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免費電影冬季戰爭
擴展閱讀
最新電影里有生日聚會 2025-08-10 22:22:22
日本電影第一次交換 2025-08-10 22:17:01
2001年搞笑電影排行榜 2025-08-10 22:11:47

免費電影冬季戰爭

發布時間: 2025-08-10 19:23:51

A. 芬蘭電影《無名戰士》,這個電影主題講的是什麼洛卡最後是活下來了

洛卡最後活著。

這是一部芬蘭的史詩級電影,喜歡戰爭片的朋友,強烈推薦、不容錯過,強烈推薦親自看看,除了剛才我說「洛卡最後活著」,來回答題主問題以外,以下不會劇透。

電影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二次蘇芬戰爭。背景是蘇聯在第一次蘇芬戰爭也就是冬季戰爭中,付出了20萬人的代價,才勉強擊敗全國動員起來才12萬軍隊的芬蘭。芬蘭趁著德國閃擊蘇聯,主動發起第二次戰爭,主要目的是拿回被佔領土。

雪夜伏擊

蘇芬戰爭結束後,芬蘭維持中立外交政策,盡量在東西方對立的冷戰中維持中立,再也不想捲入戰爭了。

B. 有哪些和蘇芬戰爭有關的電影

《冬季戰爭》又名《家園保衛戰》;《 超越前線 》; 《無名戰士》; 《普通士兵》

C. 義大利的二戰電影。

您好!

推薦一部關於義大利軍人的二戰電影「上尉的曼陀鈴」(或「柯萊利上尉的曼陀林」),尼古拉斯·凱奇主演,劇情在美麗的地中海風光、義大利式的浪漫、甜蜜的愛情以及戰爭的毀滅間進行著,是我看過的關於義大利的最好的二戰電影。另外配樂很不錯。

劇情介紹

希臘的塞佛羅尼亞島毗鄰地中海,風景如畫,宛如田園小詩一般的純美恬靜,以捕魚為業的居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他們與世無爭,淳樸善良。但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小島卻終究無法隔絕戰爭的影響,二戰開始後不久,駐扎進這里的義大利士兵就打破了島上的寧靜祥和。

安東尼奧·柯萊利(尼古拉斯·凱奇)是這支部隊里的一名上尉軍官,雖然身為軍人,但他仍保有著浪漫的天性和非凡的品味,尤其對音樂情有獨衷,為了排遣軍營生活的孤寂,柯萊利隨身帶著一把曼陀林琴,彷彿只有在琴聲的懷抱里,他才能忘記身在異鄉的孤單和戰爭帶來的巨大壓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叫佩拉吉婭(佩內洛普·克魯茲)的當地姑娘闖入了柯萊利的世界,佩拉吉婭是漁村的醫生之女,寬廣迷人的地中海賦予她美麗優雅的儀表和堅韌執著的性格。在最初的相處中,兩人都感覺和對方格格不入,但是很快,柯萊利天籟般的琴聲便令佩拉吉婭神往不已。

這時,佩拉吉婭的未婚夫,本地漁民曼德拉斯(克利斯汀·貝爾)加入了希臘游擊隊陣營,奔赴前線抗擊意軍,曼德拉斯走後,佩拉吉婭和柯萊利之間的情誼有增無減,姑娘典雅的氣質和不凡的智慧慢慢俘獲了這位義大利上尉的心,盡管戰爭日益臨近,但是兩人的感情仍迅速地增長著,被戰爭封閉的柯萊利開始融入小村子淳樸簡單但是快樂平和的生活中,而這一切又令他開始懷疑起這場戰爭的意義究竟何在。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而戰爭會湮滅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愛情。柯萊利和佩拉吉婭不得不作出最後的抉擇,是選擇對各自祖國的忠誠還是選擇對方的愛情?如果選擇了後者,他們註定將要面對全然不可預知的未來和無止境的奉獻犧牲……

