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起立,老師好》的觀後感
本片講述一個無知的學生,想通過幻想中的寶貝輕松實現自己的目的,最後終於明白了老師說的話,天上不會掉下餡餅,要通過自己的努力!
說起學校,最經典的一句話莫過於這一句了。「上課——起立——老師好!」
轉眼間,高一就這樣悄然離去,若不是因為期末考試的存在,我甚至不會想起:老師,我該上高二了。
面對高二,我不知道我該是什麼表情。我想笑,那是因為這表明我再一次長大了,我學會了更多的東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了……我又感到傷心,我知道,當我再次來到這里的時候,一切都變了,變得不再熟悉;我知道,那時,好友將不再相見,那是一種悲痛。
轉頭回看:我還記著什麼,我忘記了什麼,我變了沒有,我還是原先的我嗎?
只記得剛來這兒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懂,我只是和孩子一樣的天真。在這個一加一等於二的世界裡,一切的一切對於我來說既熟悉有陌生,我不知道接下來的我到底該幹些什麼。我只知道,學生以學習為天職,學生就是為了學習而存在,學生的任務就是學。這是多麼單純的想法。想想都有些懷念。
如今的我知道了更多。沒錯,學生以學習為天職,這是學生的本能。但是,我已經長大了,社會就在這里,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是能力,一種可以生存的能力。對於一個書獃子來說,一切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他根本就沒有任何在社會中立足的能力;對於一個只知道自己的人來說,一切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都是成員,我們永遠平等。
如與一位朋友分離,彼此有很多說,但都無法說出口,怕,怕會影響情緒,怕會思念永遠;又如與多年未見的朋友相見,本來滿肚子的墨水,本來想好的台詞,竟無法表達任何一句。高興的我有充滿著緊張。
我希望,世界由我主宰,這樣我就可以任我所願,讓我高興,讓我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自己的願望。我實現了,我終於夢到了。沒錯,那就是一個夢,夢中的我開心快樂、無憂無慮,沒有這些讓人哭笑的事,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祥和、那麼美麗。同樣的校園、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同學、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事情……一遍遍地發生著,似曾相識,卻又感到陌生,我無法知道在下一秒的這個地點究竟會發生什麼:也許,仍是這個門口,您又一次出來接我;也許,仍是這個辦公室,您會再次當中誇我;也許,仍是這個教室,您仍會批評我……當初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懷念……但,這畢竟是一個夢。
世界就是這樣,充滿著喜怒哀樂、充滿著無法預料的事情。
B. 《老師、好》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老師、好》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師、好》觀後感1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老師、好》苗宛秋語錄
《老師、好》這部電影,講的就是班主任苗宛秋與高中三年學生鬥智斗勇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感觸頗深,有爭吵,有溫情,有淚點,更有幸福。
愛是教育的底色,影片苗老師中在無意中得知學生劉昊得了腦瘤,需要一大筆醫葯費時,他動員班裡學生為他捐款,並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都悄悄地寄給了劉昊,當然一起寄去的還有學習資料。教育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重要的是沉甸甸的愛和責任。作為班主任,要做的可能更多,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及時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
我覺得最真實的反而是關於苗老師的細節,一些更有人情味的細節比如電影開頭別人說自行車是縣先進的獎品,苗老師認真糾正說是地區先進,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有些小虛榮但又真實得角色。
比如說選班長的時候,既有能力很強的關婷婷,還有氣勢很盛的洛小乙,苗老師獨斷專行地指定班長是他心目中的好苗子安靜,這是一個老師,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老師很明顯的特徵偏心,就跟我們當年上中學的時候成績最好的幾個同學就是霸佔著教室里最好的前幾排中間的位置,別人沒脾氣,跟現在排個座位得掉一堆頭發比省心多了,我們老師的原話是想坐前面中間?可以,下次考班上前三!這可能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吧。
比如去派出所把投機倒把的學生撈出來之後,硬是要把東西一起帶走的苗老師是真實的,那個威脅小舅子以後不許進我家家門的苗老師是真實的,那個拿到東西走到門口頭也不回地說了一句晚上去我家吃飯的苗老師也是真實的;
比如說當安靜給原來初中同學在小飯館門口補課的時候,苗老師說了一句:那你就不用復習了?回去!看你的書去!這點兒小心思,真實地讓我感動,可是,苗老師又放不下那些礦業中學的孩子,或者是怕安靜惦記這些老同學,他自己在家裡給他們免費補課,讓我心裡升起敬佩之情。
比如苗老師的鄰居在家裡辦班補課,他偷偷貓在人家門口偷聽,我猜他一定沒有檢舉告發之心,但是,是否存了自己辦班補課之意就不一定了。那個坐在黑暗之處糾結徘徊的也許才是一個真實的人。
比如苗老師在安靜車禍之後、冤屈被澄清之後、校長獎勵他一套住房之後選擇離開,我在內心揣測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卻又不敢妄加揣測,也許是因為無法原諒借自行車給安靜導致車禍的自己?也許是無法面對用安靜的一雙腿換來的清白以及那套房子?也許是累了?好吧,不猜了,因為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會選擇離開。
那個開學第一天就給學生下馬威的苗老師讓我覺得痛快,雖然有些借著在派出所工作的小舅子的威風的小市儈的感覺,但是依然覺得痛快。
現在不缺少火眼金睛發現學生問題的老師,但是還敢罰學生站(蹲、趴)在教室前面的老師已經很少了,因為教師這個職業現在儼然已經成為高危職業,我們為著一群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操心勞力,卻因為一句恨鐵不成鋼的話、一個無關痛癢的舉動,動輒被告狀到教育局,丟掉飯碗,動輒被打被捅,丟掉小命。
於是,家長不管,老師不敢管,哄著求著甚至跪著做教育,我們不知道,沒有懲戒的教育會造就一群什麼樣的孩子,心有戒尺,才能行有所止,願我們這個社會還心存對規則的敬畏。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要對孩子一視同仁。足夠的耐心,加上足夠的愛,才能讓一顆凍僵的心靈逐漸被滋潤,逐漸被溫暖。苗老師在面對問題學生洛小乙時,目光依然是充滿溫情的,他在小乙缺課之後,依然不放棄對他的找尋和思想引導。最終,他也用他的愛和真誠找回了小乙,更是打動了那些一直和他作對的孩子們的心。教育就是心與心的聯結和碰撞!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對話!
