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0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分別是誰!
2005年中國十大感動
1。劉成章:65年來義務守護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漕碾村,眾多平凡的中國小鄉村中的一個,村民劉成章一家65年來義務維修、守護著一座1940年犧牲在這里的72名八路軍烈士墓。
這里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任何機構組織委派劉成章守護烈士墓,甚至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劉成章自己建的。只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情誼和目睹了72名戰士的遇難,劉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了這個責任。每天揀來石塊壘砌墓地,到後來在烈士墓旁蓋房居住日夜守護,劉成章做著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為袁崇煥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為八路軍守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義氣華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間。
2。趙華瓊:全國第一家民工醫院院長
一座天天在賠錢的民營醫院,一個自喻是最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只因為趙華瓊開了一家民工醫院。
在趙華瓊的醫院里看病會比其他醫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貴的葯,趙華瓊會叫他買便宜的葯,「一樣的化學成分,一樣會好,幾塊錢就解決掉了。」趙華瓊的葯價單上除了列出國家批準的零售價,還有每樣葯品的進價。她說:「克拉黴素8塊錢進來的,外面一直賣33塊,這是治胃病的葯,所有的醫院不可能把進價寫在上面。」
衛生部部長高強曾就中國的衛生形勢作專題報告說,中國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群眾利益。醫療問題始終是壓在中國肩上的一塊大石,而這塊大石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小民在幫忙負載。
關於她的醫院和理想,趙華瓊只有一句話:讓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3。白芳禮:現代武訓
9月23日,曾用蹬三輪車所得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芳禮老人住在六樓,因為樓層太高曾摔傷了胳膊,「我也想換換房,可現在房價太高了」,但他卻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白芳禮老人得到「先進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榮譽稱號,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景仰,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的心情更輕松一些。教育不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拿來感動的傷痛,難道我們要依靠武訓式的方式來辦教育?
4。謝嘉城:輔導功課換一元錢的早餐
廣東省從化市神崗二中初三學生謝嘉城,11月12日把一張手寫的公告貼在教室里,希望通過幫同學輔導功課,換取每日1塊錢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在學校食堂打掃半個月衛生,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頓免費伙食,謝嘉城只能和另外一個貧困生合吃一份飯。
可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一些貧困生那樣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離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爭的勇氣——他需要比我們更多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記者問:假如很多人幫你,學費生活費完全不用發愁,你還會繼續輔導同學功課嗎?謝嘉城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輔導同學是我自立的問題,我會堅持下去。
5。李紹為:千里背屍行
同伴無錢醫治病死異鄉,李紹為懷揣95塊錢千里背屍返鄉。「人是我帶出來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帶回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在外面死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帶回湖南去」,就這兩句話,李紹為義無反顧地扛著130多斤重的屍體,從福建轉輾到廣州,只為讓同鄉屍骨還鄉。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攤上這么一個老大,值!李紹為質朴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看來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李紹為打工一個月只領到95塊錢,是什麼讓施工方不付醫療款而坐視民工病死?禮失求諸野,基本的道德都隱藏在卑微的底層。
6。李學生:河南民工在溫州捨命救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學生,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飛身救出一個穿越鐵道的男童,而當他去救另一個遭遇危險的女童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獻出自己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在報道李學生救人一事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他感動了溫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動溫州、感動全國,我們的情感已經到了必須要付出生命才會被一個民工感動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們一直都是被驅趕、被管制、被歧視和辱罵的卑微群體。我們永遠不缺乏事後的嗟嘆和熱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時哪怕多給民工一個笑臉呢?
