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大學生觀錢學森電影有感1500字
擴展閱讀
泰國降頭蛇電影大全 2025-08-27 18:48:05
韓國電影暴力游戲 2025-08-27 18:44:44

大學生觀錢學森電影有感1500字

發布時間: 2022-05-19 02:16:22

① 錢學森紀錄片觀後感

觀《錢學森》有感
周四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關於中國一代偉人的電影——《錢學森》,觀後我感慨萬分。
電影講述了建國初期,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優厚生活待遇,沖破美國當局層層阻撓返回祖國,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感人故事。
錢學森,我國當代傑出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曾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其身價被美國稱為「一個錢學森,能頂海、陸、空軍隊五個師」。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踏上回歸祖國的道路呢?
通過看電影,我從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錢學森胸懷祖國,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電影中講述在錢學森決定回國的時候,加州理工大學杜布里奇校長就不解地問他:「從一個發達國家回到農耕社會,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微微一笑,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種蘋果。」
當時新中國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學技術,錢學森回國後帶領著科研人員艱苦奮斗,成功研製出東風系列導彈。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著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試驗成功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東風二號。當錢學森面對著東風二號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與杜布里奇校長的談話,並很驕傲地在心中告訴杜布里奇校長:「這就是我種的『蘋果』!」正是錢學森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所以才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帶領著科研人員勇於拼搏,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重大成就,為中國的導彈事業奠定了基礎。
電影中處處表現出錢學森那忠於祖國的強烈責任感。錢學森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定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錢學森勸說好友友來投身研究原子彈時堅定地告訴他:「如果有一天,原子彈投到中國人的頭上,我會後悔的……我曾經發誓,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你也說過……我一定要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手中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
在電影最後,夫人蔣英對錢學森說:「中國可以缺少一個歌唱家,但不能沒有你這樣的科學家,為你而犧牲,這不是遺憾,這是光榮!」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錢學森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被他的執著、堅持所震撼!錢學森,中國有您,我們自豪;世界有您,我們驕傲!

② 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錢學森》觀後感電影《錢學森》觀後感在看這場電影之前,對於錢學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兩彈一星」 的豐功偉績上,而在看這場電影的過程中,我並沒有意識到是一個演 員在演一步電影,而是在看一個叫錢學森的人如何渡過他光輝而又艱 難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劇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戲的導 演,在這場電影結束後,我才終於明白了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什麼才 是真正的人生價值。 錢學森——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 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 「 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榮譽集於一身, 「 卻又被他「無情」的拋之腦後, 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當,美國優越的生活不過,卻偏偏「固執」 到回到中國過清貧的生活,當時的中國與美國比起來,就像現在在城 市打工的農民工與居住豪華別墅的商人富豪,只為了去實現自己的理 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負,向中國實踐自己的愛國之心。
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 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並不貼切, 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展現它。幕的開始與後面的接應的那一 畫面,也同樣是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 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 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是因 為成功對於他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了嗎?是因為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 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為我們中國擔憂,為 後人擔憂吧。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鑽研,一 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 有所成的時候, 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 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 ,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 美國,也不能讓他回國。 就這樣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軟禁,失去自由, 」 最後在周恩來總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終於返國。對於這種來之不 易的機會,錢學森更加珍惜,回國後,教授航天知識,在這一部分, 電影中有所體現,震動了我,因為那一刻讓他回想起了在美國授課的 情形,與此刻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引發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結合做為一名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 的幾個方面的感悟。 當今的中國是一個正在蘇醒的雄獅,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盡 管 GDP 的增長速度很快,僅次於美國,但是我們的人均值還是很低 的,對於經濟的發展我們並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麼的快,雖然經濟是 我們生存的一個基礎一個前提,但是我們應該追求有質量的提高,如 果第一個人都懷著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 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更好。
現在雜志,包括新聞媒體都在關注一個話題,中國有那麼多的人 品,為什麼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連比我們落後的國家也都有 這樣的殊榮,為什麼中國人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呢?很多人也都是將矛 頭直指中國的教育體制,因此我們如今的教育體制有了素質教育,這 的確是我們的教育問題,有的媒體報道說:有些美國人稱清華北大是 美國的後備學校,大家也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際名校,也是中國最具 有權威的學府,而多數學有所成的學生,公費出國留學,但卻只有少 數回國,何況我們現在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我們都在沿 著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與錢學森當時生活的時代相比,已經是上等 了,可是有多少人能體現出他們的愛國之心呢,如果每個出國留學的 學生都能像錢學森那樣去想,那樣去做的話,如今的中國是不是比現 在更好呢? 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是一個漫長過程,一個 探索的過程,我們所有中國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奉獻自己的愛國之心, 多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著想。 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像錢學森一樣, 但是我們要盡自己的努力去為我們的國家做些事情,讓我們的國家真 正的強大起來,讓自已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③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不要網上有的,質量要好,500字。謝謝了!好的話加分!加50分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錢學森同志,因病於2009年10月31日8時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說起「兩彈一星」,現在的我們因潛移默化地坐享了它的成果,對它研製之初給國人帶來的亢奮和喜悅大約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導演張建亞考慮到這點,用幾個紀錄片的片段天衣無縫地插入影片中,使我們得以看到原子彈爆炸時,激情滿懷的中國人歡騰的場景;看到毛澤東、周恩來以及錢學森當年的真實形象。

