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父與子戰爭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阿戈完整版 2025-08-08 16:44:19
泰國電影大全全集 2025-08-08 16:28:40

父與子戰爭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5-06 09:33:47

『壹』 虞美人的山坡上99父與子300天的戰爭怎麼樣

宮崎老人家的動畫中 男主很多都是 有理想有承擔 有深度有實干 更難得的是溫柔體貼 絕不大男子主義,該勇敢讓喜歡自己的女人知道自己也愛她的時候絕不拖沓...看來這種片以後的少看, 以免和現實脫節 產生不必要的幻想,還有裡面的女主個個做的一手好菜...慚愧啊

『貳』 父與子講了什麼

《父與子》是一部德國幽默大師埃·奧·卜勞恩創作的連環漫畫,作品中一個個生動幽默的小故事都是來自於漫畫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父與子實際上就是卡勞恩與兒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寫照

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傳世名作,1934年12月在戰爭中德國,一部反映普通民眾父子間生活、情感的漫畫在《柏林畫報》上連載,漫畫充滿了人性的溫情和幽默,把普通民眾的生活通過父子間的表露刻畫的如此純真。漫溢著暖暖的人情味。

『叄』 馬丁父與子的戰爭觀後感150字作文

父與子之間的「戰爭」永遠都像貓和老鼠,任憑老鼠怎樣「造反」,都要被貓捉住。去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那是在一天早晨,寒風在外面呼呼地吹著。我起床後,穿好衣服,趕忙去衛生間洗臉。在這時,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悄悄地洗臉後不刷牙,節約時間去房間做我喜歡做的事(做電子「產品」)。
正當我暗自得意的時候,讓我沒想到的事發生了:我洗完臉到房間後,媽媽把我叫來,說:「你刷牙了嗎?」我想應付過去,就說:「刷了。」可是媽媽卻說:「如果你刷了牙,那讓我聞聞牙膏味。」這時,我便無語了。過了一會兒,媽媽也不再說話了。
我原本以為應付過去了,心中正暗自慶幸時,爸爸卻又把我叫到衛生間,說:「你真刷牙了嗎?」我還是原封不動地說了一句:「刷了。」爸爸卻說:「那牙刷為什麼是乾的?」我無言以對。爸爸又說:「是沒刷吧!」這時,我看到沒有其他辦法了,只好說「嗯。」
爸爸接著說:「這次我原諒你,以後該怎麼做,說說看。」
「這不是為難嗎,你怎麼叫我回答這難上加難的問題!」我不服氣的說。
這下可惹怒了爸爸,他大發雷霆,一陣暴風驟雨地批評之後,我這只「造反」的小老鼠像一隻受傷的小老鼠,哆嗦發抖。這時爸爸又說:「有句話叫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能夠勇敢面對錯誤,就是好孩子了。一個人首先應該誠實,千萬不能撒謊,特別是第一次。你聽說過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故事吧。」「刷牙是對自己負責,不是為了別人。養成好的衛生習慣和誠實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
這下我才恍然大悟,內疚地說「我以後一定改正自己的缺點,再也不撒謊。就看我的行動吧!」
就這樣,我以後都堅持了規規矩矩刷牙,再也沒有耍小聰明躲懶了。

『肆』 父與子中在戰爭與和平中,兩位父親最後怎樣了

在戰爭與和平當中,兩位父子最後的情況都是非常不錯的。葉蓮娜的父親瓦里希公爵帶著兒子阿納托利前來拜訪老柏爾孔斯基公爵,希望能夠允許安德娜。
娜塔莎回到一片廢墟的家中,他滿懷憂郁的彈奏曲,鋼琴琴聲迎來了大難不死的皮埃爾,兩人終成眷。
拓展: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
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壯闊史詩。 《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贊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但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並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伍』 《我是演說家》第三期馬丁《父與子的戰爭》的觀後感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人人都會有朋友.朋友是什麼?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友情是一種最純潔、最高尚、最樸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動人、最堅實、最永恆的情感.人人都離不開友情.你可以沒有愛情,但是你絕不能沒有友情;一旦沒有了友情,生活就不會有悅耳的和音,就死水一灘;友情無處不在,她伴隨你左右,縈繞在你身邊,和你共渡一生.

