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龍之戰》
《龍之戰》 周日我看了一部《龍之戰》的電影,電影講述了清末時期馮子材帶領萃兵奪回被法軍搶占的鎮南關的事件。 本片講述了·1885年法國進攻我國越南涼山粹帥馮子才率領廣西狼軍奮起反抗,經過了幾度的殊死搏鬥最終取得勝利的英雄事跡。
1884年法夷奪走了我國廣西一帶的鎮南關,年過70的老將軍馮子材帶領萃軍勇奪鎮南關。可是萃軍的武器殺傷力弱,所以屢戰屢敗。李鴻章得知馮子材戰敗的消息,就譏諷馮子材四不能戰:「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不能戰一也;腹中無墨,胸無韜略,不能戰二也;兵械簡陋,殺傷力弱,不能戰三也;萃軍狼兵,戰法過時,不能戰四也。」但後來馮子材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關於他的「四不能戰」完全是污衊!
一開始法夷們關著一批萃兵做人質,法夷要求萃軍必須拿金銀珠寶來換他們,馮子材不同意。夜裡萃軍殺入文淵城,把城裡的萃軍都解救出來了。後來尼格里帶法軍軍隊直攻大青山,馮軍得知這事,日夜不停的趕往大青山。一到大青山,他們就在此安營紮寨,萃軍造了三個防禦陣地,第一部分是戰壕,第二部分是長牆,那第三部分就是軍營了,一切准備就緒,就等敵人送上門來。
法軍的炮彈如同雨點一樣打在萃軍的身上,就在這時,馮子材身先士卒發出狼一般的咆哮,率先率領兩個兒子躍出長牆,沖向法軍,全軍感奮,一齊出擊。馮子材掄起大刀,左沖右突,奮勇殺敵,全軍將士士氣大振,潮水似的湧出門,一起殺入敵陣,刀劈槍挑,法軍被驚得目瞪口呆,瞬時亂了方寸,一個個丟盔棄甲,四處逃竄。
馮軍並沒停下,繼續奮勇拼殺,直沖鎮南關,最終奪回了鎮南關,消滅法軍一千多人。
鎮南關之戰,是中法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戰役,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法戰爭的局勢,使中國反敗為勝。
電影演完了,馮子材那句:「廣西狼兵雄冠天下,靠的是同心協力,決死相拼!」讓我記憶猶新,馮子材真是我國偉大的抗法民族英雄呀! 本片充分的展現了清朝光緒年間由於慈禧太後垂簾聽政獨斷專行的行為所導致當時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軍事力量日漸衰敗因而形成了兵無鬥志任人宰割的難堪局面。
馮子才的一生始終都在履行著為國盡忠的光榮職責從來沒有些許悔意,他的這種舍小我以成就整個國家的純高的品德值得我們後輩所學習與傳承。 七四班------------- 張開源
⑵ 主旋律電影《龍之戰》值得一看嗎
正義都是標榜出來的!但凡侵略,其卑劣的德行都是一樣的!
《龍之戰》作為一部清末戰爭題材電影,不足之處固然不少,尤其曹雲金說話眉頭一抬的時候,極易讓人出戲。但配上家國情懷,和老戲骨劉佩琦的傾力演出,總體評價尚可,花上兩個小時觀看也不至於虛度!相對而言,豆瓣的6.4分,有失偏頗!
電影開篇,肆意燒殺,掘墳屠村的法國蠻夷和奢靡無度,事事章法的滿清朝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落後就要挨打從來不是一句空話!但民間志士,熱血男兒從不缺!電影劇情也就此展開。
寫實的結尾,給人留下了幾分不適,甚至有種嘔吐感,法國佬淡淡的對東方女人的惻隱之心,清政府的初有小勝,便求議和的卑劣拙行!有點不合時宜,卻又恰到好處的出現,告訴我們這就是歷史!
⑶ 看過《龍之戰》的進
【好萊塢B級片的拙劣效仿品】——《龍之戰爭》(D-WAR)完全影評
強心劑?當頭棒!
