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尼古拉斯凱奇得一部電影
《空中監獄》和《戰爭之王》是凱奇的兩部經典之作。
影片名稱:空中監獄 (Con air)
年 代 1997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動作/犯罪/驚悚
片 長 123 Min
IMDB評分 6.4/10 (40,968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8880
導 演 西蒙·韋斯特 Simon West
主 演 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 Garland 'The Marietta Mangler' Greene
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 Cameron Poe
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 U.S. Marshal Vince Larkin
約翰·馬爾科維奇 John Malkovich .... Cyrus 'The Virus' Grissom
科爾姆·米尼 Colm Meaney .... DEA Agent Duncan Malloy
文·瑞姆斯 Ving Rhames .... Nathan 'Diamond Dog' Jones
雷切爾·蒂科汀 Rachel Ticotin .... Guard Sally Bishop
丹尼·特喬 Danny Trejo .... Johnny 'Johnny-23' Baca
Jesse Borrego .... Francisco Cindino
Scott Rosenberg .... Garland's Blackjack Dealer (uncredited)
Kevin Cooney .... Judge
安吉拉·范特斯通 Angela Featherstone .... Ginny
莫妮卡·波特 Monica Potter .... Tricia Poe
道格·休切遜 Doug Hutchison .... Donald
Landry Allbright .... Casey Poe
影片介紹
八年前,自海軍陸戰隊受訓完畢的卡麥倫坡(尼古拉斯凱奇飾)為了保護剛懷孕的妻子免於小混混的騷擾,導致過失殺人被判了十年徒刑。在獄中表現良好的他,終於在女兒八歲生日當天獲得假釋,卡麥倫坡希望能親自將生日禮物送到女兒手中,因此要求典獄官讓他登上空中監獄,以節省舟車往返的時間。但這踏空中監獄正巧搭載一批全美最殘暴兇狠的犯人,准備運送到另一個新落成的高度保全監獄去。 聯邦探員(約翰庫查克飾)為這踏危險任務准備許久。沒想到飛機飛上天沒多久,罪犯首領外號『病毒』的葛森(約翰麥可維奇飾)就策動其他同夥,奪下飛機。聯邦調查局在無路可退下,決定打下這架飛機——反正他們都是社會人渣。但意外捲入這場風波的卡麥倫坡又該如何為自己脫險,親自將禮物送給從未謀面的女兒……
《空中監獄》是奧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凱奇繼去年的《絕地任務》後,又一部大型驚險的動作片。雖然以文藝片《遠離賭城》翻紅,但他卻以動作片奠定一線票房巨星的地位,成為九十年代的新英雄。本片的構想來自編劇Scott Rosenberg親自搭程過『空中監獄』,在三天的時間里,他和機上的囚犯橫越了數個國家,機上的緊張情緒和戒備森嚴的狀況留給他深刻的印象。 萬無一失的『空中監獄』使運送的犯人根本無機可趁,但Rosenberg還是忍不住問∶囚犯有沒有劫機的機會?他得到的回答是∶除非運用你瘋狂的想像力。而他真的這么做了!這個題材馬上得到《赤色風暴》、《絕地任務》的名製片傑瑞布洛克海默的喜愛,拍成電影在美國上映後,也順利的登上暑假票房周冠軍。
花絮:
·電影的靈感來自於一則講述運載犯人的飛機的報紙新聞。
·電影主題曲《How Do I Live》在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的同時,也被金酸莓提名為最差歌曲,不過最後哪個獎都沒得。
·根據Cameron Poe收到的女兒的信,飛機是7月14日起飛的,這天是法國國慶節,攻陷巴士底獄的日子。
·拉斯維加斯的場景是在傳奇酒店Sands Hotel拍攝的。1996年,當攝制組知道這個地標性建築將被拆掉時,他們迅速架起了多台攝像機,使得我們在電影中還能再看到它。
精彩對白:
Vince Larkin: If you can't trust a South American drug lord, who can you trust?
(silence)
Larkin:如果你連一個南美洲的毒販都不相信,你還能相信誰呢?