找到自己的生命原型,在最好的時光里與未來的自己同行。影片中苗老師原是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後來因為某些原因,上了師范大學。這是他的一個心結。可正是這個心結卻成了孩子們高考路上的動力。他們紛紛以苗老師為榜樣,誓要考上北京大學。很多時候,我們不經意地就成為了別人的榜樣!我們也在努力尋找著自己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學生同樣不例外,他們更需要在別人身上發現美好,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影片看著笑著就莫名哭了。所有的老師都一樣,目光里是對學生的期盼。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標一致。只是想,當孩子們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默默無聞而羞恥。
一個教師,如果能夠真正地影響幾個學生的生命,真正地走進他們的心靈,真正地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他的生命就是非常有價值的了。電影故事雖然結束了,但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責任一直在路上。
《老師、好》觀後感2
電影《老師·好》絕對是一部令人驚喜的好電影,沒有刻意的煽情,真實還原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高中校園生活,能讓你「笑著笑著就哭了」。讀書時代,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最珍貴最美好的時光,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反叛不羈,躁動不安,對古板嚴肅的老師是既敬且畏,又怕又恨。這種感受勢必令每一個進入影院的觀眾找到代入感和情感共鳴,不禁想起當年的自己和當年的老師,感動莫名。
《老師·好》是由我國著名相聲演員於謙監制,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秦鳴悅、徐子力、孫藝楊、徐紫茵、郝鵬飛、郜玄銘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該片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話說,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校園,接受著人們艷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苗宛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高一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上課!起立!老師好!」這樣的場景太熟悉,太親切了!80年代校園里課堂上的真實寫照,人們都印象深刻。影片中的苗老師管教學生經驗十分豐富,剛開始到教室上課起立時沒人起立,到最後,有學生一喊起立,馬上全體學生都站了起來大喊「老師好」。違反紀律不守規矩就罰站,「食古不化」的苗宛秋,成了學生心目中「不能接受新生事物」的封建老古董的化身。不甘服從這樣的統治和管理,用他們的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而反抗的方法,是拆老師的自行車後蓋擋泥板,讓他的襯衫上濺一身泥;把老師的自行車高高吊起,讓他夠不著拿不到。這種貓與老鼠、閻王與小鬼鬥法的把戲和場景,這種師生關系讓我們覺得再親切熟悉不過了。
電影中處處能引發從八十年代走過來的觀眾們的回憶狂潮。無論是教室里的一桌一椅,描刻「獎」字的鐵口盅,綠色斜挎包、28吋自行車還是燙發、口紅、錄音機、武俠小說、霹靂舞、冰棍、玻璃瓶裝的有色碳酸飲料、名字是無花果實質上是蘿卜絲的零食,無一不是八十年代的生活元素,這些極具年代意味的舊物,無一不讓你回想起從前的生活剪影,讓你「一秒回到高中時代」。其中最令筆者觸動的,是那個年代,穿著彈力健身衣跳健美操的情形,代表著青春、活力、時尚、能量的動感藝術體操,一點也不比如今風靡全國的瑜伽遜色。還有當時席捲全國的「費翔風」,激情澎湃的《冬天裡的一把火》,校園廣播經常播放的勵志歌曲《金梭和銀梭》,文藝演出經常排練的慷慨激昂的大合唱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
影院內,一群個性鮮明的少男少女,遇上一位「不近人情、嚴肅古板、多管閑事」的老師,相互撞擊迸發出來的火花,這種樸素的師生情,惹紅了多少人的眼眶啊。電影中的苗老師是很多人學生時代「最討厭」的那一類老師。你覺得老師嚴厲、多管閑事,但老師說的那句「我這是對你好」是用他的方式在對你好,他是如父如兄的要讓你上進、為你前程打算嘔心瀝血的那個人,那顆最真誠的心。多年以後,直到這個時候,你才知道,原來那個管你最嚴的老師,愛你最深。直到這個時候,你才知道,就算所有人都放棄了你,那個願意批評你的老師,是在你跌落進懸崖時,依然拼了命抓住你雙手的人。直到這個時候,你才知道,老師口中說的「這都是為你好」,真的都是為了你好。多少不羈的少年總是要在摔過跤、受了傷之後,才知道老師的啰嗦和訓斥到底是為誰好。都說:入學時有多恨老師的嚴厲,畢業時就有多捨不得老師的笑臉。
