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師好電影教育意義
(一)分離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苗婉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這段話十分富有詩意,這句話中有他對學生的深深不舍,有對那些洋溢著青春的學子們的祈願,更有對安靜,對這個本來有著大好前程、有著光明未來的最中意弟子的痛惜和愧疚。學生們在他的教育下都懂事了,都去放飛了,那麼他還有什麼理由留下,何況他還一度被冤枉,他的心早已經看透了現實,即便學校分給了他房子,也不能挽留他早已破碎的心,而寧願選擇去了一所鄉村小學。那麼,這種選擇和學生、和所在的學校和那個叫做南宿的地方分離的舉動,是否就可以真正實現曾經的過往從記憶中抹去,是否就可以重新開始一段新的生活,我想不是這樣的。美國學者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寫道:「分離是我們習慣的生存狀態。但是我們的內心不斷地有對聯系的渴望,一種強烈的渴望,對我們的心靈和遠方的星辰、我們自身和世界的他者親密無間地生活這一狀態的渴望。我們嚮往與他者聯系為共同體,因為我們知道,依靠這個共同體,我們在生活中會感覺更自在,相互間不再有陌生人,地球上不再有異鄉人。」於是,我們就可以理解曲婉秋老師了,他其實從未離開,從未從他曾經的版圖上走遠,這種分離其實是一種深深聯系的渴望。他這一輩子應該永遠都不會忘記在南宿一中發生過的一切,他永遠都期望人的善良正義如光芒把所有心靈照亮。
(二)懲戒
苗婉秋老師無疑是一個說一不二、霸道專制的老師,從他對學生的一次次斗爭中就可以看到,從他的「苗霸天」綽號也可以看出,即便他如此霸氣沖天,動不動就讓學生做俯卧撐、蛙跳,但最終他卻以自己的愛心和行動贏得了學生的愛戴,當學生幫他把都是的自行車找回來,在操場上給他頒發「全宇宙最優秀老師」的稱號時,他的懲戒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雖然他仍是憤恨不已仍在責備學生不懂得珍惜時間。他這樣的個性仍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更是對自己因成分不好失去美好未來的慘痛經歷的悲憤。帕克·帕爾默說:「教師的內心有一個警衛,守護著自己的個性,把有損我們自身完整的任何東西拒之門外,把有益於我們自身完整的一切東西擁入懷中。」正是因為他內心深蘊的君子精神、師者仁心讓他能夠堅守師道尊嚴,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負責,而他的懲戒最終產生了善的力量。懲戒的存在或許就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負責任的道德主體,讓他們能夠充滿自信、秉持正義、敢於負責地走向未來。
(三)反思
這部電影既是以學生王海的視角來懷念那個難忘的學生時代,其實更是對那個時代師生生活的反思,這種反思是苗婉秋老師給予他們的,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教師帶給學生的都早已種在了學生心裡,就是這個嚴愛有加的老師讓高三三班的所有學生有了念想,有了影響一生的力量,王海的反思正是代表著他們的堅強的成長。在電影中,曲婉秋老師也有一次深刻的反思,那是在他人生最失意落魄的時刻,是他的老師告訴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於是,他穿過人生的陰霾,在反思中重建了自己的人生。
他恪守職業道德,飽含教育情懷,堅守道德底線,雖然歷盡人生坎坷、無緣金錢名利,但他確實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園。特級教師竇桂梅說:做一個精神上氣象萬千的人。如何能夠達到,我想,首當其沖的還得是學會反思。
《老師好》這部電影喚醒了我們對美好師生關系的追尋,在這個明媚的春天,它也如一抹陽光輕拂過教師的心田,也如一顆明亮的星,將黑暗的夜空照亮,讓我們對人性的善良、職業的尊嚴、理想的守望充滿無限的嚮往和追求。
❷ 求一部關於老師的電影 很感人的
叫我第一名 Hallmark Hall of Fame(2008)
這片子挺勵志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敘述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並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主角在小學時,因為沒辦法克制的發出怪聲,而被學校認為是不受管教的壞小孩,不僅老師們不諒解,同學之間更是會取笑他這種行為。 到了國中,幸好碰到了一位好的校長,因緣際會下讓他上台發表自己的這種症狀,並且也讓主角說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讓大家了解他並不是故意作怪,之後,他對自己就比較有信心了。
大學畢業後,他秉持著每個學生都值得被教導而很想當老師的想法,去各個學校面試尋求教職,但是,校方人員總因為他的症狀而對他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甚至還要求他上課中不能發出聲音才會聘請他,這些種種原因讓他感到挫折,但幸好有母親一直支持他鼓勵他,讓他勇敢的面對生活,克服困難,在這過程中他也收獲了愛情。
最後,經過了大約25間學校的面試後,終於有一間小學願意聘請他擔任有一年合約的二年級導師!而他也印證了他非常適合當老師,與學生的關系都想處的很融洽,最後甚至獲選為那年度的優秀新進教師。
