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少年犯罪觀後感的作文
《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部法律宣傳教育片,5個典型的青少年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犯罪的原因和結果。看過之後,我深有感觸,這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中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導致犯罪的因素。
經過對比與總結,我發現幾乎片中的5個青少年都是因為結交了不良人士造成的,他們的家庭環境不同,有出生在農村的,有出生在比較富裕的家庭,但無一例外,都是因為父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與孩子溝通,交談,導致青少年們沒有樹立起正確的法律意識。因為法律意識的淡薄,才忽視了犯罪的嚴重後果,從而走上了歧途。在此我呼籲家長們多與孩子溝通,走進他們的內心,讓他們健康成長。
我是一名小學生,沒見過什麼世面,但片中的大哥哥,卻使我震撼。我心中不由得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難道不知道這樣的後果嗎?這些範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我們應該遵守行為規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一個健康成長的好少年。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小病不治變大病,小錯不改變大錯。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習慣決定命運。某些不經意的動作,因沒及時改正,從而產生佔小便宜的想法,久而久之,就觸犯了法律。
人強則家興,家興則國富,人是根本,未來都由我們去發展。如果所有人像片中的大哥哥那樣,國家就不能發展。當好人總比壞人多,我覺得,好好讀書才能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為社會做出貢獻。
這部片子,讓我明白了很多,也讓我懂了很多,我希望自己長大之後是建設祖國的棟梁,就好像偉人孫中山從小就立下「振興中華」一樣,我也要建設祖國,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那些該受到法律制裁的壞人受到懲罰。
讓我們一起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公民!——————
今天下午,老師帶領我們到縣文化館觀看預防青少年犯罪圖展。這里圖文並茂:一幅幅圖片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一段段文字撥動著我們的心弦。
這里有一個小故事:一對兄弟,哥哥被人打了,回到家後,弟弟知道了,他很氣憤,就和哥哥商量去找那人報仇,他們奮力地發泄著自己心中的憤怒,沒想到居然把人打成了重傷。當然,他們兄弟倆也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嚴懲。這個故事讓我們觸目驚心,才十幾歲就竟然會這樣!花一般的年齡,他們卻早早地枯萎了。他們只能在高牆大院里想像同齡人的幸福生活。他們錯就錯在當時太沖動,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打架其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反而會給雙方帶來更多的麻煩。假如他們當時能夠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一談,就會消除對方對自己的誤會。古人說:「忍一言,風平浪盡;退一步,海闊天空。」弟弟假如忍住一時之氣,不和哥哥商量去報仇,那就不會有這悲慘的一幕,也就不會耽誤自己的一生。
可這樣的事例在我們身邊還舉不勝舉。青少年往往是非不辨,法律意識單薄,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時沖動,才釀成了大禍。通過這些教訓,我們應該學習法律制度,提高法律意識,明辨是非,冷靜地處理生活中的矛盾。
我們是「祖國的花蕾」。學校寄予我們厚望,家庭更是希望我們能像太陽一樣散發出燦爛的光輝、擁有美好的明天,希望每位青少年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星期五,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一個法制節目,這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節目中的很多很多的青少年,他們犯了法。他們現在被關入大牆之中,後悔莫及。當他們見到自己的親人後,一直在聽他們的教育。當然現在聽已經太晚了,如果當時聽一下他們的勸告,也就不會落在這個泥潭之中。他們沒有一個人不關心家裡的,沒有一個人不後悔的,沒有一個人不想好好改造後到大牆外面去,獲得自由的。如果再給他們最後一次機會,他們一定不會再犯罪的。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一個同學把另一個同學的橡皮弄沒了,那個同學肯定會去找他算帳,就難免打架。在玩的時候,有人只是開個玩笑,拿一下別人的東西,而那個人以為他是故意的,就上去打架。現在很多少年罪犯都有一個規律是:輟學——流失——染上惡習——犯罪。往往也有很多人都不想殺人,而是在自衛時都誤殺了他人。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他們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是在社會上閑逛或去上網吧結識一些壞人。