看完這部影片,心理落差極大。韓國大片給我的一貫印象是:故事精彩跌宕,情感表達細膩,人物刻畫生動,雖然特效製作比不上好萊塢先進,但是融合在精彩的劇情與獨特的東方背景之中,別有一番新奇的效果。從生死諜變到JSA,從太極旗飄揚到實尾島,從韓半島到怪物,一波一波下來,演員表演敬業,故事題材大膽,特效新穎逼真成為了韓國大片無往不利的武器。
在D-WAR上應之初,當我看到比美版哥斯拉還要巨大的巨龍盤旋於大廈的時候,當我聽到比變形金剛還要火爆的宣傳語的時候,當我了解這是一部六年一劍耗盡導演心血的作品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天邊冉冉升起一輪紅日,那令人熱血澎湃的火紅之中分明折射出「亞洲大片崛起」六個大字,這折射好生刺眼,讓我忘記了「要黃金不要好人,要怪物不要藝術」的聲聲吶喊。
然而,風水輪流轉,事事難預料,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榮譽多了人就會得意忘形,勝利多了頭腦就會被沖昏,巨龍現身了,然而得到不單是鮮花與掌聲,更多的是質疑與嘲笑。究其原因,無非是患上了近年來中國大片的通病:特效精彩,內容空洞。這次馬失前蹄,也給韓國電影界空前高漲的大片熱一記強有力的當頭棒。
龍的故事
開篇運用水墨畫講述古老的傳說我認為是本片一大亮點,把亞洲文化的精神溫文爾雅的展現在大銀幕上,同時也把故事的古典氣質自然而然傳遞給觀眾,頗有畫龍點睛的意味(只可惜點錯了地方)雖然幕後的英語旁白結合畫面聽起來有點不倫不類,但從整體上講無妨大礙。
之後故事按照導演的意圖一部部展開,話說世界上有水火不容的正邪兩條龍,邪惡之龍沉睡地下,每五百年發飈一次,正義之龍在天庭修煉,等待著人類的召喚抗擊惡龍。五百年前,古老的高麗國,正義之龍轉世化身為一漂亮MM,被世人保護,邪惡之龍召喚出邪惡勢力在人間屠戮,妄圖在正義之龍覺醒之前將MM殺害,年輕英俊的保鏢GG誓死守護不讓心上人落入魔爪,但是也不想看到自己的戀人變成恐龍:),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二人雙雙跳崖殉情。
五百年之後,世界人民大團結,正邪雙龍紛紛轉世來到美國洛杉磯(資產階級的腐朽生活連神靈也抗拒不了呀!),投胎為俊男伊森,靚女薩拉。此時邪惡勢力也漸漸復甦,妄圖以武力征服世界,並派各路人馬,追殺薩拉。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伊森與薩拉歷盡艱險,從相識相知到墜入愛河,同時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他們也意識自己就是五百年前大洋彼岸的那對苦命鴛鴦的轉世,肩負著拯救蒼生的重大使命。到底是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家,還是讓邪惡勢力在人間肆虐,生死抉擇又一次擺在了二人面前。to be or not to be,its a problem!經過了嚴重的思想斗爭,他們毅然決然放棄了小我幸福,選擇了大我正義,走向了英雄救美人,美人救世界的不歸路...最終一番龍爭虎鬥,正義戰勝了邪惡,光明消滅了黑暗,世界又恢復了和平,而正義巨龍昂首挺立之日,也是二人撒手離別之時,伊森那充滿傷感與希望的眼神落在巨龍身上久久不願離開,而巨龍也是依依不捨,口含龍珠,一步三回頭地回到了天庭,身後只留下一縷白光,一抹憂傷,還有一句goodbye jack,阿里朗呀阿呀阿里朗...
