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918歷史博物館簡介
大家參觀過918歷史博物館嗎?918歷史博物館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地處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關於918歷史博物館簡介,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 更多關於 「 九一八 」 內容推薦 ↓ ↓
★ 918事變手抄報好看 ★
★ 八年級918事變手抄報 ★
★★ 九一八事變詩歌 ★★
★ 九一八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詩歌 ★
★ 九一八事變作文勿忘國恥 ★
▼ 918歷史博物館簡介
1997年9月,「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原殘歷碑和地下展廳的基礎上於開始擴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並由-同志題寫了館名。 新館總佔地面積3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00平方米,開放面積9180平方米,展線長510米。
博物館共設有7個展廳,展覽照片800餘幅;實物300餘件;文獻、檔案資料近100件;大小型場景19組;雕塑4尊;油畫、 國畫 等20餘幅,電腦觸摸屏14台、大屏幕電視錄像機2台。並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配備有分區廣播、中央空調、影視 報告 廳、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電腦系統及國際互聯網等設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現為國家級愛國主義 教育 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遼寧省對台交流基地。
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 918歷史博物館資料
建設歷程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紀念碑和陳列館相結合的建築。始建於1991年5月,於「九·一八」事變6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當時館名為"九·一八"事變陳列館,主體建築即為如今博物館標志性建築殘歷碑。1995年「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進行第一次擴建,1997年9月沈陽市開始對博物館進行擴建,其後短短三個月內就收到來自社會各界及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的捐款、物資達5000餘萬元。社會各界及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捐款、捐物人數達366萬多人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同志親赴沈陽為擴建工程奠基。1999年9月18日,新館落成並對外開放,同時更名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為新館題寫了館名。
2008年1月31日,「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改造工程竣工重新開放。建設「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總投資達到了1.3億元。
建築特點
「九·一八」 歷史博物館館內的「九·一八」事變紀念碑,為磚石水泥築成的空心體,紀念碑從平面上看其形狀是一幅巨大的東北地圖,前方有一幾何形的廣場,底座四周為不規則的綠色草坪所圍繞,整個建築高十八米,寬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鑄成,花崗岩貼面,呈立體台歷狀,兩邊對稱,上面布滿彈痕與骷髏,台歷的左面刻著「1931年 9月18日」,右面記錄著事變的發生過程。
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附近有「九·一八」事變炸彈碑,是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為炫耀他們在「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製造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而建立的。「九一八」事變博物館和殘歷碑,以其獨特的藝術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內涵,表達了國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永恆主題。
歷史意義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作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史的博物館。博物館通過大量文物、歷史照片、及多種現代化展示手段,真實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策劃、發動 「九·一八」事變及對中國東北進行殘酷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再現了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畫卷。整體陳列是一座記錄庄嚴的民族解放戰爭的歷史豐碑,是向人民群眾進行國恥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 參觀博物館 心得體會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哀婉的《松花江上》,勾起了多少沉重的過往。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_周年,也是「九一八事變」爆發_周年。當「九一八」的警鍾再次響起,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抗日歌曲又一次唱響,戰斗在白山黑水間的抗聯將士無所畏懼,戰斗不息的精神,依舊激勵著中華民族砥礪前行。
上午9時18分,沈陽的紀念儀式在嘹亮的國歌聲中開始。14名社會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動鍾槌,擊響「警世鍾」。回盪在空中的鍾聲,寓意著中華民族20__年抗日戰爭的艱辛歷程。
警報聲劃破天際,鳴響3分鍾,街道上的汽車紛紛停下,行人駐足肅立。退役老軍人代表鄒繼良說:「和平環境來之不易,我們應當倍加珍惜。」
在哈爾濱市育紅小學,師生們將趙一曼等英雄的 事跡 編成了快板,紅色基因像雨露一樣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更多的人通過在抗戰紀念館中聆聽抗日歌曲,追尋先烈的足跡,接受靈魂的洗禮。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歌曲《松花江上》唱出3000多萬東北同胞悲慘遭遇和悲憤之情,更是一個民族發自心底的抗戰呼號。