(沉默)
Vince Larkin: That was a joke.
Larkin:這是個笑話。
Cameron Poe: I'm glad you told me.
Poe: 謝謝你告訴我。
--------------------------------------------------------------------------------
Cameron Poe: There's only two men I trust. One is me. The other is not you.
Poe:我現在只相信兩個人,一個是我自己,另一個不是你。
--------------------------------------------------------------------------------
William 'Billy Bedlam' Bedford: Have you lost your mind?
Bedford:你瘋了么?
Cyrus Grissom: According to my last psych evaluation, yes.
Grissom:根據過去精神科的紀錄我是的。
--------------------------------------------------------------------------------
Local cop: I got a problem with a corpse.
當地警察:這出了個問題,有具屍體。
Larkin: Yeah?
Larkin:是么?
Local cop: Yeah, fell from the sky. I don't think he's an astronaut.
當地警察:是的,從天上掉下來,我想他不是個宇航員。
【原 片 名】Lord of War
【中 文 名】戰爭之王/軍火之王
【出品年代】2005
【首映日期】2005年9月16日 美國
【MPAA級別】R 級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399295/
【IMDB評分】7.5/10 (5,205 votes)
【國 家】美國
【類 別】動作 / 犯罪 / 劇情 / 驚悚
【導 演】安德魯·尼克爾 Andrew Niccol
【主 演】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傑爾德·里圖 Jared Leto
布里奇特·莫納漢 Bridget Moynahan
艾恩·豪姆 Ian Holm
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伊門·沃克 Eammon Walker
【內容簡介】
劇情描述凱奇扮演的軍火商企求一步登天的路上遭到背叛及追殺,令他不得不開始面對自己的道德良知,突然良心發現決心退休,但告別這個充滿酒色財氣的聲色世界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容易,而他的客人與敵人也不容許他揚長而去……金錢、權力、女人甚至競爭者的誘惑使得他不得不向命運低頭。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一部關於戰爭、金錢和個人良知的動作大片。主人公自欺欺人的相信:軍火和其他商品沒有什麼區別,而忽略了軍火背後戰爭的原罪性,因而最終家破人亡,備受良心的折磨。
主人公尤瑞在少年時跟隨家人從歐洲移居美國。18歲那年,他加入聯合國維和部隊,作為一名翻譯被派往非洲。由於厭惡戰爭,他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毫無興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把槍支轉手倒賣給民間武裝軍隊。並在此期間,遇到了一見鍾情的女人—埃娃。回到美國後,尤瑞勸說弟弟維塔利加入了他的軍火生意,兩人開始靠倒賣地下軍火賺錢。但是兩大威脅像幽靈一樣困擾著尤瑞:他生意上的死對頭和傑克—一個對他緊追不放的國際警察。維塔利染上了毒癮。每每看到弟弟毒癮發作的樣子,尤瑞十分痛心,但是卻無能為力。
尤瑞對埃娃一直念念不忘,設法與其見面,並成功地使埃娃愛上了他。尤瑞告訴埃娃,他在從事國際運輸的大生意,並且賺了很多錢。兩人結婚,並有了一個孩子。在妻兒面前,尤瑞是個完美的家居男人,一心一意地照顧他們,甚至會把兒子房間里的玩具槍拿走,不讓他接觸到這些暴力的東西。在另一方面,尤瑞的謊言卻很難維持下去,為了賺錢,他回到了烏克蘭,又開始了他的老本行。和他的叔叔多米崔合夥販賣軍火到非洲有戰爭的地區,一夜暴富。
國際警察組織逮捕了尤瑞,但由於證據不足,又很快釋放了他。埃娃開始對他的生意產生了懷疑,並質問他。尤瑞承認了自己是軍火商。為了妻子和這個家,他決心當個做正當生意的商人。在很多嘗試不成功後,本性使他回到了老路上。說服弟弟和他一起去非洲談生意,誰知中途出了亂子,弟弟在他的面前被打死。尤瑞逃過一劫,完成了這筆生意。