我們平時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但要把數學、語文學好,更要把思想品德學好,要從現在開始,從我開始,和人相處要團結友愛,相敬如賓,做到寬宏大量,不要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要有正確的思想觀,不但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更要做一個有很好心理素質的新新人才,心理的健康,能使青少年犯罪降低到零。讓我們都重視起來吧,杜絕犯罪,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爭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
星期四,我們看了法制教育的錄像,這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錄像中的很多很多的青少年,他們犯了法。他們現在被關入大牆之中,後悔莫及。當他們經過教官的教導和親人的探視後,才意識到要聽取他們的教育,當然現在聽已經有點晚了,如果當時聽一下他們的勸告,也就不會落在這個泥潭之中。他們沒有一個人不關心家裡的,沒有一個人不後悔的,沒有一個人不想好好改造後到大牆外面去,獲得自由的。如果再給他們最後一次機會,他們一定不會再犯罪的。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有許多人就是抱著這種僥幸心理才會多次犯罪,他們都認為:或許我不會被發現,不會被抓住,受害人不會報警的。但是他們褻瀆了法律的威嚴,法律是不可侵犯的,一旦侵犯你就要付上一定的法律責任,而這法律責任就是將你禁錮,是你無法逃脫的被關在監獄中,甚至會使你結束生命。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一個同學把另一個同學的橡皮弄沒了,那個同學肯定會去找他算帳,就難免打架。在玩的時候,有人只是開個玩笑,拿一下別人的東西,而那個人以為他是故意的,就上去打架。現在很多少年罪犯都有一個規律是:輟學——流失——染上惡習——犯罪。往往也有很多人都不想殺人,而是在自衛時都誤殺了他人。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他們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是在社會上閑逛或去上網吧結識一些社會青年。
我們平時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但要把數學、語文學好,更要把思想品德學好,要從現在開始,從我開始,和人相處要團結友愛,相敬如賓,做到寬宏大量,不要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要有正確的思想觀,不但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更要做一個有很好心理素質的新新人才,心理的健康,能使青少年犯罪降低到零。青少年犯罪不僅使他個人的前途付諸東流,這對國家利益也是一種損害,所謂少年強則國強。
讓我們都重視起來吧,杜絕犯罪,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為了社會,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不要走上這犯罪的道路。讓我們都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少年吧!
⑵ 尋求一片有關「青少年違法犯罪」觀後感的作文,400字,急需!!!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希望,是家庭的基石,是父母的寶貝,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風景線。
青少年的違法犯罪,是青春期蠢動時,做出的不理智的行為。
現在,中國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付出越來越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考慮事情還不成熟。而在生理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抉擇意識,並不理解父母和師長的苦口婆心和殷切希望。父母對子女的情之深、愛之切,是中國的國情。在無形中養成了對孩子的嬌生慣養,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父母師長的含辛茹苦,在青少年的心理上,有時會造成逆反心理,稍不留意,就會做出出軌的行為。從小學啟蒙教育至大學中,青春期是最難教育的時期,老師和家長最為頭痛。如何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⑶ 青少年犯罪觀後感
這個月的十二日上午,我們去參觀了「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圖片展覽。在展覽的圖片中,那些少年犯殘忍的犯罪手段使我震驚和發指,但對他們的「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也充滿了同情和惋惜。正值花樣年華的他們,應該生活在充滿愛心的環境中,應該有著似錦的前程,但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他們親手斷送了,而把自己禁錮在了漫長的鐵窗生涯中。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年紀輕輕就會有那麼殘忍的手段?是什麼原因使他們變成這樣?
