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學生手寫勵志電影觀後感
擴展閱讀
61兒童節新電影 2025-05-20 07:53:24
印度電影主題歌流浪者 2025-05-20 07:46:00
劉德華演逃犯電影片段 2025-05-20 07:45:10

學生手寫勵志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4-10-24 15:24:34

Ⅰ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叫我第一名觀後感500字(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1

這是一個普通的夢想——成為一名小學教師。然而對於這個先天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卻很難,但他以他的執著最終成為了一名優秀教師,他的學生非常喜歡他。妥瑞症是種罕見並且至今無任何醫治手段的精神控制失調疾病。

開班之前,他把教室布置得像個小花園,從門到窗檯,每個角落,每個細節,面面俱到。用心做了每個孩子的名字卡片,並放著孩子們的照片,一張一張整齊排好。把自己的寵物,兔子「姜餅」也一起帶去教室。多可愛的班主任啊!終於,興奮地等到了開學的那天,站在教室門口看著孩子們蹦蹦跳跳進來,門口貼著他親手繪制的標語「歡迎來到布萊恩老師的班」。這是他夢想的起點。上課了,他讓孩子們提問,關於新老師的「怪異特點」,孩子們充滿了好奇,但布萊恩有問必答,即使孩子們會取笑,甚至被罵了「怪胎」。他只是幽默的回答,微笑,並且悉心地指引,對或是錯讓孩子們從內心體驗。而並不是強迫他們接受任何既定概念。並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特點,鼓勵,並且開導。

對於這樣一個用心在教導,用心在關愛著自己的老師,無邪的孩子們很快就喜歡上了他。布萊恩說,因為孩子們的眼光不一樣,他們不會覺得你不能做什麼,他們會想看,你要做些什麼。他的用心是肥沃的土壤,他的耐心是溫暖的陽光,而他的啟發是灌溉的雨水。這樣的環境下,不管是怎樣的小苗苗,都能以最快速最茁壯的方式成長。所以,正式任職的這一年,他就獲得了年度最佳新進老師獎。然而,上台領獎時,卻由於情緒激動,又開始無法克制不斷地發出怪聲。台下的母親開始擔心,此刻,從不看好兒子教師夢的父親,握住了母親的手,眼神堅定並微笑著說:「他可以的。」

沒錯,他是可以,不僅是他的父親,馬上也讓眾人領悟到了他的受之無愧。當被問及自己如何面對妥瑞症的人生時,竟然是孩子們搶著為他回答了一切。二年級的小學生們有禮貌地競相舉手發言,句句在理,語出驚人。那全是因為他們有一位這樣執著於教好他們的妥瑞症老師。電影最後,布萊恩在領獎台上說,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要放棄追尋自己的夢想。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只要心裡有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我要把愛的陽光播灑到每個孩子的心田,讓他們茁壯成長。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2

如果有個人一邊發出狗吠一樣的聲音,一邊做著各種奇怪的抽搐動作,然後微笑著對你說:「我的志向是要做一名教師。」你會怎麼想?我的第一反應是:天哪,這太不可思議了,這不是要自取其辱嗎?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於他的頑強不屈,在被25所小學拒絕之後,終於成功地被第26所小學聘任。不僅如此,工作的第一年,他就獲得新晉教師評選「年度最佳教師獎」。

他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叫布拉德,美國勵志電影《叫我第一名》就是根據他的自傳改編的。6歲那年,他得了妥瑞氏症——一種會無法控制地發出噪音並產生抽搐的疾病。老師講課時,他緊緊地咬住鉛筆,但是沒有用,他越想集中注意力,就越控制不住自己,考試時情況更為嚴重。同學罵他笨蛋、怪物。

看完這部片子觀後感,我一直在想,這個充滿正能量的人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呢?

