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老師的學校觀後感
寫作思路:認真觀看電影,然後將電影的主要內容詳細的描述出來,最後闡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正文:
電影《一個老師的學校》講述了一個從大山走出來的孩子高志遠經過慎重思考後,決定繼續回到他熟悉的大山做一名教師,給孩子們傳授知識和告訴他們山後面的世界。
他用現代化教育的理念讓山裡的孩子更好地理解生活。他的執著,他的堅持,他的韌勁,不僅教育了山裡的孩子,影響了村民,還感動了他的女朋友袁心潔,最終兩人一起留下將最後一屆畢業班送走。
本片由韓三明擔任製片,新人女導演易莉執導。本片希望對將去支教的畢業生有所助益,引起社會各界對少年兒童尤其是農村孩子教育和生活的重視。導演易莉是繼電影《愛心小天使》之後的又一部電影,著眼點在對現在教育觀念的體現,結合當前的水污染,展現了一段親情,愛情和師生情的大山背後的故事。
2012年9月10日教師節上午,導演易莉,攜主演付冰,肖和若凡等參加山西太原中影電影院舉行的電影《一個老師的學校》首映禮。活動現場,主持人的提問勾起了主創對老師們的思念和對學生生活的懷念,最後,大家繫上鮮艷的紅領巾,一齊敬禮鞠躬,說上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㈡ 電影《新來的李老師》觀後感
今天我在上網時無意間看到了一部電影《新來的李老師》,這部影片是根據真情實感來改編的故事,講述了一名從大城市到偏遠同村支教的大學生李青怎樣用自創的一套「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小學,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朴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就非常有趣。大學生李青為了保研到一個破舊的鄉下小學支教。這學校只有三個老師。可是李老師只把教育當做游戲,認為只要同學們開心就好,於是就把同學帶出去上課,並且在上課時李老師還在吃棒棒糖。一節課有40分鍾,李老師就只讓他們背一首古詩,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結果遭遇到姚老師的反對。沒有耕耘怎麼會有收獲呢?太堡村學校在期中考試中考了全縣的最後一名,原以為派來支教老師會使學校里同學們的分數有所提高,這樣就不會和其他學校合並了。但是,卻讓楊校長大失所望。校長也因此喝悶酒,舊病復發而住院。為了讓學生們成績好起來,學校改變了教學方案。李老師為了鼓勵小瘦能考到重點中學以學京劇使壓力化為動力,後來經過大家努力,學校終於考到了全縣第三,父親也感到欣慰,小瘦也夢想成真,和老師去城裡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熱愛,與真誠。姚老師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感到傷心。而李老師為了實現同學的理想,也放下了城裡人的架子,希望小瘦的父親能夠體諒,因為他知道童年對一個孩子是多麼的重要。當然,每個老師不會不愛自己的學生。我還覺得李老師雖然捉住了孩子們的童心,卻沒有使同學們的成績降下來。看了電影,我希望身邊有一位能理解孩子,關心孩子的好老師。我也希望有快樂的學習生活,不過我的身邊已經有了好幾位好老師,只希望壓力能化為動力使我更上一層樓!