1931年9月18日。這是刻在中華民族心口上的一道傷疤。當晚,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路軌,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也是從那時起,白山黑水間的抗日救國烽火迅速燃遍全國,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長達20__年的持久抗戰,中華民族開啟了走出苦難的艱難跋涉、逆轉命運的歷史征程。」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說。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時間發出抗戰宣言,號召民眾團結起來反抗日本侵略者,並迅即派出一大批骨幹進入東北領導抗日武裝。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范麗紅說,以趙尚志、楊靖宇等為代表的抗聯官兵是東北抗日武裝的中流砥柱。他們面對強敵無所畏懼,身臨絕境依然戰斗不息的精神,鼓舞了無數中華兒女。
「春日裡游擊地利為我用,路濘滑河水冰敵人難行動……夏日裡游擊草木來相幫,樹葉濃草深長到處可隱藏。」《四季游擊歌》,描寫的是東北抗聯戰士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抒發了抗聯將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必勝信念。
在東北烈士紀念館里,復原的抗日游擊戰爭實景中「荊棘叢生」,不少參觀者被模擬的危險環境所震撼,真切地感受到抗聯戰士遭遇的艱難險阻,並被先輩為理想信念而獻身的精神所感染。
坐落在哈爾濱市一曼街的東北烈士紀念館,曾是偽滿洲國哈爾濱警察廳,趙一曼被俘後,就被關押在這里。
前不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加20__年全國青少年宮系統 文化 藝術節文藝匯演的1000多名青少年在這里開展紅色教育研學活動,同學們聆聽趙一曼、八女投江等英雄事跡,感受先烈們用生命譜寫的壯麗人生華章。東北烈士紀念館副館長王冬說,趙一曼烈士的抗戰家書體現了她對國和家深厚的愛,情透紙背。這種體現「情感認同」的教育拉近了青少年與先烈的距離,引起了他們的強烈共鳴。
「乒乓沖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沖鋒呀……」伴著《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激昂的旋律,電影《楊靖宇》_日在吉林省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殉國地舉行了首映式。吟唱著這鏗鏘有力的軍歌,人們彷彿又回到了那炮火連天的抗聯歲月。
「楊靖宇是我爺爺,也是民族英雄。我流下的眼淚中既有崇敬,更充滿了血濃於水的親情。」楊靖宇之孫馬繼民動情地說。
馬繼民告訴記者,馬家有件傳家寶,是一塊樺樹皮,是20世紀50年代父母親從東北帶回河南老家的。在爺爺的忌日,母親就會把樺樹皮拿出來,講述令人唏噓的家事。
如今母親不在了,這塊樺樹皮又被傳到了馬繼民家中。「下個月我孫子就要出生了,以後我也要拿著這塊樺樹皮跟他講我爺爺的 故事 。」馬繼民說。
9月18日當天,當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奏響《義勇軍進行曲》時,它所承載的民族憂患史、奮進史激勵著新時代的人們為中華民族「強起來」接續奮斗。
抗日戰爭的硝煙已盡,然而抗戰精神將世代相傳。「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為的東北抗聯精神,豐富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也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抗聯研究處幹部孫太志說,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國家建設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榮意識,不斷激勵一代代後人踐行革命先輩的精神,為國家強盛不懈奮斗。
918歷史博物館簡介相關 文章 :
★ 918歷史博物館相關內容
★ 上海歷史博物館相關內容整理
★ 沈陽九一八紀念館導游詞
★ 席慕蓉的現代詩《歷史博物館》
★ 陝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
★ 參觀九一八紀念館心得體會5篇
★ 參觀九一八紀念館感悟5篇
★ 沈陽918紀念館導游詞3篇
★ 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觀後感
★ 西安歷史博物館導游詞介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② 狼牙山五壯士是愛國電影嗎
肯定是愛國題材的電影啊,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嘛。
八女投江
鐵血將軍楊靖宇
小兵張嘎
③ 三集電視專題片國魂觀後感
《國魂》,是我國首部以電視手段、全方位解讀和展示的電視專題片。下面,中國 人才 網 我在網上搜集了一篇關於《國魂》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觀三集電視專題片《國魂》有感
三集專題片《國魂》,是一部用百姓語言講述百姓故事的力作。這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顯見政治意蘊的電視宣傳片,是通過對一個個具體的生活畫面用小敘事的方式加以生動展現,將的基本內容十分自然地呈現出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使人們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體悟著人間的真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感受、體悟和憧憬中,的豐富內涵得到了具體形象的展現,價值觀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通篇看來,《國魂》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具有鮮明的特色:1、用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話。2、用凡人的善行義舉感染觀眾。3、用生活的點滴變化展現社會的進步。
《國魂》並沒有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的偉大實踐這樣的方式呈現,而是從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起:講述了三沙市永興島上一位漁民出航時在船頭懸掛國旗以及安徽黟縣南屏村兩位都市移民悠然自得的生活畫面。為此,分別將富強、自由這樣宏大的價值理念引申出來,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真切的價值體驗。這些價值十分崇高,值得整個人類為之追求;這些價值與每個人的生活那麼切近,需要每個人認真踐行。