從影片里可以看出,這首先要歸功於他的媽媽。他的媽媽無條件地愛他,無條件地信賴與支持他,對他的沮喪總有最恰當最積極的反應,對他的痛苦也給予最及時最溫暖的安撫。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3

每個孩子都想得到第一名的稱號,竟然還真有人拍了一部電影,名為《請叫我第一名》,我光看這名字就很好奇,於是,帶著問題,迫不及待地看了這部電影。剛看到前半段,覺得有些忍俊不禁,因為主角科恩總是會不自覺地發出一些怪聲,引來周圍人的鬨堂大笑和異樣的眼光。而到了後半段,劇情卻開始令人覺得有一些傷感。看完全部影片,我思緒萬千……

主角科恩很小時就患有妥瑞症,總會不自覺、不受大腦控制地發出狗的吠叫、兔子的咀嚼聲和類似鼓聲的怪聲音。學校的老師和其它同學甚至他的爸爸都以為他是故意搗亂。但當他的校長在全體同學面前介紹他及他的妥瑞症後,信心重新回到他身上,他從此有了一個教師夢。長大後,他為了找一份老師的工作,去了能去的每一個學校面試。他每次都會坦然地說出自己身體的問題,不過,有人介意,也有人最終接受了,最後,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接手了山景小學的二年級。他真誠的教學方式獲得了小朋友的喜愛,最後,他竟然被評為所在區的優秀老師。在獲獎發言中,他很真誠地說:「你們都聽見我發生的這些怪聲了吧!我有妥瑞症,但我要謝謝它,他讓我明白,人需要坦然,正確地面對自己的缺陷,而不要輕易被它打敗!」這句話,讓我聽了很有感觸。

科恩有「妥瑞症」,我呢?我有「拖拉症」。幹事總是很慢,拖拖拉拉地,為此事,我沒少挨批評。科恩對自己的毛病是控制不了的,那是因為神經元不受他的大腦控制,可我的毛病,是可以控制的,我的每條神經都很完好,對比起來,我卻沒有下意識地去控制自己不再拖拉。科恩有沒法醫治的病在身,可他還是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業績,我擁有自控能力,卻提高不了成績,那是因為我根本就沒有想過去克服和面對自己的拖拉。

看了這部影片,我也終於明白,其實一個人必需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陷時,也要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就像影片中的科恩,他雖然有病,可他有教學的天賦,最終,他不也成功如願了嗎?認識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我相信我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許會一次又一次失敗,也許會一次又一次受到挫折,但不放棄,就一定會有機會。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4

最近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看了一部美國勵志電影《叫我第一名》。

起初聽到這個影名時,以為這是一部有關兒童的電影,並沒有太放於心間。當我觀看時,就被影片劇情深深吸引,我慢慢的已經被這部電影所描述的內容所震撼,這部電影所表現的生活態度也讓我的心靈靜下來,而最震驚的是,這部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

《叫我第一名》講述了一個患有妥瑞氏症的年輕人,布拉德·科恩,追求教師生涯夢和碩士學位的故事。主人公布拉德·科恩是一名妥瑞氏症患者,會不自覺的肢體抽搐和發出怪聲,所以一直被人們另眼相看,同學們也欺負他,直到一位叫做梅爾的校長在學校音樂會上向全校說明一切,布拉德才真正開始被大家理解,而梅爾校長也改變了布拉德,他立志成為名教師,在不懈的'努力之下,布拉德終於成為了周圍人尊敬,熱愛,支持的科恩老師。疾病的困擾,內心的折磨,人們都不理解,布拉德戰勝了一切,走向了成功。

布拉德的成功,不光是他的樂觀態度和他的執著,有著和他媽媽的鼓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若是沒有他媽媽的開導,估計布拉德也沒有死磕的成就。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覺得我們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永不放棄的精神,這樣夢想會離自己更近一步,相信我們都會實現夢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5

《叫我第一名》講敘的是主人公患有妥瑞氏症但是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奮斗的精彩故事。

主人公從小受到歧視,就連他的爸爸都無法接受他的這種症狀。但是主人公很樂觀,他經常說:「我最好的老師,也是我的終身朋友,我的妥瑞氏症。」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老師,在無數次的應聘遭到拒絕之後他並沒有放棄,別人的否定和對他的異樣眼光並沒有阻擋他前進的腳步,最後的一所學校接受了他,憑自己的努力成為受學生愛戴,人們尊敬的好老師。