難道不是嗎?這就是我們學生嚮往的生活!每一個人在幼年時都會覺得童年是美好的,他們都不會讓自己的童年被淹沒。
㈢ 看完老師我想上學電影的感受寫作文
電影主角是一個名叫王燕的女孩,講的是她怎樣利用假期賺學雜費的故事。王燕有兩個弟弟,因此家裡三個孩子上學。放假了,老師對她們說,開學的學雜費是二十四塊八元(以前是二十元),王燕的媽媽就不讓王燕上學了,說家裡沒有錢替她交學費,王燕就決定自己在假期里賺錢。
她先是把家裡的10個雞蛋賣了,賺了兩塊五。又花了一塊七元買了一支筆送給老師(其實是准備兩塊錢賣給老師的),老師給了她五塊錢,她又賺了三塊三元。後來,她通過買賣羊賺了五塊錢。除去路費和給弟弟買糖的錢,她正好賺了十塊錢。她用這十塊錢買了一張車票,和大人們一起去摘枸杞子。當時枸杞子的價錢是兩角錢一斤,她必須摘到一百多斤才夠(媽媽說要有小山那麼高)。開學那天,她滿臉灰塵回到學校,打開一直攥得緊緊的手,對老師說:「這是二十四塊八,我可以上學了!」
真的非常感人!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麼窮、那麼臟的地方(到處都是黃土,一點綠色都看不見)!想一想自己平時那麼不珍惜錢,真是慚愧!我非常敬佩王燕,我一定向她學習!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㈣ 看完《老師·好》之後,你有什麼感想
大家好,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很高興能解答這個問題,如題“看完《老師·好》之後,你有什麼感想?”下面我會詳細介紹,並對其進行說明。
在學生中,安靜是一位成績優異的女孩,家長慕名送她到苗宛秋的班級,在經歷很多不愉快的小插曲,她終於和同學們相處的非常融洽,卻因為苗宛秋被冤枉私自收費補課而停課受到影響。她放棄了演講的機會直奔縣長辦公處為老師鳴冤,她做到了!但迎接她的是迎面而來的卡車把她的自行車撞飛出去……而在劉昊不務正業推銷商品並因與小販爭執而被拘留背後是他長了腦瘤,努力掙錢想幫媽媽想活下去的故事。劉昊的自白:“我這里長了一個瘤,我們這地方看不好,要到大城市裡去,我知道要花好多錢,家裡人能借的都借了,還是不夠,我媽就我一個兒,我死了,以後誰照顧她啊?所以,我不想死,我想活著”。同《我不是葯神》中老媽媽一樣讓人感慨。
總之,《老師,好》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故事栩栩如生,人物有血有肉,觀之令人感動不已,給觀眾代入感非常之強大。
㈤ 求問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觀《叫我第一名》影片有感
就算學生與眾不同,也要給他們同樣的學習機會《叫我第一名》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講述的是患有妥瑞氏症的男孩努力不讓疾病阻礙他追求夢想的故事。
布拉德6歲患上妥瑞氏症,這是一種無法由意志控制的、快速的、盲目的影響大部分肌肉群的動作痙攣或者多種聲音痙攣的病。
因此,有時候他會不受控制地抽搐,並且會發出一些怪聲。從小他就被小孩子欺凌,被人取各種各樣的外號,常常因為發出怪聲而引起全班的鬨堂大笑,被老師認為是搗亂而被趕出學校。
就像我們不能理解包容我們的人時,他也曾因這些感到很失望,但從不會退縮。
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好媽媽,積極翻醫書,找病因;當他無法被學校老師理解時,
媽媽給他換了一所又一所學校,而堅持不去特殊學校,只為他能夠像其他孩子那樣健康地成長,而從不放棄他,而且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去向前。
他一直不被接受,直至他遇到了給他希望的校長。校長邀請他一同參加他從未參加過的音樂會。
音樂會上,小布拉德頻頻發出的聲音引人側目。
所有的孩子都望向小布拉德。
校長請小布拉德上台。
小布拉德拿著麥克風,面對著全校同學,一邊發著怪聲,抽動著脖子,一邊說:「我和大家一樣不喜歡我發出的聲音。可是,我不能控制,我有妥瑞氏症。而且當我緊張的時候,抽動會更頻繁。」
小布拉德說:「這種病現在沒葯可治。我想讓大家對待我像平常人一樣,這樣我想就不會那麼糟糕。」
這段讓我非常感動,起初我以為布拉德又要受到羞辱,沒想到校長用這種做法去幫助布拉德,讓大家都能夠理解他,而不用異樣排斥的眼光看待他。校長的做法,猶如一隻大手撥開了烏雲,使得小布萊恩後來的學生生涯,充滿了陽光。幾句話,一席教育,更為布拉德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一扇門,他更立志要成為像校長一樣愛孩子的人。
這段更讓我們明白,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的重要
,在布拉德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他們這些給予支持的人更是給他一股強大的推力,他的成功更離不開這些一直給予他支持的人。
在嘗試了很多次的求職失敗後,他終於找到了能夠接受他的學校,而在那實現了當一名教師的夢想,並在最後他被授予了年度最佳教師獎。
影片令人感動的地方特別多。
第一,布拉德忍受大家異樣的眼光,甚至是不公平的對待,但他卻能夠用一種坦然的態度去面對,並且用自己的實力去證明自己同樣能夠做正常人能夠做的事,甚至能夠比他們做得更好。
在這當中,雖然不乏有嘲諷,拒絕,失望,但他在面對每一次失敗的時候,都能夠重新地去嘗試。就像他說的那樣,別讓任何事情,擋住自己夢想的腳步。他的執著,他的不讓他的疾病占據主導的理念值得我們去深思。
第二,影片中的媽媽非常值得一提。他們能夠用包容的心去尊重別人,鼓勵支持布拉德。
媽媽一直鼓勵布拉德去追求值得追求的東西,她給予布拉德足夠的信任,相信他能夠去忠於自己的內心,想做就去做。第三,
可以說,布拉德的成功離不開他們的愛和支持。我們或許不會遇到像布拉德這樣的人,但我們在面對別人的缺點甚至是缺陷的時候,不應該去放大缺點,學會去包容,去理解,換位思考,這樣才能給予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後記1: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影片透視給我們的暗示有:他的校長、他的媽媽、他自己還有他的妥瑞症!後記2:這部影片是在我偶爾在風行上找到的,是很好的勵志影片。我覺得以後可以陸續播放給我們所幫扶的那些因家庭貧困而自卑的孩子看。