在《國魂》中,也講述了為國防建設而隱姓埋名30多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在祖國邊防巡邏戍邊的普通戰士;還有創造十二萬例膽囊手術無一失敗的醫學奇跡的庄仕華;80後從事抽糞工作的環衛工人李萌;曾擔任外交官退休後紮根貴州偏僻山區義務支教9年的朱敏才和妻子孫麗娜,以及堅守36年承諾擔負照顧戰友母親重任的李元成,等等。通過電視畫面鏡頭的組接、聲畫的有機結合,主人公身上的責任擔當意識、忠誠奉獻精神,真誠友善態度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祖國的各行各業,都涌現出了很多模範的人物。他們的身上閃耀著道德的光芒,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激勵著人們堅守社會的良知和道義。觀眾不僅在視覺上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內心世界更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深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愛國,什麼是敬業,什麼是誠信,什麼是友善。
《國魂》還講述了當年在義烏靠賣綉花機起家,如今已把產業做到了國外的湯曉明這一事例,不僅將觀眾帶回到兒時貨郎叫賣聲的記憶中,更讓觀眾從一個側面看到我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講述貴州省畢節市蓮花村村民喬遷新居的歡快場面,不僅展現了該村村民居住條件的切實改善,更體現出國家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國魂》將注意力投放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上,用活生生的事例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正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個案的展示,使我們體會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切實感受到我們社會的發展進步。如果把今日的中國放置在百年的歷史坐標中,放置在近代世界大變革的洪流中,我們會強烈地感受到民族、國家的發展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36年來的發展進步。我們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國家和社會的宏觀層面上,也體現在百姓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民主權利的充分實現、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等微觀層面上。
《國魂》的拍攝和播出,是宣傳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它的播出告訴我們,不是高高在上,與民眾無關的乾巴巴的12個詞,相反,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正因為如此,教育不能僅僅是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宣傳上,不能僅僅停留在12個詞的記憶上,相反,它更需要民眾自下而上的自覺認同,需要內化於民眾的心、外化於百姓的行。
什麼是國魂?在《辭海》里找不到這個詞。但我們相信國魂是一種永不磨滅的精神,是一種民族氣節。他們留給我們後代的是那種為國家為民族甘灑熱血、不畏犧牲的浩然正氣。這正是幾千年來我們民族、我們國家賴以生存的民族之魂!正因為中國革命有一代代無名的英雄、無私的奉獻,祖國才走向繁榮富強和昌盛。那高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為我們的青少年一代認真學習,為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而拼搏、奮斗。將來用自己的知識和雙手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投身到四個現代化中去,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
紀錄片《國魂》觀後感
《國魂》填補了具體、形象、直觀宣傳的空白,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有圖有真相」地了解的精神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都在大力宣傳。近日,3集電視專題片《國魂》在央視播出。該片填補了具體、形象、直觀宣傳的空白,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有圖有真相」地了解的精神需求。
的基本內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如何用電視手段解讀這12個詞24個字,讓觀眾在短短3集的篇幅內能對有更深刻的理解,的確很難。不過,看過《國魂》,筆者受到了深深的觸動,沒有想到該片能夠拍得如此生動、鮮活、接地氣。
被稱為「國魂」,這個比喻非常精確。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靈魂,人民不可能沒有信仰,而就是我們的國魂和信仰。看《國魂》,找回信仰,找回價值觀,找回生活的意義。《國魂》不愧為的形象讀本,不愧為人民群眾理解的生動指南。該片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值得一看再看。
一是構思巧妙,結構合理。該片分為上中下3集,分別從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進行了解讀和闡釋。
二是採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基層一些有血有肉的故事高度凝練12個詞,讓觀眾在欣賞中獲得啟迪,感受價值觀的力量。該片基本沒有採用傳統的專家解讀的方式,而是讓老百姓唱主角,讓老百姓說真話,講述老百姓的故事,深入體現了與老百姓的密切關系,增強了思想性、觀賞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三是用故事架構靈魂,拍成了一部由大量故事構建起來的有情感、接地氣的片子,每一集又有各自的基調。上篇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闡述,敘事風格主要以「振奮」為基調;中篇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闡述,敘事風格主要以「溫暖」為基調;下篇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闡述,敘事風格主要以「感動」為基調。這樣有分有合,既貼近所要闡述的內容,又在多樣化中體現統一,避免了單調乏味和說教意味。