電影中的苗老師和千千萬萬的普通老師一樣,無論是品學兼優的學生,還是頻頻闖禍的「小混混」,老師都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在老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觀念里,老師的使命老師的責任就是要將學生們親手送上一條對他們來說最好的道路,成就更好的自己。正如苗老師說的:「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個十字路口,而真正好的道路就一兩條路」。
「高考」是莘莘學子人生中重要時刻,高考的老師更是為了讓考生考出最好的成績而默默付出心血。到如今,當分數與利益關系掛鉤,當功利與補習關系掛鉤,傳統教育正被某些酸鹼慢慢腐蝕,令人痛心,也正因為如此,曾經走過讀書時光的我們,更從電影中的苗老師身上想到自己當年的無私奉獻、循循教導的好老師,形象真實、飽滿、鮮活,那一份為人師者的情懷,那一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深厚情分。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教壇上總有誨人不倦的師者,值得人尊重和愛戴,正如電影結尾說的一句話:有些人看似已經走遠,但是從未離開。
《老師、好》觀後感3
《老師·好》這部影片,讓我開始明白了一個普通得使人容易忽略的一個細節,那就是講台上那位嚴厲的老師曾經年少張揚的青春。
或許,在年少輕狂時,若聽到老師講述他的青春,我大概就是一笑而過,過幾天就忘記了吧。 而在青春的刻刀在臉上留下歲月痕跡的當下,聽到苗老師講述他的年少,給我的內心帶來很多的觸動,感慨連連。
我開始意識到,有時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是開心的,但不一定是正確的;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一件事。
影片中,關婷婷因嫉妒生恨,故意說謊,不僅傷害了安靜的心,而且還破壞了小乙的入團一事。一時賭氣,一味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不考慮事情的正確與否,縱使自己獲得了快樂,但卻是短暫的,也為後來自己那段看似情深的友情為此斷裂而埋下伏筆。
電影是美好的,它給了你一個試錯的機會,又給了你一個補錯的機會。當關婷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在班上作自我檢討時,苗老師感到欣慰,看著同學之間的包容與團結,我也不禁為此動容。
只是,電影會給演員機會,但人生呢?機會會有,但不是一直都有。
說回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苗老師講述他的青春年少時的那個片段。
悅耳動聽的旋律,從苗老師手裡的口琴輕輕傳出,打碎了那個年代裡的沉悶,再繞過泛黃的課桌,聲聲入耳;一張未曾褪色的錄取通知書,卻抵擋不住那個年代的硝煙,化作書櫃里的藏品,藏在無聲歲月中。當影片響起屬於那個年代裡的歌聲,我漸迷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有信仰的年代裡,做事總有一股滿腔熱血。但在一個信仰多元的年代裡,總是伴隨著很多誘惑,一不小心就會很容易偏離航向,到不了夢想彼岸的危險。內心如何做到堅定夢想的信念,有所信仰,就顯得如此重要。
幸運會格外照顧努力、認真的人。關婷婷、安靜以及小乙等人憑借著努力與汗水獲得了冠軍,一行在苗老師家中歡樂聚餐時,小小的屋子,白熾燈光雖然微弱,但卻清晰了每一個人的笑聲與追求。
揉了揉眼角的手,像是發出來某種信號,內心開始獨白。他們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然有時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我漸漸明了,再次望向熒幕。只見安靜的目光,始終注視著手裡拿著的"藏品",我似乎看到她眼裡的抉擇,開始理解片頭所言,"苗老師所看到的希望".
是的,安靜的抉擇,正是苗老師所看到的希望。
然而,青春的選擇,有時候是任性的。安靜騎著苗老師那輛自行車轉方向的時候,我知道,她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然有時候不一定是正確的選擇。
當安靜安安靜靜倒在血泊中,苗老師看著手裡,一隻曾在課桌下偷偷編織,如今卻被青春的熱血染紅的蝴蝶時,一時難以言表,時間亦是無言。染血的蝴蝶,慢慢張開翅膀,翩翩起舞,它偷偷告訴了時光,自己見證了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三十年後的某個日子,蝴蝶掛在枝頭,如同夏日陽光,沐浴著漸漸遠去的身影,也照耀著安靜微笑的臉頰。
當青春把最後一個身影拉進畢業相片中,影片為此落幕,但人生依然繼續。
《老師·好》確實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在注重學生個性描畫的同時,也花費了很多筆墨去描繪老師,讓我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去看待青春,也給自己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同時,我也發現一個青春題材的通病,那就是綠皮火車了。為什麼總有那麼一個人,喜歡乘綠皮火車去遠方追求?
