得去的年輕男老師,當然還有濃得化不開的童話故事一樣無堅不摧的友誼——是,男老師之前的表現的確很有中國電影電視劇的范兒,給人感覺那緊縮的眉頭似乎肩負著拯救全宇宙的小孩兒的重任(笑),但後來男老師的際遇——他走進一所我在開頭提到的小學校,這種誤解得以冰釋,讓所謂中國式的高大全見鬼去吧,即便是今年他們拍出了一部在美國得了小獎的公益艾滋孤兒電影(我就不點名了),即便他們吹噓著自己有多真誠有多三個代表,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說,讓他們帶著他們的屁眼見鬼去吧。
這個誤解的冰釋過程可以解說如下:我身邊的朋友很少,這或許並非是一些人所崇尚的少而精主義(less is more)。可就這些少之又少的朋友,一開始幾乎都沒有辦法理解,我為什麼總對那些跟自己的生活似乎毫無瓜葛的事件感興趣。當他們在討論獨立音樂小清新時,我在跟他們說受艾滋病影響的中國兒童;當他們排隊去銀行購買新發行的基金時,我在他們耳邊嘮叨廣州的綠校和成都的愛慧(因為一些上不了檯面的原因,後面一個學校或許面臨著一些自身的困境)……有時候我也覺得很難啟齒,在我上小學之前,我也有稍微的Autism徵兆,幸運的是我那時候至少有一個心態開放積極的家庭和一個當時看來在小地方很了不起的海外親戚(只不過在台灣),這些都讓我能得到即使算不上世界先進總不至於落後似如今朝鮮的學前幫助。當時的表現種種我現在是沒有辦法想起來了,不過只要我面對這群孩子,我很容易就能找到非“傳統”社會的交流溝通方式。佛曰,不可說不可說,而我何其幸哉。
要進一步解釋這種讀寫障礙或者說Autism,我們可以借用列維斯特勞斯的“生物語法”概念(bio-grammar)。作為一個研究符號學的結構主義者,列維斯特勞斯在同一時代的文化地理學的發展中吸收了不少經驗,基於結構主義的二元對立原則這個假定,他引出“生物語法”概念,稱每一個個體體內都有一種“生物語法”,以讓他們自己去解釋文化信息的符碼和接受關於文化信息符碼的.解釋,這里的符碼指的是一個特定時期人們所共享的習俗表達,如道德、邏輯、習語等等。從這一個概念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如果一個人他體內的“生物語法”與主流人群的略有差別的話,他很有可能就沒有辦法順利地讀和寫。比方說,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再比方說,在15世紀就畫出飛機模型的達芬奇……當然他們的成就都不僅限於此,我是說,我們小的時候學到的課文說,達芬奇自己學著母雞要孵化小雞,課文後面總結說達芬奇是勇於實踐(或許是因為當時大膽改革開放的鄧小平提出的口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可誰能保證他只是真的認為自己有能力孵化小雞呢?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跟我們眼中的很可能是不同的啊。
在生命的開始階段,於茫茫宇宙中遇見Autism這樣“美好”(或者確實是美好,誰能真的分辨呢?)的現象,最後能夠得到世人關注的其實少之又少,愛因斯坦與達芬奇都是個例,再罕見不過。所以這部電影盡管提供了一個讓所有觀眾都滿意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事實是它希望傳達出這樣的理念,就像國內一位自閉症兒童的媽媽所寫的感人至深的《蝸牛牽著我去散步》中所說的那樣,也許我們認為我們生養了一個“生物語法”與傳統社會格格不入的孩子,這個孩子是“蝸牛”,我們受到了上帝的懲罰,上帝讓我們接下來的人生要牽著蝸牛走過,可沒准兒,上帝真實的意圖隱藏在事實的另一面,“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我們了解到這些,我們都能做什麼?