㈥ 電影レ2ᄋ1士觀看後有什麼感受30字作文
專業課的准備:敘事散文寫作、影評以及文藝常識,順便說一下面試。 散文:由於我們的語文課更多的建議大家寫議論文,所以敘事散文許多人並不是很熟悉,敘事散文多是寫一個人為主,要求兩個小時寫三千字左右。有一種自殺式的寫法:比如寫我的爸爸,先說我的爸爸是個誠實的人,下面舉個誠實的例子,然後寫是個和藹的人,下面再舉個和藹的例子,以此類推。這種寫法是鐵定拿不到高分的,因為這是議論文的寫法,不是敘事散文的寫法。什麼是敘事散文,可以用數學公式來比喻,前一種寫法就像解兩個一元一次方程,最後分別求出X和Y(誠實和和藹),而敘事散文的寫法是要求你把X和Y重新帶入一個新的二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說,要求你根據誠實、和藹兩個性格元素編一個新的故事,要求這個故事既體現了父親的誠實又體現了父親的和藹。希望我說得足夠明白。那麼寫什麼故事呢?許多同學苦於想不出故事來,想寫出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來確實是很難,敘事散文要求有真情實感,千萬別瞎編一些爸爸了媽媽重病之類的東西,這樣必,除非你有充分的把握。後來我發現,我們沒有故事並不是因為我們經歷的少,而是因為我們缺少對生活的感恩,我們總會忽略別人對我們的付出,所以我們想不起來。那麼就索性換一個思路,既然你想不出來別人如何對你好,那你總能想出來別人如何對你壞吧?如果你沒有喜歡的人,那你總有討厭的人吧?說起來很悲哀,我們能記住的只有別人是如何對不起你的。你現在就想一個你討厭的人出來,然後想想他做了什麼事情使你覺得他討厭,把這個事情寫下來,如果你覺得有意思,並且不反黨反社會,也不會顯出你是個陰暗的小人的話,就可以把這個事情當成你的儲備,你怎麼也要儲備三五個相互區別比較大的這樣的故事。到時考試的時候他不會要求你寫「我的爸爸」這樣的題目的,他會出「雨中」這樣的題目,你要根據這個題目聯想你自己的生活,看有沒有和這個契合的,比如一個事情原本發生在晴天,你如果覺得它有意思可以把它移到雨中來嘛,但要注意,至少要在字里行間透出「雨」的特色,比如加上句「雨滴在他面頰上流下」什麼的,而如果你選的故事所體現的氛圍與雨天很契合的話就會得高分了。 影評:影評就是給你放一部片子,然後讓你寫一篇影片評論,考的影片古今中外不限,所以是壓不到題的。有些學校相對更願意考近幾年出的國產電影,這也只是相對而言而已。影評考的是你對影像的感受能力,許多人為了考試去學電影的視聽語言,其實也沒有太多必要,因為影像的感受力是多年來養成的,不是速成的,如果你多年來平均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小時以上(不管看什麼),並且能看懂它說的是什麼,你就是有合格的影像感受力的。那麼如何把它開發出來呢?首先你在看影片的時候一定要去用心感覺你看影片時候的感受。但不是觀後感,常見自殺手段之一就是寫觀後感,觀後感是指的你看了這個片子後生發出去的和這個片子本身沒有關系的一些感受,不同於影評,寫影評一定要緊扣影片本身來寫,感受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能來自任何一個方面,比如故事、用光、色彩等等,自己注意去感受它,並且用准確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有人說「這個太懸了,我對影片沒有什麼感受」,那就寫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主題,寫你對影片主題的認識,並且寫出你自己的看法。一個是人物,寫你對人物性格的認識,比如他為什麼在當時會那麼做等等,影評要求寫兩千到三千字,你根據字數決定寫幾個人物,當你寫完女主角時發現里要求字數還差得遠呢,就再寫男主角,男主角寫完還不夠就再寫女配角,但寫了三四個也就不要再寫了,一般每論述一個點要在五百字以上,然後故事、攝影等方面的論述視個人情況自己處理,並不要求你寫的多專業,關鍵是要有自己真實的感受。影評本質上來說評論的是導演是如何講故事的,在寫的時候要緊緊抓住這一點。還有就是不要重新把故事情節說了一遍,那樣的話鐵定不過,必要的情節論述可以有,但不能多,加起來不能多於兩百字。看片子的時候帶個手電筒,帶上紙筆,當時想到什麼就記下來,有些人會把每一場戲講了什麼都寫下來,如果你對自己沒信心的話也可以這么做,但這有可能影響你看片子。 文藝常識:有些學校考文藝常識,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影視、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這個你要自己找本書背一下,另一部分是考你對一些文化現象的認識,這一部分是考試的主體。答這種題說白了就像答歷史政治大題一樣,需要你在了解這個事情的前提下有一些自己的認識,這個原則上講沒法准備,就看你平時的積累了。 面試:不管你考什麼,最後都會有一個面試,有的寫會考文藝常識和英語口語,而實際上這個事情很隨意,看當時老師對你的認識程度了,如果老師對你有興趣,可能都不會問這些。那麼會問什麼呢?各個學校不一樣,有兩種,一種是和你聊天,問你家在哪裡,對你家鄉有什麼看法,爸媽是干什麼的,你對你爸媽有什麼看法,談過戀愛沒有等等,如果你答得有意思,你就能過了,面試考的其實是你對世界的認識與感受、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你這個人有什麼亮點,你的策略就是你要努力引導話題向你熟悉的領域和你的個人興趣靠攏,這樣才有取勝的機會,如果老師看出你有這方面的企圖,他也會配合你的。還有一種就是相對不負責任的大波兒哄的考法,問你一些僵的問題(你對雷鋒精神的看法什麼的),甚至還有腦筋急轉彎,這種考法我就不多說了,如果你報管理系,很遺憾,你是後者。 細心的人已經發現了,其實各種考試考的中心並不是你對電影多熟悉,你對問題的認識有多深,你背了多少東西,而是你這個人的特色,也就是你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各位一定要注意挖掘自己的個性,並在考試時顯露出來。