或許,我們總覺得自己距離美好的事物很遠很遠,很難觸碰的緣故吧,一方的成就往往需要另一方的犧牲。
起初看到小乙的斧頭,被扔在課桌里,又扔在關婷婷家裡的餐桌上,我以為那會是一場怎樣的腥風或血雨。然而,轟轟烈烈抵不過老師的細雨輕風,一切的一切,被春風感化,歸於平凡而偉大的學習中,或許,這正是一些人的青春吧,年少竟如此安好,安好。
後記:在此,特別感謝我的朋友C君,親自挑選了這一部影片,讓我有機會觀看了這么好的一部電影。不然,要是讓我挑選的話,估計就是在某部科幻片里假裝熱血青年。因此,謝謝C君!同時,這也讓我堅定了以後多與朋友面對面交流的決心,朋友往往會帶給人一些驚喜,以獨特的眼光發現的美,分享後,讓我有所思考有所收獲,謝謝你們!
此外,有時候,一部電影,就像一首歌,好聽與否,在於它是否唱進了心裡,撥動你此刻的心弦。青春,或是許多人心裡的必有的一根琴弦。也許,當你步入影院,走進《老師·好》,安靜坐下時,琴弦早已動了心。
《老師、好》觀後感4
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孩子小時候,輕微的硅傷碰痛的事會常常發生。家長一方面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這些事情發生時,也不過分大驚小怪。盡量以輕鬆快樂的表情相對,讓孩子覺得這是多麼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動不動就一臉驚慌失措,不但不能給孩子安慰,還把他叮著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會產生恐懼。家長所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
今天下了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確實一個懂得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媽媽比一個老師重要的多,因為媽媽從小就開始影響著孩子。
才讀了3個故事我就激動的來寫下感受
第一個故事說打針有點痛,讓孩子知道打針是痛的,但是可以忍,如果真的忍不住可以哭。 讓孩子自己去驗證媽媽的話說的對不對,有沒有欺騙孩子。告訴我們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擴大或者縮小這個痛苦,實事求是的說出來反而能讓孩子接受。你一再的說不通孩子感覺被欺騙了就懼怕了打針,你用暴力哄騙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有幾個原則:
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 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間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二是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 比如告訴孩子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三是對於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 比如許多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解孩子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警察就要來『抓你」,或「吃了這葯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兒童應該從小學會理性面對一些困難或痛苦,不僅能緩解痛苦,還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第二個故事別捉弄孩子。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特別提示
成人覺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棄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勸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蘋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俱和片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在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
第三個故事給板凳揉揉痛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論著《愛彌兒》 中談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時認為,人在開頭的一剎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清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家長對此應敏感,要用一些心,讓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為砌築兒童美好情操大廈的`一磚一石。
我們一方面要非常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這些事情發生時,也不過分大驚小怪。盡量以輕鬆快樂的表情相對,讓她覺得這是多麼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動不動就一臉驚慌失措,不但不能給孩子安慰,還把孩子嚇著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會產生恐懼。
教孩子「給小板凳揉痛」與其說是一個技巧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教育觀或哲學觀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蘊含的價值觀的和諧統一,只有前後統一的東西,才能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並穩定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他們做事的風格。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系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當「給小板凳揉揉痛」成為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時,他在生活中處處給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從生活中能獲得的,也正是這些。
