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典二戰電影Top10,中國有一部上榜,你看過幾部
爆發於上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給全世界帶來的創傷至今難以平復,而以二戰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它們從不同的視角審視著這場戰爭的種種,警醒世人遠離戰爭,珍惜和平。影士今天要推薦的,是10部經典的二戰電影,你看過幾部?
10、《巴頓將軍》
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1970年上映。影片通過二戰英雄喬治·巴頓將軍的視角,對二戰進行了生動的刻畫。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軍遭到「沙漠之狐」隆美爾率領的德軍反擊,遭到慘敗。為扭轉局勢,巴頓將軍臨危受命,擔任前線司令官。在他的努力下,一支充滿悲觀情緒的敗軍,開始鬥志昂揚地投入了新的戰斗……
9、《風語者》
吳宇森導演的一部以二戰太平洋戰爭為背景的電影,2000年上映。風語者,是戰場上傳遞秘密電波的專家,是高級軍事機密的代名詞。海軍陸戰隊員喬(尼古拉斯·凱奇飾) 奉命保護風語者亞當和電波中的秘密。為了保密,在必要情況下,喬可以開槍射殺亞當……這部二戰版的「人在囧途」,能讓我們更加理解什麼叫戰爭。
8、《珍珠港》
邁克爾·貝執導,2001年出品。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發小,二戰初期加入了美國空軍。訓練中,雷夫與女護士伊芙琳墜入愛河。戰斗開始了,雷夫請纓參戰,臨行前將伊芙琳托丹尼照顧。不久,噩耗傳來,雷夫的飛機被敵機擊落。丹尼、伊芙琳在傷痛中相互勉勵,漸生情愫。然而雷夫活著回來了,就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夕……戰爭中的友情與愛情,原來是這個樣子!
7、《金陵十三釵》
張藝謀執導的一部二戰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2011年12月上映。1937年日軍佔領下的南京,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男子,13位秦淮河風塵女子、6位中國傷兵和一群女大學生,躲在末日方舟般的一座教堂里,發生了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金陵十三釵告訴我們,戰爭摧毀一切,但唯有人性的光輝不可泯滅。「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的加盟為本片加分不少。
6、《兵臨城下》
讓·雅克·阿諾執導,2001年上映。影片講述在二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紅軍的傳奇狙擊手瓦西里,與德軍一流神槍手康尼少校,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開始了鬥智、斗勇、鬥狠的巔峰對決,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5、《血戰鋼鋸嶺》
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等影星聯袂出演,2016年上映。影片由二戰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改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軍醫道斯因為家庭信仰問題,不願意帶槍上戰場,因而遭到戰友們的非議、侮辱,被視為懦夫。然而在與鋼鋸嶺日軍慘烈的戰斗中,在全連潰退之際,他憑借神一樣的意志力,在日軍眼皮子底下搶救出75名受傷戰友,完成了他的「神跡」……
4、《拯救大兵瑞恩》
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馬特·達蒙等巨星聯袂出演,於1998年上映。影片描述諾曼底大撤退後,瑞恩家四名在前線作戰的兒子,除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生死未卜外,其他三位在兩周內相繼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部出於人道考慮,特令前線組織一支八人的特別行動隊,在槍林彈雨中找到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斯皮爾伯格憑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3、《至暗時刻》
喬·賴特導演,加里·奧德曼主演的二戰題材影片,2017年12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丘吉爾臨危受命,在德軍席捲歐洲之際擔任英國首相,事關英國乃至全人類的命運,丘吉爾面臨著艱難抉擇:是妥協,還是戰斗?看丘吉爾怎樣鼓舞起英國上上下下的鬥志,度過黎明前那段「至暗時刻」……加里·奧德曼對丘吉爾的「神還原」堪稱本片最大看點。
2、《敦刻爾克》
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於2017年9月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以二戰重大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背景。當時整個歐洲被德軍的「閃電戰」打得措手不及,40萬英法聯軍被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臨絕境,為了自己的命運和人類的命運,他們必須背水一戰……諾蘭大神的敘事不落俗套,音響效果和剪輯均屬一流,影士認為,這應該是近十年來最好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
1、《辛德勒的名單》
這部上映於1993年的電影,是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早期傑作。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主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期間傾盡家財,保護1200多名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該片囊括了包括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第51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等諸多獎項,堪稱世界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
『貳』 燃爆回憶!史上必看十部二戰電影!
史上必看十部二戰電影包括:
《最長的一天》:以諾曼底登陸為背景,生動展現了盟軍與德軍的激烈對決,是了解二戰重要戰役的經典之作。
《獵殺U571》:講述了盟軍智奪德軍潛艇密碼機的故事,緊張刺激,展現了戰爭中的智慧與勇氣。
《兵臨城下》:以斯大林格勒戰役為背景,展示了兩位頂尖狙擊手的生死較量,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光輝。
《桂河大橋》:揭示了戰爭中的復雜情感,英軍軍官與日軍建橋與對抗的戲劇性場面引人深思,是對戰爭與人性的深刻探討。
《虎!虎!虎!》:再現了珍珠港事件的驚心動魄,讓觀眾彷彿親歷這一歷史時刻。
《血戰鋼鋸嶺》:講述了一個拒絕武器的軍醫在戰場上救人的傳奇故事,展現了戰爭中的道德抉擇和人性的善良。
《拯救大兵瑞恩》:以小隊尋找失蹤士兵為線索,深刻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溫暖,感人至深。
《敦刻爾克》:再現了二戰歷史上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緊張刺激的逃生場面與戰術抉擇讓人身臨其境。
《硫磺島家書》:講述了硫磺島戰役的堅韌與犧牲,展現了戰爭中士兵們的英勇與對家人的思念。
《辛德勒的名單》:講述了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期間拯救猶太人的英勇善舉,是對人性光輝與勇氣的頌歌。
這些電影不僅是對二戰歷史的生動寫照,更是對戰爭與人性的深度探討,值得每一位觀眾去感受和思考。
『叄』 求二戰時期比較好看的戰爭電影。10部以上,多多易善!!謝謝!!