錢學森早年在美國求學,在物理學導彈領域取得非凡成就,被聘為加州理工大學終身教授。在那個年代,剛成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各方面條件都非常艱苦,但錢教授還是義無反顧決定回來。美利堅合眾國於是千方百計滯留他,因為他們知道,錢一旦回國,中國的軍事力量就會對美國造成威脅。影片在這一「威脅論」上大做文章,無非是想突出錢教授的重要性。最後錢學森通過周恩來等人的幫助,還是突破阻礙,回國了。

影片的後半段,就以錢學森在國內的生活、研究為背景,設置了漫漫黃沙的導彈研究基地,模擬了幾次導彈發射的場景。這些幾可亂真的特技鏡頭將影片平緩的節奏搞出一些商業片的噱頭,重在表現兩彈無可比擬的威力,是很有創意的。但我的腦海里一直有個疑問:這么可怕的核武器為什麼人們要去研製它?想到美國在日本投放的那兩顆核彈,背部就會發寒。錢學森的朋友「友來」對此也有感觸,錢學森的回答是為了抵制侵略,保衛國家:「手中無劍」和「有劍不用」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保證有一天,別人的核彈不會投到中國的頭上」。這很好地解了我的疑,「我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精髓就在這里。

電影《錢學森》是一部偉人的傳記,除了錢學森在科學事業上的傑出表現,對他的生活情感也有一定程度的刻畫:他和妻子蔣英相濡以沫的愛情使人心暖。蔣英為了丈夫的事業,犧牲了自己當一名歌唱家的理想,卻並不遺憾,以為是「光榮」。飾演這兩位的都是新生代年輕演員,過半的英文對白,看得出他們是下了很多工夫的。陳坤對錢學森的心理把握很到位,張雨綺也一改昔日花瓶的模樣,奉獻了一次出色的演出。有時我會想,那一代的科學家和現在相比,究竟多了些什麼。答案大約就是「信念」,有信念,就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用錢學森的話說,那是一個創造奇跡的時代。