7。李迎新: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發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肅省渭源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長期從教,因著有《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而被關注。
與其說李迎新感動我們,不如說李迎新被代課老師們感動,不如說代課老師們感動了我們。這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還在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們那裡,師道尊嚴是那麼脆弱而同時又如此堅強。
一個月給多少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代課老師們說:三四百元。
8。張穎:192個艾滋孤兒的媽媽
改變生活軌跡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經在安徽阜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張穎,因為一次和艾滋孤兒的接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如今,張穎收養了192個艾滋孤兒,創建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為此張穎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這種病,別人不理她了,學校也不讓她上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張穎就是這樣以一個初為人母的身份來關心這些孩子。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還患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有著社會歧視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9。叢飛:無限制的愛心奉獻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人民幣,妻子因為他無限制的捐助而離婚,而2005年5月叢飛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他卻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唯一的「職務」是深圳義工聯藝術團團長,他每次演出都是這樣開場:「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
10。王茜與麥興志:絕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確診身患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姊妹病,患病幾率為百萬分之一,治癒率幾乎為零。1997年國慶,麥興志與王茜結婚。從此,這兩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開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單,意味著日日夜夜照料一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起居、醫療,意味著從一樓到他們住的七樓,麥興志背著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興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興志背著王茜去長城、故宮、天安門。
記者問:你能不能感覺到有時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快樂是裝出來的?麥興志說:很多時候強顏歡笑給我們看,避免我們傷心。那你也有裝出來給她看嗎?麥興志說:有。
就在這彼此的強作笑顏中,生命和愛情的力量蓬勃生長
B. 職高生關於職業道德的演講稿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自中央2001年9月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來,我市立足基層,注重養成,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大力實施文明素質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把社會主義道德基本規范滲透到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中,貫穿到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有力提升了全市城鄉文明程度,涌現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模範。他們當中有誠信經營、誠實為商的典型,有奉獻山區、創業富民的典型,有見義勇為、伸張正義的典型,有助人為樂、熱心慈善的典型,我市公民道德建設呈現出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生動局面。去年,我市根據中央文明辦的部署開展道德模範評選活動,李學生、徐建威、鄭雪君、傅開其等來自基層,在平凡崗位熠熠閃光的模範們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公民道德的特點,其中李學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鄭九萬、盧丙會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今年,作為中央文明辦開展的一項重要文明創建活動,從6月中旬至9月下旬,全國首批文明城市和1999年以來受表彰的100個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都轟轟烈烈地開展了「百城市道德模範巡講網上行」活動。為了進一步弘揚正氣,樹立榜樣,營造氛圍,市文明辦結合實際情況,對我市的「道德模範巡講活動」進行了精心的組織部署,從7月到8月,伴隨著「百城市道德模範巡講網上行·溫州篇」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甌越大地的道德新風撲面而來。