片中有許多義大利民歌的男聲合唱,別具風味,特別是那首膾炙人口的《桑塔·露琪亞》,引出了無數人對過去的回憶。

lykxr

D. 求一些好看的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和電視劇

電視劇 兄弟連 記憶的證明 戰爭與回憶
電影就好多
拯救大兵瑞恩
漫長的一天
不分電影電視劇的話
中國:
《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烈火金剛》、《紫日》、《屠城血證》、《平原槍聲》、《鬼子來了》、《白求恩大夫》、《三毛從軍記》、《永不消逝的電波》、《平原游擊隊》、《東進序曲》、《抓壯丁》、《國際大營救》、《狼牙山五壯士》、《回民支隊》、《兩個小八路》、《三進山城》、《雞毛信》、《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小兵張嘎》、《呂梁英雄》、《古剎鍾聲》、《南島風雲》、《野火春風斗古城》、《血戰台兒庄》、《敵後武工隊》、《紅櫻桃》、《山頂上的鍾聲》、《黃河少年》、《血性山谷》、《燃燒的港灣》、《破襲戰》、《大刀記》、《中華女兒》、《上饒集中營》、《51號兵站》、《新兒女英雄傳》、《帝國諜戰》、《豹子灣的戰斗》、《金玉姬》、《北派功夫》、《川島芳子》、《黑太陽731》、《南京大屠殺》、《英烈千秋》、《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
蘇聯:
《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解放》(連續劇)、《空降兵》、《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春天的十七個瞬間》(連續劇)、《攻克柏林》、《宣誓》、《自己去看》、《他們為祖國而戰》、《普通一兵》
俄羅斯:
《星》、《布穀鳥》、《星星敢死隊》
美國:
《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珍珠港》、《兵臨城下》、《潛艇u-426》、《U-571》、《第22條軍規》、《太陽帝國》、《緊急下潛》、《風語者》、《中途島》、《辛德勒名單》、《守衛萊茵河》、《最長的一天》、《全速返航》、《突出部之戰》、《加里森敢死隊》(連續劇)、《太平洋航空作戰》、《反攻緬甸》、《終止戰火》、《大逃亡》、《虎!虎!虎!》、《目標東京》、《細細的紅線》、《十二金剛》、《勝利》、《塔斯克基飛行員》、《東京上空三十秒》、《深水之敵》、《凱利的英雄們》、《起義》、《柯萊利上尉的曼陀鈴》、《飛虎群英》、《他們視死如歸》、《瓜島日記》、《硫磺島的沙灘》、《巴頓將軍》、《走向永生》、《生死之間》、《哈特的戰爭》、《上升潛望鏡》、《孟菲斯美女號》、《寧靜的午夜》、《沙漠之狐》、《碉堡》、《第17戰俘營》、《深水之下》、《灰色地帶》、《熄燈號》、《英國病人》、《火球前線》、《陰謀》、《雷瑪根大橋》、《戰斗在地獄》、《遙遠的橋》、《突擊隆美爾》、《魔鬼軍團》、《反攻巴坦》、《美國大兵喬的故事》、《最後的逃亡》、《卡薩布蘭卡》、《血戰大西洋》、《撒哈拉》、《凱恩艦叛變》、《紅一縱隊》、《透亮》、《幼獅》、《抵抗》、《安其歐》、《全力以赴》、《是生,還是死》、《羅伯茨先生》、《天堂知道,阿利森先生》、《列車》、《戰斗!》(連續劇)、《納華郎大炮》、《麥克阿瑟》、《高空十二點》、《血染雪山堡》、《戰俘快車》

英國:
《慕尼黑協定》、《桂河大橋》、《從桂河返回》、《逃往雅典娜》、《米尼弗太太》、《只有老鷹敢去的地方》、《633轟炸大隊》、《蚊式空軍中隊》、《鷹已降落》、《夜間的狐狸》、《鋼琴家》、《擊沉俾斯麥號》、《鐵魔戰將》、《墨菲的戰爭》、《不列顛之戰》、《河畔之戰》、《鐵十字勛章》、《恩尼格瑪》、《二人參戰》、《海狼》、《從納華郎來的特種兵》、《前進道路》、《三岔路口》、《倫敦上空的鷹》
聯邦德國:
《斯大林格勒》、《潛艇》、《希特勒的少先隊員所羅門的故事(歐羅巴,歐羅巴)》、《錫鼓》、《女王密使》
日本:
《山本五十六》、《決戰沖繩》、《軍閥》、《啊,海軍》、《間諜佐爾格》、《聯合艦隊》、《太平洋之嵐》、《逝風殘夢》
芬蘭:
《冬季戰爭》
南斯拉夫: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大與小》、《開往克拉列沃的火車》、《復仇者》、《夜襲機場》