④ 看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觀電影《錢學森》後有感下午,按照學校的預先安排,在縣影劇院看了電影《錢學森》。開始時片頭走得快,只注意到陳坤主演,黃建新執導,連漂亮的錢老夫人蔣英是誰演的也不知道在影劇院看電影和網上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劇場的燈光一滅,大廳頓時灰暗,像進入了沒有月光的晚上。寬長的影布上現出畫面,音樂響起,把人帶入藝術的氛圍。轟隆一聲巨響,火箭從高高的發射台上插入雲霄,猶如我旁邊的牆壁倒塌一般,我的心跟著震顫。畫面,音效的質感太強了,震撼人心,怪不得熱戀中的人兒不惜花錢買票到電影院中消費,那是不一樣的藝術享受啊。陳坤的明星范十足,白面書生,臉型稍長,面孔冷峻,氣質形象沒得說,豈能一個「佳」字了得。飾演錢夫人的女角色更是是如花似玉,面容姣好,讓我的眼睛絕無挑剔之處。只是我潛意識里的像錢老這樣中西貫通的天才科學家,應是比較沉穩、內斂,比較有內涵,個人感情方面並不喜張揚的形象。故事一開始很浪漫:蔣英在上海某個劇院開個人演唱會,粉絲很多。一曲完畢下台來受到圍堵,而此時這位佳人往前面一瞟,望見了夢中的白馬王子。遠在大洋彼岸的錢學森拋開繁忙的工作,專程觀看女友的第一場演出。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跟我走吧。沒有誇獎她的演藝水平,沒有過多的熱情。看得出男生把所有的熱情都埋在了心底。女友說剛從歐洲回來,下面還有很多演出,但年輕後生只有一句話,跟我走吧,緊緊拽住了女友的手。然後蔣英就義無返顧地隨著男友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真是「跟我走吧,馬上就出發」。我沒有看過錢學森更多的傳記,只覺得這個故事太浪漫了,太吸引人的眼球啦。若說蔣英學的是藝術,骨髓里有浪漫的因子,這個故事發生的有因緣,那麼我有點不相信,同樣的故事會發生在錢學森身上,卻有些不敢相信。可能是錢學森受了多年的美國教育,其生活方式多已西化,像這樣對女生大膽追求示愛本來就很很正常。總之,這么嚴肅的一個題材的電影,看起來很有時代感。加入了錢氏夫婦年輕時愛情的花朵,讓人的眼睛變得很輕松,很美好。這和我去年看過的幾部反映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幾部電視劇感受是不一樣的。(也包括兩彈一星鄧稼先、錢學森的)對錢學森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當年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該是多麼優裕。更重要的是那兒有他的事業,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為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說回到中國能做什麼,當時的中國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的新中國,他沒有施展才華的舞台。「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相信勤於了解祖國新聞的錢學森不會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錢學森的報國情懷是多麼的真摯,他回國的決心是多麼的堅決,哪怕是忍痛割愛離開了他摯愛的科技事業,被美國移民局軟禁了五年之後,都沒有動搖回國的信念。我想,錢學森幼年肯定受過傳統的中國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親一定把愛國的中國最傳統最優秀的文化知識搬移到了他的骨子裡,否則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堅定,寧死不屈。這是胸懷坦盪、高風亮節、寧折不彎、誓死報國的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品格在錢學森身上的映現。聯想到前幾年電視報紙上的報道,說好多中國的優秀外出留學人才學成後不願歸來,說中國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沒有他們施展才華的舞台。說白了,都是些借口,無非是貪戀國外的優越的物質生活,不願為報效祖國忍受一丁點的委屈。如果讓他們面對錢學森,肯定無語。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有幾個受過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染,骨子裡就沒有中國文化的血液,讓他們怎麼發自內心的愛國?多年以後,當錢學森躺在酒泉發射基地的一間小土塊房子里仰望著矗立在發射台上的東方號導彈時,想起臨回國時老師說過的話,不禁喃喃自語:老師,這就是我種的蘋果樹。此時他的心裡應是百味雜陳,他終於實現了報效祖國的夙願。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兒都是也應該成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連錢老的老師馮·卡門先生都說,讓這么一個科技天才回國,就等於讓中國有了與西方大國相抗衡的力量。馮曾說,錢雖是我的學生,但若背叛美國,那就是我的敵人。這句話固然反映了馮·卡門先生的愛國情感,當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他對人才的重視。美國海軍次長的話更直接:一個錢學森,就抵得上美國海軍陸戰軍的五個師。我更細微的感觸到美國人對科學的重視,對人才的重視。聯想到眼下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何嘗不是與對重視科技人才有關。 錢老與蔣英的結合是美好的,浪漫的。我理所當然的理解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智慧與美麗的結合。片末鏡頭很有意思:錢老夫婦相互攙扶著行走在林蔭小道上,錢老略帶歉意的對夫人說:這輩子你如果不嫁給我,很可能成為一個知名的歌唱家。你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賦。你後悔嗎?蔣英的回答饒有興趣,用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人采訪丘吉爾的母親,問她有什麼遺憾?這位女性自豪的地說,我很驕傲,我為英國生下一個丘吉爾。然後,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對錢老說:「中國可以少一個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不能沒有這樣錢學森這樣一個科學家。」這樣一對執子之手白頭偕老的老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支持、恩愛,讓人動容。影片在錢老98高齡躺在病床上彌留之際前的一句斷斷續續的話中結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學,技術,……,還要學文化,藝術。……相信這句話能給當下中國的千萬個家長和教育者中的有心人更多的啟示。我願意相信,科學插在藝術的土壤里,才能開出更絢麗的花朵。後記:好長時間沒寫東西,感覺不是正常的日子啦,覺得虧欠,負罪於我的習慣和性格。教學中的事有時也想記下來,但都被以改作業和自己的懶惰為由推辭了。今下午看完這場電影,我是含著淚出來的,搭乘小何的摩的上給他說,回去得趁熱打鐵,寫點感受。從6點半開始敲鍵盤,兩個多小時才完事,看著洋洋灑灑兩千多個字,覺得欠賬還了一部分了。