「千萬不要讓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夢想」細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好願望,但是都因為在中途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就望而卻步,路程走到了一半又回到了原點。細想,我們都很健康,身體上沒有任何的缺陷,但是我們還是被自己的意志力打敗了。是我們沒有能力?是我們沒有那個條件?不是!是我們沒有那個信念!堅持到底的信念,不怕困難的信念,不夠自信的信念。試想,如果是換做我們自己患有這樣的症狀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一個真正自信的人,並不是在你意氣風發的時候如何自信,而是在你面對著自己「痛處」如何自信曾經在書上看到一種令人自信的方法:把記憶中令你自信的一刻記成一個片段,接著每天不停的回想起。但是如果遇到自己的「痛處」時還能自信嘛?我覺得真正的自信好比一個口吃的人,卻非常喜歡說話。試想連說話他都不怕了,那還有什麼能令他害怕的呢。所以我覺得要變得更加自信,首先就是積極樂觀的面對自己的「痛處」。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6

今天我看一部電影——《叫我第一名》,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叫我第一名》是一部勵志電影,故事主人公布萊·科恩從小患了一種罕見的病——妥瑞氏症,因為當時這種病症並無有效療法。於是布萊·科恩從小就被排擠,同學們稱他為怪胎,老師認為他上他發出的叫聲是上課故意搗亂,醫生也曲解他的意思,甚至連他最親的父親都認為他不正常。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卻一步步的克服著妥瑞氏症給他帶來的不適。成功當了老師。

在布萊·科恩的成長經歷中,也有許多對她好的人:一直為科恩求醫問葯的科恩母親;在打高爾夫球時被人轟走時,挺身而出的弟弟。為了讓同學們不再嘲笑,並把它引上正路的校長,絲毫不嘲諷科恩妥瑞氏症南希,慧眼是真金的招聘校長。正式因為他們的存在和幫助,布萊·科恩才如願以償當上老師。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感悟很深。一個人只要有了堅定的意志和信念,就會不懼困難險阻,努力的去克服它,上帝給你關上門的時候,卻為你打開了一扇窗。妥瑞氏症讓他學會了堅持不懈去做任何事情的精神。任何事情都擁有兩面性的,我們不能只看見他的其中一面。

在生活中,我們人人平等不能歧視他人,面對那些特殊人群,我們要學會去關愛。作為一個殘疾人都那麼努力,更何況我們這些健全人呢?我們也要向他學習。做出任何事情,dou要付出全身心的精力。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7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叫我第一名》,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影片說了一個小男孩,他叫布萊德。科恩。一方面,他是不幸的,從小就患了一種怪病妥瑞症侯群。妥瑞症侯群的意思是:大腦有問題,有時會發出怪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另一方面,他又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不放棄,一直在背後鼓勵他,教育他的媽媽。媽媽的鼓勵讓他更加自信和樂觀,勇敢地面對困難,對明天充滿希望。後來他遇到了睿智的校長,校長在音樂會上通過幾個簡單的提問「你願意發出怪聲嗎?」「我們能怎樣幫助你呢?」……喚起了所有人的善意,讓全校師生理解了科恩,不再用異樣的眼光看他。最後全體師生站了起來,用掌聲接納了他。正是校長的鼓勵和信任讓科恩堅定了自己的理想,當一名教師。

科恩長大以後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做一名教師,雖然他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學位,可以當教師的機會卻很難得,他幾乎跑遍了所有的學校。我們看到了他一次次被拒絕後的傷心和無助,可是依然堅持著……終於,有一個校長被他的教學理念所打動,他用自己的樂觀和愛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教給孩子們知識和原則,最後他獲得了學校的教師獎。

這部影片讓我感動,感動科恩的樂觀和自信,他總是保持著笑容;感動科恩的努力和堅持。他正是憑借著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追求夢想的執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8

在這一次暑假,我觀看了一部美國電影——《叫我第一名》。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布拉德科恩得主人公從小就患上了妥瑞氏症,患這種病無法控制自身的表情,時不時會抽搐,經常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他長大後決心要做一名老師,他連續在一個有一個學校面試,終於,他得到了一個學校的認可。後來,他獲得了最佳教師獎。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那種努力追求、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打動了。有時,做一件事情,我要是受到多次挫折,我就放棄了,但是布拉德科恩卻沒有,他堅持了下去。