故事情節大抵如此,至於影片上映前宣傳的什麼前生後世因果關系依鄙人之見全是扯淡,無非是想給零亂的劇情一個說法。片共有三條主線,一是男主角在現實生活中各種遭遇的線,一個是邪惡勢力追殺女主角的線,還有一條是男女主人公感情線。男線負責牽扯現實,什麼FBI、軍隊、傑克這些NPC都跟著他打轉;女線負責引導魔幻,像惡龍、邪惡軍隊、邪惡首領都是跟著女主角混;而男女主角的相撞,也奏響了正邪大戰的號角。
像這種三線並進最後匯聚一點的拍攝手法在好萊塢影片中就如家常便飯一樣,但是換到了老沈(沈炯來)手裡我看著就像便秘一樣難受,因為本片的類型既不是科幻,也不是魔幻,而是介於兩者之間,既有現實科學為依據,有雜糅了東方魔幻色彩,還有些玄幻的影子,這是由於這種模糊的界定,使得影片總是在尋找自圓其說理由。說又說不完滿,很多情節不合理的地方只好以直覺擺平,但是導演忘記了過猶不及這個道理,一次兩次或許情有可原,用的多了就是濫俗,首先一個蜥蜴皮就讓男女主角的直覺起了反映,男主角憑借直覺一口咬定這個薩拉就是2700個薩拉中他要找的人,中情局探員也是憑著直覺抓人,二人憑著直覺相愛,憑著直覺去墨西哥。這樣一路拍來,只怕導演也是跟著直覺走了。
表演:專業不足,想當業余
本片的表演實在是一大敗筆,不知道劇組是不是沒錢請職業演員,只有韓國古代的戲看起來還像回事,演員是本土演員,演起來比較正常。而現代戲中所有的演員給我的感覺是完全不在狀態,或者是應復差事,毫無組織性紀律性,特別是兩個扮演FBI探員的演員,從骨子裡透著一股業余勁兒。也許是西方演員對劇本中世界觀的設定不太理解,而導演又講不明白(似乎也講不明白),導致演員表演的時候明顯游離於劇情之外,只有扮演薩拉的好友布蘭迪的演員給人的感覺還算可信,把都市小資產階級女孩的特質拿捏得恰到好處,但是演繹難度不高,所以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當然,表演的失敗並不能全都怪罪於演員,畢竟幾個陌生的臉孔根本沒有救市的能力與實力,而面對東方人這種含蓄的情感演繹,演員找不著北也情有可原。劇本的生澀更是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而導演薄弱的掌控能力幾乎給本片以致命打擊。
⑷ 求電影!!
<第一誡>
主演:余文樂、鄭伊健、謝宛諭、車婉婉
每天,警隊大約接獲185宗電話報警求助,當中180個與打架、強奸、謀殺、搶劫、綁架有關;其餘5宗是那些「我家有點不尋常」之類的求助電話。
雜務科的責任就是負責調查這些「不尋常」的案件。
李國強(余文樂\飾)在一次巡邏時,擊斃被通緝多年的連環殺手,及後更非自願性地被調派到另一部門——雜務科,自此展開了一連串的靈異通緝之旅。
有別於警隊除暴安良、殲滅罪惡的英勇職務,雜務科處理不尋常案件的手法,往往是耐人尋味得令人無所適從。
雜務科另一要員,性情古怪兼嗜酒如命的部門主管黃SIR(鄭伊健\飾),他與李SIR合力為雜務科解決每一個不尋常的求助,消除每一個求助市民的恐慌。在執行任務的同時,黃SIR煞有介事地向李SIR聲明雜務科的第一誡:這個世界沒有鬼!
事實上,這條第一誡只是個謊言。雜務科處理不尋常案件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不擇手段地隱瞞社會上的靈異事件,減低社會恐慌。
對警隊工作充滿熱誠及抱負的李SIR,有感雜務科的真正任務有違道德。為了社會安定,警員應否隱瞞真相?這樣又能否獲得真正的公義?
正當李SIR墜入思想掙扎的同時,雜務科正面臨極具威脅的連環鬼上身案件。一具窮凶極惡的鬼魂正將二人逼上死亡邊緣。
最後,捕獵者竟成為被捕者的獵物……
二、問題解析:
1.這部片里到底有多少鬼?首先就是片頭在車尾箱里爬出來的女鬼,然後就是游泳池裡的小女孩,後來醫院里的老太太,接著在劇場出現的劇場老鬼,最後出場才是那個殺人惡魔變得厲鬼,當然結束時船上的鄭也是鬼啦!