⑤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片子里洋溢著愛國主義者,革命者,科學家、愛人以及逝去的情懷。看到最後很多人流淚了。或許,一個航天人看到自己的祖輩,看到曾經的艱辛,看到恪守的堅定,看到執著、看到夢想、看到無數的失敗還有相擁而泣的成功,總會有更多的感觸吧。

該影片是2012年3月2日大陸上映的一部傳記類電影,是根據真實人物(錢學森)的人生改編而成,該影片共98分鍾,該影片獲得華語傳記榜單第15名。

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錢學森因為美國興起的反共言論而備受打擊。他的尖端技術研究被迫中止,並被責令出境。錢學森心繫祖國,歸心似箭,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

⑥ 錢學森。觀後感

有一個人曾放棄優越的環境,回到貧窮的祖國種「蘋果」,他曾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給祖國鑄造了不止一把鋒利的寶劍,他曾在垂暮之齡仍關心著祖國的教育事業。
他就是錢學森,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上周,學校組織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中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出國留學、學成歸國、報效祖國的一生,主題積極向上,場面宏偉壯觀令人振奮,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他24歲來到美國留學;25歲即獲得美國著名高等學府麻省理工大學的碩士學位;28歲獲得加州理工大學數學與航空學的雙博士學位;年紀輕輕就成為了馮卡門教授的關門弟子;屢次發表重要學術論文,重要的航空學定律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美國政府聘請他為技術顧問,軍銜位列空軍上校。
一名僅僅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有著一張當時頂級航空學專家群體中絕少見到的黃色面孔。「學森學森,學問像森林。」這是電影里的一句玩笑話,幽默而調侃,卻也直接體現了他的過人之處。
然而,正當他的事業蓬勃發展,美國軍方重用他的時候,他做出了在當時美國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一個舉動,就是想回到剛剛獲得自由民主的新中國,建設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我必須回到我的祖國去。」多麼簡單而又堅毅的話語!他用這一句話道出了他的赤子之心、報國之志。學問卻不是錢學森的最可貴之處,他最為可貴的是他的愛國的赤子之心,在他的生命中,國家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他在離開祖國的那一刻就在心裡默默地說,我一定會回來的。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在歡呼聲中,在禮炮聲中,也在錢學森的心中,誕生了。他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去!祖國此時剛解放,到處戰火紛飛,千瘡百孔,早已被折磨的貧窮不堪,面目全非。但縱使在祖國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的情況下,錢學森那顆歸國急切的心,絲毫沒有動搖。
是的,我要回去,這是一個遊子的心聲。當然,美國人也沒有輕易的放過錢學森。在美國,無人不曉錢學森。對於他們來說,錢學森是一個人才,如果讓他學以致用,把學來的知識用於美國軍事方面,絕對前途無量。美國一高級將領曾說過,錢學森走到那裡都抵得上五個師。為了達到阻止錢學森回國的目的,美國當局開始以豐厚的物質條件拉攏他留在美國。看到錢學森不為所動後,當局轉而採取種種高壓措施和無中生有的流氓無賴手段,污衊錢學森是間諜,盜取美國最高機密,非法扣押了錢學森及其家人,從而開始了長達五年之久的政治和司法迫害。在這五年多時間里,錢學森一家被全天監視控制,生活必需品也被限制供給,錢學森私人擁有的研究資料和學術筆記散失殆盡,錢學森本人也數次無端出庭受審,每次出庭後都會伴隨著美國報紙媒體的肆意污衊和謾罵。就是在這樣的重壓和迫害折磨之下,錢學森回國報效的崇高信仰也從未有過分毫的動搖。終於,經過了五年的漫長等待,他終於踏上了回國之路。
一個大科學家的信念、驕傲、堅定、不屈不撓,就這樣通過影片深深刻畫在我們心裡。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所有軍人和科技人員跳起來歡呼雀躍時,我們也被這種振奮感染,心潮澎湃不已。
有人說,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其長度,而在於其質量,擁有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錢老無疑做到了這點。愛國、理想、信念、責任、抱負、堅持、淡泊,錢學森生命的質量正是因為擁有了這么多可貴的品質而顯得沉甸甸。
讓我們向錢老致敬!讓我們銘記錢學森,歷史也將永遠記得這樣一個可愛可敬的錢學森和他為中國所做的一切!