1.《西線無戰事》(1930年出品)以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為背景,描述一群德國士兵在法國戰場上的遭遇。影片通過主角的視角,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摧毀。
2.《北非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聚焦於德國將領隆美爾的軍事生涯,描繪其在北非戰場上的戰略部署和指揮才能,影片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對隆美爾進行了客觀的評價。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士兵在泰國修建桂河大橋的故事。影片深入挖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的性格沖突和心理變化,同時對戰爭的反思也發人深省。
4.《最長的一天》(1962年出品)以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為背景,展現了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的艱難與挑戰。影片運用多國語言和大量的演員陣容,力圖還原當天的戰爭場面。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圍繞庫爾斯克戰役,講述了蘇聯與納粹德國在坦克戰術上的較量。影片製作精良,對戰爭的描述既有深度又不乏娛樂性。
6.《大不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聚焦於1940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的大規模空襲。影片採用了大量的空中攝影和特效技術,力求還原當時的空戰場景。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講述了美國將領巴頓的軍事生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影片在塑造人物的同時,也對戰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8.《虎!虎!虎!》(1970年出品)詳細解析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因後果。影片在視覺效果和敘事結構上均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度。
9.《中途島海戰》(1976年出品)以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為背景,展現了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一役。影片製作精良,演員陣容強大,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情感的盛宴。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士兵在法國執行一項營救任務的故事。影片以其高度的真實性和情感力量,獲得了觀眾和二戰老兵的一致好評。
『肆』 推薦十部美國跟日本的戰爭片
推薦十部美國和日本的戰爭片如下:
美國的戰爭片:
1. 《珍珠港》:該片講述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展現了戰爭對人性的影響和愛情的掙扎。
2. 《決戰中途島》:電影聚焦於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這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的重要一役,美軍從此由戰略防禦轉為進攻。
3. 《血戰鋼鋸嶺》:影片基於二戰上等兵德斯蒙德·道斯的真實故事,他拒絕攜帶武器,並在沖繩島之戰中救下75名同袍。
4. 《細細的紅線》:講述了1942年至1943年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一個美軍步兵單位與日軍展開激烈對抗的故事。
5. 《風語者》:該片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為了摧毀日本的通訊系統而選用的兩位納瓦荷印第安人利用世代相傳的密碼來對抗日軍的故事。
日本的戰爭片:
1. 《永遠的0》:影片根據百田尚樹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二戰時期一位飛行員的故事,探討了戰爭與人性的主題。
2. 《虎!虎!虎!》:本片是美日合拍的,真實地再現了珍珠港遭襲的歷史事件。
3. 《影武者》:這是一部壯麗的武士輓歌,展現了戰國時代武士的精神與悲壯。
4. 《人間的條件》:反映日本在中國東北日本殖民者的電影,對戰爭給雙方的影響做了反思。
5. 《野火》: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在各地的戰場已顯頹勢,其中南亞比島戰線情況尤為嚴重,通過一等兵田村的視角展現了戰爭的殘酷。
這些影片都以不同的角度展現了戰爭中的英勇、犧牲、掙扎和希望,值得一看。
『伍』 十部必看二戰電影
以下是十部必看的二戰電影:
- 《辛德勒的名單》(1993):豆瓣9.5分,獲奧斯卡7項大獎。斯皮爾伯格用黑白影像展現波蘭猶太人的至暗時刻,辛德勒的名單成為生命的方舟,“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直擊靈魂。
- 《拯救大兵瑞恩》(1998):豆瓣9.1分,開篇25分鍾的諾曼底登陸血腥搶灘戰,被奉為“戰爭片教科書”,撕開英雄主義濾鏡,展現士兵的恐懼與人性掙扎。
- 《血戰鋼鋸嶺》(2016):豆瓣8.7分,講述醫療兵戴斯蒙德拒絕持槍,卻在鋼鋸嶺炮火中赤手空拳救75人的真實英雄傳奇,體現信仰與生命的碰撞。
- 《鋼琴家》(2002):豆瓣9.3分,獲戛納金棕櫚獎。波蘭鋼琴家在華沙廢墟中以音樂為精神武器求生,沉默的琴鍵比炮火更震撼。
- 《兵臨城下》(2001):豆瓣8.4分,蘇德狙擊高手在斯大林格勒斷壁殘垣中的生死對決,譜寫冷槍下的熱血史詩。
- 《敦刻爾克》(2017):豆瓣8.4分,諾蘭採用海陸空三線敘事,通過三個時空交錯,展現平凡人在絕境中的求生本能和歷史撤退的窒息感。
- 《帝國的毀滅》(2004):豆瓣8.9分,德國人不洗白不煽情地呈現希特勒最後12天,布魯諾·岡茨飾演的希特勒癲狂又脆弱,撕開極權主義面具。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2008):豆瓣9.2分,以童真視角展現集中營,兩個男孩隔著鐵絲網的友誼與焚屍爐黑煙形成殘酷對比,結局虐哭觀眾。
- 《硫磺島的來信》(2006):豆瓣8.1分,從日軍視角展現太平洋戰爭,通過日軍將領的絕筆家書,揭示“玉碎”背後的個體悲劇。
- 《模仿游戲》(2014):豆瓣8.8分,“卷福”神還原計算機之父圖靈破解德軍恩尼格碼的壯舉,同時展現他因性取向遭迫害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