在圖片旁邊的解說詞中,「因交友不慎而勿入歧途」這幾個字頻頻出現,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結識了壞的朋友,自己也學著變壞,這大概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吧!這也就應驗了一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朱和墨都是一個人生活的環境,環境的好壞對一個人的成長的確具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壞的環境常常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腐化墮落。青少年因為結交了壞的朋友而使思想變質,導致最後走上犯罪道路,就是一個好的證明。但由此就斷言「近墨者一定黑」,我想這未免太絕對化了。
近墨者未必黑,否則,哪來「出淤泥而不染」呢?我們承認環境對人思想的影響作用,但並不是決定作用。近墨者到底黑不黑,這要看一個人的心靈如何。如果一個人的意志薄弱,那麼這個人在好的環境中未必能成才,在壞的環境中更要同流合污了。但如果一個人意志堅強,品德高尚,那他在壞的環境中不但不會被污染,反而能夠顯示出他的高風亮節。被稱為「中國脊樑」的魯迅先生,沒有因為生活在黑暗的舊社會而消沉,他對舊社會「濃黑的悲涼」深深地體會過了之後,以筆為槍,向那個他所憎恨的黑暗世界提出了挑戰.有些人民的公僕在金錢的誘惑面前,始終保持了廉潔的作風.這些都是"近墨者不黑"的表現,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表現!
可見,近墨者未必黑.但若近墨者變黑後,能夠浪子回頭,那也是難能可貴的.希望那些青少年罪犯們能夠在勞改中改造自己,盡快做回一個心靈健康的人.
自己改改
望採納
⑷ 關於法律電影觀後感500字
在看了 《沉默的羔羊》的電影之後,我收獲的不僅僅是視覺和情感上的沖擊、以及對人性和理性的思考,還了解到一些法律上的知識,通過中國與美國的法律電影認識到它們法律制度的區別。
最具有懸念最驚悚的影片當屬這部《沉默的羔羊》,影片中的克拉麗絲是聯邦調查局的見習特工。她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一系列的命案,兇手是一名專剝女性的皮的變態殺人犯「野牛比爾」,迄今為止,受害的女性已達5人。克拉麗絲的任務是去一所戒備森嚴的監獄訪問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同他進行面對面的交談,以此獲取罪犯的心理行為資料來幫助破案。漢尼拔被關在地牢里,他是一位智商極高、思維敏捷但高度變態的中年男子,並且是個食人狂魔,他要求克拉麗絲說出個人經歷供自己分析以換取他的協助。他是一位造詣很深的精神病專家,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自己就是一名精神病人,更確切他說是一名心理變態者,「明知自己在犯罪卻毫不在乎的精神變態者,純粹同社會作對」。影片通過探索人物心理疾患,試圖探尋當代美國社會恐怖的根源,這使得影片的主題得以深化。在影片中,那種精神上的對抗、那種「天使和魔鬼」的鮮明對比、那種建立在較緩慢節奏上的內在哲理性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廣泛地引起了公眾對社會犯罪、恐怖以及邪惡勢力的憎惡和譴責。
看完這幾部電影,真的獲益匪淺,欽佩那些電影主角的勇氣,智慧,堅持和正義;感慨軍事法庭的特殊化;贊嘆陪審團制度的人性化。總之,學到了很多。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法律都逐漸呈現一體化,各國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我相信我國對外來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針終將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各方面體制,依法治國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得到最大化的貫徹和實施。讓我們共同期待明天完善的法治社會!