㈦ 觀看老師好電影心得體會50個字
老師好這個電影很好看,老師很好,真的是全心全意對學生,學生們從不懂事到認識自己的錯誤,認同老師,真正成長,體現了老師和學生之間濃濃的情意,很感染人
㈧ 老師讀後感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一)我從朋友家借來一本名為《做最好的老師》的書,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寫的,當時我真真地閱讀完了,收獲很多,受益非淺。我想讀完一本書一定要留下讀書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澱些東西。於是當時我隨筆記下了自己的感想。讀這本書中李老師寫的總序,我更進一步了解了李老師,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對教育的滿腔熱愛外,更主要的是因為他曾經的文學夢。用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不止一次地慶幸我是一個教師,因為與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遠年輕;而且我特別慶幸我是語文老師,因為這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並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李老師的心靈追求,乃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快樂」;讀這本書我認識到了榜樣力量的偉大,李老師因為一直「追隨蘇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讀這本書,我通過李老師的誠摯的介紹我認識或者說了解了當今教育屆的名師,如,吳非,朱永新,洪鎮濤,蔣自立,程紅兵等等。我知道自己想地了解和學習這些名師必須購買他們的書籍,食取他們給同行釀制的最豐富的營養大餐。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應該「用行動追尋教育理想」,我們應該通過「閱讀提升生命的品格」,我們應該多讀一些「觸動心靈的書」。即使不讀書而看電影或電視也應細細地「品味」,認認真真地「揣摩」裡面的「人生百態」。這本書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於思考。其實一個合格的老師除了必不可少的閱讀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維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師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離不開這兩方面的,一個就是善於閱讀,另一個自然是善於思考。其實李老師的成功的秘訣無非是「實踐、思考並記錄」。我讀完這本書,記住了李老師的這句話,「對普通的一線中小學老師來說,只要堅持記錄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實踐,三年五年,一定會成為教育專家的!」我已經開始記錄我和學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為教育專家,而是渴望自己尋到教育的真諦,從而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更好的培養遇到我的每一個學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二)這個學期,我讀了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是編者精心地從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馬卡連柯、陶行知等那些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中選擇優中之優、重中之重,並對此生發一些感言後所編寫而成的。這本書讓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大教育家們那些膾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誨,也讓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於是我又另外購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和法國盧梭的教育專著《愛彌兒》,作為擴展閱讀。讀了這本書,我對蘇霍姆林斯基關於閱讀的論述印象最為深刻。「學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精神修養和興趣,取決於他的知識淵博和眼界廣闊的程度,還取決於:教師到學生這里來的時候帶了多少東西,教給學生多少東西,以及他還剩下多少東西。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蘇霍姆林斯基說優秀教師教學技巧的提高,皆是因為持之以恆的閱讀,依靠讀書來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之海。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的空閑時間,想使備課不成為單調乏味的坐著看教科書,那就請讀科學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門科學原理課的教科書成為你看來是最淺顯的課本。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備課就無須花幾小時了。」