《老師、好》觀後感5
昨日下班無事,一個人去看了《老師,好》。想去看電影很久了,總因各種事耽擱拖著沒去成,可能心裡對獨自進影院是有些畏懼的。昨天終於把思想轉化為行動,沒成想,第一次獨自觀影是和一幫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真是萬萬沒想到。
和學生一起看《老師,好》說起來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年紀小難免鬧騰,而且旁邊的小女生一句「什麼叫成分高?」便把劇組辛苦營造的年代感給吹散了,入不了戲,只能以一個客觀的身份在戲外游盪。
寫影評也是臨時決定的,不是因為想寫,也不是因為文筆好,寫起文章信手拈來,恰恰相反,是因為太久沒有寫過文章而不知道怎麼寫了,突然意識到這點讓我心中一驚,寒窗苦讀二十載才學會的一點本領就這樣輕易的被遺忘是可惜的,所以,即便無從下筆,即便心中無物,即便絞盡腦汁,也要記錄點什麼,寫下點什麼。
如果要給這部影片打個分,我會給出85分。理由如下:
第一,影片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於謙飾演的老師是地區優秀教師,年年獲得優秀標准表彰,騎的自行車、用的水杯都是教書育人獲得的獎勵,毫無疑問,這是一名中國優秀教師的代表。除了這些標簽化的名頭與標志性的獎品,這位老師在行動上也是一個標准化的好老師。課堂上,嚴肅教學,對於學生的外貌衣著、課堂紀律、行為作風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允許學生做出格之事。在生活上,學生患腦瘤,他捐出一個月的工資;學生自甘墮落混社會,他硬是沖二愣子把失足學生從酒桌上拉回來;學生高考前花時間給其他同學補習,他為了給學生節省時間,自己不辭辛苦辦起了免費補習班,為此還被停職處分。這樣一位教師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為了學生,一心撲在了事業上。而這幫學生呢,有調皮搗蛋混沌度日的,有不學無術愛耍小聰明的,有思想早熟不遵守校規校紀的,也有年輕氣盛撒潑耍橫的,但經過老師的悉心教導,沒有出現兄弟撕破臉、打架誤終生、為情愛墮胎這種萎靡消極版青春事件,體現的還是孺子可教的思想。所以,從學生到老師都是正面人物,是國產青春片里少有的正面教育片。
第二,故事結構緊湊。以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先是學生為報復老師沒收他們的違規物品而破壞自行車,要給老師一個下馬威;緊接著便因為被老師誤解懷恨在心而對自行車進行二次破壞;然後為感謝老師又主動修復自行車;最後因為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而主動幫助尋回丟失的自行車。由自行車串聯起學生生病、入團、迷途知返,老師辦補習班、學校舉辦藝術節等一系列校園事件,將師生矛盾由激化、高潮,到互相理解,逐漸和解,情感轉折融入事件發展當中,自然流暢。雖然都是些平淡無奇的青春故事,也沒什麼新奇事件,但正因如此,反而顯得真實,平淡中自有一種深入人心的力量,這大概就叫平凡的事件最能打動人心吧。
第三,喜劇效果增分添彩。影片開頭,老師與學生第一次課堂相見便弄得劍拔弩張,甚是緊張,隨後老師說道當地派出所所長是自己親小舅子,課堂上說不了的理自有地方說去,前面還是教書育人的嚴謹話風,這里突然就有了講相聲的流氣婉轉,教師的形象也由古板嚴肅變得有些生動可愛,讓人不禁浣而一笑。之後班裡的混世魔王為了入團去老師家拍馬屁,卻被誤以為是報復家人,老師慌亂中一邊不忘口中聖賢育人:禍不及妻兒,一邊手抓掃帚當武器,邊說邊退讓,最後閉著眼睛卵舞掃帚,一本正經的先生形象盡毀,原來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會害怕和慌亂。不禁生出這樣的感慨,又笑又感動。至於學生,喜歡武俠小說的戴眼鏡男生的一篇充滿武林風味的入團申請書就足以讓人捧腹了。這些笑點及時化解了片中的緊張氛圍,讓人輕松觀影,又不忘受教,值得稱贊。
電影雖整體流暢完整,但也不是完美無缺,其中有兩處就讓人覺得差強人意。第一處是學生生病。一個平時搞點小生意,在同學間賣些口紅、蛤蟆鏡、絲襪之類的小東西的學生在因為一起校園外的「生意搶奪戰」狼狽負傷,被抓進派出所,當老師深夜將其領回並在路邊攤請以吃食時,突然就爆出患有腦瘤需要手術這種生死大事,令觀眾沒有一點點防備就被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有點蒙圈,迅速到來的情感暴擊也讓人來不及接招。如果說這個事件只是許多校園小事件中的一個,用不著潑墨鋪陳,採用簡短處理的方式不算突兀的話,接下來的事件應該算是天降利刃,快且准,名副其實的「飛來橫禍」。幫老師去縣委伸冤成功的學霸還來不及歡喜便被一輛貨車撞傷住院,生死未卜,這個老師抱有最大希望的學生,背負著不僅是自己的理想,同時也是老師的夢想的學生就這樣錯過了高考,並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情節的突轉急下讓人摸不著頭腦,難免影響故事整體效果。有人說這樣的處理,包括後來老師的離開,是為了表達對教育的批判。一個勤奮上進的女生苦苦求學十多載,思想端正,品學兼優,為了自己的也是老師的理想勇於拼搏,並且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達成所願,這有什麼不妥嗎?一個榮獲各種教育教學獎項的老教師,傾其所有教書育人,這又有什麼值得批判的呢?讓人想不透。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起了一部上學時看過的法國的同類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也是讓人笑中含淚、多有感觸的優秀影片。相較於這部影片,《老師,好》的情節轉換多,事件多,頭緒多,思想立意更多重、更隱晦。而《放牛班的春天》就顯得簡單直白得多,但更能觸動人心,這可能與影片中的音樂情節有關,畢竟「聲入人心」。
《老師,好》是目前國產師生片中的翹楚,能否以此打開中國教育電影的新天地,我們拭目以待。
C. 《起立,老師好》觀後感400字
《老師好》這部電影由於謙、湯夢佳等主演,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但是對於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在能今後的道路上能選擇正確的方向就足夠了。