阿爾巴尼亞:
《寧死不屈》
法國:
《虎口脫險》、《鑽石利劍》、《最後一班地下鐵》、《逃出法蘭西》、《第7連到哪裡去了?》、《第7連被找到了》、《第7連在野外》、《阿門》、《老槍》、《克萊恩先生》、《一路順風》、《喋血情》
義大利:
《阿拉曼之戰》、《倫敦上空的鷹》、《愛琴海地獄》、《當鍾聲響起》、《卡薩布蘭卡快車》、《暗殺隆美爾》、《自殺突擊隊》、《該死的戰斗》、《逃亡者的長夜》、《戰魔》、《突擊隊員》、《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最激烈的戰斗》、《休戰》、《美麗人生》、《戴罪立功》
捷克斯洛伐克:
《冰點戰場》
捷克:
《深藍世界》
羅馬尼亞:
《多瑙河之波》、《最後一顆子彈》、《復仇》
愛爾蘭:
《暴動戰俘營》

E. 芬蘭人如何看待與蘇聯人的戰爭:五部蘇芬戰爭及其續戰經典電影

芬蘭人如何看待與蘇聯人的戰爭:五部蘇芬戰爭及其續戰經典電影

@鐵山青士(笑獨行)[編評]

鐵山青士按:該文帖為編評者2009年8月以前觀賞蘇芬戰爭及其續戰經典電影之所得小結,其間最大的缺憾是未能納入堪稱《家園保衛戰》(Talvisota,芬蘭,1988-1989)姐妹篇的大片《無名戰士》(Tuntematon Sotilas,1955,根據同名小說改編,1985年、2017年兩度翻拍,芬蘭主旋律電影,故事背景為1941年夏芬蘭進攻蘇聯,奪回在冬季戰爭中被蘇聯奪走的領土),原因是編評者未能在2009年8月以前如願買到DVD影碟,從而錯過了觀賞的最佳時機,因此未能編纂解題。除此以外,該文帖所涉的五部經典電影倒是大致能夠支撐「芬蘭人如何看待與蘇聯人的戰爭」這一主題的。

1.《家園保衛戰》(Talvisota, or The Winter War, or Vinterkriget, or Guerre D'hiver,冬季戰爭、保衛家園、蘇芬戰爭,芬蘭,1988-1989)

名氣不大但卻深受好評的二戰反戰題材戰爭電影永恆經典大片。芬蘭導演帕克·帕累克(Pekka Parikka)代表作。根據芬蘭作家同名小說改編。1939年至1940年的芬蘭東部邊境,蘇芬戰爭中芬軍機動軍步兵排一群年青人的戰爭經歷:缺乏訓練加裝備落後,在冰天雪地里展開以卵擊石的拚殺;飢寒交迫加血肉模糊,在硝煙未散中迎來榮辱參半的和平……以弱勝強,無人慷慨陳詞;寡不敵眾,只見黯然神傷。恃強凌弱者辱,以卵擊石者哀。短兵相接的陣地戰,不講戰術的沖鋒與反沖鋒,一場雙方實力懸殊但卻一時難分勝負的戰爭。影片風格低調紀實,基調悲涼沉痛,節奏由散步開始、以沖刺結束。戰爭場面相當逼真,死傷畫面有點血腥。塔尼里·馬科拉(Taneli Mäkelä)、維薩·威瑞柯(Vesa Vierikko)、蒂莫·托里卡(Timo Torikka)、海基·帕維萊寧(Heikki Paavilainen)、安提·萊維奧(Antti Raivio)、艾斯科·科維羅(Esko Kovero)、馬迪·索沙洛(Martti Suosalo)等主演。

笑獨行補註: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史載蘇芬戰爭(通稱冬季戰爭)發生於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結果為蘇軍在付出十數倍於芬軍的傷亡代價後迫使芬蘭割地求和,將10%的領土劃給蘇聯。關於蘇芬戰爭的起因,該影片借芬軍士兵之口簡單解釋說,「蘇聯人說為了保衛列寧格勒,需要芬蘭卡累利阿的一半和漢科半島。」關於蘇芬戰爭中蘇聯的領土收獲,據說曾有一位蘇軍將軍在戰後表示,「我們佔領的芬蘭土地剛夠掩埋我們戰士的屍體。」影片中蘇聯紅軍的裝束還是國內戰爭時期的。其間有一句戰場上芬蘭士兵的對白頗令人難以為懷——「我還有腿嗎?」「一條。」該影片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同為大片的《無名戰士》(Tuntematon Sotilas,1955,1985年、2017年兩度翻拍)堪稱姐妹篇,合為蘇芬戰爭及其續戰首要經典。該影片有片長不一的三個版本,即195分鍾的劇場版、125分鍾的美國版和265 min芬蘭五集電視版。在下所見為有兩條中文字幕的D9影碟,片長為189分鍾。IMDb該影片評分為8.2分。