⑦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要1000字左右,快快快~~~急求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2009年10月31日逝世於北京享年98歲。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他就是一個人抵五個師的男人 也許到了這個年代我們對於錢學森這位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師並不熟悉。就在上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滿了各種感動各種鼓舞心情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他們打你了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利「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一句「Where are you from?」我們能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提高聲音的分貝告訴他們「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這個志向進取鑽研拼搏奉獻為了祖國 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最後做成了這個人叫錢學森

⑧ 錢學森電影讀後感。500字

《錢學森》觀後感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也是一名優秀中國共產黨,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2009年10月31日逝世於北京,享年98歲。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許我們這些80,90後對於這位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並不是那麼熟悉。所以最近學院組織我們觀看了《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滿了各種感動與鼓舞,令人心潮澎湃。在觀看影片的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的偉人偉事肅然心生敬意。在電影中錢學森有許多的經典語錄:
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他是一個令美國人害怕的,一個人抵五個師的男人。
《錢學森》這部電影講述了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的傳奇一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先後獲得多項科學成果。但他卻心繫祖國,始終想著報效祖國,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然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在得知其欲回國後並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對他進行了關押審訊。最終,通過多方努力,以提前放回11名美國飛行員為前提,促成了錢學森的回國路。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在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的艱苦情況下,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當時國內現有的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0年2月,錢學森同志指導設計的我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發射成功。同年11月,協助聶榮臻同志成功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
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緊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讓中國人真真正正的在世界的舞台上站了起來。
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他們打你了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利,「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這是多麼讓人振奮的一句話啊,聽到這句話我所有的愛國情緒一下就噴發出來了。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到影片最後兩彈對接成功,錢學森內心對杜布里奇說:「這就是我種的蘋果」。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大陸呢?」錢學森並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這是都么濃重的一種愛國情操啊。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志向,進取,鑽研,拼搏,奉獻,全心全意為了祖國!
錢學森就是一個擁有一顆強烈的報國心,並通過終身的科學事業奮斗為自己的祖國做出偉大貢獻的一位傑出科學家。

⑨ 讀錢學森有感:電影錢學森觀後感,快,獨一無二,周一上交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電影《錢學森》真實還原了錢學森在美國生活、加州理工學院實驗室工作的場景。影片用藝術結合史實的手法,生動展現了錢老傳奇的一生。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該片並沒有採用一般人物傳記片的敘事方式展開,而是擷取主人公錢學森生命中的幾個重要片段展開敘事,在主題上著力表現了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出類拔萃的專業知識和對我國核研製的卓越貢獻;在藝術上則充分運用了現代視聽語言。



(9)大學生觀錢學森電影有感1500字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錢學森(陳坤 飾)因為美國興起的反共言論而備受打擊。他的尖端技術研究被迫中止,並被責令出境。錢學森心繫祖國,歸心似箭,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宣告無罪的錢學森被長期軟禁在家中。

錢學森寫信輾轉與祖國取得聯系,周恩來授命用11名美國戰犯飛行員換回了錢學森。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⑩ 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在看這場電影之前,我對於錢學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兩彈一星」 的豐功偉績上,而在看這場電影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錢學森 是如何渡過他光輝而又艱難的一生的。使我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新中國的建立,使無數海外學子看到了祖國崛起的希望,他們紛紛歸國,投身於祖國的經濟軍事建設,錢學森正是這其中的一員。在這當中,以錢學森為首的尖端人才,卻受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但是盡管如此,他們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的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視,盡管被軟禁,盡管被關進監獄,盡管不能再工作,錢學森都從未忘記回到祖國的懷抱。終於在一系列斗爭之後,海外學子終於如願回到了祖國。

錢學森——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 「 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榮譽集於一身, 但是卻被他拋之腦後,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當,美國優越的生活不過,卻偏偏「固執」 到回到中國過清貧的生活,為祖國的科學奉獻了一生。

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徵,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在電影里,以錢學森為首的科技人才和艱苦奮斗的人民子弟兵,團結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個台階。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在場的人也都激動不已。後來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 他成功了,為祖國國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他刻苦鑽研的同時也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 有所成的時候, 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 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為了阻止錢學森回到中國以莫名的罪名強加給他,對他加以軟禁,讓他失去自由, 最後在周恩來總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終於返國。回國後,教授航天知識,在這一部分, 電影中有所體現,震動了我,因為那一刻讓他回想起了在美國授課的 情形,與此刻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引發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在觀影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 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 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 「他們打你了 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 」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 利, 「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這些語言讓人聽了就覺得振奮。還有一幕就是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 「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 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 「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 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錢學森雖然身處國外,卻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這次觀影使我從錢學森身上學到了志向,愛國,進取,刻苦, 拼搏,奉獻,堅強!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像錢學森一樣, 但是我們要盡自己的努力去為我們的國家做些事情,讓我們的國家真正的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