首先,先感謝一下「教師」這個群體。在劉慈欣筆下的小說中,外星人不理解居然人類會有一大批放棄勞動生產,專業從事「知識的代際傳遞」的群體。(《鄉村教師》)然而,在我們這個弱小的種群發明新的知識學習方法之前,這樣的「犧牲」仍無法避免。於謙在本片中飾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對「問題班級」的模範高中教師,希望孩子們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聊聊這部片子吧。總的來說,作為青春片,在劇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臉譜化的學生形象,刺頭、學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閨蜜情都有較好的展現。「自行車」作為全片的線索,「癌症」、「早戀」、「車禍」等橋段雖俗套,但講述完整可信。本片結尾,沒有對「高考」和眾人結局描寫,僅突出苗老師的「不告而別」(難道人民教師就不該對妻兒負起責任嗎?)覺得有些突兀。沒有驚喜,7.5分可。
於謙老師「相聲皇後」在影視劇上的演技還是遠勝郭老師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員演技在線,期待他們今後的發展。吳京、艾倫、張國立、喬杉、孫越等一大批「德雲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給本劇平添不少喜劇成分,沖這些,本片還是值得進影院一看的。
藝術基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我覺得不必斤斤計較影片中所有細節的可行性。每一個人物,我們身邊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過「臉譜化」、「戲劇化」的加深,最終在「理想」和「真實」間拿捏尺度,這是戲劇。
老師是平凡人,他們也會追求學校分的福利房,會在意一年又一年評比的「優秀」榮譽,也會在妻兒的落魄中動課外輔導掙錢的心思。我們顯然不能苛求他們,要求他們全知全能。他們在我們之前出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給青春的我們以指引,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了。感謝在最美好的時光,有他們作伴。
願天下所有教師身體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滿天下。
《老師·好》觀後感
最近閑來無事,就與好友相約某達影院,看這一部似乎又一「俗套」的電影。
「八十年代」在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並不鮮見,電影《老師·好》同樣將背景聚焦在1985年的南宿一中,無論是小賣部的無花果、汽水和冰棍兒,還是珍貴的錄音機、自行車,全片的布景和道具陳列無不烘托出一個切實屬於八十年代的氛圍。與以往的青春片不同,電影極其難得地將視角放在「老師」這個身份下,講的是以教師苗宛秋為核心的三班一幹人等的八十年代中國青春。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高中老師諸如「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等上了大學就幸福了」、「現在還有老師管你們,等上了大學,就算想要被老師管,老師也不來管你們了」的共同訓誡。回想看看,恐怕其他任何國家的教師都不會比中國的高中教師操心更多。
電影中的「苗宛秋」正是這樣一名典型的人民教師。
苗老師並不完美,他有種種缺點。譬如說他有些古板,不夠「民主」,也不擅長學生們打成一片。他多少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些偏見,在乎榮譽,相當看重學習成績,偏愛傳統意義上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安靜。
可也正是這樣的苗老師,拮據的他為學生捐出自己的工資;他堅守知識分子的自尊心,不願腆著臉為分房子與校長爭論;彼此不熟悉時,他看見洛小乙給孩子買冰棍會驚恐大呼「丟掉!」,但他也會戰戰兢兢將桀驁不馴的少年從街頭混混的酒局喊回家;他斥責安靜浪費時間為老同學補習,又主動利用晚上的私人時間給不認識的學生免費補課。這樣的苗老師平凡、普通又正派,看似只會將「成績」當作評判標尺,實際又發自內心疼愛學生,希望他們走上正途。想必大多數人的學生時代都碰到過這樣的老師吧。
1965年,苗宛秋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家庭關系,他沒能如願進入心中的神聖殿堂。1966年,高考被廢除。從此這張錄取通知書成為苗宛秋的心病,倘若他當年念了北大,如今還會在某個小鎮某所學校為某套房子摧眉折腰嗎?十年過去,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考上大學幾乎等於改變命運。苗宛秋對於安靜的器重,實際是自身不得志的投射,他將未競的理想放在安靜身上,也深知高考對於這些年輕人的重要性。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以後,他們摔過人生的跟頭,這才慢慢理解老師當年的嚴格、苦口婆心,明白他的嘮叨究竟飽含多少殷切的期望。電影通過安靜的失利完成「苗宛秋」這個人物的成長,他最好的光輝歲月不在過去,而是和那群學生們鬥智斗勇的時光。
於謙老師飾演的苗宛秋,對學生的種種關懷和愛護,在我身上都能找到影子,老師對學生那份永不放棄的執念,才是師生情誼之中最深沉的愛。責之深,愛之切。原來的不能理解,知道現在自己需要獨當一面的時候,才能懂得那份恨鐵不成鋼的愛意。如果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我想一輩子都置身於那個美好的校園,我的似水流年。洛小乙對安靜的那份純潔的愛,安靜的手足無措,心裡卻是在悸動。青澀,懵懂,恰到好處。只有在那個時代,才能找到柏拉圖式的愛情,真摯,純潔,令人嚮往,心曠神怡。對患病同學的傾心相助也是專屬於那個時代的符號。這個世界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苗宛秋老師在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卻無法進入讀書的遺憾,也造就了他對同學們的嚴格要求,希望同學們一心專注於高考,不被其他的事物所困擾,這也正是如今千千萬萬的高中老師的一個最終訴求。原來對教育體制的不理解,甚至有些憤怒。直到身處大學的我才能明白這個世界的一切。也是從那時起,我才能真正的俯下身去填充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愛的事物和所需要的一切。電影中的青澀懵懂的愛慕,對老師暗地裡的反抗,對未來的期待與迷茫,對同學之間那份難以割捨的友情,全部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高中時代的那份感同身受的情感。一部好的電影,在我的心裡永遠不是人物演技在線,劇情沖突劇烈,情節安排嚴密,邏輯合理,而是真正的能觸動人心,碰到我內心最柔弱的地方。讓已過許久的我有了次灑脫的釋放,讓我的那一刻的青蔥歲月全部留在那似水流年的時代吧。