【《家園保衛戰》DVD影碟封面與海報】

2.《激戰伏兵灣》(Rukajärven Tie, or Ambusb, or Vägen till Rukajärvi, or Embuscade,戰爭生死線,芬蘭,1999)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芬蘭導演奧利·薩瑞拉(Olli Saarela)代表作。根據芬蘭作家同名小說改編。1941年「蘇芬戰爭續戰」初期,芬蘭軍越過蘇芬邊境後,由智勇兼備的俊男上尉領銜的偵察排奉命率先前往蘇軍撤離地區建立防線的冒險行動:最初是有驚無險,隨後是零星交火,最後是激烈廝殺……其間穿插上尉與其作為戰時婦女援助組織成員的中等美女未婚妻之間充滿激情的愛欲和九死一生的遭遇。二戰中芬蘭人報復甦聯人、說不清是否正義的戰爭之局部。情節生動,引人入勝,表現出色,精彩紛呈。彼得·弗蘭曾(Peter Franzén)、埃瑞娜·比約克倫(Irina Björklund)領銜主演。芬蘭國家電影獎(Jussi Award)七項大獎。

笑獨行補註:影片中芬蘭軍偵察排的交通工具為腳踏車。該影片IMDb評分為6.8分。

【《激戰伏兵灣》DVD影碟封面與海報】

3.《塔里-伊漢塔拉1944》(Tali-Ihantala 1944, or Tali-Ihantala 1944 - Slaget om Finland, or Mihin Vapaat Miehet Pystyvät, or Vad Fria Män Vörmå, or Tali-Ihantala - Slaget om Finland,血戰1944、持久戰,芬蘭,2007)

紀錄片風格的二戰戰爭電影經典。芬蘭導演阿克·林德曼(Åke Lindman)代表作。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蘇聯紅軍從卡累利阿地岬向芬軍發起總攻,「芬蘭的自由危在旦夕」,芬軍向西北方向且戰且退,到維普里(今俄羅斯維堡)一線重新設防,又在塔里-伊漢塔拉一帶與蘇軍對決,終在鏖戰兩個月有餘後全線遏制蘇軍攻勢……該影片即演繹芬軍將士在塔里-伊漢塔拉主戰場上決死抗擊蘇軍的全過程。芬蘭人視角中「蘇芬戰爭續戰」最後一役。戰以求和,哀兵必勝。純戰爭,男性化,冷靜低調,慘淡出色。只是場景都設在戰場上,人物都是芬軍將士,而且沒有故事,沒有女人,甚至也沒有主角,未免有點干澀。勞諾·阿霍寧(Rauno Ahonen)、米科馬庫斯·阿蒂埃寧(Mikkomarkus Ahtiainen)等主演。

笑獨行補註:「蘇芬戰爭續戰」又稱持續戰爭或第二次蘇芬戰爭,其最後一役爆發於1944年6月9日,結束於8月13日,結果為芬軍防禦全線取勝,蘇軍在付出慘重代價(人員傷亡三倍於芬軍、戰車損失20倍於芬軍、戰機損失10倍於芬軍)後被迫同意休戰和談。戰役期間,德軍曾向芬軍提供反坦克武器,派出戰機參戰,並以一個突擊炮旅和一個步兵師增援芬軍。9月19日,芬蘭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和臨時和約,隨即被迫向德國宣戰。森林中的戰爭總是讓人有目無全牛、莫名其妙之恨。影片中芬軍將士不卑不亢、不驕不躁的風格頗令人印象深刻。在下所見為有兩條中文字幕的D9影碟,片長為110分鍾。IMDb該影片片長記錄為117分鍾,評分偏低,僅為5.8分。

【《血戰1944》DVD影碟封面與海報】

4.《諾言》(Lupaus, or Löftet, or Promise,芬蘭,2005)

戰爭女性題材經典。芬蘭導演埃爾卡·凡尼(Ilkka Vanne)代表作。1939年至1944年的芬蘭,作為戰時婦女援助組織成員的三位姑娘令人心酸的戰爭人生,不同的際遇,相同的痛苦……全景式折射二戰中芬蘭的悲劇命運:作為霸道的蘇聯的敵人,為贏得自由與和平付出了慘重代價。其間,酷愛馬、有志於獸醫、美麗且神氣十足的第一女主人公尤其惹人愛憐。勞拉·伯恩(Laura Birn)、卡羅麗娜·凡尼(Karoliina Vanne)、漢娜·萊康德(Hanna Lekander)領銜主演。