要拿我和作者比,我又沒患什麼大病怪病的,身體健康多了,我和作者,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應該向作者好好學習,像布拉德科恩一樣堅持下去!在這之前,我做事情只要這件是很難,就放棄了。在每個星期天我都會去練字。有一次,「該寫字去了!起床了!」老媽把我從床上拉下來,我無精打採的走向餐廳,然後只喝了一點牛奶,就走了。在那裡,我一隻手無力地托著下巴,另只一手寫字,我這時在想:以後堅決不來了!那天,媽媽見我不開心,讓我看了《叫我第一名》,我看了以後,決定堅持下去。

每當想起這件事,我就會覺得《叫我第一名》這部電影真棒,它讓我學會了努力追求,他讓我走向了成功之路。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9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名為《叫我第一名》,給我感觸頗深。這部電影改編的是真實故事。影片講述了一位患有妥瑞式症的男童布萊德,從小受到歧視,被學校老師與同學視為怪人。但在其母親的努力之下,才給這樣的怪毛病一個正確的認識,源於一項目前無可醫治的疾病。

他憑借著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追求夢想的執著,如願成為人們眼裡妥瑞症不可能從事的職業教師,他用心用情投入到他熱愛的事業中,以其優異的表現,最後取得了最佳教師獎項。

布萊德的成功大部分取決於他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追求夢想的執著,他為了實現自己的一生的夢想,一次又一次的向困難進攻,但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被打敗,他參加面試,但是由於他自身的疾病,面試官都對他產生了不好的印象。盡管他的背景資料有多好,但等待他的也只是不好的結果。但他沒有灰心,他幾乎面試了城市中的所有學校但都被拒絕了。最終,第二十六個學校錄取了他,他成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職業,教師,

布萊德的成功,不光取決於他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執著,也與他媽媽的鼓勵有著直接的密不可分的關系。若沒有媽媽的開導,估計布萊德也沒有此刻的成就。

所以,成功,不僅僅取決於自己的自信心,或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還取決於自己背後的強大的支撐我們的強大的後盾!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10

要相信自己,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你前進。

——題記

今天我看了一部美國勵志電影——《叫我第一名》,這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布萊德追逐夢想奮斗史。布萊德6歲時,不幸患了妥瑞綜合症,這種疾病讓他飽受同學的嘲諷,老師的斥責,以及他人的歧視,許多人都把他當作異類。但他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在母親的支持、校長的幫助下,樂觀面對生活,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老師。

看完電影,我不由的驚嘆!是什麼讓布萊德取得成功?是上天的眷顧嗎?不是;是他的運氣好嗎?不是。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而是因為他沒有被困難打敗,沒有因為妥瑞綜合症而服輸。

影片中有一句話讓我十分感動,布萊德說:妥瑞綜合症是我最好的老師。是啊,妥瑞症雖然使他飽變歧視和嘲諷,但同時也磨煉了布萊德意志和勇氣,讓他擁有最後的成功和喜悅!

布萊德十分真誠、坦然,從不逃避。每當他去應聘時,都會說出自己的病症;當他教學時,也會先給孩子們說明自己的病症,並讓孩子們隨意提問;當他參加學生的葬禮時,他怕影響儀式的進行,遲遲沒有進入禮堂……他所做的這一切,無不體現出他的坦然和真誠。

影片的結尾,布萊德實現了夢想,收獲了愛情,並獲取了他人的認可。布英德奮斗與成功告訴我們: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你前行,沒有什麼不可能!

