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本薩夫的演藝經歷
1933年4月,山本薩夫通過了松竹蒲田攝影所的副導演考試,隨後在成瀨巳喜男執導的電影《雙眸》中擔任第三副導演進入電影圈。
1937年,山本薩夫被松竹影業公司提升為導演,執導了處女作《女兒》,受到關注。
1938年,執導了由高田稔和原節子主演的劇情片《田園交響曲》。
1943年,山本薩夫應政府的邀請,以「鐵的增產」為主題,執導了所謂的「鬥志電影」《熱風》;隨後,被徵召入伍,到中國隨軍拍攝紀錄片。
日本投降後於1946年6月回國,到東寶公司擔任導演。1947年,與龜井文夫、今井正合作,拍攝了劇情片《戰爭與和平》,揭露侵略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1948年,東寶製片廠大罷工遭到鎮壓後,積極參與斗爭的山本薩夫被勒令退出東寶公司。
1952年3月14日,編導了由河原崎長十郎、中村翫右衛門主演的古裝動作片《箱根風雲錄》;12月15日,執導的由加藤嘉和木村功主演的劇情片《真空地帶》上映,影片描寫了軍營里鮮為人知的內部情況,被日本影評界譽為批判軍國主義的佳作。影片入選日本名片200部。
1954年,山本薩夫執導了表現日本工人階級斗爭歷史的影片《沒有太陽的街》。
1955年初,山本薩夫創建了山本獨立製片公司,成為日本電影史上獨立製片運動的旗手之一;11月15日,執導的由東野英治郎、東山千榮子主演的喜劇電影《浮草日記》上映。
1959年,拍攝了由左幸子、三國連太郎、西村晃主演的劇情片《板車之歌》,影片根據一位70多歲的老婆婆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講述了自明治後葉至昭和戰爭結束以後,將近半個世紀之間一直忍受苦難和順從的女人的一生。該片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作品獎第四名。
1961年,山本薩夫根據1949年發生的真實事件拍攝了劇情片《松川事件》。
1962年,所謂「消除赤色分子」的命令失去時效,山本薩夫得以進入大映公司拍片。
1963年10月,山本薩夫為首的日本電影代表團訪問中國。
1965年,執導了由奈良岡朋子、吉行和子主演的劇情片《證人的椅子》,影片入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作品獎。
1966年,執導了由田宮二郎、東野英治郎主演的揭露醫學界內部派系斗爭的劇情片《白色巨塔》。
1970—1973年,連續拍攝了三部總結侵華戰爭歷史的劇情片《戰爭與人》,影片通過親身參與過侵略中國的五代一家從興盛到衰落的故事,完成了一部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史。山本薩夫因此榮膺每日電影獎最佳導演。
1974年,根據山崎豐子的同名長篇小說拍攝了電影《華麗家族》,影片以20世紀70年代金融重組時代的動盪為背景,揭露了金融界的丑惡內幕。
1975年,山本薩夫根據轟動日本政經兩界的真實事件「九頭龍川水庫貪污受賄案」拍攝了電影《金環蝕》,揭露官商勾結行賄受賄。
1976年,執導了反映飛機買賣中貪污受賄行為的影片《不毛之地》,該片在洛克希德事件之前已寫好劇本,事件揭露出來的時候,影片正好上映,引起轟動。
1977年,拍攝了由三國連太郎和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劇情片《皇帝不在的八月》。
1979年,執導了揭露資本家殘酷壓榨工人的影片《啊,野麥嶺》,影片獲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作品獎第九名,山本薩夫也因該片獲得了第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
1981年,拍攝了由乙羽信子和奧田瑛二主演的劇情片《阿西們的街》。
1982年,執導了《啊,野麥嶺》的續集《啊,野麥嶺·新綠篇》。
1983年8月11日,山本薩夫因胰腺癌去世,享年73歲。
❷ 能介紹一下《鬼子來了》這部電影嗎
姜文1994年執導《陽光燦爛的日子》後,又回到幕前工作。不過他並未放棄當導演,他早就看中了一篇名為《生存》的短篇小說,並且親自動手編劇,創作了這部《鬼子來了》
劇情:
抗日戰爭末期,故事發生在河北山海關附近的一座名為掛甲台的偏僻小村。一天夜裡,有人把兩個裝著俘虜的麻袋押送進了村民馬大三的家裡,其中一個是日本兵,另一個是翻譯官。本來答應好了八天以後來取人,結果此後再就也沒有音訊……
這兩個俘虜在村子裡關的時間一久,村民們便商議將二人處死,以避免麻煩。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決意以死殉國,而翻譯董漢臣則利用語言上的障礙爭取求生的機會。在多次試圖處死兩人未果之後,村民們認定他們命不該絕,就一直把這兩個俘虜秘密關押在村裡。