笑獨行補註:史載1939年11至1940年3月的蘇芬戰爭(冬季戰爭)以芬蘭割讓領土告終,而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又作為軸心國成員加入德國一方作戰(「蘇芬戰爭續戰」即第二次蘇芬戰爭爆發於1941年6月25日,結束於1944年8月13日,事實上可以說芬蘭一直都是在被迫應戰),於是就有了1944年9月的「戰敗」和波卡拉灣被蘇聯強租50年。這就是該影片故事的歷史背景。在下所見D5影碟封面將外文片名誤作Luupaus,中文網路上的該影片外文片名多以訛傳訛。該影片IMDb評分為6.3分。

【《諾言》DVD影碟封面與劇照】

5.《我的媽媽》(Äideistä Parhain, or Mother Of Mine, or Den Bästa av mödrar, or Moje Matki,我的母親、戰場上的小人球,芬蘭、瑞典,2005,2006-中國)

戰爭兒童題材經典。克勞斯·哈洛(Klaus Härö)代表作。根據芬蘭作家同名小說改編。1940年至1944年,在蘇芬冬季戰爭中失去父親的芬蘭小兒以難民身份被送往瑞典避難後的寄養經歷及其後遺症:與兩個母親之間的離合、感情、誤會造成了外人難以想像的心靈傷痛和人生遺憾。托比·馬亞涅米(Topi Majaniemi)、瑪麗亞·朗德奎斯特(Maria Lundqvist)、瑪麗亞娜·邁亞拉(Marjaana Maijala)等主演。開羅電影節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等三項大獎。

笑獨行補註: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作為戰時芬蘭兒童移民題材電影,該影片故事的歷史依據為二戰期間曾有七萬多名芬蘭兒童被送到中立鄰國瑞典躲避戰禍的事實(其中近1.5萬名戰後仍留在瑞典與養父母一起生活)。該影片IMDb評分為7.7分。

【《我的媽媽》DVD影碟封面與劇照】

(2008年6月編評,原題《芬蘭人如何看待自己與蘇聯人的戰爭——關於蘇芬戰爭及其續戰的五部芬蘭二戰經典電影解題》,2018年9月根據2009年3月和8月個人新編的兩個解題文帖——《<家園保衛戰>:蘇芬戰爭首要經典,以卵擊石PK恃強凌弱〔訂補版〕》和《<血戰1944>:戰以求和的「蘇芬戰爭續戰」最後一役》訂補重編)

【芬蘭人如何看待自己與蘇聯人的戰爭——關於蘇芬戰爭及其續戰的五部芬蘭二戰[經典電影解題]_樓主:笑獨行_天涯社區·影視評論2008-06-18 21:15】閱讀(3751)

該帖曾同時發表在網易論壇·娛樂論壇·我愛電影上並於2008-06-22 19:49:31被慕容天涯@-Ly8q 加為精華推薦到網易娛樂論壇首頁

《無名戰士》1955年版海報

《無名戰士》1985年版海報

《無名戰士》2017年版海報

F. 請問:根據芬蘭狙擊手西莫海亞原型拍的在雪地里狙擊蘇聯士兵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冬季戰爭》
導演: 帕克·帕類克
主演: vesa vierikko timo torikka heikki paavilainen
上映時間:1989年11月30日
劇情介紹:蘇聯1939年大舉對芬蘭侵略攻擊主要企圖將並吞為其聯邦之一至少能佔領部分領土作為戰略上屏障這場戰爭顯然犯下了二個錯誤首先們不該選擇氣候惡劣冬天行動再者們低估了芬蘭人頑強抵抗蘇聯付出了沉重代價芬蘭雖然喪失了一些領土但保有了自己國家主權。

G. 求一些美國戰爭電影,最好是歷史改編,二戰,中東,伊拉克,等地區也要,越多越好

西方戰爭電影表,其中大部分是美國的,也有英國,俄國,法國的作品。

BC480 斯巴達300勇士(老版)

BC330 亞歷山大大帝(新舊二版)

BC73-71 斯巴達克斯BC59-56,高盧領袖維欽托利

BC50-30 埃及艷後

AC30 賓墟AC161 羅馬帝國的衰亡

AC180 角鬥士

AC450 亞瑟王

AC453 烽火兒女情(阿提拉)

