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有一部電影通過游戲獲得時間
擴展閱讀
為什麼香港電影薩克斯 2025-05-03 10:51:58
13關游戲的電影 2025-05-03 10:48:08
印度最新電影猴 2025-05-03 10:47:37

有一部電影通過游戲獲得時間

發布時間: 2025-05-02 21:26:20

㈠ 求一部外國電影,男主是兇手,一群人在島上進行偵探游戲,每次被害者死之前會出現時間提示

中文名:八面埋伏
外文名:Mindhunters
其它譯名:死亡特訓
出品時間:2004年3月19日
製片地區:美國,荷蘭,英國
導演:雷尼·哈林,Renny Harlin
主演:瓦爾·基爾默,Val Kilmer,凱瑟琳·莫里斯
類型:犯罪
片長:106分鍾

劇情介紹
七名FBI的年輕特工在教官傑克·哈里斯(瓦爾·基默飾)的帶領下來到離加州海岸
線不遠的一座小島上接受代號為「Mindhunters」的特別訓練,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模擬殺手的連環作案過程並著手進行調查,分析殺手的心理動機及其可能實施的下一步作案計劃……
然而,從受訓開始的第一天起,七名年輕特工就驚詫地發覺他們已經深深陷入了一場精心布置的殺人迷局之中,貓鼠游戲的主被動關系發生了徹底的轉變,但最讓眾人崩潰的是:連環殺手就藏在他們中間或是周圍,並且他深諳每位成員的心理弱點,每每在他們做出有效判斷之前棋快一招。身陷孤島

㈡ 有·一·部電影,應該是科幻片,人用背後的光碟來戰斗,裡面還提到了程序,求名字


中文名:創:戰紀

外文名:Tron:Legacy

其它譯名:電子世界爭霸戰2、電子世界爭霸戰:遺產、創:光速戰記

製片地區:美國

導演:約瑟夫·科金斯基

類型:動作,驚悚,冒險,科幻

片長:125分鍾

上映時間:美國:2010年12月17日

對白語言:英語

著名的電腦游戲開發名家凱文·弗林在開創自己最新游戲的過程中離奇失蹤,多年之後,他的兒子--27歲的科技天才薩姆·弗林收到失蹤已久的父親的神秘信息(其實是克魯假傳的信息騙他進入電子世界),根據信息的來源,薩姆進入父親封閉多年的辦公室尋找父親失蹤的真相。他找到了父親工作的密室和電腦,在一系列鍵盤操作之後薩姆發現自己神奇的被數字化,進入了父親創造的電子網路游戲世界。為了阻止"克魯"將要帶給人類的災難,在步步危機的電子網路世界展開了一段生死大歷險。

㈢ 求一部歐美電影主角為了懸賞和別人玩逃亡游戲,規定時間內沒被殺死就獲得獎金···忘記什麼名字了誰知道

殺人錦標賽(The Tournament),英國動作電影,2009年上映……每七年在某一個毫無防備的小鎮上,就會有一場非常特殊的比賽。 這是由富豪們組織的七年一度的比賽,匯集了30個最好的世界級殺手,在市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城鎮的電影各個角落進行無情追逐和殺戮,勝利者可以收回3000萬美元的獎金。由伊恩·薩默海爾德、羅伯特·卡萊爾、文·瑞姆斯、胡凱莉主演。