2.殺人狂附身的順序。一開始他附身在郭護士身上,後來到那個上吊鬼,到他的朋友魚缸鬼(這里肯定是上吊鬼打過電話給魚缸鬼附身的從後面的情節可以推知),再到黃衣鬼,再到學校里的兩個女孩,再到小雯,再到那六個自殺的女孩,再到女警察,再到余的老婆,最後到余文樂。殺人狂這么做就是因為他生前仇恨年輕的小女孩,所以他死後也要報復,為了滿足他生前沒有完成的變態計劃。他最後附身余是為了報復,殺鄭是為了除掉能夠殺死他的人,鄭的存在對他產生莫大的威脅。
3.關於結尾的真相。那一套余編給他上司聽的就不說了,真相其實是這樣的,女警察後來去了余的家裡附上了余老婆的身,而余回家後發現了女警察就殺了她,這時他的老婆又在後面抱著他從而鬼移到了余的身上,余的老婆變成了一個沒有魂魄的植物人。接著余就去殺掉了輪椅男和鄭,回家以後余在和老婆ML以後用煙頭燙她完全是一個變態的報復行為,余老婆的眼淚則證明她對發生的事雖然還有僅存的一點知覺但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接受屈辱的現實。最後鄭的老婆坐船傷心離開時,有段打劫的手機彩鈴就是鄭的手機卻沒有接,而鄭已經化作鬼魂坐在他老婆的後面。
最後來說一下結尾時余講的那個故事,其實那個灰熊就是被鬼附了身的余,既不是人也不是鬼,就好比既不是白熊也不是黑熊。
本片從頭到尾看似是一個鬼片,其實不然!情節緊張,邏輯清晰,很多細節都有說明。導演的敘述手法也很高明,只要認真看,一定能看懂。從余文樂當小巡警,遇見殺手(是個補習老師)他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然後導致殺人。被余文樂碰到,擊斃後變成了鬼後找余文樂報仇,但他並沒有急於殺死余文樂,而是先報復了那些他所認為很無恥的女學生。最後玩到了余文樂。人終究是戰勝不了鬼的。所以鬼到最後先上了余文樂老婆的身,又上了余文樂的身,這一後果就是使余的老婆變成植物人(被鬼附過身的人三魂沒了七魄)並且鬼不想再傳了,就紮根在余文樂的身上,用他的軀體過正常人的生活並且借用余的身體踐踏了余的愛人(車婉婉\飾)。可能會有很多人問:跟鄭有何關系為何要殺鄭伊健?殺鄭是必須的,一是因為鄭是抓鬼高手,必須把對頭除掉。二是殺了他就可以當抓鬼部門的長官,不會有人威脅到他。至於鄭的老婆和鄭跳舞那些情節都是虛構的,那是余文樂最後向上司的口供里編造的內容,只是導演用很高明的手法表現出來。聰明點的人都能看的出來。至於余的老婆(車婉婉\飾),在電影里就是悲劇人物。流眼淚是因為那是她並不知道世界上有鬼,不知道余到最後已經鬼上身,按理來說沒有魂魄的人是沒有感覺的。但她最後的眼淚正是體現了她對余文樂的深愛!總體來說,很不錯的電影,如果當成鬼片來看待,那真太可惜了。本片相當不錯!
三、本片所要表達的及觀後感:
本片一再強調幾點:
1.第一誡:「這個世界上是沒有鬼的」。
解析:第一誡的意思是要不擇手段的掩蓋有鬼這個事實,避免社會的恐慌。
2. 「在分不清黑與白的世界裡,千萬不要靠猜」。
解析:電影里各角色的邏輯判斷錯誤
1).在學校的班級里,有個女孩跑出班級了,余文樂追了出去,他猜錯了 ,造成真正被鬼附身的學生逍遙法外!!
