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中國電影游戲審核制度
擴展閱讀
像電影劇情的游戲 2025-08-25 14:18:37
外國電影打孩子屁股 2025-08-25 14:10:28
泰國電影末路 2025-08-25 14:07:25

中國電影游戲審核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5-17 18:04:05

⑴ 中國電影審查制度的電影審查流程

審查流程,首先是由製片單位「自審」,再由製片單位向電影局遞交審查申請書,接著就是電審會看片,正式進入審查流程。電影能否通過審查采「委員意見多寡」決定,提的意見越多代表影片問題越大,若委員們無意見則直接通過。
製片單位必須在三十天內,針對電影局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正並回復結果,影片經復審後若無問題,即取得電影局頒發的「電影公映許可證」,復審未通過需繼續修改,除非片商決定不上映,電審會委員掌握電影生殺大權,但審片時卻毋須全部到齊,只要大多數到場即可。
一般來說,修改後的影片多能取得上映權,不過也有意外突槌現象,中國導演黃建中的《銀飾》一片原已通過審查,但首映會時卻意外播送充斥露點鏡頭的未刪改版本,在輿論壓力下首映即下檔,無緣再跟觀眾見面。
不少未取得影院公映許可的電影,則改打擦邊球另謀出路,由於音像製品的發行審查權是由文化部或各地方文化局負責。許多無法上映影片乾脆改向文化部門申請發行DVD版本,或是將版權賣給海外片商,再以「盜版」形式出口轉內銷賣到中國。
絕大多數被禁影片的原因,主要是內容涉及色情、迷信、暴力、黑社會話題,理由是不適合普羅大眾與未成年觀眾合家觀賞,影片「太小眾」也會被禁,電影《小武》真實呈現一名小偷的甘苦生活,但因市場小、劇情片面欠缺溫情,一樣被禁。

⑵ 電影審查制度是否有影響中國的電影工業

相信在大家看電影的時候,都會注意到在片頭最開始的時候,屏幕上會出現對於中國電影審核的標志,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中國電影具有審查制度。

那我們再來看看電影工業。電影故事的核心是沖突(這里指的是廣義的沖突,大到戰爭,小到內心的糾結都是沖突),說白了就是得「出點事」,然後才會有故事。觀眾不要看沒有沖突的電影。沖突越大,事情就越大,觀眾就越要看。其次是滿足觀眾的幻想。觀眾不要看跟自己的現實生活一樣的東西,要看別人的,越奇特越要看。電影越能滿足觀眾的這兩大需求,電影就越大眾,越好賣。好萊塢大片為什麼全世界都喜歡看,超級英雄片為什麼有那麼高的票房,文藝片、生活片為什麼越來越沒人看,不是沒有道理的。

⑶ 為什麼中國大陸電影是審查制度,台灣電影是分級制度

這個問題問的有深度,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審查制度,什麼是分級制度。

中國電影審查制度,是依據國務院2001年12月25日頒發的《電影管理條例》的標准執行,條例嚴格規定電影所載有內容,並賦予電影審查委員會刪減電影片段的權力。而審查的主要內容——思想。

包括不能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不能煽動民族仇恨,不能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不能宣揚迷信和邪教等,立場不正確等。

分級制度依據影片對不同年齡階層的適宜性,將電影區分四類。美國的分級是由MPAA來制定的,MPAA的全稱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國電影協會",總部設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第Ⅰ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第Ⅱ級:兒童不宜觀看。其中——

第ⅡA級: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性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觀眾應預期影片內容不適合成分的程度較第ⅡA級強烈;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語及性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性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第Ⅲ級:只准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中國實行了電影分級制度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1、對tg的宣傳具有不利影響,參考韓國電影分級後對政府的抨擊,言論自由到失控,分級意味著沒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民主黨派(外敵控制)通過電影容易對社會造成動盪,註:我國有一套完整的多黨協商制度。

2、當分級的條條框框都制定好了,那電影審查委員會的人作用就小了,話語權就輕了,這等於要他們下放權利,利益相關,整個電影審查委員會的人都不會支持的。

3、電影審查通過了,但是分級電影在電影院怎麼實施呢?要知道中國掃黃力度也是很強的,色情擦邊球的電影不會和地下產業鏈聯動嗎?這個我是不信的。監管力度跟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正相關,實行分級後對電影院的監管將增加財務支出和出警次數,所以監管是個問題。

4、中國知識分子其實佔比不多,愚昧的中國人還很多,現在的中國還不具備這樣的藝術土壤,全民素質有待提高,再過個30年,等打工潮那一代的子女接受教育後,中國會有全民藝術土壤。

所以總結一下中國現有的電影是審查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國情所至。

⑷ 中國管理審查電影和游戲的部門 美國也有么 或者其他國家是個什麼情況

一,西方的電影審查制度,針對電影可能觸及的社會規范,在電影後期的放映上作出了幾個方面的限制與規定。這幾個方面集中體現在:

暴力
吸毒
非常態生活展示

二,具體的電影檢查措施也因這四個方面而展開。在美國,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電影審查制度按照海斯委員會所遵循的《海斯法典》來執行。《海斯法典》是絕對理論化的,類似清教徒教規的一種電影法典,其嚴厲程度在今天的電影導演看來,是難以拍出任何一部生動的電影的。