D. 如何評價電影《老師·好》
1、笑著笑著就哭了
讀書時代,是每個人最為珍貴的時光,青春年少,放盪不羈,躁動不安,風華正茂可以形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每個學生。回憶終歸是回憶,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希望回到那個年代。老師的嚴肅讓人尊敬與敬畏,但又讓人害怕。小時候上學被老師拳打腳踢是常事,現在回頭想想當時老師真是恨鐵不成鋼,被打真是活該。
2、場景熟悉,親切
「同學們,上課」,「起立」,「老師好」。「老師好」這三個字喊了無數遍,也不覺得膩,因為對老師充滿了敬畏。教室里的桌椅,牆上掛的獎狀,28寸的大梁自行車,燙發,口紅,武俠小說,錄音機,霹靂舞,冰棍,有色碳酸飲料等等,讓每個人都想起了那個年代生活場景,有著強烈的年代代入感。這些標志性的年代舊物,真的是勾起了每個人的回憶狂潮。
3、演繹真誠
老師經常的一句話「我這是為你好」,剛開始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不以為然,你覺得老師嚴肅嚴厲,管的事多,現在才知道,當初管你最嚴的那個老師才是愛你疼你的人。狂放不羈的少年在摔過跤,流過血之後才知道老師的啰嗦與教導是真的為你好。
4、影射現實
高考會改變命運,是莘莘學子人生路中十分關鍵的時刻。老師更是默默付出著心血。反觀現在,分數掛鉤利益,功利掛鉤補習,傳統教育正在慢慢被腐蝕,令人痛心。正因為如此,我們會想到學生時代對我們無私奉獻、耐心教導的好老師。為師者,值得尊敬與愛戴,那些孜孜不倦奉獻的好老師大有人在。電影結尾中的一句話說的非常好:「有些人看似已經走遠,但是從未離開」。
當時在電影院看的這個電影,可以說有很大的驚喜。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大場面、大製作的電影市場。這片子算是不錯一股小清流。
首先:演員來看就我個人就認識於謙,沒想到演得那麼好,真的不會演電影的相聲演員不是好老師。其他兩個男女主角也不錯尤其是男主角我很喜歡。
在者,就是故事情節相對來說沒有啥出彩,但是朴實清新而且不是很做作離譜。而且又帶點小感動。
最後,就是我最後那個年代感氛圍感,因為我也是80後,可能一下子有那種帶入感。其中幾個配角老戲骨也刻畫很好。台詞有些地方蠻經典的。總體來說,看了太多那種大製作注重畫面感的大片看看這個能讓自己安靜一下感動一下很好
E.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電影將在臨邑縣境內拍攝,故事人物以趙同花和她的4個學生為主,時間跨度長達30年。影片將用全新的視角、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一位熱情開朗、執拗倔強、愛生勝子的基層一線教師的光輝形象。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1
近日,由臨邑縣委宣傳部及中國四維創意影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電影《起立,老師好》在省委組織部組織的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評審中獲「十部最佳」獎。 電影《起立,老師好》於2012年4月17日在臨南鎮育才小學正式開拍,影片以臨邑縣臨南鎮育才小學校長趙同花為原型,講述了該趙同花紮根基層,精心育人的感人故事,用全新的視角、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一位熱情開朗、執拗倔強、特別有親和力、愛生勝子的基層一線教師光輝形象,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堅守在基層教育一線教職員工們的時代風采。
趙同花今年51歲,16歲起做教師,她紮根鄉村教育,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教學質量多年來在全縣名列前茅。「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盞燈,只要點亮那盞燈,光明就將伴隨他一生。」趙同花最大的夢想,就是讓一批批鄉村裡的孩子走出去。2005年起,趙同花擔任臨南鎮育才小學校長,為了讓輟學的孩子繼續上學,她走村入戶,挨家挨戶登門勸說,甚至幫學生家長幹活以博得其感動。靠著執著的信念,她使一個個失學兒童重返學校,多年來,該校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為了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趙同花給他們墊付學費、做飯洗衣、理發洗澡,還發動全校老師,利用班會時間,進行了「我會剪指甲」、「我會釘紐扣」、「我會洗頭發」、「我會洗內衣」、「我會做飯菜」等一系列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培養了孩子的健康意識和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
趙同花的丈夫王傳民是臨沂礦務局新驛煤礦的工程師,夫妻倆常年分居。早在十幾年前,王傳民就把趙同花母子倆的戶口遷到了煤礦,礦領導器重王傳民的才幹,兩次主動提出調趙同花去礦上工作,但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趙同花一次又一次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三十多年來,她以校為家,用愛心哺育桃李,先後榮獲「山東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山東省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市級優秀教師」、「全國最美鄉村教師」提名獎、「德州市最美平凡人」、「山東好人」等20餘項榮譽稱號,其事跡相繼被《德州日報》、《德州晚報》、《大眾日報》、《山東教育》、《中國教育報》及省市電視台等媒體在重要位置予以報道。
據了解,這部電影總投資120餘萬元,片長90分鍾,為劇情故事片,藝術、技術質量均達到國家標准。作品在臨邑境內拍攝,主要人物為趙同花和她的4個學生,時間跨度達30餘年,除主要演員外,群眾演員優先使用了當地百姓。 據悉,該電影現已在中央級及地方電視台、全國各院線進行了播放,並參加2012至2013年國內部分電視劇、電影獎項的評選。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2