AC560 羅馬之戰

AC681 國王的光榮

1187 天國王朝

1190 熙德、薩拉丁

1215 鐵甲衣1241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1300 勇敢的心

1314,羅伯特布魯斯/班諾克本之戰

1410 十字軍騎士

1415 亨利五世

1429 聖女貞德

1445-1460 偉大的戰士斯坎德培

1453 征服1453

1475 斯特凡大公1526 虎將雄威 教皇國 VS 神羅

1552 綠寶石護身符

1561 天與地

1572 新舊瑪戈皇後

1572 黨同伐異

1573 農民起義(前南)

1580 伊麗莎白一世

1595 勇敢的米哈依

1612 羅曼洛夫的興起

1640,大鼻子情聖

光榮與背叛

1641,(1970)克倫威爾,光榮與背叛

1643 傭兵傳奇

1650 火與劍 戰國群雄1660 洪流

1660,太陽王

1683 大波波維也納

1715,羅布·羅伊/赤膽豪情 Rob Roy ,詹姆斯黨叛亂背景1757 最後的莫西幹人

1763 偉大的國王 亂世兒女情(巴里·林登) 新舊芳芳鬱金香(花邊戰爭) 最後的莫西幹人

1777 愛國者

1782 革命

1789 雪琳娘

1797 拿破崙(阿貝爾·岡斯版)

1770-1798 海軍上將烏沙科夫

1800-1815 決戰驕雄

1805 怒海爭鋒

1806 奧斯特里茨

1812 戰爭與和平

1815 滑鐵盧(蘇英合拍)

1840 鴉片戰爭

1853-55 海軍上將納西莫夫

1858年 佔西女王

1860 火燒圓明園

1861 眾神與將軍

1863 葛底斯堡

1864 冷山1873 晨星之子

1877 土耳其式開局

1879 血戰山河(祖魯黎明)

1887 四根羽毛

1900 馴馬手莫蘭特

1904 203高地

1905 日本海大海戰

1905 戰艦波將金號

1914 西線無戰事 聖誕快樂

1915 鐵騎雄獅

1916,邁克爾 科林斯/

1917 加斯帕爾戰役

1918 約克中士

1918 阿拉伯的勞倫斯

1919 風吹麥浪

1919 第一騎兵軍

1920 靜靜的頓河

1920 外籍軍團

1922 華沙戰役

1929 歐瑪爾·穆合塔爾(沙漠雄獅)

1939 冬季戰爭

1940 倫敦上空的鷹 圍殲俾斯麥 馬克思馬努斯

1941 莫斯科保衛戰 虎虎虎 拉普拉塔河口之戰

1942 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 中途島海戰 細紅線 1942,新舊沙漠之鼠 阿拉曼戰役