2).余本來能殺死被附身的女警察,因為被其他兩個警察誤會了,那兩個警察猜錯了。遺失殺死惡鬼的機會!
3).警察暑長聞了聞杯子里的他本以為是酒的水以後說了句:恩!
不要以為裝酒的瓶子里只有酒,其實裝的是水
4).最後余文樂回到家裡,就因為猜錯了,沒有防備他老婆如同被附身了,造成了無法挽
回的遺憾!
這一切都是導演刻意運用的高明手法
影片的兩個結尾:
1.余文樂對上司陳述過後和妻子過著幸福的生活 2.余被鬼附身後,殺死了
坐輪椅的少年、女警察、鄭伊健!
影片的兩個結尾的鮮明的對比正是要深刻的告誡我們:
「在分不清黑與白的世界裡,千萬不要靠猜」。
其實是想告訴我們平時所見,所想,其實很多都是錯了,不要只是靠直覺,要提高邏輯判斷力(比如我們的驕傲、自大、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判斷正與錯,如:領導、老師、兄長 上面
講話!下面你自己開始以自己的單一層次 開始做起錯誤推斷。。。。。。。。。。。。
這兩句話 其實是正是導演要向我們表明的兩個哲學問題!
在電影的最後余文樂(被鬼附身後說的話):有個人拿著把槍去森林捉雄,他只知道有白和
黑熊 結果被一隻大灰雄給吃掉了 故事一開始不也說了 2個警察在追 問你們哪個警察最後都
是 看事物不要只看錶面靠猜......個人理解 不要以為這個世界上沒有鬼 余演的那個李警官
只知道這世界上 只有活人和死人 只看到了社會的表面 結果卻被鬼給吃掉了靈魂 電影想給我
們表達的意思 也許就是 在現在的社會上不要只看錶面...要多層次 多方面的看待,我們平時
所見,所想,其實很多都是錯了,不要只是靠直覺,要提高邏輯判斷力......
鬼根本就是個桄子,只不過是借鬼來表達現代人看待事物的慣性思維錯誤!(也就是說我們習慣
養慣性思考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潛在的不能讓我們正確的、客觀的看待事物)
2.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法官,你來判定一場兇殺案。而你又以片中余文樂的慣性思
維方式來判斷他人是否犯罪,那起不是有很多人要冤死在你手上?(思維的錯誤判斷,直接
影響你的行動)所以導演所要表達的東西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本片另一面要著重表達的正是兩對戀人的深愛:
先是鄭伊健因為職業的特殊性,造成夫妻分離,再到最後永遠不能在一起。然後是余文樂的愛人流眼淚那個片段,是因為那是她並不知道世界上有鬼,不知道余到最後已經鬼上身,按理來說沒有魂魄的人是沒有感覺的。但她最後的眼淚正是體現了她對余文樂的深愛,正是這種深愛更是突出了本片的悲劇色彩,就如同鄭最後成鬼以後在他老婆的後面坐著,看著她哭泣,卻無能為力。兩對情侶都是那麼深愛,卻不能改變命運。越相愛越悲慘
⑸ 獲多個大獎的主旋律電影《龍之戰》,哪些地方最打動人
電影《龍之戰》作為一部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的歷史題材電影,並沒有因為帶著主旋律就變成一曲簡單粗暴的英雄贊歌。從電影本身來看,故事情節曲折,人物鮮明立體,完成度很高,本身就是值得一看的。
其實主旋律電影是每個國家電影市場裡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國內卻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年輕人寧願去電影院去追美國的超級英雄,去網站追日本的歷史動漫這樣的別人的主旋律,對我們自己的主旋律,往往帶著爛片的先入之見。我們的主旋律電影數量上其實並不多,質量上也不乏良品,像是同題材的《紅河谷》,以及反映戰爭對人性摧殘的《紫日》都是非常不錯的。《龍之戰》的豆瓣評分畸低,也要反思一下是我們對於自己的主旋律電影過於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