道德巡講活動得到了市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市委書記邵占維指出,要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溫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國旗出席溫州市「百城市道德模範巡講網上行」啟動儀式並作重要講話,就活動的開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市文明辦做出周密安排,在巡講團成員組成、演講稿撰寫、專題網頁製作及社會氛圍營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都給予大力支持,廣泛發動,並進行了精心准備,巡講團每到一地,都得到了熱情的歡迎和有力的配合。各地黨政領導全程陪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平民楷模以鮮活故事感動無數人,如今藉助道德巡講,這份感動人的道德力量再次滌盪心靈。「百城市道德模範巡講網上行·溫州篇」巡講報告活動運用報告會、網路互動、電影等多種傳媒渠道,將道德模範感召力傳及全市11個縣(市、區),全市有近18萬人以各種形式聆聽了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跡。甌越大地又一次涌動起愛與被愛、感動與被感動的熱潮。
這是一次道德魅力的展示,這同樣是一次心靈世界的洗禮。新溫州人李學生在呼嘯的列車前舍己救童,幾秒鍾的壯舉,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捨生取義」的悲壯之歌;孝順少年徐建威堅持十年采葯救父,從不言放棄,用稚嫩肩膀支撐起卧床的父親和家庭的信念;記者鄭雪君對親人、對朋友、對社會包含愛心、充滿大愛的溫情奉獻;消防兵傅開其愛崗奉獻,為了人民財產和戰友生命的安全,赴湯蹈火,奮不顧身,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崇高的人生追求……
以一己之力,向社會輸送融化心靈的溫暖;以平凡奉獻,向人們傳遞流淌在身邊的感動。這些可信、可親、可敬、可學的故事不僅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也向世人證明溫州在物質財富增加的同時也蓄積了新時代的道德力量。
巡講報告會上,模範們用質朴的話語來回顧他們的人生歷程;網路視頻中,人們可以近距離感受模範們質朴的品質。此外,巡講期間,反映全國見義勇為模範李學生事跡的電影《草根英雄》在百家企業和社區放映;表現敬業奉獻模範鄭九萬精神的影片《村支書鄭九萬》在百個村莊回放;再現孝老愛親模範徐建威故事的電影《不能沒有爸爸》在百所學校感動萬名師生。樂清、永嘉、平陽、文成、蒼南等地還將巡講活動全程錄播後,刻錄成光碟免費下發到機關、軍營、學校、企業、街道、社區、農村,使更多的人融入到感動之中。
據市文明辦統計,全市各界有1萬多人現場聆聽了報告會,有8萬多人通過網路視頻觀看聆聽,3萬多人以光碟形式觀看和聆聽了報告會,另外,有5萬餘人觀看了《草根英雄》、《村支書鄭九萬》、《不能沒有爸爸》等以道德模範事跡為藍本拍攝的電影,通過大屏幕感受到了模範的力量。
模範的故事和感言像人生路上的盞盞明燈,引領社會在道德之路上前行,人們用掌聲、贊嘆、評論、眼淚來表達內心的感動。「感動」在巡講中成為主線,是模範身上道德的力量,也是人們對他們的表彰和感謝。在「感動」與「被感動」的互動中,公民道德標桿指引下的和諧社會關系被進一步建立。
當大屏幕中的李學生為救孩子,倒在金溫鐵路的里程碑旁,不少觀眾都潸然淚下。「李學生出事的時候,我們也跑去鐵軌那邊了。」年輕的安徽小夥子吳臣激動地說,片子讓他再次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他也有一種當平民英雄的沖勁。「打工的挫折,我們都經歷了,他跟我們一樣真實。」河南老鄉李建龍來溫務工9年,經歷了李學生融入溫州的喜怒哀樂,他說自己會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李學生未完成的事業。
「我感受到什麼是人間大愛。回到社區,我會通過網站論壇等載體與更多的人分享。」瑞安風荷社區的代表吳海燕聽完報告會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她說:「平時英雄模範只在電視里見到,今天面對真人真事,我感覺到震撼和敬重,特別是孝老愛親模範鄭雪君的演講,她的高尚品格為現在的獨生子女提供了學習的標桿。」
「傅開其的奉獻精神可歌可泣。」參加我市暑期社會實踐的大學生黃尚凡發出這樣的感慨,在聽完傅開其身為消防官兵,在大火中不顧個人安危,援救戰友,導致身體終身殘疾的事跡後,這個即將開啟自己人生道路的學生,想到自己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社會和理想奮斗,「我明白了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要樂於為他人所想,敢於奉獻。」
一個個鮮活事例,一支支道德標桿,一筆筆精神財富,寓於平凡的崇高喚起了人們內心的感動,喚起了人們對於公民道德的認同和追求。正如曹國旗在巡講活動啟動儀式上所說的:「這些道德模範以他們的感人事跡和高尚品德譜寫了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絢麗篇章,對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文明新風,激勵和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我市新一輪的跨越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榜樣的感召下,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在社會上,深入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持續推進文明出行「23456」工程,深化「倡導文明出行,提升溫州形象」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開展「我這三十年·文明在我身邊」徵文評選活動,推動全社會進一步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在社區,積極組織開展「社區鄰居節」、「孝敬文化周」等活動,促進家庭和美,鄰里和睦,人際和諧。在農村,啟動「十鎮百村種文化」活動,深化「雙千結對共建文明」活動,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未成年人中,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3510」工程,編輯出版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感恩社會·感恩父母」等一批作品集,加快百堵文化景牆建設,積極營造「知榮辱、揚美德」的青少年良好成長環境。在新溫州人中,深入開展「情暖溫州、共創和諧、共享文明」活動,切實提高新溫州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激發創業熱情。此外,新聞媒體結合各自特點,開辟、開辦了反映公民道德建設的專欄和專題節目,形成濃厚輿論氛圍,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深入發展。公民道德建設在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質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C. 今天早上九點半左右中央六套演的什麼電影