1943 解放炮火弧線 突破 中途島大海戰 卡薩布蘭卡特快

1944 主攻方向 目標柏林 最長的一日 坦克大決戰 德累斯頓大轟炸 光榮之路 鐵十字勛章 血戰1944

1945 最後一戰 帝國的毀滅 父輩的旗幟 硫磺島的手紙

1940-45 橙色士兵/納粹旗下/青蔥歲月/奧蘭治士兵

1948 出埃及記

1953 豬排山 上甘嶺

1954 奠邊府

1962 阿爾及利亞

1965 我們曾是戰士

1967 全金屬外殼

1983 傷心嶺

1987 九連

1991 鍋蓋頭

1994 黑鷹墜落

1994 煉獄,風暴之門,爆破

H. 求戰爭類的電影或電視劇 不要太老的,不要中國的抗日題材

《兵臨城下》《黑鷹墜落》,還有《虎口脫險》呵呵,爆笑
《最長的的一天》:全景式反映諾曼底登陸的戰爭巨片,當年為了拍攝這部影片動用了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引起蘇聯方面的抗議,影片從美、英、法、德四個國家的角度展現了這場戰役的全貌。
《拯救大兵瑞恩》:大家都很熟悉,不多說了。
《虎虎虎》:美日合拍的反映珍珠港事件的影片,分別從美、日兩國的角度反映了珍珠港事件的來龍去脈,非常忠於歷史,日本方面的導演是黑澤明。
《珍珠港》:邁克爾·貝導演的燒錢娛樂大片,戰爭場面視效一流,但影片一般。
《奪橋遺恨》:又名《英雄墳》、《遙遠的橋》,英國戰爭巨片,拍攝於七十年代,反映了二戰末期盟軍在何蘭的一場名為「市場菜園」行動的戰役,戰役以盟軍完敗而告終,影片投資達三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近兩億),有包括辛·康納利在內的諸多明星出演。
《巴黎戰火》:又名《巴黎的大火燒起來沒有》,反映二戰末期盟軍及法國抵抗組織解放巴黎的歷史,阿蘭德隆、貝爾蒙多等法國巨星聯合主演,非常精彩。
《巴頓將軍》:傳記影片,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講述了巴頓從北非戰役到二戰結束的一段傳奇經歷,是典型的好萊塢經典戰爭史詩片。
《麥克阿瑟》:《巴頓將軍》的姐妹片,大明星派克出演麥克阿瑟,影片比《巴頓將軍》差很多,但其中講述朝鮮戰爭的部分值得中國觀眾一看。
《沙漠之狐》:美國拍攝的關於隆美爾的傳記片,講述了隆美爾自北非戰役失敗至被希特勒逼迫自殺的一段歷史。
《紅一縱隊》:《兄弟連》的電影版,講述一支名為「紅一縱隊」的美軍特種小分隊轉戰歐洲的故事。
《納隆瓦大炮》:也叫《六壯士》,講述一支英軍小分隊深入敵後摧毀德軍大炮的故事,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大明星派克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的南斯拉夫電影《橋》實際上是抄襲了這個電影的主要情節。
《血染雪山堡》:又名《魔窟尋諜》,英、美合拍的二戰驚險動作戰爭片,由大明星理查德·伯頓、克林特·伊斯德伍德主演,非常精彩。
《鐵十字勛章》:又名《英雄血》,從德國角度講述二戰期間東線戰場的一段故事,場面極端火爆血腥,導演是義大利人斯金帕,他的電影以暴力美學著稱,吳宇森等受其影響極大。
《斯大林格勒》:德國拍攝的斯大林格勒影片,放德軍視角反映了這場大戰的細節和過程。
〈帝國毀滅〉:反映希特勒在柏林陷落前最後二十天的生活,德國拍攝,值得一看。
《從海底出擊》:世界上最好的潛艇戰影片。
《兵臨城下》:美、德、法、英合拍的反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片,有明顯的好萊塢風格,是一部娛樂片。
《坦克大決戰》:好萊塢七十年代拍攝的反映二戰末期阿登戰役的影片,典型的好萊塢風格娛樂片。
《凱利和他的英雄們》:講述一小隊百無聊賴的美軍士兵偶然得知一家德軍佔領下的銀行有大片黃金後千方百計搶奪黃金的戰爭喜劇片,伊斯德伍德主演,著名反戰影片。
《十二金剛》:講述一支由各種罪犯組成的美軍突擊隊奇襲德軍司令部的傳奇故事。
《中途島之戰》:美國拍攝的反映中途島大海戰的影片,影片總體質量一般,但海戰場面可以一看。
《轟炸魯爾水壩》:美國拍攝的反映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轟炸魯爾水壩的經典戰爭影片,獲奧斯卡最佳特效獎。
《633中隊》:英國影片,反映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一支特遣隊的驚險經歷,經典戰爭片。
《大不列顛之戰》:英國影片,反映二戰初期英、德在不列顛上空的激烈空戰。
《倫敦上空的鷹》:義大利影片,反映二戰初期的不列顛空戰的驚險戰爭動作片。
《虎口脫險》:法國經典戰爭喜劇片。
《野戰排》:經典越戰片,奧利弗·斯通導演,奧斯卡最佳影片。
《現代啟示錄》:經典越戰片,《教父》導演科波拉導演,公映後引起巨大爭議。
《全金屬外殼》:著名大導庫布里克的越戰片。
《越戰忠魂》:又名《我們是戰士》,美國主旋律越戰片,為配合美軍在海灣的戰爭拍攝,但戰爭場面一流。
《黑鷹墜落》:經典戰爭片,講述一支美軍特遣隊在索馬里執行任務的影片,場面火爆,視覺效果一流。
《奪金三王》:喬治·克魯尼主演,講述海灣戰爭期間三個美軍士兵擅自行動搶奪黃金的故事,反戰娛樂片。
《細紅線》:美國影片,講述一支美軍二戰期間在太平洋島嶼的戰斗故事,獲得當年奧斯卡獎。
《西線無戰事》: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戰爭片,根據雷馬克的同名小說改變,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但因其強烈的反戰色彩,在多個國家遭到禁映。