Ⅱ 電影《搖滾校園》觀後感

搖滾校園》的一點點感悟

1.教育
美國的教育一向是以自由開發為基本特徵,它們要求的是個性的發展,於是任何一部校園題材的影片中都有一個變態式的傳統教育學校,一個勇於改革的老師和一群才華橫溢但被學校和家庭壓制的學生.從早期的修女也瘋狂2中的唱詩班,到死亡詩社中的詩作小組以及這部搖滾學園追求的都對自身的解放。然而,搖滾學園與其它不同的是這群孩子真的只是孩子,他們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是聽從老師家長的訓教,不像以往那些影片中的孩子那樣叛逆有個性,大多數都很安靜,不愛說話。例如Lawrence盡管鋼琴彈的很好卻認為自己不夠COOL;Tomika覺得自己太胖所以非常自卑,險些失去了唱歌的機會而去做Equipment Job;Zack盡管是樂隊的第一吉他手在展示自己的歌時仍然表現得很不自信。Dewey老師因此就有了機會來現實他長期未能實現的夢想。盡管這些孩子是被利用的,但最後他們終於也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得到家長的認可。或者說,恐怕最後的喝彩並不是給Dewey 的,而是給孩子們的。而那些並不擅長音樂的孩子卻也從中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負責服裝設計的Billy,電腦燈光的Gordon,以及非常喜歡扮演重要角色的班長Summer (Dewey給她安排了樂隊經理的位置)。在最後的家長會上,Dewey也忍不住表達出自己的心聲他為這些孩子的才華個性感到驕傲,當然,這些都是在他正確的引導下才得以展現。不難看出來的另外一點就是一個人必須學會自薦,不能總坐在那裡等待別人來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在影片中,有幾個明顯的例子傳達了此觀點:Dewey對Tomika說的:「I can't let you be a singer if you can't sing 如果你不能唱出來我就不能讓你充當唱歌的角色。」從未打過鼓的Freddy主動要求當鼓手;Billy提出不要做保安而要做服裝設計,以及Summer總是非常自負,無處不展現自己的重要性。從這點看來,東方的自謙信條是絕對行不通的。這一切都顯示美國教育的特點。而這些方法在東方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孩子無時不刻地在被扼殺創造力與個性,也許中國的教育體制比任何一部美國中變態式的傳統學校都要變態。中國的孩子都被引上相同的發展道路。

2.工作
但是深入一想,美國的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就好嗎?前面看到Dewey在一個個木板式的孩子面前搖頭晃腦地進行他的Rocking,有誰不會覺得有趣,可是最後這一群認真的孩子到站在舞台上整個都變了形,除了吃驚之外,難道不會覺得有些遺憾嗎?他們還是往日里那些安靜思文的孩子嗎?本人並不贊同家長和學校用模具把學生都塑成一個樣子,但是如果該學校里的學生都按Dewey教育的那種方式去發展,他們真的會有美好的前途嗎?
現實中像Dewey這樣熱愛搖滾的人常常不能得志,分為兩類:像Ned那樣去找一份教師的正經工作,找一個女朋友過著正經的日子,盡管懷念但也不得不放棄,或像Dewey一樣整日無所事事,做著搖滾的夢想,屢次嘗試組建樂隊屢次失敗,大多數人畢竟不能靠搖滾來吃飯,成名的人只佔少數,而那些不能出名的就出不了唱片開不了演唱會,從而無法解決生計問題。肚子都填不飽,又怎麼有空去搖滾呢?Dewey開始是賴著Ned生活的,後來無奈Ned的女朋友太挑剔又苛薄只得冒名去作代課老師,在學校每天都混著日子過:給學生放假自己坐著發呆,不試圖去與學生交流。試想,如果這群學生沒有音樂天份或者他沒有發現他們的天份,也許這段代課時間就會這樣像流水一樣過去,學生真的是被WASTED。
那麼現在不說如果,就像電影那樣發展,Dewey發現了學生們的天賦,為現實自己抱負的同時讓他們展示了自己的個性,但這只是一次假期不是嗎?Dewey作為一個好老師所做到的僅僅是給了這群學生一個發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經歷,而不是將他們引向搖滾的道路,想想以後他們中還有誰會走這條道路?他們能每個人都去做歌手唱搖滾嗎?Dewey對於自己這方面的失敗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彌補方法:開一所自己的搖滾學校。但是這並不是每個孩子可以選擇的。在高興地玩了一番之後,表現了自己一番之後,他們會回到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去,學應該學的,做應該做的。大多數人將來的情景將是工薪階層,做一份人人都能做的工作,只是在中途休息的時候會想起自己曾經加入過搖滾樂隊,或是拿起樂器輕彈幾下。盡管對於有些人聽起來很悲哀,但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那不是一種悲哀而是正常的人生。

3.搖滾究竟是什麼
任何人都可以從他的瘋狂痴迷的狀態中看出Dewey真的熱愛搖滾,同時他也把搖滾的真諦傳達給大家:Stick to the Man.發泄心中的不滿與憤恨,抒發自己的希望與渴求。