六個月之後,花屋小三郎決定報答馬大三和眾村民的不殺之恩,提出與村民完成一筆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譯送還給憲兵隊,而日軍方面則以兩車糧食作為交換條件。在馬大三的主張下,經過一番商議,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條件,並且簽字訂約。眾人一並護送兩個俘虜返回憲兵隊。
到憲兵隊後,盡管隊長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還是同意履行那份約定,並率部隊將糧食送往掛甲台。糧食運抵村內,日軍召集全村老小飲酒歡慶,共享吃喝。當歡慶進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經向盟軍投降、日本戰敗的消息,於是形勢出現突變,日軍開始殺戮無辜民眾,整個村落化成屠場,又縱火將這一山村化為灰燼。
在這一滅項之災中,只有馬大三一人倖免於難。不久,國民黨軍隊接管了日軍大部俘虜,花屋所在部隊也在其中。一個雨天,馬大三假扮成煙販,手持利斧沖進日軍俘虜營,見人就砍,鬼子死傷數人。而他最終被國民黨士兵所擒,被判處死刑。執行死刑的正是那個與他們曾經朝夕相處花屋小三郎……
電影其他信息可以參考:
http://www.allmov.com/movie/10722/main.html
影片評論:《鬼子來了》的黑白歲月:
http://www.allmov.com/movie/10722/review,13568.html
希望你喜歡:)
❸ 值得一看的日本二戰電影二十七部點評
日本二戰電影,是一部歷史與情感交織的藝術畫卷,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索其中的光影世界。以下是我精心挑選的二十七部經典之作,每部都以獨特的視角,揭示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復雜。
- 《原爆之子》(1952) - 5/5 - 紀錄片般的震撼,直面廣島原爆的恐怖,真實記錄歷史的痛。
- 《太平洋之鷲》(1953) - 4/5 - 海軍將領的命運沉浮,反思戰爭的代價與抉擇。
- 《二十四隻眼睛》(1954) - 5/5 - 反戰主題下的師生情深,觸及心靈的柔軟與堅韌。
- 《人間的條件》(1959-1961) - 5/5 - 長篇史詩般的反戰畫卷,揭示人性在戰爭中的黑暗面。
- 《太平洋之嵐》(1960) - 4/5 - 中途島戰役的深刻剖析,戰爭與個人命運的交織。
接下來的電影,以反戰與小人物命運的交織,呈現出戰爭的冷酷與溫暖:
- 《啊!特別攻擊隊》(1960) - 3/5 - 小人物的犧牲與抗爭,反戰精神的微弱光亮。
- 《啊!零戰》(1965) - 3/5 - 零戰飛行員的悲壯故事,戰爭下的個人命運悲劇。
- 《赤色天使》(1966) - 5/5 - 戰地情色與反戰交織,護士的奉獻與犧牲。
- 《日本最長的一天》(1967) - 4/5 - 昭和動盪時期的縮影,歷史的動盪與人心的劇變。
這些作品中,不僅有海軍名將的風采,還有對軍國主義與戰爭反思的深入探討:
- 《山本五十六》(1968) - 展現海軍將領的復雜形象,戰爭與個人命運的交織。
- 《啊!海軍》 - 軍國主義的崛起與右翼批判,歷史的沉重反思。
- 《軍閥》 - 昭和動盪的縮影,自欺與自毀的警示。
繼續深入,我們看到了戰爭史詩中的鮮為人知,以及瞎指揮與末日情緒的碰撞:
- 《戰爭與人》 - 深入挖掘歷史事件,戰爭對人性的深刻影響。
- 《血戰沖繩島》 - 指揮失誤與絕望情緒的交織,戰爭的殘酷無情。
- 《決戰航空隊》 - 特攻作戰的歷史回響,歷史的厚重感與個人抉擇。
從二·二六兵變到全面侵華的影響,每部電影都以獨特的方式講述歷史:
- 《動亂》 - 二·二六兵變的混亂與侵略的連鎖反應。
- 《聯合艦隊》 - 沉船與反思,歷史的榮譽與哀歌交織。
- 《大日本帝國》 - 夢想與現實的碰撞,對美化戰爭的質疑。
技術與人性的碰撞在:
- 《激情燃燒的零式戰機》 - 飛行員的英勇與技術的反思,戰爭的雙重面相。
- 《落陽》 - 軍國主義的輓歌,英雄的落幕與歷史的沉思。
女性在戰爭中的角色也在部分電影中得以展現:
- 《間諜佐爾格》 - 間諜悲劇與犧牲的意義,戰爭中的道德抉擇。
- 《赤月》 - 戰爭與愛情的交織,情色元素下的深刻探討。
每部電影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是對戰爭的深刻反思,也是對人性的深度剖析。它們不僅描繪了戰爭的殘酷,更揭示了我們在歷史洪流中的位置。讓我們在光影之間,感受戰爭的冷酷與人性的溫暖,尋找那些被歷史銘記的故事。
❹ 二戰電影。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情感篇
