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老師電話
擴展閱讀
搞笑輕松外國電影 2025-05-20 09:04:45
韓國電影流感大概劇情 2025-05-20 09:00:09

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老師電話

發布時間: 2024-10-24 05:37:08

❶ 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教務處電話 附號碼及其他聯系方式

一、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教務處聯系電話和聯系方式

處長:王處長 電話:86936882 辦公室:1204
副處長(招生辦主任):金老師 電話:86936882 辦公室:1603
教學與教材科:於老師(黨支部書記) 電話:86936817 辦公室:1205
學籍科:徐老師 電話:86936817 辦公室:1205
教學質量科:朱老師 電話:86936816 辦公室:1205
考務科:王老師 電話:86936820 辦公室:1207
科研科:牛老師 電話:86936819 辦公室:1207
招生辦宣傳科:魯老師 電話:86936825 辦公室:1603
招生辦信息科:徐老師 電話:86703000 辦公室:1603
招生辦招錄科:喬老師 電話:86936825 辦公室:1603
設備管理員:方老師、張老師 電話:86936895 辦公室:2226
教室管理員:王老師、劉老師、薛老師 電話:86936895 辦公室:2226

二、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簡介

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是北京電影學院唯一的一所獨立學院,是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的一所本科層次全日制學歷教育的高等院校。

學院秉承「以人為本、傳承創新、教授治校、學術治學」 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強綜合、厚基礎、重實踐」的辦學理念,以「藝術、創意、科學、真理」為校訓,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把培養專業基礎知識牢固、綜合素質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影視文化產業的專門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

學院設有文學系、導演系、表演系、攝影藝術與技術系、視覺藝術系、錄音藝術與技術系、動漫藝術系、傳媒管理系等8個教學系和1個基礎教學部。辦學六年多來,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出、鼓勵交叉」的學科專業建設思路和「控制規模,適度發展,注重內涵,狠抓質量」的專業發展思路,已經形成了以藝術學為主,涵蓋藝術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等4大學科門類,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發展的局面。學院現有22個本科專業,共有在校生近2000人,其中戲劇與影視文學被青島市列為重點培育學科,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導演、表演、攝影、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和動畫六個專業上報山東省教育廳為學院優勢特色本科專業。

學院處於美麗的金沙灘畔,佔地509.43畝,規劃建築總面積25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8.84萬平方米。為保證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學院聘請北京電影學院有豐富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的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擔任各學科專業帶頭人,聘請北京電影學院的資深教授和學歷高、觀念新、技能強的中青年教師親臨主講專業主幹課程和實踐教學。

學院秉承以人為本、以教學為中心的理念,營造出了良好的育人環境。為進一步激勵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院設置獎學金7項,包括特等獎學金(38400元)、一等獎學金(20000元)、二等獎學金(10000元)、三等獎學金(5000元)、單項獎學金(2000元)、優秀學生幹部獎(1000元)、優秀學生獎(800元)。學院各類獎學金獎額高(每學年總額達200萬元以上)、覆蓋面大(每學年有15%以上的同學獲得學院獎學金)。獎學金有力地推動了教學工作,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011至2017學年,六年來,共有1454名學生獲得學院級的獎學金,累計發出的獎學金達954.93萬元,其中最高年度頒發出獎學金達204萬元。

學院在2018校友會山東省獨立學院綜合實力排行榜名列首位,在 2018中國藝術類獨立學院排行榜名列第二,綜合實力排名在2017年艾瑞校友會排名中上升至全國第80位。

學院已建成教學樓、學生宿舍樓、研發培訓樓、圖書館、學生食堂、體育場、綜合樓共計10萬平米。學院根據藝術類獨立學院的特點,確定了建設國內一流的應用技術性影視高等藝術院校的辦學定位,學院十分重視教育教學質量,教學儀器設備總額達1.82億元,生均近10萬元。堅持採取小班上課(很多課程不超過20人)、實踐教學比例高(多數專業達45%以上)、教學實際操作拍攝影片投入大(僅每年畢業聯合作業拍攝投入多達500多萬元以上、生均萬元左右)。學院積極探索適合藝術類獨立學院辦學的特色之路,現已初見成效。

❷ 北京電影學院在哪裡 附准確地址

一、北京電影學院在哪裡 北京電影學院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4號,該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藝術高校,是亞洲電影學術交流的中心。
二、北京電影學院介紹
北京電影學院是一所有著電影歷史傳承和深厚電影文化積淀的高等藝術院校,學校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遷址並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改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電影學院。建校近七十年,名師薈萃,學派傳承,創作了眾多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在學科建設、教學創作、師資培養、人才選拔各方面都引領著中國電影教育的發展方向。

學校秉承「尊師重道、薪火相傳」的校訓,「修身、勤學、精藝、踐行」的校風,以及「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學校精神,堅持「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的藝術觀教育,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專業能力扎實、富有藝術創新精神、具備較深厚的人文素養、藝術素養、科學素養和職業素養,符合文化事業發展需要的的藝術人才。學校始終堅持遴選和培育精英人才,強化教學中心地位,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建立了完備的電影教育教學體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學為主體,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藝術創作為支撐,教學、科研、創作「三位一體」的辦學格局, 支撐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和社會服務。