弟弟的死對尤瑞觸動很大,他開始思考自己所做的事的意義和正確性。回到美國後,父母不肯原諒他,將其逐出家門。埃娃也帶著孩子離開了他,並向警方告發他的罪行。
在國際警察的安排下,尤瑞開始為美國工作。但是,此時他已孑然一身。
② 哪個給出個中東在二戰後政治情況的簡介
1948年5月14日,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正式結束。美國趁虛而入,積極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集團。當天下午4時,在美國的支持下,猶太人復國組織在特拉維夫舉行會議,猶太領導人古里安宣讀《獨立宣言》,告示以色列國家的誕生。僅過了十幾分鍾,美國第一個承認了以色列。然而,由於種種阻饒,巴勒斯坦建國的歷史任務卻擱置下來,成為了阿拉法特以來幾代巴勒斯坦人的夙願。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主導了中東勢力的分配格局。可以說,由民族之間的摩擦和齟齬,發展至民族之間的沖突與戰爭,英國和美國等西方大國的親手導演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大國為了自身利益的肆意分割,拉開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戰爭序幕。從1948年至1982年三十餘年間,兩個民族之間展開了五場廝殺,這就是現代歷史上著名的五次「中東戰爭」。戰爭是改變現狀,達到戰爭發動者目的的最有效、也是最殘酷的手段。因此,兩個民族在五次戰爭中可謂不遺餘力,動用了各種現代化的戰爭手段。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也是不亦樂乎,各自尋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然而,戰爭的直接損失者卻是當事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共傷亡12餘萬人,財產損失達1000億美元。
③ 為何整個中東都討厭庫爾德人他們到底做錯什麼
2006年,土耳其投資了一部史上最大的影片《伊拉克狼谷》,電影取材伊拉克戰爭,主要講述美軍對土耳其和伊拉克的暴行,而最大的暴行不是美軍,而是伊拉克庫爾德村莊的庫爾德武裝分子。
中東地區不僅僅有石油,還是亞歐非三洲的門戶,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於“兩洋三洲”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而中東各國都試圖阻止西方強國入住中東,但庫爾德人卻成了美國的開山斧。
④ 兩伊戰爭的結果是怎樣的
兩伊戰爭,一場持續了八年的沖突,最終以1988年7月14日伊朗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而和平解決。該決議旨在和平解決兩國爭端。伊朗在戰爭中承受了巨大損失,據估計,共有35萬士兵死亡、70萬人受傷、3萬多人被俘。伊拉克的傷亡也十分慘重,據稱,其死亡人數達到18萬、受傷25萬、被俘5萬多人。兩國在戰爭中的軍費開支高達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更是高達5400億美元。
在戰爭中,伊拉克守中有攻,多次在中線和南線組織進攻戰役,並利用伊朗反政府武裝配合作戰。為了改變戰場態勢,阻止伊朗進攻並削弱其戰爭潛力,伊拉克不僅在地面戰斗中使用了化學武器,還在1984年2月和1985年3月率先發起了「襲船戰」和「襲城戰」,攻擊伊朗的石油輸出終端和軍事、經濟目標。伊朗也針鋒相對,使用了地地彈道導彈,引發了雙方的「導彈戰」。
到了1988年,伊朗面臨經濟危機加劇和國際壓力增大的困境,戰場形勢也急劇惡化。伊拉克則採取以戰迫和的策略,繼續對伊朗實施導彈襲擊。1988年4月,伊拉克開始全面反攻,通過多個戰役收復了失地,並在其他地區佔領了伊朗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最終,在1988年8月20日,在聯合國軍事觀察團的監督下,雙方實現了停火。1990年,伊拉克因侵佔科威特而面臨海灣危機,於8月15日宣布從伊朗撤軍,並開始釋放戰俘,從而結束了兩國之間的戰爭狀態。
兩伊戰爭不僅給兩國帶來了巨大的人力和經濟損失,還刺激了中東地區各國對大規模殺傷性兵器的追求,引發了新的軍備競賽。這場戰爭對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穩定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