四是解說詞言簡意賅,有力量,又富有極強的哲理性。12個詞24個字,表面看起來不難理解,但實際上要說清楚也沒有那麼容易。該片有許多解說詞感染力極強,往往能夠鼓舞人心、振奮精神。尤其是寥寥幾句,就能把復雜的問題概括得簡單而有內涵,堪稱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的典範。
電影《國魂》觀後感
在建國67周年之際,建政黨工委組織全體黨員觀望了紀實片《國魂》,使廣大黨員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理想主義教育。
《國魂》講述了半個多世紀在中華大地上,共產黨人慾血奮戰,與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抗爭的故事。
影片抒情、感人的敘述了方誌敏、楊靖宇、劉胡蘭、董存瑞、趙一曼、周文雍、陳鐵軍、龍華監獄烈士、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土等感天動地的故事。講述了從「留取丹心照汗清」的文天祥,到共產黨毛主席創立井岡山和紅軍;從共赴國難的十九路軍,到人民解放軍威名赫赫的臨汾旅;從淮海戰役到湘西剿匪;從抗美援朝到和平時期;從雷鋒、焦裕祿到李向群和抗非典英雄鄧練賢、葉欣等。他(她)們的英雄氣慨感天動地,盪氣回腸。
看了電影《國魂》,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是靠許許多多的英模和廣大人民群眾辛勤勞動創造的。
看了電影《國魂》,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國魂》—就是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斗爭;就是為了改變她的面貌,踏踏實實的勞動和工作。
在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國魂》將激勵黨員同志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努力,再立新功。
專題片《國魂》的觀後感
精衛填海,何等的堅毅;愚公移山,何等的執著;後羿射日,何等的勇敢;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睿智!中華民族的這些遠古神話比古希臘神話更充滿著創業的悲壯和人間的真情,蘊含著人定勝天的哲理。
一代又一代,有大浪淘不盡的風流人物,有黃河沖不跨的的豐功偉績。不必驚訝屈原那「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忠貞與堅韌,不必欽佩陸游那「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胸懷與悲壯,不必喟嘆李白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放與灑脫。這處處都表現出中國人的靈魂。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天下為公的理想,有捨身取義的凜然正氣,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高風亮節;中國人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處世哲學;中國人有乘風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中國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這一切,在中華民族這片神聖的土地上,表現的淋漓盡致。記得我們民族的「民族魂」魯迅先生就說過:「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苦乾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樑!」是的,中國人的脊樑雖然表現得那樣平凡,那樣的朴實,但卻不缺乏精神的充實,思想的崇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舉世矚目;奧運賽場上嘹亮的國歌一次次響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
這些都說明了中國的發展速度之快,說明了奮發圖強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國脊樑的光彩!
這就是我們的國魂,這就是我們不屈的國魂,我們千年不衰的國魂!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上下求索,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願景。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是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
《國魂》的觀後感
*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這些天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的三集專題片《國魂》,就是一部用百姓語言講述百姓故事的力作。這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顯見政治意蘊的電視宣傳片,並沒有採用常見的宏大敘事的方式呈現主題,而是用小敘事的方式加以表達。作品通過對一個個具體生活畫面的生動展現,將的基本內容十分自然地呈現出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使人們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體悟著人間的真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感受、體悟和憧憬中,的豐富內涵得到了具體形象的展現,價值觀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彰顯。通篇看來,《國魂》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具有鮮明的特色:
用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話。在大多數人的想像中,像這樣題材的片子,呈現出來的可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的偉大實踐。但是,《國魂》並沒有以這樣的方式呈現,而是從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起。三沙市永興島上一位漁民出航時在船頭懸掛國旗這一故事情節的設置、安徽黟縣南屏村兩位都市移民悠然自得的生活畫面的展現,分別將富強、自由這樣宏大的價值理念引申出來,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並不是一些與百姓相距遙遠的宏大口號,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真切的價值體驗。這些價值十分崇高,值得整個人類為之追求;這些價值與每個人的生活那麼切近,需要每個人認真踐行。