*********************************
對於搖滾,你還有多少熱情,多少期待。一直熱愛著搖滾,過去現在未來。今天看了一部老電影,是JACK BLACK的《搖滾學校》。在影片中,一個對搖滾無比熱愛的吉他手意外成為一群孩子的代課老師。就此開始了搖滾的振興。劇情無非於此,開始我還以為是一部誇張的喜劇片。看到後來,也讓我振奮了一下。一直相信搖滾是最能打動人的音樂。一群活在規矩管制之下的孩子們,已經對生活麻木,似乎在他們的生活中只有拿到幾個A,如何取得好成績。但每個人內心都是叛逆的,沒有人天生願意服從管制。每個人都渴望搖滾。直到杜威"費恩以一個教師的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對搖滾近乎狂熱的熱情打動了孩子們,也打動了所有的觀眾。想跟著他們一起吶喊,唱出對世界的不滿。為什麼我們要聽從別人擺布,為什麼我們要放棄我們所熱愛的東西,為什麼我們要做不想做的事情,少管我,少管我,少管我! 誰知道搖滾精神是什麼?追女孩?醉酒?不,是對抗。如果想搖滾,就必須有打破規矩的勇氣。還記得搖滾學校里那個小吉他手寫的歌「我們的成績是全校最好,但我們對世界卻一無所知。牢記你的謊言並不困難,我感覺彷彿被催眠。如果你想做老師的寵物,勸你最好打消這念頭,搖滾才是真理!搖滾才有意義。」搖滾就是這樣迷人,一直這樣迷人。因此,才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為了搖滾,獻出自己的青春。也許有一天,我們累了,會慢慢冷下來,但搖滾精神是不會熄滅的。讓我們記住,「搖滾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出風頭。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業,我們是有使命的。一場出色的表演,可以改變世界。」改變世界,也許胖杜威賦予搖滾的使命有些艱巨。但只要相信搖滾的人,都要相信,搖滾精神。不是擺姿勢,不是糟踐自己。而是抗爭,告訴世界,你活著。告訴世界,我搖滾,所以我存在。

*****************************************

當看到傑克布萊克飾演的杜威`費恩以一種難以理解的痴迷狀態沉醉於搖滾樂時,恐怕每一位觀眾都會忍俊不盡,尤其在影片開頭他自我陶醉的誇張表演方式,絕對令人發笑。沒錯,這是一部喜劇,但同時它也是一部搖滾電影,只不過以並不太正統的方式表現著一種搖滾精神和對它的那份執著熱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費恩一樣,演員傑克布萊克在真實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熱的搖滾樂迷,他也有著自己的搖滾樂隊,他去年(好像是)還拍過搖滾電影《頑強的D》。正是因為這種源自真實生活中對搖滾的那份熱愛,傑克布萊克才能夠恰如其分的演繹出杜威的那份熱情和痴迷。

為數不多的成功搖滾樂隊,是建立在大量地下樂隊奮斗的基礎上面的,而正是那些狂熱的樂迷們組成了那些眾多的地下樂隊,他們渴望成功、追逐夢想。影片中的杜威費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實上他並不成功,或許他並不具備足夠的才華而且他離自己的夢想遙遠甚至有可能越來越遠,但是搖滾在他心中的地位卻是不可磨滅。當他的室友最終選擇務實而遠離搖滾樂時,他似乎仍然象個孤獨的鬥士,獨自追趕夢想。你可以笑他執迷不悟,但這就是真正把搖滾當作生命的人的精神。

最後代表著美國中產階級的家長們跟著rock fans一起大叫school of rock的時候,我振奮了一下,感動了,我看著舞台上風光無限才華橫溢的孩子們,有種很強烈的想要流淚的沖動。搖滾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蠱惑力,讓我們為此瘋狂為此著迷。我不會成為像杜威費恩這樣終其一生追求搖滾的人,但搖滾在心中卻同樣有不可磨滅的印記。

搖滾從來就不只是一種音樂,它是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世界觀,它覆蓋的可能很多很多,並不僅局限於音樂的形式。影片中的杜威教會了孩子們對老大 ---「the man」說NO,學會自己思考、自己選擇、堅持自己的喜好、展現自己的才華,這才是搖滾樂帶給保守模式束縛下的孩子的真正改變,這也是傑克布萊克作為一名真正搖滾樂迷用表演賦予了這樣一部喜劇電影不一般的東西。