記得針對這條名言,有位成功的歷史教師曾說過:「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准備,或者說現場准備,只用了大約15分鍾。」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游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有的教師上課時盡管精心准備,教學環節可謂設計得天衣無縫,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讓人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我們常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扎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准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常識,教師還要廣泛涉獵知識,既源於教科書又要高於教科書,將難以消化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多的時候,才有可能深入淺出的應對所教的內容,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自己的敘述:「我私人的圖書館里,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我們或許做不到如蘇氏般偉大,但是我們至少也可以實踐「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為友。」對於學生,閱讀都同樣重要。「對於學生,尤其是對後進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為孩子提供閱讀的書籍,讓孩子讀到能使他感到驚奇與贊嘆的東西。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能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閱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付任何作業。在他的腦力勞動中就沒有死記硬背。他閱讀教科書或別的書籍時,比起那種不會同時閱讀和思考的學生來,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而沒有學業落後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實踐證明,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自學有一個必備的條件,這就是個人要積累一些藏書。我們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到小學畢業時擁有200-250本個人藏書,個別學生有400-500本書。」要知道這只是鄉村的一所學校呀。然而我國的閱讀形勢不容樂觀。2006年,中國出版社協會做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櫃;韓國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我國每年出版圖書不下30萬種,但是每一戶家庭的消費圖書數量不到1.75本,人均閱讀量小得可憐。有專家指出閱讀太重要了,閱讀能力高低直接關繫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但我們國家的閱讀力長期以來一直走低,導致國民素質降低。而閱讀習慣的培養,最需要的是我們這些老師們的努力。因為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們只有自己擁有了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關於教育,至今還未曾讀通一點皮毛,那就讓我再一次次走進,從那裡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吧!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三)手中捧著《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雋秀的字體,工整地排版,精美的包裝印刷……所有的這些都在第一時間深深地吸引了我。魏書生老師的書我讀過一些,《班主任工作漫談》是當時我最喜歡的一本,我很慶幸自己在剛畢業的時候就讀到這本書,他對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之,在我畢業那年,對班主任工作的茫然,讓我非常渴望能有一位名師指點我的工作,所以,對魏書生老師的書就更加愛不釋手了,在閱讀中,在學習中,潛移默化之間,對魏書生老師的理念更加深了一些理解。今天拿到的這本書我也是懷著一種崇拜的心情再次去翻閱魏書生老師的書。如何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眼前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所有人都知道,教師好做,優秀的的教師難當,更何況是最好的教師?國家的興衰都寄託在教育上,教育是立國之本,是中國走向富國強民的一天康莊大道,教育不發展好來,國家無未來。陶行知先生說過「倘若當老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教員的,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在老先生看來,」學而不厭「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學而不厭「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哪裡學?