⑸ 法律電影觀後感800字
從《秋菊打官司》看中國的法律建設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西北地區的一個小山村。秋菊的丈夫萬慶來因為要修辣椒樓而與村長王善堂發生了爭執,因為罵了村長而被被村長踢中要害。秋菊懷著身孕去找村長說理,村長不肯認錯。秋菊又到鄉政府告狀,在鄉政府的調解下村長答應賠償秋菊家的經濟損失,但是實際上並不服氣的村長把錢扔在地上,感到受到侮辱的秋菊沒有撿錢,因為秋菊本就不是要村長賠償經濟損失,她要的只是村長的一句道歉,她覺得村長打她丈夫打得太狠了。於是,沒有得到村長道歉的她去了縣里、市裡去討說法。在這過程中她受到了幾次欺騙,但同時也有好心人的幫助,小旅館的老闆、市公安局局長等等都給了她很大的幫助。不過,最終通過行政手段秋菊還是沒有討到她想要的說法。於是,在好心的局長的幫助下她又來到了法院,想要要通過訴訟討個說法。在第一次上訴失敗後,她再次提起了上訴,在判決結果還未出來的除夕之夜,秋菊難產,村長摒棄前嫌組織村民連夜把秋菊送到醫院,使秋菊順利生產,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萬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當秋菊家慶賀孩子滿月時,傳來法院判決,村長因傷害罪被刑事拘留十五天。望著遠處警車揚起的煙塵,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通過訴訟來獲得正義的,並且在我們看來她也確實獲得了正義。但實際上最後她獲得的正義並非她想要的正義,也許這對於秋菊來說更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她獲得的大概也只是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將村長送入監獄將使得秋菊在村民中的形象大減,人們會認為她不通情達理,不就是兩個人打了一下嘛,至於把人送進監獄嗎?但實際上秋菊上訴的目的並不是想要把村長送進監獄,她只是想讓村長承認自己錯了,甚至她都沒有想要村長賠償自己家的經濟損失,她只是覺得村長打人打的太狠了,這時不應該的。於是,雖然最後她贏了官司,但她並不開心,尤其是在自己難產是人家村長還不計前嫌幫助自己。把村長送入監獄也許會成為秋菊心中永遠的遺憾……
但是不想把村長送進監獄的秋菊最終還是把村長送進了監獄,盡管這並不是她的本意……也許這就是法律與傳統的道德觀念的沖突,這更是法治的無奈。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也只是社會規范的一種,法律既不是全部社會規范,也不能代替其他社會規范。而就道德來說,它是一個基本的社會准則,它不僅關乎人的行為,而且連接人的內心。法治要想離開道德而獨自存在,那隻是一種空想。法治不僅不會排斥道德,而且還是以道德的存在與作用的發揮作為社會基礎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范圍而要將其他社會規范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因此可以說秋菊打官司的結局就是法治的無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法治的無情使人望而生畏,避而遠之。法治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須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審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論事,根據當時人的訴訟請求來依法作出判決,一旦法官在判決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決內容(比如按照傳統的道德觀,順從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決該村長向秋菊道歉並賠償損失而不追究其他責任),其馬上就有可能被懷疑是否有受賄的嫌疑,而且社會也有可能會因此而亂了套。所以也只能把這歸咎為法治的無奈,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理論的發展人們慢慢的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對我國的法律制度現狀,我要說的是,各項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確實對我國人民的和諧生活功不可沒,也為我國的社會穩定奠定了基礎。在新頒布的眾多法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們國家雖然說起步比較晚,94年開始全面建立,但是我們國家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應該說是比較快的。國務院已經頒布了《法律援助條例》,而且在全國法律援助機構普遍上都建立了,據了解,每年實施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幾十萬件,應該說幫助那些社會弱勢群體維護了權利、討回了公道。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的是,國家在通過法律實現其權威時,如何在個人願望、社會效果和剛性的法律之間實現一種平衡,不再讓秋菊那樣雖然討得了說法,卻陷於茫然失落之中。