㈣ 如何評價網路電影《網癮戰爭》

《網癮戰爭》是一部自製的動畫片,,電影全稱《看你妹之網癮戰爭》,是繼《看你妹之骷髏黨之歌》和《看你妹之巫妖王擇日再開》後「看你妹」系列的第三部影片,片長64 分鍾,製作時間超過三個月。先是由導演性感玉米寫好劇本,再請網友在游戲中進行表演,截取視頻,然後再通過網路請網友配音。這部作品除了電費網費之外,沒花一分錢。整部影片以九城和網易爭奪魔獸世界代理權事件為基本框架,把對游戲內容的修改,兩家公司的明爭暗鬥都嘲諷了一遍,另外還穿插了大量的網路熱點事件,比如釣魚執法等。
由中國網友製作的視頻長片《網癮戰爭》入選正在舉行的第30屆夏威夷電影節展映環節。畫面和背景基於網路游戲魔獸世界的《網癮戰爭》主要宣洩了魔獸玩家因為游戲運營商轉換引發糾紛而遲遲無法在國內玩新版資料片「巫妖王之怒」的憤懣之情,去年底推出之後在網路上引起轟動,不少不玩魔獸世界的網友也被片中的台詞所打動。
由網友獨立製作,以魔獸世界審批事件為內容框架,穿插大量網路熱點事件。《網癮戰爭》的全稱是《看你妹之網癮戰爭》,影片以九城和網易爭奪魔獸世界代理權事件為基本框架,把對游戲內容的審批和修改、兩家公司的明爭暗鬥都嘲諷了一遍,另外還穿插了大量2009年網路熱點事件,使用大量網路熱詞,比如釣魚執法,七十碼、杯具、跨省追捕、信春哥、楊叫獸、電擊療法等。
《網癮戰爭》片長64分鍾,「性感玉米」先寫好劇本,請網友在游戲中表演並截取視頻。技術組有6—8人,游戲中的龍套玩家加配音網友有100人左右。
今年4月,在土豆網和中影集團聯合主辦的「2010土豆映像節」上,《網癮戰爭》從5585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膺分量最重的金土豆獎(即最佳短片獎)。土豆網相關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土豆網是夏威夷電影節的選片渠道之一,土豆映像節上獲獎的所有作品都被推薦,但只有《網癮戰爭》獲得了展映資格。
獲獎後,「性感玉米」曾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從事影視製作工作。正是因為《網癮戰爭》讓他在影視製作方面的才華得到賞識,從而轉行從事影視製作。「性感玉米」表示,「此次入圍夏威夷電影節,開心之餘十分惶恐。如果得獎,會把獎項獻給所有的游戲玩家以及網路視頻創作者,號召大家支持網路原創。互聯網的自由表達和爆炸性傳播方式,讓有精神共鳴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對於《網癮戰爭》參加夏威夷電影節,有網友振奮之餘,也擔心老外不懂「春哥」,看不懂這部電影,網友表示,「這部1小時的電影要打10小時的標注才能讓老外了解中國人的苦」。

㈤ 關於一個電腦天才的電影

戲 WarGames (1983)

導演: 約翰·班德漢姆
編劇: 勞倫斯·拉斯科
主演: 馬修·布羅德里克 / 艾麗·西蒂
類型: 劇情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83-12-22
片長: 114 分鍾
戰爭游戲的劇情簡介 · · · · · ·
大衛•萊特曼(馬修•布羅德里克飾)是一位天才少年,他將業余時間全都投在了電腦游戲上。一天,他通過搜索,搜到了一台網路電腦,簡單破解後,他開始玩一個叫做「全球熱核戰爭」的游戲,一個模擬世界大戰的游戲。
但大衛並不知道,隱藏在「全球熱核戰爭」之後的,竟是美國軍方的戰爭操作計劃響應系統(WOPR)。這個機密系統控制著美國軍方的武器,而大衛啟動的「全球熱核戰爭」游戲竟然導致系統自動准備發射核彈!
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各國軍隊嚴陣以待,而大衛不得不行動起來,他要用自己的黑客技術阻止電腦發射核彈,阻止這一切

㈥ 有一部關於一個小孩通過打游戲機穿越到海盜生活的年代是什麼電影

時間劫匪 Time Bandits (1981)7.4 時光大盜 導演:特瑞·吉列姆 主演:約翰·克立斯 肖恩·康納利 謝莉·杜瓦爾 ... 影片描寫一名英國小孩跟隨一名時光大盜率領的六個小矮人作穿越時空的旅行,發生了幾段有趣的故事。 詳細內容

㈦ 以前看過一部電影,講的是一群數學天才去賭場贏錢的事,有知道叫啥名的嗎

樓主,你好,是幸運21點!以下是簡介!
這是一個將智慧奉為美德的故事,圍繞著6名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材生展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事件:這6位學生在一位數學教授的指導下,跑到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通過21點牌技捲走了接近於天文數字的數百萬美金,從而也讓自己身陷在了危機當中。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高年級學生,本·坎貝爾自然想去更高的學府繼續進修,而他也真的考上了哈佛大學的醫學院……然而高達30萬美元的昂貴學費卻讓他望塵莫及,因為現在他只能在周末的時候去男裝店打打工,每小時只有8美元的薪水可拿。至於他那寡居的母親,也提供不了什麼實質性的幫助,本想要繼續上學的願望,只能依靠贏得獎學金來實現了,可是要知道對於這種一流的學校來說,其他競爭者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啊,本一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愁苦當中。

這時候,數學教授米基·羅沙看中了本那過人的聰明頭腦,決定拉本入伙,加入他組織的那個高度機密、風險也極高的賭博小組,裡面除了本,還有其他5位同樣來自於麻省理工的學生,其中包括了一個高智商的美女以及兩名亞裔學生……米基設計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玩牌方案,可以通過「記牌」在21點的賭局中無往不利,很快,本的周末就都耗在了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當中,如此有效又快速的贏錢方式,讓他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而他們這些人,也迅速成了賭場的眼中釘,同時還委派備受壓力的安全顧問科爾·威廉斯向米基發起了反擊。

幕後製作:

【真人真事】

《決勝21點》改編自由本·莫茲里奇(Ben Mezrich)創作的暢銷小說《攻陷拉斯維加斯》(Bringing Down the House),故事講述了幾個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擁有著過人智商的學生,在一位聲名狼藉的教授的引導之下,練就了一種「記牌」的才能,並憑此在拉斯維加斯賭場的21點牌桌上捲走了數百萬美元……當然,對於「機會的天堂」拉斯維加斯來說,這群學生並不是第一撥玩轉賭場的人,不過由於他們採用了非常復雜且有利可圖的獨特方法,也只有這樣的經歷才夠得上一本小說的內容,因為莫茲里奇想要記錄的,是事件本身從頭到尾的輝煌。出於保護的良好願望,莫茲里奇在寫小說的過程中,將這幾個亞洲學生的名字進行了更換--可是被改編成電影之後,電影人們卻一廂情願地選擇了英國演員吉姆·斯特加斯來飾演那個本應該是黑頭發、黃皮膚的傳奇人物,名字也變成了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本·坎貝爾。「超人」女友凱特·波茨沃斯則飾演了「21點」小組中的另一位成員吉爾·泰勒,本喜歡的女孩,如果沒有她的引誘,本可能還不知道應不應該加入這個聽起來不太「道德」的賭博小組。將主角全部圈定在白人的范圍內,自然是出於對市場前景的考慮,電影人們希望影片可以吸引最大范圍的觀眾群體,可是這種做法自然也會引起亞裔影迷的不滿。基於同樣的原因,改編後的故事發生的時間被向前推移了10-15年,也就是上世紀90年代。

影片的製片人達納·布魯奈蒂(Dana Brunetti)親口承認,改編後的劇本確實照原著做出了相對較大的調整--自從《美國麗人》以來,布魯奈蒂就一直和凱文·史派西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他表示,這么做的初衷是為了讓影片更具有娛樂性,同時還能符合現代觀眾的需求和口味……然而這些修改並不都是在促進故事的發展方向,可能太急於用電影的元素為平面的文字進行加工了,反而錯失了一個製作一部有風格、有氣度的好作品的機會。

再看導演羅伯特·路克蒂克(Robert Luketic),能夠為影片帶來的正面影響也是少得可憐,而且他在拍攝的時候太過依賴燈光所營造出來的效果,比如說波士頓和拉斯維加斯兩座城市的特點,豈是光用灰暗與明亮的對比度,就能顯示出來的?至於其中一組從直升機上俯瞰拉斯維加斯和燈火通明的賭場的系列全景,也沒有製造出它們本應該起到的刺激和懸疑的作用。最糟糕的是,影片從頭到尾都充斥著一種抓不住重點的混亂,只見浮華,不見內容。

除了特效總監格雷·馬歇爾(Gray Marshall)還算是用精緻的數碼技術為21點的牌桌上營造出一種目眩神迷、奇幻異常、牌技方面的絕妙,其他方面的銜接就都有那麼點欠缺了……兩位編劇大人彼得·斯坦菲爾德(Peter Steinfeld)和艾倫·裡布(Allan Loeb)在改編的過程中,對故事中人物的描述和創造花掉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給予了角色不該給予的沉重負擔--例如凱特·波茨沃斯的生性冷漠是沒辦法獨力支撐大局的。好在還有凱文·史派西在大銀幕上從始至終發狂地折騰,包括站在他的對立面的勞倫斯·菲什伯恩,也提供了可信度相對比較高的威脅。

【賭片的回歸】

回顧賭片的發展之路,其實也算是崎嶇不平,難以斷定的,既有像《騙中騙》這種弄出了很大動靜的優秀作品,也有類似於《賭王之王》和《擁有曼哈尼》的小眾電影,不過至少它們能夠共同驗證一個事實:這種純粹的類型片就和青春片、恐怖片一樣,是一種最容易探索的故事主題,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一場賭博,總是下了這桌又走上那桌,下的賭注也不盡相同……也許正因為此,看著片中的角色在輸與贏之間像坐過山車那般刺激的心理落差,很容易就能體會到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緊張的情感變化。

反觀《決勝21點》,貌似除了名字與賭博中的一種玩牌方式有關,內容就有那麼點名不副實了。嚴格說來,《決勝21點》應該是賭片和浪漫喜劇的結合體,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一群年齡在21歲上下的年輕人奉獻出的一部沒什麼技術含量的青春片,他們在給《怪獸婆婆》、《偶像有約》和《律政俏佳人》當過導演的羅伯特·路克蒂克的手中,顯得愚蠢、滑稽又古怪。雖然來源於一個真人真事,可是改編後的影片卻打定了主意,不想浪費太多腦細胞在故事賴以生存的數字計算上,每每都是一筆帶過--路克蒂克已經忘了,數字,才是原著小說之所以成立的根本。當影片發展到一直標榜的21點牌桌上決勝負時,剪輯師快速地用畫面拼接,本意是不想表明賭徒使用的牌技,結果卻產生了反效果,讓觀眾連桌上的牌都沒看清。