用凡人的善行義舉感染觀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祖國的各行各業,涌現出了很多模範人物。他們的身上閃耀著道德的光芒,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激勵著人們堅守社會的良知和道義。在《國魂》中,編導既選取了為國防建設而隱姓埋名30多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也選取了在祖國邊防巡邏戍邊的普通戰士;既選取了創造十二萬例膽囊手術無一失敗的醫學奇跡的庄仕華,也選取了80後從事抽糞工作的環衛工人李萌;既選取了曾擔任外交官退休後紮根貴州偏僻山區義務支教9年的朱敏才和妻子孫麗娜,也選取了堅守36年承諾擔負照顧戰友母親重任的李元成,等等。通過電視畫面鏡頭的組接、聲畫的有機結合,主人公身上的責任擔當意識、忠誠奉獻精神,真誠友善態度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觀眾不僅在視覺上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內心世界更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深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愛國,什麼是敬業,什麼是誠信,什麼是友善。
用生活的點滴變化展現社會的進步。如果把今日的中國放置在百年的歷史坐標中,放置在近代世界大變革的洪流中,我們會強烈地感受到民族、國家的發展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36年來的發展進步。我們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國家和社會的宏觀層面上,也體現在百姓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民主權利的充分實現、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等微觀層面上。《國魂》並沒有聚焦於一系列大政方針,國內外重大事件,而是將注意力投放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上,用活生生的事例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通過講述當年在義烏靠賣綉花機起家,如今已把產業做到了國外的湯曉明這一事例,不僅將觀眾帶回到兒時貨郎叫賣聲的記憶中,更讓觀眾從一個側面看到我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講述貴州省畢節市蓮花村村民喬遷新居的歡快場面,不僅展現了該村村民居住條件的切實改善,更體現出國家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正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個案的展示,使我們體會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切實感受到我們社會的發展進步。
《國魂》的拍攝和播出,是宣傳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這一專題片所採取的呈現方式本身告訴我們,不是高高在上,與民眾無關的乾巴巴的12個詞,相反,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正因為如此,教育不能僅僅是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宣傳上,不能僅僅停留在12個詞的記憶上,相反,它更需要民眾自下而上的自覺認同,需要內化於民眾的心、外化於百姓的行。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樂於聽的方式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這是引導民眾理解、體悟和踐行的頗佳途徑。
觀看電影《國魂》有感
在一個溫暖、輕松的星期五下午,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跟著劉老師,到市二宮觀看電影《國魂》。
電影《國魂》講的是抗戰時期,許多的民族英雄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保衛祖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英雄楊靖宇、劉胡蘭、趙一曼、狼牙山五壯士……
楊靖宇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司令員。東北是我國最富饒的地方之一,那裡地下有石油,山上有寶藏。貪婪的日本侵略者首先就霸佔了這塊土地,楊靖宇帶領著許多東北人民奮起反抗,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斗爭。我在東北旅遊時,已經聽說過他們的英雄事跡,現在又在電影上看到了他和戰士們在雪地上、叢林中和日本鬼子戰斗的情景,心裡充滿了對英雄的敬意。當我看到英雄楊靖宇被日本鬼子殺害的時候,特別難過,因為我曾經聽媽媽說過,楊靖宇犧牲後,沒有人性的日本鬼子用刺刀挑開了英雄的身體,發現他胃裡裝的全都是草,英雄們就是吃著雪和草,為了祖國而戰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啊!
小英雄劉胡蘭的故事,我在二年級的思品課上就已經學過了,今天懷著崇敬的心情又看了一次。劉胡蘭姐姐小小年紀,為了不暴露黨的組織,為了保護全村的老百姓,面對敵人的鍘刀毫不畏懼,英勇就義!兇殘的日本鬼子,連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都不放過。劉胡蘭姐姐是我們少先隊員學習的好榜樣!
東北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被日本鬼子抓住後,敵人對她進行了嚴刑拷打,逼她說出抗日組織的名單,可是趙一曼直到犧牲,都不屈服,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組織。我在哈爾濱旅遊時,看到有一條路被命名為「一曼路」,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女英雄的。
狼牙山五壯士更是讓我無比敬佩和感動,他們為了掩護大部隊的轉移,機智地引開了敵人的注意力,把敵人引到了另一個方向的懸崖上,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後,高聲呼喊著「再見啦,我的祖國!」,一個接一個英勇地跳下了懸崖,他們的熱血灑在了祖國壯麗的山河上!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先烈們對祖國無限的忠誠和熱愛,還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啊!所以,每當我抬頭凝望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就想起先烈們灑在祖國山河上的熱血;每當我低頭看到胸前鮮艷的紅領巾,就想起我在紅旗下的誓言:准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出一切力量!時刻准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