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流浪地球電影為什麼沒有戰爭
擴展閱讀
新電影盤點 2025-08-06 15:45:38

流浪地球電影為什麼沒有戰爭

發布時間: 2025-08-06 13:50:54

❶ 電影《流浪地球》里,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作為一個科幻片,就不可能逃脫要討論「智慧」的問題,在《流浪地球》中就有劉培強和智慧系統之間的博弈。雖然最後劉培強的選擇救了地球上的人們,可是在現實中,這樣的操作根本不可能做到,或許都沒有達到點火處,整個空間站或許就承受不住兩者之間的引力而爆炸了,所以就像電影裡面的一句話一樣「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望」。

結語

在地球叛軍處死聯合政府的人員後,在他們高聲吟唱太陽氦閃那一瞬間。真正體會到了人性不只是險惡和愚蠢,黑暗的簡直找不到語言來形容。

❷ 流浪地球影評50字

在觀影前,我被朋友圈裡的贊美轟炸了好幾輪,電影圈內人對這部影片的贊美如同《我不是葯神》上映前的集體感慨,令人好奇與期待。然而,看完電影後,我理解了為何大家在朋友圈裡大肆贊美,但在豆瓣上卻只打了四顆星。

《流浪地球》值得贊美,但無需過分吹捧。相對於其他國產電影,其特效堪稱中國電影的頂峰,甚至不輸一些好萊塢電影。從特效製作的難度和精度來看,加上誕生過程中吳京零片酬出演、製片人賣車做片子等催淚故事,這部電影確實值得大家的贊譽。

然而,在特效之外,人物塑造、故事推進、節奏與情緒調控、劇本的科學設置等方面,都徘徊在及格線甚至不夠及格的水平。那些生硬製造的「笑點」、「淚點」讓人尷尬。

電影的前半段鬆散,鋪陳了不少內容,但卻幾乎沒有什麼感染人的點。導演試圖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加入笑點和淚點,但故事沒講好,這些點也顯得尷尬。

在科學的嚴密性方面,我不是學霸或科學家,但總感覺按照電影中的科學發展,最後要靠一兩個人靈機一動來拯救世界,難以令人信服。木星炸毀的龐大工程被簡單推算,吳京伏特加炸高等機器人的設定也顯得不合理。

電影前半段鬆散,後半段又試圖釋放感人的信息點,試圖感動人,但信息點過於密集,顯得刻意煽情。例如,吳京為什麼要帶著全人類可能僅存的希望去冒0.0001%的險?他最後的演講無法說服人。

小女主的演講純粹為了煽情,兩人的演講透出一絲絲尷尬,最後突然出現的人推火箭讓觀眾覺得這不是科幻電影。這些片段讓人感覺編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部好的科幻片應理性與感性並存,感性不能脫離理性,要有足夠強大的理論支撐各種行為動機。一部好的電影要有足夠的人物塑造、情感以及前後邏輯推進。《流浪地球》在這方面做得不夠。

看完影片後,我與一位參與該片的朋友討論,他說這部電影給了我《星際穿越》的期待,但故事講得還不如《戰狼2》。朋友說,這是國產片,能做成這樣已經是極大的突破。拿《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去比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我勸電影人不要有這種想法,國產的突破值得贊揚,但不應成為遮羞布。既然有相對開放的市場,就要拿出作品去與世界上的優秀電影對比。去年《紅海行動》值得贊揚,是因為戰爭場面和故事推進絲毫不輸現在的好萊塢。《我不是葯神》這樣的劇本也不比那些頂級故事片差。

中國的科幻電影才剛剛起步,距離優秀作品還差得很遠。我希望中國的電影觀眾能因浩瀚宇宙的感慨而流淚,而不是被刻意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