學校現有文學系、導演系、攝影系、電影學系、影視技術系、表演學院、聲音學院、美術學院、動畫學院、管理學院、攝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視聽傳媒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高職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院系及研究生院和基礎部,涵蓋了電影創作的每一個行當,囊括了電影創作的全部環節,是唯一能獨立進行故事片長片、動畫片長片創作的院校。青年電影製片廠既是學生電影創作實踐的組織指導單位,又是教師藝術創新實踐的生產單位,出品了大量優秀的影片和學生畢業作品。

學校以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作為學科建設核心,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電影學學科體系,發揮其引領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以藝術學門類下的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與電影學學科互補共進,適當發展與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其他學科交叉的學科。注重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緊緊圍繞北京「四個中心」特別是文化中心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服務電影強國建設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向世界電影發展前沿,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 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

截止到2018年9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027人,其中本科生2083人。學校有教職工561人,其中專任教師336人,外聘教師85名。學校擁有一支政治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師資隊伍,現有國家「」和「*」入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宣部及北京市「四個一批」人才、「高創計劃」領軍人才、全國及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師德先鋒、長城學者等人才百餘人次。此外,學校有多位教授在國內外重要電影(電視)節擔任主席、評委,在國內專業學術團體中擔任理事以上學術職務的教師數量眾多。

學校擁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專業教室和專業實驗室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多媒體影音設備實現全覆蓋。擁有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動畫新媒體技術實驗室、數字影視動畫創作工程研究中心、聲音創作與工程中心等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有放映廳、劇場、報告廳、攝影棚等設施,教學設備配置總值高,生均值約15.28萬元,能夠較好地滿足教學、科研和師生藝術創作的需要。24小時圖書館館藏文獻以電影為核心,藝術類為重點,館藏資源豐富。學校薊門橋校區佔地105畝,懷柔校區佔地面積667畝(一期在建),將會為學校師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創作環境。

學校獲批「國家電影智庫」「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北京市研究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基地」「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及「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核心期刊、 北京大學 核心期刊入選期刊。近三年,學校連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2項、獲得科技部「十三五」時期唯一面向電影行業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影視製作虛擬預演關鍵技術研發與系統集成)。學校匯集了國內外研究團隊102人,其中包括海內外院士5人、*2人,近年來5篇論文入選了世界計算機圖形圖像和互動技術領域頂級會議(SIGGRAPH大會),取得了比肩清華北大的優秀成績,實現了電影科技研究在國際頂尖學術舞台上「零的突破」和「跨越式提升」。

北京電影學院始終在實踐中努力探索有電影教育道路,提出「建設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的戰略目標。始終紮根中國大地,作為中國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電影專業教育高等學府,持續處於全國千餘所開設影視教育專業高校的領軍地位;始終以中國電影人才培養為己任,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始終站在世界電影教育的最前沿,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專業設置最全面的電影專業院校,連續多年入選全球影視院校排行榜第三名。學校是國際影視院校聯合會(CILECT)理事單位,學校代表擔任亞太地區執委會副主席。

學校在建校近七十年的辦學歷程中,為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數萬名優秀的電影製作、電影理論研究、電影數字技術、文化事業管理及與之相關的專業人才,在國內外電影教育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培養的藝術人才中有陳強、謝添、龐學勤、於洋、吳貽弓、謝飛、鄭洞天、李前寬、郭寶昌和翟俊傑等老一代藝術家;也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李少紅、唐國強、宋春麗、張鐵林、張豐毅、王志文、許晴、蔣雯麗、黃磊、陸川、賈樟柯等中青年電影人代表;還有徐靜蕾、寧浩、趙薇、陳坤、黃渤、周冬雨、關曉彤、王俊凱等一大批電影新銳。師生和校友在每個時代都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力作,20世紀60年代的《白求恩大夫》《劉三姐》《大鬧天宮》;70年代的《櫻》《小花》《哪吒鬧海》;80年代的《紅高粱》《駱駝祥子》;90年代的《開國大典》《霸王別姬》《大紅燈籠高高掛》《陽光燦爛的日子》;2000年後的《可可西里》《瘋狂的石頭》《讓子彈飛》《老炮兒》《我不是葯神》《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均由學校校友擔任主創。歷屆「華表獎」「金雞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獲獎作品中,學校畢業生占獲獎者的比例高達80%以上。在戛納、威尼斯、柏林國際電影節等重大A類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影片,其主創人員大多是北京電影學院校友。學校畢業生還是全國千餘所開設影視相關專業的高校中影視師資最重要的來源,大部分已成為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

學校多年來積極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北京市各項重大活動,圓滿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國慶周年慶祝活動,連續承辦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評獎工作,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承辦兩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評獎工作,承辦2018「光影未來雄安新區首屆電影周」活動,2018韓國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鍾節目預演技術研發工作,2022北京冬奧會形象宣傳動畫設計、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晚會創意設計與預演等重大項目。學校發動數百名師生尤其是本科生,深入國家及北京市大型影視文化活動的最前線,憑借師生的專業水平和學術能力,向世界展示了學校在電影創作、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的高端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