播放的電影《李學生》
有圖有真相
D. 誰有200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簡介急求.....
2005年中國十大感動
劉成章:65年來義務守護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漕碾村,眾多平凡的中國小鄉村中的一個,村民劉成章一家65年來義務維修、守護著一座1940年犧牲在這里的72名八路軍烈士墓。
這里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任何機構組織委派劉成章守護烈士墓,甚至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劉成章自己建的。只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情誼和目睹了72名戰士的遇難,劉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了這個責任。每天揀來石塊壘砌墓地,到後來在烈士墓旁蓋房居住日夜守護,劉成章做著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為袁崇煥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為八路軍守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義氣華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間。
趙華瓊:全國第一家民工醫院院長
一座天天在賠錢的民營醫院,一個自喻是最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只因為趙華瓊開了一家民工醫院。
在趙華瓊的醫院里看病會比其他醫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貴的葯,趙華瓊會叫他買便宜的葯,「一樣的化學成分,一樣會好,幾塊錢就解決掉了。」趙華瓊的葯價單上除了列出國家批準的零售價,還有每樣葯品的進價。她說:「克拉黴素8塊錢進來的,外面一直賣33塊,這是治胃病的葯,所有的醫院不可能把進價寫在上面。」
衛生部部長高強曾就中國的衛生形勢作專題報告說,中國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群眾利益。醫療問題始終是壓在中國肩上的一塊大石,而這塊大石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小民在幫忙負載。
關於她的醫院和理想,趙華瓊只有一句話:讓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禮:現代武訓
9月23日,曾用蹬三輪車所得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芳禮老人住在六樓,因為樓層太高曾摔傷了胳膊,「我也想換換房,可現在房價太高了」,但他卻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白芳禮老人得到「先進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榮譽稱號,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景仰,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的心情更輕松一些。教育不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拿來感動的傷痛,難道我們要依靠武訓式的方式來辦教育?
謝嘉城:輔導功課換一元錢的早餐
廣東省從化市神崗二中初三學生謝嘉城,11月12日把一張手寫的公告貼在教室里,希望通過幫同學輔導功課,換取每日1塊錢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在學校食堂打掃半個月衛生,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頓免費伙食,謝嘉城只能和另外一個貧困生合吃一份飯。
可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一些貧困生那樣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離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爭的勇氣——他需要比我們更多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記者問:假如很多人幫你,學費生活費完全不用發愁,你還會繼續輔導同學功課嗎?謝嘉城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輔導同學是我自立的問題,我會堅持下去。
李紹為:千里背屍行
同伴無錢醫治病死異鄉,李紹為懷揣95塊錢千里背屍返鄉。「人是我帶出來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帶回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在外面死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帶回湖南去」,就這兩句話,李紹為義無反顧地扛著130多斤重的屍體,從福建轉輾到廣州,只為讓同鄉屍骨還鄉。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攤上這么一個老大,值!李紹為質朴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看來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李紹為打工一個月只領到95塊錢,是什麼讓施工方不付醫療款而坐視民工病死?禮失求諸野,基本的道德都隱藏在卑微的底層。
李學生:河南民工在溫州捨命救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學生,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飛身救出一個穿越鐵道的男童,而當他去救另一個遭遇危險的女童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獻出自己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在報道李學生救人一事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他感動了溫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動溫州、感動全國,我們的情感已經到了必須要付出生命才會被一個民工感動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們一直都是被驅趕、被管制、被歧視和辱罵的卑微群體。我們永遠不缺乏事後的嗟嘆和熱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時哪怕多給民工一個笑臉呢?
李迎新: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發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肅省渭源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長期從教,因著有《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而被關注。
與其說李迎新感動我們,不如說李迎新被代課老師們感動,不如說代課老師們感動了我們。這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還在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們那裡,師道尊嚴是那麼脆弱而同時又如此堅強。
一個月給多少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代課老師們說:三四百元。
張穎:192個艾滋孤兒的媽媽
改變生活軌跡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經在安徽阜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張穎,因為一次和艾滋孤兒的接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如今,張穎收養了192個艾滋孤兒,創建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為此張穎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這種病,別人不理她了,學校也不讓她上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張穎就是這樣以一個初為人母的身份來關心這些孩子。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還患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有著社會歧視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叢飛:無限制的愛心奉獻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人民幣,妻子因為他無限制的捐助而離婚,而2005年5月叢飛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他卻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唯一的「職務」是深圳義工聯藝術團團長,他每次演出都是這樣開場:「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
王茜與麥興志:絕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確診身患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姊妹病,患病幾率為百萬分之一,治癒率幾乎為零。1997年國慶,麥興志與王茜結婚。從此,這兩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開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單,意味著日日夜夜照料一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起居、醫療,意味著從一樓到他們住的七樓,麥興志背著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興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興志背著王茜去長城、故宮、天安門。
記者問:你能不能感覺到有時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快樂是裝出來的?麥興志說:很多時候強顏歡笑給我們看,避免我們傷心。那你也有裝出來給她看嗎?麥興志說:有。
就在這彼此的強作笑顏中,生命和愛情的力量蓬勃生長
E. 有學生時代的電影推薦嗎
韓國的行嗎?一些喜劇片..你說的是電影哦?