《野鵝敢死隊》:英國經典動作戰爭片,講述一支僱傭軍去非洲執行任務被出賣的故事,動作火爆,非常好看。
《阿爾及爾之戰》:義大利影片,講述阿爾及利亞抵抗力量反抗法國殖民軍的故事,因為其強烈的反殖民主義色彩,在包括香港在內的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遭到禁映。
《二百三高地》:日本影片,講述日俄羅戰爭期間一場爭奪203高地的戰斗,用非常寫實的手法表現了屍山血海的戰爭場面。
《山本五十六》:日本著名傳記片,從正面角度講述了山本五十六自珍珠港事件至死的一段歷史。
《冬季戰爭》:芬蘭戰爭影片,講述了芬蘭軍隊與蘇聯軍隊在芬蘇戰爭期間的激烈對抗。
《影子部隊》:法國影片,講述二戰期間法國抵抗組織的故事。
《滑鐵盧戰役》:法國電影,全面反映滑鐵盧之戰的來龍去脈及細節,非常經典。
《拿破倫在奧斯特列茨》:法國經典戰爭片,講述了奧斯特列茨戰役的全過程。
《戰俘列車》:好萊塢經典戰爭驚險片,講述一群戰俘奪取了一列火車然後冒充德軍逃往瑞士的故事。
《第二十二條軍規》:著名黑色幽默戰爭片,小說很有名,但影片有點差強人意。
《祖魯之戰》:英國戰爭片,講述一支英軍在非洲與當地土著進行作戰的故事。
《桂河大橋》:英國大衛·里恩拍攝的經典二戰片,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
《阿拉伯的勞淪斯》:大衛·里恩的另一著名戰爭片,同樣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
《光榮戰役》: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南北戰爭影片,講述一支黑人部隊參加北方與南方作戰的故事。
《愛國者》:梅爾·吉布森主演,講述美國獨立戰爭的故事。
《葛底斯堡戰役》:美國著名戰爭影片,講述南北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役——葛底斯堡戰役的過程,影片大約有五個小時長。
《眾神與將軍》:《葛底斯堡戰役》的姐妹片。
蘇聯等國家的戰爭片臉譜化傾向太明顯,個人不是很喜歡,但也介紹幾部: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八十年代拍攝的巨型戰爭史詩片,長達六個小時。
《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四九年拍攝的戰爭片,斯大林本人參與了編劇。
《解放》:六十年代末蘇聯拍攝的戰爭史詩片,分五集,長約八個小時。
《自由戰士》:蘇聯拍攝的反映東歐各國抵抗組織與德國進行戰斗的影片,分四集,長約六個小時。
《圍困》:反映列寧格勒戰役的史詩影片,全長約四個小時。
《戰爭與和平》:根據托爾斯太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全長約六個小時,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八十年代美、蘇合拍的戰爭史詩片,但質量一般。
《他們為祖國而戰》:反映蘇德戰爭的一個小戰斗。
《熱雪》:反映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阻擊戰。
《星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拍攝的二戰片,反映一直偵察小分隊的故事。
《獵日風暴》(《太陽之淚》)
《風語者》(《風語戰士》)
《獵殺U-571》
《太極旗飄揚》
《第一滴血》1234(動作片?)
《雙狙人》123(動作片?)
《狙擊生死線》(《生死狙擊》)
《紅色警戒》
《硫磺島家書》
《血鑽》(動作片?)
《勇敢的心》
《特洛伊》(《木馬屠城》)
《十字軍東征》
《斯巴達三百勇士》
《亞瑟王》
《阿育王》
《勇闖奪命島》(動作片?)
《怒海爭鋒》

國產片 ---------------------------------------------------------------------------------------------------------------------<亮劍>
《血戰台兒庄》、《大戰寧滬杭》、《太行山上》還是不錯的,《集結號》。《鬼子來了》。《大決戰》某些地方拍得還是好的,但總體上更象宣傳片

I. 誰知道關於西蒙。海耶的電影或小說

芬蘭陸軍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芬蘭狙擊手中最厲害的當數西蒙·海耶。
西蒙·海耶是芬蘭也是世界最高獵殺記錄542次的保持者。西蒙·海耶作為狙擊手參加的是芬蘭陸軍的滑雪部隊,他是專業獵人出身,對於山林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樣白的白色偽裝服,滑著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來去自如。而在一片雪白的環境下,穿著笨笨的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的蘇聯紅軍士兵則是最明顯不過的目標了。西蒙·海耶使用的雖然是從帝俄時期沿用下來的Mosin-Nagant步槍,卻能在700米外狙殺蘇軍,在蘇軍士兵中造成極大的恐懼,稱他為「白色死神」。
最後還是在1940年3月6日被另一名蘇軍狙擊手的達姆彈擊中面部而退出戰斗

看過一部電影叫《冬季戰爭》貌似就是講芬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