就目前我國公民法律素質狀況來看,應該說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舉個例子說吧,現在大部分人遇到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這裡面應當有什麼權利,應當怎麼保護自己的權利,這些權利觀念就能看出來老百姓的法律意識確實是提高了。再一個,大家遇到了糾紛,想到的都是通過法律途徑來討回公道,這也表明大家法律意識提高了。當然,我們國家由於幅員遼闊,各地發展還不平衡,有的地方城市裡面的市民法律意識高一點,偏遠地區的人受法律宣傳教育條件的限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偏遠地區的法律知識宣傳,就像在影片中如果村長知道那是違法的事情我想他也許就會在打人之前考慮一下了。那樣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一系列事情了。但是,雖然部分偏遠地區人民的法律意識還比較單薄,法律素質相對而言還比較差,總體來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完善,我國公民的法律素質在逐漸提高,這對於我國法制建設的進一步進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總而言之,我覺得,在逐步完善我國法制環境和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的同時,如果能夠實現個人願望、社會效果和法律之間的平衡的話,我國的和諧社會的目標的達到指日可待。
http://wenku..com/view/7696cd0c52ea551810a6878e.html
⑹ 法制教育微電影 觀後感
觀《法制教育片》觀後感
很久很久以前,聽到一個關於少年犯的故事,非常悲慘。曾以為那隻是故事,離我很遠很遠。今天,在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法制教育片,才知道,故事裡的事,離我們很近很近……
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不是一個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實,無處不在,觸手可及!財產糾紛,故意傷害,過失殺人,侵權,遭遇假貨維權……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國的花朵,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然而,有些花兒枯了,有些棟梁朽了。為什麼,為什麼?說來讓人扼腕長嘆!那些擁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語不合,便抄起刀子,舉起拳頭,狠狠地揮向朋友,同窗。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僅僅因為話不投機,便闖下大禍,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時間鬧得網上網下沸沸揚揚的葯家鑫事件。葯家鑫要是懂一點法律知識,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賠錢和償命之間作出選擇的。可惜,他枉為大學生,居然一點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費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沒有理由傷害它!如果我們做了錯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那麼,我們的父母,將是天底下最最傷心的人!我從網路上看到,葯家鑫的媽媽已經患上了抑鬱症,生不如死,多麼可憐的母親啊!
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一旦鑄成大錯,悔恨,自責,毫無用處。因為,世上沒有後悔葯可買。很多時候,犯罪只是一時沖動,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當我們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時候,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
同學們,讓我們自尊自愛,慎重交友,並且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願,藍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我祝願,陰暗骯臟的監獄里,永遠都不會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
⑺ 法律電影觀後感1200字
一開始,我對法律的認知並不多,只是有些模糊的概念,但讀了《法律讀本第一章》後,我不僅對法律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懂得了像家長不能侵犯孩子隱私這么法律條款。
我們有權讓父母在我們的撫養權內撫養我們的同時,也有權不讓父母偷窺到我們的隱私。隱私就是說只屬於我們自己的一些東西,譬如我們的日記,私人信件。。。。。。這些都是我們的個人隱私。如果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父母是不能私自偷看我們的日記的。這種行為,已經嚴重地違反了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里隱私保護法這條規定:《條例》對接納未成年人進網吧、父母偷看孩子聊天記錄、學校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等行為都作出了明文禁止。