<小新娘>, (金來元,文根英)
<我的野蠻女老師>.(權相宇,金荷娜)
<馬粥街殘酷史>. (權相宇,李正鎮,韓佳人).
<火山高中> (權相宇,張赫)
<我的愛,小無賴>.(金在元,河芷苑)
<放學後的屋頂>.搞笑的,主演不認識,呵呵.
<領袖出逃記.> (尹恩惠,安在模)
<校園卧底.> (金善雅)
<那小子真帥>. (宋承憲,鄭多彬)
<狼的誘惑>. (趙漢宣,女的挺丑,忘名字了)
<一個百萬富翁的初戀> (玄彬)
電視劇:
十八歲的天空
女王的教室
青出於藍
F. 電影李學生觀後感
電影《李學生》是根據商丘籍務工青年李學生英勇救人的真實事件而改編的一部弘揚「商丘好人」精神的教育題材影片。電影故事片《李學生》時長100分鍾,再現了李學生平凡而又艱辛的生活經歷和捨身救人的感人事跡,吸引觀眾走近13年前的英雄,領略「商丘好人」的人性本色與時代風采,是一部感人至深、傳遞正能量的主旋律電影。
市民 李桂芝:從觀看《李學生》這個電影以後,他也是13年前在火車來臨的一瞬間,讓很多人淚奔這個事情, 感動了整個河南。
市民 劉小平:非常激動,他一個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非常感觸,看到那一幕,飛奔的火車過來之後,奮不顧身的去救那小孩,非常感動,我們要向李學生同志學習。
市民 楊保剛:通過看完李學生這個事跡,我非常震撼,李學生事跡已經過去多少年了,現在重溫,讓更多的人去認知李學生救人的事跡,感染更多的人一直來做公益,作為我個人,會一直堅持一直做好事做公益。
G. 宋昊林演過哪些電影
電影 《李學生》飾演:李學生 《法官老張之別動感情》飾馮昆侖導演:高一功
希望採納
H. 公平讓社會更和諧 作文
和諧是什麼?和諧就是全人類一起親密相處,彼此平等。在我國古代,孔子就提出:「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近代的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要建立一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在古希臘,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首先提出了公平正義的問題,強調公平即和諧,正義是個人和國家的「善德」。
歷史上,人們為追求公平正義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抗爭,如南宋鍾相、楊幺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明末李自成起義,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深得民心,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還有武俠小說中大俠們「殺富濟貧」等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名言也屢見不鮮,都反映了人們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和要求。還有一篇是古代韓國的,有一個叫申不害的宰相。國王問他怎樣才能實行法制。他說,首先要賞罰公正分明,不能受那幫親戚寵臣的請求,徇私枉法。但現實中,公平其實很難,人情大於法律,金錢權力交易屢見不鮮,大到陞官發財,小到吃喝玩樂,沒關系的被城管追得滿街亂跑,有關系的當街佔道,為霸一方。當我每次看到人們為各自目的走後門時,我就憤憤不平,想:那對其他人不公平,開後門的自己實力不強而被提升,比自己工作努力而被提升真是天壤之別。所以,我真希望世上沒有後門。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還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天早上,我家的汽車牌照被人偷了,還附了紙條留了聯系電話,要我們匯錢過去,我要爸爸報警,爸爸說,沒用的,如果報警,而小偷又抓不住,那他就會經常偷我們了。我無語。那時起我就想當一名警察。要制裁所有的壞蛋。
最近,我看了電影《東京審判》,雖然描述的是6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但猶如眼前,主人公梅汝璈法官和他的同伴們,堅持正義,用他們的勇氣和智慧,促成了正義的全面勝利。邪不壓正,近年來,涌現了無數見義勇為、匡護正義的先進人物:平民英雄李學生、捨己救人孟祥斌、勇斗歹徒的洪岳文……
人世間,除了權力,金錢,聲望,暴力等等之外,還有一個給人成功,有了它,一個人的潛能可以成倍成倍地施展出來,它就是——公平正義!有了公平正義,整個社會就會和諧美好!
I. 宋昊林演過哪些電影
電影
《李學生》飾演:李學生
《法官老張之別動感情》飾馮昆侖導演:高一功
J. 李學生觀後感200字
李學生觀後感200字很簡單,就可以寫了,觀後感無非就是你看了這部電影,有什麼感覺?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