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戰爭電影簡介七百字
擴展閱讀
最全三級日本電影網站 2025-05-23 05:47:25
世界上搞笑電影推薦 2025-05-23 05:45:17
氣候戰爭類型電影 2025-05-23 05:44:30

戰爭電影簡介七百字

發布時間: 2024-10-01 05:46:26

❶ 關於戰爭的資料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於1928年,犧牲於1941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王朴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 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朴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裡,王朴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朴:「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裡,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朴面不改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朴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編輯本段]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編輯本段]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編輯本段]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編輯本段]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編輯本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回答者: 蟲兒七七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3-26 22:17
我來評論>>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1 個人評價

27% (3)
72% (8)
相關內容
• 雷鋒的英雄故事 三百字以內
• 誰能給我5篇今日說法感想?每篇100字左右,高分!
• 中國戰爭英雄故事
• 革命英雄的故事
• 戰爭年代或和平年代英雄故事(100字-----150字左右)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戰爭 小英雄 小英雄 故事
其他回答 共 5 條
由於不清楚「小英雄」指的是小孩還是英雄的小故事,所以兩種都提供。有三個

1941年8月,華北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調集10萬余兵力,對晉察冀邊區北嶽、平西根據地實行「大掃盪」,而狼牙山是日軍掃盪的一個重要目標。 狼牙山是晉察冀邊區東大門,因其峰巒狀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遠遠望去,群峰突兀連綿、壁若刀劈斧鑿。它不僅在軍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據地的武器裝備庫。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軍主力部隊調到邊區領導機關周圍擔任警衛任務。狼牙山地區只留下七連六班堅持斗爭,掩護部隊和群眾突圍。 9月24日,敵人開始行動了。兩架飛機狂轟濫炸,日軍螞蟻般往山上涌來。六班戰士將敵人引上狼牙山,並打退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突然,子彈打光了!怎麼辦? 大家不知哪來那麼大的力氣,搬起一塊塊大石頭,舉過頭頂,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去。鬼子立刻像被擊中的烏鴉,飄飄搖搖掉進了深谷。 敵人慢慢逼近了,而山頭能摔的石頭都扔完了。 五壯士沒有絲毫畏懼,共同吐出一個聲音:「寧死不投降!」紛紛砸爛手中的槍,跳崖。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最後他憑借他的聰明機智完成了任務。

王璞
1943年春天,因不肯說出八路軍的消息慘死在敵人的槍口之下。王璞這位年僅14歲的英雄少年,為抗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後來被授予 「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
回答者: 大盂 - 千總 五級 3-26 21:11
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戰爭故事
回答者: AAXXSSZZ - 試用期 一級 3-26 21:57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發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敵人向一條山溝掃盪,山溝里掩護著後方機關,掩護著幾千老兒小。。。。。。。。。。。。。。。。
回答者: 金中報國 - 秀才 二級 3-27 11:59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❷ 《我最喜愛的一部電影》七百字左右的作文

我最喜愛的一部電影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要說我看過的電影,那可多了:《小兵張嘎》《狼牙山五壯士》《長江七號》……可是最喜歡的電影嘛,讓我好好想想,嗯,《小兵張嘎》可以奪得這頂桂冠。這是一部戰爭電影,我看後深受感觸、受益匪淺。不禁為張嘎而感嘆。
我最喜歡的是這個片段:一天嘎子在家站崗的時候。看見兩個鬼子要進屋裡,為了掩護區隊長和他的戰友們,嘎子叫:「爸爸,倆太君要到咱家來,快到了啊!」。區隊長和戰士們聽見了叫聲,已經做好了准備,鬼子軍官見勢不妙,「哇呀」一聲,轉身就跑。嘎子見鬼子往外竄,急忙把門一關,鬼子隊長的一條腿被絆了一下,身子一栽,跌倒在石階上,他一邊在地上打滾,一邊往外掏出手槍。嘎子一急,忙撲過上去咬住他的手,把手槍搶奪了下來。不一會兒,隊長和戰士反擊成功了。嘎子跟在部隊後頭,不時比試著他從鬼子那兒奪來的手槍,臉上洋溢著一種無比興奮的神情。這個片段令我難以忘懷。
看了這部電影,彷彿置身於那戰火紛飛的激情年代,彷彿聽到了英雄們在戰爭中那鏗鏘有力的步履,彷彿看到了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抗擊日寇的動人場面,深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崇高的民族精神。那如火如荼的戰爭歲月,那可敬可愛的英雄人民,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那至誠至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嘎子的確是一個受人稱贊的勇敢的小男孩,犯了錯誤及時改正,在戰場上英勇地去戰勝敵人,勇敢機智. 剛強, 吃苦耐勞,敢於斗爭,我想他這種精神也可以用於現在的生活和學習中, 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勇於挑戰。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可貴精神,很值得我們青少年去學習。

❸ 請給我長征的簡介,400字左右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3)戰爭電影簡介七百字擴展閱讀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