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殺人游戲韓國電影
擴展閱讀
日本人與動畫的電影 2025-08-18 20:05:00
劉德華電影馬上上映 2025-08-18 19:54:44

殺人游戲韓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5-13 02:20:34

1. 電影《殺人游戲》里最後到底誰是兇手

影片中沒有真正的兇手 而此案件在現實也因為過了公訴期而成了廢案。 所以在這個世界除了兇手本人之外 恐怕是沒人知道兇手到底是誰了

2. 求韓國電影《殺人游戲》下載地址

http://119.147.41.16/down?cid=&t=4&fmt=&usrinput=殺人游戲&dt=0&ps=640_480&rt=1104kbs&plt=5170
迅雷上的

3. 日韓的一部殺人游戲電影,好像是藤原龍也演的,裡面有一個劇情是一個人在中間蒙著眼睛,三個人提示他往一

摘要 你好,你要找的電影可能是《大逃殺》。

4. 殺人游戲和致命游戲是不是同一電影啊

不是,殺人游戲是網路游戲,

而致命游戲是一部電影。

5. 求韓國電影殺人游戲 2001年的

梨泰院殺人事件

6. 電影「殺人游戲」(致命ID)(IDENTITY),

首先來分析這句話的主語。此話是肉體麥肯·瑞夫說的,他說是他小時候編的,而片中殺死所有人的小男孩提姆西是麥肯·瑞夫童年時培養出的人格,他在影片最後也說了這句話,所以毫無疑問,句子中的「我」就是那個最邪惡的人格提姆西。

再來分析賓語。「他」應該指的是除了提姆西外其他死掉的那10個人格。原句是「當我走上樓梯時,一個不存在的人站在那裡」,為什麼不存在?因為11個人格共用一個肉體,所以他看不見其他人,也就是說,所有人格都以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同一個人的不同人格,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格分裂的產物,所以會產生一個「不存在的人」。換句話說,「我」能感覺到那個人,但他不存在,因為他只是人格,和「我」一樣呆在同一個身體里,而不是實體。「我」象徵著邪惡的人格,是控制麥肯·瑞夫殺人的那個人格,是他在童年被虐待時培養出來的,企圖控制麥肯·瑞夫,成為他唯一的人格,為了這個目的「我」(男孩提西姆)殺了其他人,旅館里的10個人死了,也就意味著其他10個人格的消失,所以「他」也就永遠消失了。

7. 電影<殺人游戲>2016年兇手是誰有人能給我講講么我看的雲里霧里的呢。

《殺人游戲》(Kill Game)是Jonah Loop執導,皮爾森·福德、喬·阿德勒、勞拉·阿什利·塞繆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電影劇情
一群高中生為自娛自樂對毫無戒心的學生和教師的惡作劇的故事。他們都是受歡迎的,長得好看的,被學生們投為最可能成功的人。但他們的核心卻是圍繞著殘酷和膚淺的特權。
一天晚上,一個可怕荒謬的惡作劇誤殺了一名少年。他們把少年的死偽裝成一個溺水意外,但五年過後,一個帶著陰魂不散的瑪麗蓮·夢露面具的連環殺手殺害了吉米·愛德華茲,從此他們的生活天翻地覆。很快,他們一夥人被一個接一個地像鏡面反射一樣根據他們高中時的做的惡作劇一樣殺害。
是復仇嗎?還是因果報應嗎?是死了的男孩的靈魂回來為他的死復仇嗎?還是那個來到格雷斯亞博追問一切的雙胞胎兄弟利亞姆乾的?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現在沒人能笑得出來。

8. 求電影《殺人游戲》的影評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片無邊無際的沙漠荒原,一場肆虐的暴風雨,將矗立在其中的一座汽車旅館,與外界完全隔離。道路,不通;通訊,中斷。 而十個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這個搖搖欲墜的破旅館中,等待著越來越深的恐懼降臨:十個人,正在一個接一個被有計劃的謀殺……在死神面前,他們恐懼、顫抖,人人陷入瘋狂的猜測中,理性正在慢慢遠離。這十個人是誰呢?

9. 電影《殺人游戲》里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部電影又叫《致命ID》,說的是人格分裂症,劇中的角色其實本身就是一個人分列出來的不同的人格角色。電影主線索是患人格分裂症的主人公在接受治療,隨著治療的進行,他分裂出來的不容的人格角色越來越少,反應到電影中,就是劇中人物的離奇死亡。

劇中幾句比較經典的台詞:

When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當我上樓時(大概是邪惡人格主控身體的時候?)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見一個原本不在那裡的人(發現身體里存在的其他人格)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裡了(情況時好時壞,在爭奪主控權中?)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經離開了 ......(人格分裂症是痛苦的,主人希望分裂出來的人格消失)

括弧內的解釋來自網路,部分是本人的理解,樓主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