鋼琴戰曲The Pianist (2002)
起義Uprising (2001)
諾曼底大風暴Ike: Countdown to D-Day (2004)
直入虎穴Straight Into Darkness (2005)
雷瑪根大橋The Bridge at Remagen (1969)
父輩的旗幟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沖出封鎖線沖出封鎖 Sti mahi tis Kritis (1970)
雄鷹飄落/猛鷹突擊兵團 The Eagle Has Landed (1976)
冷眼殺機
和平的代價Price for Peace(2002)
山本五十六Admiral of the Grand Fleet: Isoroku Yamamoto (1968)
蘇傑斯卡戰役Sutjeska (1973)
歐洲機動戰線"Guerra è finita, La"(20020
遠東戰爭(上)HORROR IN THE EAST
遠東戰爭(下)HORROR IN THE EAST(年代不詳)
硫黃島的來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2006)
巴魯特攻防線Nimed marmortahvlil (2002)註:一戰電影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滅亡篇
希特勒的男孩Napola (2004)
悲情火絨草/小白花海盜幫/雪絨花海盜 Edelweißpiraten (2004)
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79)註:一戰電影
墨索里尼的末日Mussolini: Ultimo atto (1974)
魔王降世
大君王
第二戰線
戰略大作戰
當年三巨頭
偉大的轉折
斯大林格勒戰役
東京審判
二戰烽火線(上)
二戰烽火線(下)
烽火驚情
烽火驚情-2
滿洲帝國崩潰
敢死突擊隊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陸戰篇
碉堡
百戰雄獅
綁架丘吉爾
沙漠之鼠
Z字特攻隊
巴坦戰役
1942東部戰線
巴頓將軍
桂河大橋
紅一縱隊
虎虎虎
鐵路敢死隊
大敵當前/兵臨城下
紅色警戒
虎口脫險
燃燒戰場
坦克大決戰
紫日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空戰篇
空戰英豪
壯志凌雲
盟軍作戰
鐵翼豪情
倫敦上空的鷹
空戰部隊
空襲德累斯頓
空襲德累斯頓2
浴血火海
晴空血戰史
飛行之翼與祈禱者
反攻班丹島
空降兵
殲滅任務
黑色轟炸機
飛獅戰機
隱形轟炸機
不列顛之戰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抗日篇
(腦殘的碟商有問題,這一篇明明宣揚JG主義,美其名曰抗日……)
大日本帝國
青島要塞大爆炸
八甲田山
歡迎來到戰爭天堂
海軍進行曲
二零三高地
特別攻擊隊
聯合艦隊
男人們的大和
阿江田島
上海陸戰隊
決戰航空隊
太平洋之戰
戰爭與人之一
戰爭與人之二
戰爭與人之三
山本五十六
野火
夏威夷大海戰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紅軍篇
活下來
敖德薩的功勛
空降兵
熱雪
攻克柏林(上)
攻克柏林(下)
深入敵後的賓士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上)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下)
易北河兩岸
山中防哨
山地大戰
特殊使命小分隊
智截戰俘營
莫斯科保衛戰(上)
莫斯科保衛戰(下)
偵查員的功勛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經典篇
風語者
雷霆戰將
殺戮時刻
辛德勒名單
珍珠港
拯救大兵瑞恩
大不列顛之戰
大偷襲
沙漠之狐隆美爾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太平洋之嵐
北非沙漠行動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海戰篇
海狼好U-429
獵殺U571-2
全速返航
潛艇秘航大作戰
南太平洋大捷
U-571風暴
海底喋血戰
頭號勁敵
中途島之戰
海軍與悍婦
復活島
海狼
魔女潛艇
蛙人海底戰
太平洋戰爭
緊急下潛
珍珠港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勝利篇
遙遠的橋
百戰榮歸
沖出封鎖線
勝利大逃亡
反攻緬甸
突擊魔鬼嶺
最後的突擊
從海底出擊(上)