對於這樣一部靠數學理論在背後支撐的影片,結局更是簡單到令人怒發沖冠:這幫來自於麻省理工的學生,竟然是通過打賭的方式,讓本來略微處於劣勢的己方變成了占優勢的一方……編劇彼得·斯坦菲爾德和艾倫·裡布似乎產生了一種錯覺,使他們堅信原著小說中的次要情節比主線重要得多,以至於啰嗦了一大堆無趣且很容易讓人分心的雞肋。

也許你還會錯誤地認為影片肯定會有那麼一兩組火爆的動作場面,不幸地是,你又要失望了……雖然《決勝21點》里有一眾年輕的面孔,卻缺乏相應的活力,而且由於過度冗長、緩慢的故事進程,成功地讓觀眾產生一種昏昏欲睡的迷茫。影片存在的問題很多,比如說缺乏數學依據、太多的故事盲點、線索過多,難免給人雜亂的感覺。

單論影片中講述的那個與賭博有關的故事,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資本將觀眾吸引進電影院里,可是到了好萊塢,卻偏偏手欠地畫蛇添足,硬是在裡面加入了一段愛情,還有存在於科爾和米基之間的敵意--可惜的是,這種做法並沒有轉移缺少動作場景的平面化。

1998年,由約翰·戴爾執導、馬特·達蒙和愛德華·諾頓聯合主演的《賭王之王》最終以2千3百萬美元的傲人票房成績在北美收場,而這部《決勝21點》僅用了三天的時間,票房就已經超越了這個數字。賭片的回歸,肯定會讓21點、乃至撲克牌重新走進人們的娛樂消遣當中,因為調查數字已經表明,走進電影院的大多是25歲以下的觀眾,而且以男性居多。

其實回溯以往的數據,賭片並非像現在這樣對票房具有如此殺傷力,比如說2005年秋天上映、由阿爾·帕西諾和馬修·麥康納主演的賽馬片《利慾兩心》,票房就沒有超過2千3百萬美元。而去年由艾瑞克·巴納和德魯·巴里摩爾演繹的《幸運牌手》,也不是那麼「幸運」,只以570萬美元的票房草草結束了首周的放映……如此看來,《決勝21點》雄居票房榜首的勢頭,肯定會引起賭片在好萊塢新一波的「回潮」。

㈧ 游戲時間的影片評論

牆壁上的塗鴉——看《游戲時間》
這部影片的原名是《Playtime》,被翻譯為《玩樂時間》或《游戲時間》。 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在表現老男人的尋找過程——尋找一位「主管先生」。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他始終機緣不巧地與「主管先生」擦肩而過,讓人總覺得影片這一章節中的精神特質,或多或少和那個永遠也等待不來的「戈多」有著微妙的牽連。
片中每個人的身份都不曾被明朗化,我們根本搞不清楚此刻這個貌似主角的老男人到底是誰?
有幾次,老男人忽然邂逅了一兩位舊識,與對方的熱情激動相比,老男人越發顯得局促拘謹和狼狽,漸漸的只能疲於應付了。當老男人費盡周折的「逃」出朋友家時,在夜晚的街衢里他卻鬼使神差地與「主管先生」不期而遇——原來和他的朋友是鄰居。
影片後半部與前半部大相徑庭,人物忽然多了起來,而場景卻只有一個——酒店。我們剛剛誤以為是主角的老男人好像在瞬間蒸發掉了,或者說被大量的人物淹沒了。影片也如同喧鬧的人群一樣嘈雜起來。 導演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渲染「酒店」這場戲,似乎下定決心要把這家新開業的酒店給糟踐掉。首先他讓酒店的「硬體」漏洞百出,比如找一塊松動的地板塊粘上侍者的鞋底,讓廚房出菜口的寬度不合規格,更過分的是他居然不懷好意的在大門門庭的正中豎起一根粗大的柱子;然後酒店的「軟體」也開始出毛病了,當值的服務員不是智商過低就是行動不便,老闆和服務員面對顧客的問題總會有不同的回答,滿嘴胡說八道。這時,各色的顧客們接踵而至,呼呼啦啦就坐滿了偌大的餐廳(頭一天開業,哪兒來這么好的生意?)接下來……接下來就是瘋,染了病似的。新婚伉儷老年夫妻醉漢貴婦旅行團,無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並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像後現代版的「梁山聚義廳」,其中有對老年夫妻要了條魚,這條魚先後被三個不同的侍者放了三遍調料,又用火烤了三次,最後這條多災多難的魚卻錯端給了別人。「瘋狂酒店」的情節一直持續著,直到看電影的人產生出幾絲飢餓感才告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