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包括中國的河南、安徽、貴州、江西、湖北山區、雲南、或許還要算上新疆和西藏,這世界有那麼多地方被這樣那樣的原因——政府也好族群也罷——盡情壓迫慘烈碾碎。我們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不一樣的環境做這樣那樣的志願者,而畢竟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過,尤其是在家庭負擔較重的傳統東方社會,無論地價飛漲的城市抑或人口如水土般狂躁而茫然流失的農村,“做好事”的收益跟付出明顯不對等——更何況對當今國內的很多大學生而言,除了學校每年暑假組織的不倫不類的極具中國特色的三下鄉活動,根本就找不到合法組織為自己提供奉獻愛分享愛的自由。
不過,起碼我們都有能力善待身邊的小朋友大朋友。我的大部分成績優異的高中同學,現在他們分別在國內各個知名學府顛三倒四為自己的未來競爭。當這一群天之驕子、山窩窩里飛出的金鳳凰回到山區小城時,或許是盛情難卻,或許是別的什麼原因,他們辦起了收費制的補習班,參加的有小學生,有中學生,但無論哪種,背後自然而然都站著堅定的望子成龍的父母。——這讓我覺得自己很羞恥,或者說如果我的父母稍微在乎一點比較,就會覺得他們的兒子很羞恥,因為別的大學生放假在家都能掙錢,我要麼晃盪著不回家,即便回家也是招蜂引蝶帶著一大群表弟表妹以及他們的小同學小朋友整天東游西盪。所幸,跟我一起玩的小朋友如今上了初一,他們的成績並不比參加我的金鳳凰同學補習班的小朋友成績差。我不願意看到的並非是收費(那再正常不過),而是,你回過身用套在自己身上十幾年如今好不容易掙脫一點點的鎖鏈套在比你小得多的弟弟妹妹身上,這種傳統的傳遞,總歸讓人困惑。
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是地球上的星星啊。
匆匆寫就這篇文章,一來是今天見聞的有感而發,二來無論是在豆瓣還是時光網上,國內觀眾似乎對這部電影了解甚少,做個小推薦。
;⑸ 記得有一個勵志電影一個小孩干什麼都不行,很悲觀,在他媽媽的絕望中痛苦的跑步 最後在一個老師的帶領下
《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是一部兒童劇情型電影,影片由阿爾米·汗執導並參演,達席爾·薩法瑞,塔奈·切赫達,維品·沙爾馬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個八歲男孩和他所讀寄宿學校的美術老師的故事。影片於2007年12月21日上映。
⑹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印度電影,阿米爾·汗一人獨佔4部,包攬前三!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印度電影:
《偶滴神啊》(2012年)
豆瓣評分:8.4
評價人數:6.9萬
簡介:這是一部對印度來說題材非常大膽的電影,影片上映後打破了印度的票房紀錄。影片講述無神論者坎傑因地震導致店面坍塌而一無所有,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他決定將「神」告上法庭,從而引發了一場無神論者和祭司的激烈辯論。在一個宗教國家批評宗教,發人深省,真「神」的出現也增加了影片的喜劇性,非常值得一看。
特別說明:在這10部豆瓣評分最高的印度電影中,阿米爾·汗一人獨佔4部,並包攬了前三名,分別是《我的個神啊》、《地球上的星星》、《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鬧寶萊塢》,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演技和廣泛的影響力。
⑺ 勵志印度電影講一個男孩畫畫很好,卻不會學習
阿米爾汗的電影作品 《地球上的星星/心中的小星星》 【簡介】 八歲的伊翔有一個很不一樣的童年,他的世界充滿了鮮豔色彩和奇妙幻想,有可愛小狗會跟他追逐嘻戲,也有太空船會載他遨遊壯麗天際;更有遠古的噴火龍、宇宙的星球,還有數不清的花朵、彩虹和各色飛鳥游魚伴隨著他…。豐沛不絕的想像力總是引領他振翅高飛,卻也使他飽受他人的異樣眼光。原來作業、成績、秩序才是學校老師關心的重點,伊翔因此成了問題學生,每每動輒得咎…。 不斷闖禍的伊翔終於讓爸媽忍無可忍,他們決定將他送到一所以管教嚴格聞名的寄宿學校,冀望他能成為一個「乖小孩」。被迫離家讓伊翔十分傷心,不被瞭解更讓他難過不已,他於是從此封閉自己、不肯學習…。 然而有天,學校新來了一位美術老師尼康。尼康老師不但用歡樂和熱情來感染學生,更以鼓勵思考、勇於作夢的教學方式,激發大家無比的想像力。當所有同學都愛死了這位與眾不同的老師時,卻唯獨伊翔仍然鬱郁寡歡。尼康老師很快察覺到伊翔的不快樂,他決定去拜訪伊翔的爸媽…。老師尼康能找出伊翔的問題症結嗎?他真的能以愛心、耐心,加上不斷付出的關心,讓伊翔在成長的路上,重新再找回快樂和夢想嗎?… 獻給可愛的孩子,以及可敬的童年…
⑻ 超級勵志!印度電影《超級30》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鏈接:https://pan..com/s/1romPPVPnxvtxmGwskY0XiQ
《超級30》這部電影捕捉了阿南德生活的考驗和磨難,以及他為建立「超級30」學院所面臨的挑戰。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講述了他的斗爭和成就,以及一個人如何改變貧困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