所以說,偷看孩子日記或聊天記錄是犯法的。為了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一些家長背著孩子偷看他們的日記和qq聊天記錄。今後,這些表面上看是「為孩子好」的行為將被禁止。
但是,在如今這個世界,這個21世紀,這個什麼事情都完全不能由我們說了算的世界裡,又有多少學生的日記是可以受到保護,沒被家長看過的呢?又有多少家長真正在意過這些法律呢?真正在意過我們這么小孩的感受呢?很少,真的很少,我甚至敢說沒有。
我
一直很期待,甚至是認為我的父母是一個明智開放的父母,但是雖然表面上,他們總是對我的日記裝著滿不在乎的樣子,但暗地裡卻總是會為我的日記十分好奇。他
們好奇裡面的內容,好奇我在裡面有沒有寫他們是怎樣怎樣的,好奇那些關於我自己的小秘密。如果不巧,他們偷看日記時被我發現了,就算我生氣萬分,甚至頂
嘴。他們也只會說:「行了,你也不至於這樣。不就是偷看了你的日記嗎?我們只是為你好,我們只是想知道你內心的想法,想和你更融洽地相處好,僅此而已。」
有
時,我是真的很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這樣?難道我們小孩真的不應該有隱私嗎?不應該收藏些專屬於自己的小秘密嗎?難道那些法律條款都是擺設嗎?就算我們和
他們討論法律問題,他們也總會振振有詞地說:「我們可是你父母,你什麼東西我們沒看過?看一下你日記你還心急如焚了?」難道法律的束縛真的沒用嗎?他們偷
看我們的日記真的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這些問題,我到現在也想不明白。
就說說我自己一次發生的事情吧。
那天,我正在翻看自己
的日記時,恰巧這時,媽媽卻讓我去幫忙買東西。我立刻驚慌起來,趕緊把日記藏好,生怕媽媽偷看。然後以風的速度跑下樓去買完東西後,上樓時我還一直在擔憂
著媽媽會不會偷窺我的隱私,殊不知此時媽媽此時正看的津津有味了。當我叫媽媽開門時,卻覺得不對勁了,奇怪,媽媽不應該在廚房的嗎?應該聽得到我的喊聲的
啊。怎麼貌似在我卧室?於是,我緊張起來,輕聲地用鑰匙開了門後,躡手躡腳地來到卧室一探究竟。果然,媽媽真的坐在椅子上看我的日記。似乎是察覺到了有人
進來,發現是我後,她先是一陣詫異,然後又理所當然地說了一句「這些隱私最好少想點,影響學習。」我很生氣地說:「媽媽,你怎麼可以偷窺我隱私!」而媽媽
卻不以為然「偷看你一下日記而已,不用反應這么大吧?又不是國家秘籍。再說了,我可是你媽,有權利調查你在我看不到時的表現以及看看你心裡是不是有那些亂
七八糟的想法。」
其實,我很想對家長們說,日記是我們個人內心的表露,是我們內心世界的自己的想法。在成長之路上,誰都會有不可告人的小秘
密,誰都會有不可外露的隱私,誰都會有自己內心的想法,畢竟——沒有秘密長不大!如果家長偷窺了我們的隱私,偷看了我們的日記,就等於侵犯了我們的隱私,
扼殺了我們應有的隱私權。
這樣的話,就會對我們的心靈陰影,會讓我們對你們有隔。。你們總抱怨我們和你們不親,總是不冷不熱的樣子,但是,如果你們都無法做到不偷窺我們隱私的話,我們又怎麼願意和你們溝通呢?所以,為了親子之間的溝通,請你們不要再偷看我們的日記了。
⑻ 青少年犯罪的電影 《觀後感》 中學生800字作文
青少年是
,是國家的希望,是家庭的基石,是父母的寶貝,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風景線。
青少年的違法犯罪,是青春期蠢動時,做出的不理智的行為。
現在,中國的
越來越多,
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付出越來越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考慮事情還不成熟。而在生理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抉擇意識,並不理解父母和師長的
和殷切希望。父母對子女的情之深、愛之切,是中國的國情。在無形中養成了對孩子的
,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父母師長的
,在青少年的心理上,有時會造成
,稍不留意,就會做出出軌的行為。從小學
至大學中,青春期是最難教育的時期,老師和家長最為頭痛。如何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⑼ 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觀後感範文
這個月的十二日上午,我們去參觀了「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圖片展覽。在展覽的圖片中,那些少年犯殘忍的犯罪手段使我震驚和發指,但對他們的「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也充滿了同情和惋惜。正值花樣年華的他們,應該生活在充滿愛心的環境中,應該有著似錦的前程,但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他們親手斷送了,而把自己禁錮在了漫長的鐵窗生涯中。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年紀輕輕就會有那麼殘忍的手段?是什麼原因使他們變成這樣?