『陸』 我是演說家 馬丁 父與子的戰爭 觀後感

著名主持人「毒舌」馬丁現身講述自己父親的故事,飆淚追憶父親。馬丁大談「中國式父親」的教育觀點,並以自己與父親的關系展開話題。在演講中多次談到為「報復」老爸而做出的種種較勁行為,一個老頑童和小混蛋在一起形成的「宮斗戲」引在場嘉賓和觀眾深為同感,當講到父與子三代關系的時候,全場凝重樂嘉泣不成聲。隨後王剛稱:「當你喊出那一聲爸,讓我想到自己有很多的相似點,平時板著臉,其實這樣的父親對孩子往往寄望過高,但是在外面可能吹噓自己的孩子怎樣,但是當孩子面絕對吝嗇」。

『柒』 電影《父子》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父子》劇情

在馬來西亞的一個華人社區里,伴隨著一串年輕稚嫩的歌聲,小男孩阿寶夢見爸爸騎著自行車載著他穿過田野。但很快車翻了,兩人摔入草叢,美夢也醒了。這個未完成的夢似乎預示了阿寶的生命中即將發生的不幸。

阿寶的母親阿蓮是個漂亮的女人,但在婚姻中卻又是個不快樂的女人,她和阿勝是一對相愛卻不懂得相處的夫妻,事實上,阿蓮很早便想離開脾氣暴躁、好賭成性的丈夫,只因兒子阿寶夾在中間,才勉為其難地同住一屋,如履薄冰地維系著一觸即發的「家變」。

終於,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之後,阿蓮實施了自己的逃跑計劃,然而卻被及時向父親通風報信的阿寶破壞了,盛怒的丈夫把她扣留了下來。

為了挽救感情,阿勝一廂情願地安排全家去坐油輪度假,誰知,早已對丈夫心灰意冷的阿蓮卻因此逮到了第二次出走的好機會,從此消失在了父子的生活中。

母親的出走令阿寶和父親之間漸漸產生了一種封閉、殘酷的共生情感,也讓父親更加暴躁不安。窮困潦倒之餘,父親又遭到了高利貸追債,父子倆只得逃至一所廉價的旅店。

夜深人靜,連番失意的父親竟然想拋下阿寶獨自逃走,可是他還沒離開,就已經被前來追債的高利貸打斷了腿。

無助沮喪的阿寶幾經周折,找到了阿蓮,可看到媽媽如今的幸福生活,又得知媽媽懷孕的消息,弱小而懵懂的他隱隱地意識到,自己唯一的親人是阿勝,所以他必須折回去找父親。

回到旅店,暴戾的阿勝劈頭蓋臉就給了阿寶一巴掌,原始而純朴的親情再次被扭曲,渴望而陌生的親情再次在阿寶心裡支離破碎。

從此,阿寶在恐懼與失望中艱難度日。長時間的生活拮據,再加上年幼的他尚無是非觀、榮辱觀,阿寶在同學家玩時,順手牽羊地拿走了一塊珍貴的手錶。

對之,阿勝並沒有嚴厲地斥責他、教育他,反而在最艱苦的關頭,將手錶抵還了房租,一旁的阿寶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手錶的甜頭竟惡化了阿勝的不勞而獲之心,他開始一而再、再而三地鼓搗、強迫小小年紀的阿寶去借錢、偷錢。

不甚明白危險的阿寶卻深深地感受到了害怕,但迫於父親無知而蠻橫的軟硬兼施,阿寶一次又一次鋌而走險;父親的暴戾、親情的模糊,再一次橫在阿寶的心坎上。

東窗事發時,阿寶遭受失主的毒打,為人之父的阿勝不但逡巡不前、眼睜睜看著,當出現了警察,他更是倉皇而逃。最後,兒子被送入了看守所。

父子再次相見已是10年後,在看守所里,愧疚的阿勝不知所措地想向兒子道歉,阿寶流著淚歇斯底里地嚷著「為什麼要讓我去偷」,末了,阿寶一個撲身,咬上了父親的耳朵,血流不止。

(7)父與子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父子》

是譚家明執導的一部電影,由郭富城、楊采妮、吳景滔、林熙蕾主演。該片於2006年11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獲獎記錄

2007年,該片在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獎項。

創作背景

1996年,譚家明在為一個編劇班教書時,讓學生們創作了多部作品,其中一個學生的作品就是《父子》這個故事的原型,而那位學生的靈感則來源於一則「父親教唆兒子去偷東西,之後被抓住」的新聞。譚家明在1996年就已經完成了劇本,之後的十年間劇本反復修改了5次。

影片評價

《父子》並不打算通過父子之間的對峙,講述一個可以在文化層面上解讀的隱喻性故事。相反,《父子》盡可能排除意味深長的細節,只呈現粗鄙的草根階層的生活狀態。

父親的確是粗野的,滿嘴村話的,但他並沒有就此被擱置在道義的砧板上反復拷打。

在細膩的鏡頭掌控中,父親依然理直氣壯地活動著;由於被鏡頭表現出的現實生存的窘迫和內心的軟弱,他對女人和孩子的傷害,就有了一種讓人恨鐵不成鋼的無奈感。

也正基於此,這樣的父親才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在這部電影里,父親的形象沒有被簡單化處理,沒有被空洞的倫理親情拔高,也沒有被現實的暴力扭曲,而是表現出與現實生活貼心貼肺的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