如何學?在陶行知先生的著作里都有提到過。學習,學習,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習,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得博。正如《論語》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我們的生活經驗也恰如其分地告訴我們能者為師的道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作為老師,首先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學生來學校的目的並不只是學好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成為一個社會的人,一個合格的人,懂得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和學問。如果每一個老師都把這樣一個理念深深刻在自己的腦海,並付諸實踐的話,我相信每一節課都會讓學生有所收獲。而我們目前的現狀如何呢?大多數的課堂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及設計的教學程序等都定位在完成知識性的任務。不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素質方面的要求,教學過程中也沒有能夠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好好利用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資源,學生處於被動角色。另外,在中國現有的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都在不知不覺中維護自己的」師道尊嚴「,上課的時候要求學生要坐端正,雙手平放在桌子上,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等等,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之中磨滅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他們與生俱來的那些活力。作為教師,自己學,向可愛的孩子們學,教學才能相長,任何單方面的努力換來的都是遺憾。要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角色的定位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擺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走出傳統誤區,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學習,在學中教,在教中學,引導學生的正確發展。魏書生老師則認為,教師是能夠找出適合學生階梯的人。他給我們的提示是教師要學會用心去」懶「:凡是學生能看會的,我不講;凡是學生查找資料後能學會的,我不講;凡是班幹部能教會的,我不講。咋一看,這三個凡是還真讓人吃驚,這樣一個」懶「教師能夠交出好的學生嗎?能夠讓學校領導和家長們滿意嗎?在此之前,我想沒有一個人會認可。特別是在教學一線工作崗位的老師,恨不得把課堂的一分鍾都掰成2分來用,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再三重復,生怕學生記不住。當然,魏書生老師的」懶「也不是沒有原則的,」懶「字背後還隱藏著很深的學問。」懶「字背後有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主人,放手讓學生去學習研究,讓他們自己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不懂的向教師尋求幫助),把教師一廂情願的勞動變成學生老師雙方自己的勞動成果。用教師的」懶「換來了學生的」勤「。」懶「字背後有目標。魏書生老師的懶其實是一種教育的指揮,但是他所用的每一步都會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行進,看似無意,實則用心良苦。」懶「字背後是勤奮。教師除了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瞭然於胸之外還需要教師對學生可能涉及的天文、地理、哲學、文學、時政等等都要有所涉獵,老師在課堂上的」懶「對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書中不僅提到了中國教育名家的很多智慧觀點,同時也把國外許多教育家的實例收入其中,這些中外思想火花的碰撞我想一定會讓每一個閱讀這本書的人得到收獲的!
㈨ 觀看講述優秀教師事跡的電影,寫一篇影評.寫作要動求:既有對電影中感人鏡天的生動描述和感悟
在那麼多優秀的教育類電影中,我選擇了倪萍主演的《美麗的大腳》來觀看,因為倪萍是我所熟悉的一位演員,她智慧而又知性,退出主持舞台的她更顯幽默和風趣,豁達和開朗的個性十分的吸引人。花了整整一個多小時害功憤嘉蒞黃縫萎俯聯,看完了整部電影,給我留下的除了感動之外,還有一抹淡淡的哀傷。
影片講述了黃土地上一位平凡的女教師——張美麗的故事。她的丈夫因為愚昧被判了死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沒有那樣的命運,她教自己的孩子讀書,後來又辦起了學校,教村裡的孩子讀書。學校辦起來了,她的孩子卻沒有了。但她沒有放棄這群毫不相乾的孩子,而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文化,上大學,成就自己的夢想,點亮山裡的希望。