在圖片旁邊的解說詞中,「因交友不慎而勿入歧途」這幾個字頻頻出現,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結識了壞的朋友,自己也學著變壞,這大概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吧!這也就應驗了一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朱和墨都是一個人生活的環境,環境的好壞對一個人的成長的確具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壞的環境常常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腐化墮落。青少年因為結交了壞的朋友而使思想變質,導致最後走上犯罪道路,就是一個好的證明。但由此就斷言「近墨者一定黑」,我想這未免太絕對化了。
近墨者未必黑,否則,哪來「出淤泥而不染」呢?我們承認環境對人思想的影響作用,但並不是決定作用。近墨者到底黑不黑,這要看一個人的心靈如何。如果一個人的意志薄弱,那麼這個人在好的環境中未必能成才,在壞的環境中更要同流合污了。但如果一個人意志堅強,品德高尚,那他在壞的環境中不但不會被污染,反而能夠顯示出他的高風亮節。被稱為「中國脊樑」的魯迅先生,沒有因為生活在黑暗的舊社會而消沉,他對舊社會「濃黑的悲涼」深深地體會過了之後,以筆為槍,向那個他所憎恨的黑暗世界提出了挑戰.有些人民的公僕在金錢的誘惑面前,始終保持了廉潔的作風.這些都是"近墨者不黑"的表現,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表現!
可見,近墨者未必黑.但若近墨者變黑後,能夠浪子回頭,那也是難能可貴的.希望那些青少年罪犯們能夠在勞改中改造自己,盡快做回一個心靈健康的人.
⑽ 犯罪離我們有多遠觀後感作文三百字
《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部法律宣傳教育片,5個典型的青少年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犯罪的原因和結果。看過之後,我深有感觸,這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中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導致犯罪的因素。
經過對比與總結,我發現幾乎片中的5個青少年都是因為結交了不良人士造成的,他們的家庭環境不同,有出生在農村的,有出生在比較富裕的家庭,但無一例外,都是因為父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與孩子溝通,交談,導致青少年們沒有樹立起正確的法律意識。因為法律意識的淡薄,才忽視了犯罪的嚴重後果,從而走上了歧途。在此我呼籲家長們多與孩子溝通,走進他們的內心,讓他們健康成長。
我是一名小學生,沒見過什麼世面,但片中的大哥哥,卻使我震撼。我心中不由得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難道不知道這樣的後果嗎?這些範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我們應該遵守行為規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一個健康成長的好少年。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小病不治變大病,小錯不改變大錯。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習慣決定命運。某些不經意的動作,因沒及時改正,從而產生佔小便宜的想法,久而久之,就觸犯了法律。
人強則家興,家興則國富,人是根本,未來都由我們去發展。如果所有人像片中的大哥哥那樣,國家就不能發展。當好人總比壞人多,我覺得,好好讀書才能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為社會做出貢獻。
這部片子,讓我明白了很多,也讓我懂了很多,我希望自己長大之後是建設祖國的棟梁,就好像偉人孫中山從小就立下「振興中華」一樣,我也要建設祖國,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那些該受到法律制裁的壞人受到懲罰。
讓我們一起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公民!——————
今天下午,老師帶領我們到縣文化館觀看預防青少年犯罪圖展。這里圖文並茂:一幅幅圖片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一段段文字撥動著我們的心弦。
這里有一個小故事:一對兄弟,哥哥被人打了,回到家後,弟弟知道了,他很氣憤,就和哥哥商量去找那人報仇,他們奮力地發泄著自己心中的憤怒,沒想到居然把人打成了重傷。當然,他們兄弟倆也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嚴懲。這個故事讓我們觸目驚心,才十幾歲就竟然會這樣!花一般的年齡,他們卻早早地枯萎了。他們只能在高牆大院里想像同齡人的幸福生活。他們錯就錯在當時太沖動,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打架其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反而會給雙方帶來更多的麻煩。假如他們當時能夠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一談,就會消除對方對自己的誤會。古人說:「忍一言,風平浪盡;退一步,海闊天空。」弟弟假如忍住一時之氣,不和哥哥商量去報仇,那就不會有這悲慘的一幕,也就不會耽誤自己的一生。
可這樣的事例在我們身邊還舉不勝舉。青少年往往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