三,這樣一種捆縛電影創作的規定,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被渴望享有拍攝自由的電影作者們沖破了。《誰害怕弗吉尼亞-活爾芙?》與《放大》成為1966年的違規電影,《海斯法典》在1968年以後徹底被另一種方式代替(即美國電影協會分級制度MPAA ratings)。這個系統的分級相對今天的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系統是比較簡單和籠統的。它分為以下四個級別:
G:General Audiences 普通級,對於年齡階層沒有限制
M:Mature Audiences 普通極,對於年齡階層沒有限制
R:Restricted Persons under 16(later 17) not premitted unless accompany by an alt 限制級,16歲以下的觀眾有家長和成人帶領才能觀看
X:Alt only. No one under 17 admitted. X這個級別後來逐漸被NC-17所代替了

四,經過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對分級制度的逐步修改,目前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由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分為五個級別:
G:General Audiences--All Ages Admitted
PG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PG-B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R:Restricted,under 17 Rep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NC-17:No one 17 under Admitted
五,美國電影的電檢制度惟一的權力是把那一類特殊的電影用限制電影院票房的經濟收入的方法納入美國電影業的商業體系,而不是用強制性的政府手段來禁止某類電影的生產和發行。在電影工業的這個環節里,沒有被禁止的,只有票房失敗的。

⑸ 電影審查制度具體是否摧殘我國電影工業為什麼

相信在大家看電影的時候,都會注意到在片頭最開始的時候,屏幕上會出現對於中國電影審核的標志,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中國電影具有審查制度。

由此可見中國電影的審查制度,將那些質量低下作品淘汰掉,可以說是促進了中國電影行業的進步,因為有了電影審核制度,電影製作人對於電影的製作追求就會增加,留下來那些善於製作電影的人,淘汰那些不善於製作電影的人,且經過審核的電影能光讓人們放心的去看。

⑹ 廣電總局是怎麼審核游戲的,審核方式

廣電總局審批游戲?
沒有吧~~
游戲不是文化部審批的嗎?
廣電總局只是審批電視節目而已(好像電影也是他們審批的說)吧~~~
至於你說的怎麼去審批嗎~~
當然是先看游戲簡介(故事情節什麼的)~確定思想取向是否健康(不健康的直接X掉)
然後在看游戲界面是否色情血腥(他們自有辦法,總之會一個不漏的合諧掉)
對了樓主,您問這個是不是懷疑他們的方式
懷疑也沒辦法
中國就是這樣~~

⑺ 為什麼廣電,文化要封那麼多游戲,影視

首先,先說一下前面幾個回答的一個問題:要按「一個事物先出現,之後再全網封殺,不許播不許看」為標准,那是真沒幾個。
1、分級制度的缺失,意味著我們正版發行的所有游戲,在規則上是允許任何年齡段玩家遊玩的。不管游戲行業的製作者和玩家怎麼抗議,血腥暴力色情邪典這種因素,對低年齡的玩家的價值觀建立來說,都是嚴重的問題。在某個程度上來說,我國相當於要求所有游戲都達成全年齡標准。這就意味著為了通過審核,廠商需要將血液顏色改為紅色以外的其它顏色(或者另一個角度來說,除了國旗以外其它地方盡量不要用紅色),需要為美術資源里的大胸小姐姐都穿上更高衣領的衣服等等等等。
2、這個缺失帶來的利益其實很明顯了。分級制度是……一個很成套標準的東西。拿了槍見了血就別想13,帶點色情挑逗因素別想16。但是審核制度是很主觀的一個因素。一個例子是你一個DNF狂戰士雙刀特效,說身上冒的是怒氣,可以啊,說得通,但是說是血行不行?當然也行……所以國服狂戰剛開覺醒的那會兒,身上冒的黃霧,覺醒一刀劈下來,地上往天上噴翔色的石塊。主觀因素怎麼解決?充元寶提高成功率嘛。而且排隊等審核的游戲多的不行。剛開始嚴格審核手游的那會兒,你送審慢了基本上要排幾個月的隊。游戲晚上線一天,就等於額外的開發成本以及更慢的搶占市場,都是巨大的損失。手機里要帶著你的游戲,還能正常運行。審核完這手機是不還給你的。只會還給你一份文檔,告訴你要改什麼:下一次發手機過去的時候,你的游戲里必須做出什麼樣的修改。
3、應該是前年(2016),游戲中不再允許出現英文字元。當時的傳言是文化部非常重視外來文化的侵略。比如說英文詞彙之類的(簡單的比如說酷來自於英文的cool)。我印象里,電視台之類的可能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有類似的規定了。比如說NBA,雖然我不看電視,但是偶爾看到我爸看電視的時候,那些解說一般都不會說NBA,而會說美職籃,或者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然後大約是在2016年的時候,游戲業也受到了類似政策的影響。所以你看後來的游戲,沒有BOSS了,都是叫首領,沒有HP MP了,叫生命值法力值。
4、說起這個就想到一點,就是關於血腥暴力的問題的一個具體措施:游戲文本里不許帶有「殺」「死」「血」「偷」「盜」「奸商」一類的字樣。所有文本里都不許帶。
5、游戲不允許帶有賭博因素,後來又演變為開箱子需要標注產出物品概率。這個很好理解了,就是降低一些非理性消費。但是就算一款非常正經正常正規的,不像國產手游頁游的那種游戲,開箱子收入都能佔到收入的40%以上呢……這種事肯定禁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