影片中有許許多多平實卻感人的鏡頭,張美麗為了留住從北京來的夏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撿橘子皮,給夏老師泡茶喝。她給夏老師洗衣服,反而惹惱了夏老師,但她卻說:「夏老師,只要你高興,我咋都成。」可以說夏老師和張美麗是對比鮮明的兩種人,一位是美麗的、精緻的城裡人,一位卻是不美麗,甚至是有點粗糙的農村人,但是影片的魅力在於讓我們看到了人物內在的精神世界,忽視了這些外在性的東西,最終美麗歸於一點,那就是犧牲小我,給孩子們帶來希望的內在精神世界的高尚。那是與外表的美與丑都無關的,最終張美麗離開了,在為孩子們賣土豆,籌集費用的路上。夏老師從高高的黃土坡上一躍而下,一行淚水在滿臉是土的臉上顯得格外醒目。那時的她很美麗,因為我們看到了張美麗的精神在她身上的延續。可以說是朴實的張美麗感染了在城市裡養尊處優的夏雨。
影片落幕了,但是我們不會忘記在那片黃土地上那雙美麗的大腳,不會忘記張美麗帶著一群孩子歡呼雀躍的身影,不會忘記她把千里迢迢念成千里召召。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用藝術的方式感染和影響所有的看客。在平實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人性光輝的偉大。在我們的心目中,張美麗是成功的,雖然她並不完美,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夏雨老師,為孩子們延續著希望。
㈩ 關於校園的心得體會
法律教育是教育的種子陽光,樹木,水,肥的稻穀......對於我們的孩子,是走上梯子宮殿。可以讓新的一頁。如果盜賊,囚犯,年輕,太法制教育,以飽滿的道德,他們會成為罪犯呢?這表明,法律教育也不容忽視。所以,我覺得學習到合法的教育就是要學會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它教導我們要遵守守則,以符合學生的小學生守則「,員工必須遵守公司條例,以及每個公民都應該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這是「國家的法律,家有家規。」它教會我們不要沉迷於電子游戲,不抽煙,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視頻游戲使我們跌倒的成就,還浪費金錢,吸煙和飲酒對身體有害,毆打和小偷小摸的不良行為,也教會了我們如何防火和自救,燃放鞭炮等城市不能只是我們班經常開展小分隊。活動中,我將是最由一個團隊印象深刻的題目是:「告別依賴,學會獨立',在這個類將是,對一個人,近20歲,仍然依賴於這一天他的父親,不是好讀書,甚至一碗不會洗。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算命來幫助他的父親,認為父親能活到70歲,當場哭了,別人不解,然後他眼淚汪汪地說,他是30歲老父親大,他的父親去世,他是40歲,誰支持他呢?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一開始你會覺得好笑,你可以通過反射,你笑了嗎? 40歲,想留住他垂的父親,那麼父親是不是太可憐了?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法律教育,接受教育,講國家的文明的支柱。法律教育 - 最近迫在眉睫年,中國逐漸增加青少年犯罪,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不久前,我們觀看了戲劇學校組織,「法院辦公室」,故事曲折,動人,發人深省。一個十四歲的男孩被迫退出,因為貧困的家庭,學校,閑在家裡整天無所事事,漸漸染上賭博惡習,最後到賭債,竟錯過了殺,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心臟不能平靜啊,現在高得嚇人少年刑事紀錄,在21世紀,我們偉大祖國的日益繁榮,只是飛行的宇宙飛船載人飛船進入太空,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怎麼它使人們充分的理由?在我的身邊也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的表姐剛剛十六歲的,很不錯的成績,而是一群毒販被盯上了他,他假裝關閉,迫使他吃海洛因的結果,他成了癮君子傷害,從此再也沒有心思去學習,而當犯癮,他想用這筆錢購買毒品毒販,猖獗的逐漸回暖。永遠的錢用完了,所以他的錢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知道他是個好孩子,所以每次給他。慢慢開始懷疑自己的父親,直到最後不給他錢,他被拖欠的錢毒販,而一旦毒販對他說:不要擔心錢,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所以讓他斑點品牌汽車經銷商和兄弟會抓一把它在一起,使他不會還錢,並給了他海洛因,被逼無奈,而他周圍沒有人,搶劫和毒販誰不喂民警當場抓住,抓進一個小機構,受到法律的懲罰。一塊血淋淋的事實顯示,青少年犯罪已越來越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我們密切關注學校在這方面的宣傳,具體請以打開學生論壇一些法律專家,每個星期法律課一節,大部分學生增強法律意識,組織學習一些專題手抄報,寫有獎徵文,開展主題班會,學校廣播還介紹法律知識,老師帶我們參觀了監獄。總而言之,國家的法律,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簡單的國家,該國不能立足於世界更不用說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每一個在法國是最重要的。鄧小平爺爺在1986年,它指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以排除法律教育,小學,中學法制教育應進行。因此,我們每個人,學生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好學生,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