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國電影《熔爐》讓人痛心也讓人反思,大家對於這部劇作何評價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這句來自韓國電影《熔爐》的經典台詞曾經打動了很多人,當然也包括我。看完《熔爐》之後,總覺得有一股悶氣郁結在胸口,有憤怒,有悲哀,更多的卻是沉重的無力感,是手中雖然有劍,卻也斬不開黏膩濃重的黑暗那種無能為力的絕望。
之前看印度的《真理訪談》慶幸印度有阿米爾汗那樣的天王巨星願意冒著風險扛起改變國家的大任,現在看《熔爐》又羨慕韓國有孔劉這樣社會自覺的好演員,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自己也能有。
B. 從視聽語言角度分析電影《告白》。(片段就可以)
我個人喜歡配樂,蠻好的,輕快的,下雨的時候,那雨珠落地的過程是那麼美,最後的時候,修哉看到時光倒流時是視覺沖擊,也是一份感動。整體來說,我覺得電影裡面的親情都太過激啦,以至於有點變態的感覺!情節很跳躍性!很好!我喜歡!
C. 法國電影<敢愛就來>的結局是什麼
他們兩個沒在一起。小男孩朱利安在這部校車前碰到了被人欺負的小女孩蘇菲。就是這樣,命運註定你在這里碰到了你現在都無法預料以後在你的生命中占據多大位子的人。沒人能夠提前預料。
蘇菲一家剛從波蘭搬來,所以遭到了所有人的欺負。可是蘇菲的眼睛特別明亮,裡面是天生的桀驁。朱利安就是從那時侯被吸引的,他說他喜歡蘇菲,蘇菲問他:「那你證明給我看,敢不敢?」
朱利安趁著司機不在車里,推上手閘,汽車沖下斜坡,司機在後面猛追。這成就了兩個人的友誼,但代價是朱利安被老爹暴打。
在影片伊始前,於混凝土中永生的主人公便自嘲道:「這個游戲千萬不要去玩」。
這是一個很美妙的伏筆。
兩個人開始了樂此不疲的游戲。「你敢不敢?」那個糖果盒子被拋來拋去,落到誰的手裡,誰就象被巨大的魔咒所捆綁住,一定要說出「敢」。
這是個「挑戰膽識」的游戲,至少在兩個人眼中看來是這樣。朱利安和蘇菲的骨子眼兒里在童年就萌生了強烈的反抗意識,而宣洩不滿的唯一途徑就是這種方式。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將自己當作一個普通的人生活下去,即使在別人眼中驚世駭俗不一般。
他在校長辦公室小便、她開老師的玩笑、他騙得一個女生的珍珠耳環、她內衣外穿去考試、他們攪亂姐姐的婚禮、他們把體育老師抽得暈頭轉向。
從兒時的兩小無猜到剛成人時的沖動叛逆,在這些惡作劇里,那個童年的糖果鐵盒作為游戲的規則貫穿始終,也是他們友情到愛情的見證和信物。
直到最後,這種游戲人生的態度終於被朱利安開始質疑。兩人之間的關繫到底是什麼?混淆著愛情與游戲的雜味,純徹的情感反而兩人都不敢承認。
他們都不敢承認「我愛你」。
在圖書館時,蘇菲對著他說了一大堆的話,那麼多那麼多,她說:「我不敢先說出我愛你,你呢?」鏡頭打過去面向對面的男子,我們卻發現那個滿眼淚花被一大段告白感動的並不是朱利安。
蘇菲害怕,真正的說出時,朱利安會怎樣想,這真的還是游戲嗎?
最後還是選擇離開,她能夠和陌生人上床,他能夠和別的女人接吻,兩個人對彼此間潛滋暗長的感情矢口否認,彷彿這游戲容不得談情說愛。
這種要付出真心的游戲,本來就違反了游戲的本質。
終於,朱利安選擇和別的女人結婚,而蘇菲大鬧婚場也是因為「新娘不是我」,這是一種妥協,可朱利安沒有明白蘇菲這一次的游戲規則。他也開始生氣了,兩個人這一次的挑戰內容是「你敢不敢十年不見?」
這個游戲的代價,最後的消逝
十年是什麼概念?
十年一帆風順的全新生活,十年小資產階級式的理想生活,朱利安厭倦了,厭倦了沒有游戲和激情的平淡生活。這也是當代社會人們的普遍困惑。
這是影片的第三個章節,也是故事的內核和精髓所在。可以說前兩個青春懵懂的章節完全為此處鋪墊,前者僅僅交代了游戲的規則而已,而第三個章節則走出幻想緊緊地和現實媾合。
而這里描敘的也許正是對幸福的錯過,才使朱利安真正領悟到幸福的本質。
朱利安的十年生活,在他而立之年幾乎得到了他想擁有的一切:3652個白天和3653個夜晚、1個老婆、2個孩子、3個老友,4個帳號,影片以一組數字譜寫人生的寡然無味。
這也正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以數字來說明生活的價值,而自己被牢牢困住。
兩個孩子的童趣刺激了朱利安退化的激情,愛情的乏味可陳使他深深厭倦。他懷念起那個游戲,「你敢不敢?」這個挑戰膽識的游戲使他再度在生命中燃起了火焰。
蘇菲已經身為人妻,但她與朱利安一樣同樣不自在
D. 怎麼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現實的令人心痛。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對那麼可愛的孩子下手,還披著一層老師的偽善面孔,這是何等的令人作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