我喜歡的是60、70、80年代的搖滾,正是杜威所喜歡的如「the door」、「Pink Floyd」、「Led Zeppelin」、「Black Sabbath」、「Kiss」、「AC\DC」…… 在影片里你能隨處聽到Kiss、AC\DC的音樂。當看到傑克布萊克這個迷人的小胖子拼盡全力唱著AC\DC的《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時,被撼動得無以復加,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if you wanna rock 』n』 roll。雖然我只是停留在那個年代的搖滾世界,但那個遠離的世界帶給我的影響卻是彌衡久遠的。這個充滿激情的電影能讓靈魂中的某些東西復甦,我很是感謝同是樂迷的電影人們。

所以,能在看電影的同時聽搖滾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

顛覆傳統的勵志電影,不同於以往的兒童電影,更與老牌的麻辣教師有別,主人公的精神穿插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做自己的主人,對抗周圍的「老大」的勢力,我們要活的自主,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完成只屬於我們自己的理想。
杜威·芬,一個失落的對音樂對搖滾執著的人,但是由於被隊友拋棄,失業在家無法再參加舞台表演,所以一直失業在家。舍友曾經同樣是一名搖滾發燒友,但是受了自己女友所謂現實的「教導」後,認為參加搖滾樂隊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放棄了,成為一名現實主義者,想成為一名教師,致使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著名小學來聘請自己的時候,被正失業在家的杜威冒充自己去應聘上一名教師。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杜威發現孩子們在上音樂課,很多孩子對表演和演奏和有天賦,所以就和自己的搖滾聯系起來,讓他們組成一個搖滾樂隊,去參加一個本應該是大人們參加的搖滾比賽,給他們制定出了一個學習表,使他們幾個星期一直沉浸在搖滾的海洋里,在一次家長會的時候,被舍友女友舉報揭露,此時正值最後的表演比賽的前一天。孩子們想這個假冒的老師並不是一個可惡之人,也正是這個老師告訴他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天賦,最後他們還是集體去和杜威參加了表演,這個班的家長都到校長室討個說法,卻發現孩子都已經不見了,所以家長們和校長來到了表演的地方當家長們看見台上自己孩子的表演,都驚訝不已,沒有想到他們眼皮下的小東西竟然可以變得如此之令人驚訝,結果可想而知,雖然杜威不能當老師了,但是搖滾校園樂隊正式成立了,他有了自己的樂隊,一起創作,並且成立了一個類似於興趣特長班的地方,而裡面的老師正是杜威和他的孩子們。
本片的一個亮點就是女配角,我非常喜歡的就是劇中女校長和樂隊的小經紀人。他們的本色表演,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一些掌聲。
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帶給我較大的震動,因為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更多是我們對教育的思考,這幾天在看一個我弟(10歲)暑假的作業,一篇小說《窗邊的小豆豆》,我從我的角度看到的是現代教育的一些觀察點。我看這個電影,懷著一種「不可能」的思想和看法來看,因為在現階段的小學或者說是現階段的學校來說,都不可能存在搖滾,不可能出現在課堂上,孩子們每天只能面對的是很功利的東西,好好學習,贏得小紅花,小星星,小旗子,我們誰又敢說我們曾經沒有為使光榮榜中自己那一欄的光榮標志更加多一點呢,只怕是希望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但是在杜威的課上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兒時不曾想過的一片大好的景象,可以「不務正業 」,可以瞎胡鬧,可以爆粗口,讓我們玩轉音樂,enjoy搖滾,深深體會搖滾的精神—勇於正視惡勢力,強實力,不要使自己被迫完成自己不喜歡的任務,要敢於對他們說出自己的心中的感受,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感受,知道我們的思想,我們願意干什麼,厭惡干什麼。只有真正的自信了,才能通過搖滾爆破出自己的感情。也正是看了這部影片,才讓我有機會思考這個問題,考慮到我們的未來,如何變得更加自信,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不和諧景象是這種應試化的教育所造成的,我想那麼孩子們的父母就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角色,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多看看自己身後所處社會的一些元素,即便是老師教的能讓他們完成學業,但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不可而知,難道非要等到一個懵懂的畢業生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的時候才思考嘗試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嗎?
最後想呼籲:Let』s rock! We will roc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