今天中午我在辦公室觀看了《起立老師好》電影,看到那一幕幕的畫面,觀看中我的眼淚不停再流,當主人公出現時全場起立叫一聲「老師好」,曾經的我覺得這一聲過於形式化,而今天的這一聲到現在一直回盪在我的腦海里,就這一聲讓我感到了做教師的意義,就這一聲震撼、洗滌了我的心靈.....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如此的渺小,雖然我們都有共同的職業;看著看著我能做為一名城市教師感到如此的幸福。
曾經的我是如此迷茫,會抱怨工作種植豢歟?峋醯米約菏譴蟛男∮昧耍?岫宰約汗ぷ韉囊庖宀??騁桑鶴鑫?淌Φ奈掖嬖詰囊庖迨鞘裁?當我看完這段視頻的時候我也許已經找到了答案。我跟音大姐聊天的時候我說,做為一名最前線的工作教育者,我們的最價值的是當我們老去躺在床上的時候,我們能問心無愧的說我沒有糊過一節課,沒有放棄過一個學生。也許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是至少我們盡力了,這也許是我這種覺悟低的人才有的感慨吧,與他們相比我就是一粒塵土。
記得暑假看書的時候有這么一段話「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己」這也與晚會頒獎嘉賓嚴肅老師說的:「他們是最純凈的人」不謀而合。
突然之間似乎我頓悟了,我該做一名什麼樣的教育工作者,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一聲「老師好」在看完視頻之後還依然那麼響亮,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愛,都嚮往美好,只是在不經意間丟失了,或者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呈現罷了。很感謝那些最美鄉村教師,是你們給我上了這么美好感人的一課,謝謝!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3
通過觀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裡,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麼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
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周麗娜,新疆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亞維勒克村雙語幼兒園女教師,是全村2700人中唯一的漢族人。當初,她為愛追隨丈夫乃斯如拉·吾買爾來到新疆阿圖什。沒想到,在這里她實現了兒時的「教師夢」。周麗娜的工資不多,但她堅持每月拿出100元資助貧困學生。她說:「我的夢實現了。作為老師,能做的就是盡我所能幫助更多孩子實現夢想。」
海南省澄邁縣永發中心學校儒林小學的語文教師曾維奮從小也有一個「教師夢」,只不過他的圓夢之路更加艱辛。1995年,身為優秀畢業生的曾維奮被分配到澄邁中學,卻在只有一個月就要上班的時候發生意外事故,導致腰椎骨斷裂,下半身癱瘓。為了能夠站在講台上,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堅持進行康復訓練。從門口的三級台階到三尺講台,這段短短的路他走了六年。當曾維奮終於站在魂牽夢縈的講台,學生齊刷刷地起立喊「老師好」時,他流下了眼淚。看到這里,我也流下了眼淚。
觀看了這個節目,朴實鄉村教師的執著與博愛,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最美鄉村教師」那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精神。最美老師,美在責任。他們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充分體現了他們敢於負責,敢於擔當的精神。向他們學習,就是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把崗位當作社會責任,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的追求,滿腔熱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項工作,踏踏實實地幹事,兢兢業業地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二是樂於助人、至善大愛的精神。最美教師,美在大愛。這種愛就是把學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裡,對學生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堅守著可以沒有大師,沒有大樓,但絕不能沒有大愛的堅韌的信念和價值觀。向最美教師學習,就是要傳承中華的美德,弘揚大愛精神,本著愛人民、愛社會、愛他人的博大情懷,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 第三是甘於奉獻、團結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師,美在團隊。正是因為學校的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贊歌。向他們學習,就要增強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強化團隊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強化工作的合力,為振興永康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裡,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麼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堅持和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因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正是有許許多多這些默默無
聞耕耘在中國鄉村教育事業中的教師,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才有了飛向未來理想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