從海底出擊(下)
星星特攻隊
拂曉出擊
黑色轟炸機
戰場
解放戰爭(1-4)俄羅斯電視連續劇
他們為祖國而戰
猛鷹雄風
二戰經典巨作系列-殘酷篇
大屠殺
大屠殺2
大屠殺3
太陽之血
無名高地戰役
血戰之突擊敢死隊
731殺人工廠
72K秘密武器
最漫長的一天
全金屬外殼
諾曼底大風暴
實尾島
偷襲珍珠港
烽火獵焰
太陽帝國
麥克阿瑟
67天
光榮歲月
最後的哨兵蘇
傑斯卡戰役
❺ 近年來,日本都拍攝過哪些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
日本電影中,關於戰爭題材的佳作豐富多樣,涵蓋了動畫和真人故事,以下是一些值得關注的作品:
《起風了》:宮崎駿的告別之作,通過描繪主角堀越二郎設計零式戰斗機的歷程,展現了戰爭的復雜性和個人對戰爭後果的反思。
《在這世界的角落》:一部以動畫形式展現戰爭殘酷的平民視角,揭示了戰爭的雙重傷害,強調戰爭沒有贏家的主題。
《廣島》:通過原子彈轟炸事件,展示了戰爭的毀滅性,以及戰爭對無辜人群的無情沖擊。
《林斤四半鬼子》:以直接的自白,通過導演松井稔的親身經歷,呈現了日本兵的罪行,帶有強烈的反思和贖罪意味。
《戰爭與人》:這部影片突破了傳統,直面日本兵在戰爭中的罪行,以直觀的方式揭示戰爭的殘酷和導演對於戰爭的深刻反思。
這些電影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主題,向觀眾揭示了戰爭的多面性,讓人們對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
❻ 日本拍過哪些著名的關於二戰的電影
最近有個男人們的大和
{京}彩人生
前路由我創,前程滿希望,白雲藍天,鬥志飛揚!
搜索
最新日誌
歷史不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還能多送她這一度的溫暖
下輩子....
最浪漫的故事
我買賣毛片的經歷......
對於幸福,其實也只需要不到17厘米和4攝氏度就夠了
日本最新戰爭電影推薦-《男人們的大和》
[推薦]看完後沒有一個女人不感動
女孩問,男孩答
介紹一些凄涼的音樂!很感人的那種!
最新評論
奶油刺蝟:拋開對日本人的仇視,...
訪問統計: 273
<< [推薦]看完後沒有一個女人不感動 | 首 頁 | 對於幸福,其實也只需要不到17厘米和4攝氏度就夠了 >>
日本最新戰爭電影推薦-《男人們的大和》
如果單純從藝術角度來說,《男人們的大和》影片規模宏大,場景感人,不愧為一部力作。放映時,放映廳內靜悄悄,只聽見低低的啜泣聲。放映結束後,不少觀眾離座時臉上仍掛著淚痕,而外面的走廊早已站滿了等待下一場放映的觀眾。
劇情中有幾幕鏡頭特別得到了觀眾的共鳴,大和號最後一次出征前,大和號的船員們被允許在出擊前上岸,他們都知道這是最後一次上岸了:母親仍強忍眼淚讓兒子趕快吃自己做的牡丹餅;幾位士兵拍照留念,並囑咐照相館的主人一定把照片送到各自家中;小艇上的士兵看到了岸上的妻子,發出了忘情的叫喊。
電影的最精采之處是大和號被命令到沖繩執行特攻任務。當時大和號既無飛機護航,也無返程燃料,是一次有去無回的神風突擊隊式的特攻作戰。當時船上的船員也為是否值得出擊發生了沖突,但是最後都統一「為了國家和天皇」應該犧牲的旗幟下,船員們開始了死的准備,一名船員發出的撕心裂肺的「媽媽」的呼喊,令全體船員為之動容。兩天後,大和號遭到美軍大批飛機攻擊,開始了最後的戰斗……戰爭場面宏大。
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大和,不僅是日本海軍的象徵,而且是所有日本人憧憬的對象和驕傲。評論家阿川弘之指出:「建造大和的技術轉移到造船領域、光學領域、新興的索尼和本田技研等企業的研究所,給戰敗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我們不了解戰爭的年輕一代,看了這部電影,也會感覺到死者發出的呼喊。新時代的21世紀的年輕男女,恢復日本人固有的美德,用正確的方式保持和繼承傳統的優秀技術,將日本再次建設成為值得自豪的國家,是對戰歿將士的最好紀念。」
日本網路上有評論說:「他們只是想保衛自己的愛人、家人、朋友和祖國。」甚至有日本人據《大和號》的劇情認為,「日本在戰爭中也死人了,為何中國老揪住日本不放。」從這些言詞來看,似乎《男人們的大和》在日本國民中起到的作用並非如導演所說「追求和平」,而是更多地頌揚了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
❼ 一部二戰電影,講述日本留學生在美國當兵,後來打回日本!
日本電影《望鄉》就是反映二戰期間日本安慰婦的電影。《山本五十六》二戰時的《將軍。參謀。士兵》,到戰後的《啊,海軍》、《戰爭與人》等。其中少數對二戰進行反思並認錯,大多都是有右翼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