他的一生很艱難,一直都在跟妥瑞症抗爭,媽媽在旁邊一直為他打氣,鼓勵他不要向妥瑞症妥協。痛苦之後依然是樂觀的心態,依然勇敢的面對殘酷的現實打擊。他克服了很多困難和阻撓,頑強的戰勝了妥瑞症。父親永遠無法理解他怪異的行為,他與父親之間永遠隔著一層無法跨越的溝,是無法彌補的傷痕。可是當學期末時,父親幫助他到學校修書架,他也在盡力幫助他。通過他的努力,被評為年度最佳教師,全班的孩子和教師都為他 歡呼雀躍。正像所說的,他此刻的心情就像這些孩子一樣,面對難題不是說,我不行,而是說我可以。在頒獎晚會上,他說的一番話深深打動了我:我也要感謝我這輩子最難搞也最執著的老師——妥瑞症。此時全場投來詫異的目光,大家都無法理解他為什麼要感謝一種疾病。他說道:我從疾病中學到了什麼?沒等回答,幾個孩子舉手回答出他們理解的答案:堅持到底、不被困難打敗,樸素的答案讓人感動。他說:這種病讓我學會世界上最寶貴的經驗,就是千萬不要別讓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夢想,阻止你去工作或玩耍或戀愛,最後布萊德實現了他的夢想,快樂的教書,快樂的生活,並實現了在亞特蘭大勇士隊扮演吉祥物「荷馬」。
❸ 推薦幾個有關教師題材的感人電影
十部講述老師的感人電影
1.放牛班的春天
: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成了向鄉下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老師,這里充斥著體罰
高壓
馬修試圖改善這里的情況,但是事情進展的並不順利,有著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和令人頭疼性格的皮埃爾總是製造麻煩,最後看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如何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
2.山區女教師:越南的經典電影,講述一個山區女教師的故事
3.天那邊:美麗女大學生許曉萌和劉科飾演的戀人江可可在大學畢業後,一起報名志願到邊遠山村裡的水咕嚕小學支教,並且相約堅持三個月。在天的那邊,他們與吳軍飾演的羅老師和山裡一群可愛的孩子相識,圍繞著三尺講台經歷了一段充滿挑戰與歡樂的生活,對人生的選擇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羅老師操著一口湖南方言學英語、江可可滿村偷雞解饞等都是該片另人捧腹的片段。
4.鳳凰琴:何群導演的《鳳凰琴》極為真實地再現了山區民辦教師的艱難處境。既使人們深切地感受到忍受著睏乏的物質條件而獻身於農村教育事業的民辦教師的崇高,更使我們感到在教育戰線存在的諸多問題:資金匱乏,投入太少,弄虛作假,人才斷層,不正之風嚴重。影片喚起了人們對改善現狀的思考。該片獲1993年第13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5.死亡詩社:「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在《死亡詩社》中,羅賓?威廉姆斯把這句梭羅的詩宣講給他新一屆的學生。最後一堂課,一個戲劇愛好者,一個詩人,一個學生,一個活生生的靈魂死了。無奈的尼爾最終拿起了父親書桌里的手槍,指向了自己……
6.生命因你而動聽:片子的主角賀倫先生酷愛音樂,他曾擁有一支自己的樂隊,並曾參加小型巡迴演唱,他有一個宏偉的夢想――創作屬於自己的交響樂。然而固定的工作是必須的,他需要穩定的收入,因為他和妻子有了愛的結晶。在妻子的支持下,已步入中年的賀倫解散了樂隊去學校教書,同時用課余時間繼續進行交響樂創作。
但是賀倫的第一堂課沒有想像中的順利......
7.美麗的大腳:孩子們用哭啞的嗓子唱著凄涼的兒歌為她送行;夏雨用滿面淚水和她告別;王樹雕塑般地坐在村口,默默地為她守墓……「美麗的大腳」足聲遠逝了,餘音無窮……她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樂觀。
8.燭光里的微笑:上海市邊緣棚戶區的潘家弄小學教師、體弱多病的王雙鈴又接了一個亂班。但是王雙鈴的愛心深深感動了孩子們,全班的面貌大有改變,她帶著同學們去郊遊看海,為了不使腿傷未愈的路明掉隊,王雙鈴背他爬山,過度的勞累使她再次發病,靠在山石上,她永遠閉上了雙眼。孩子們滿懷悲痛,自發地在班裡舉行了追悼會。在王老師生前最喜歡的燭光里,孩子們彷彿再一次看到了老師那親切的微笑。
9.蒙娜麗莎的微笑
...展開十部講述老師的感人電影
1.放牛班的春天
: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成了向鄉下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老師,這里充斥著體罰
高壓
馬修試圖改善這里的情況,但是事情進展的並不順利,有著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和令人頭疼性格的皮埃爾總是製造麻煩,最後看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如何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
2.山區女教師:越南的經典電影,講述一個山區女教師的故事
3.天那邊:美麗女大學生許曉萌和劉科飾演的戀人江可可在大學畢業後,一起報名志願到邊遠山村裡的水咕嚕小學支教,並且相約堅持三個月。在天的那邊,他們與吳軍飾演的羅老師和山裡一群可愛的孩子相識,圍繞著三尺講台經歷了一段充滿挑戰與歡樂的生活,對人生的選擇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羅老師操著一口湖南方言學英語、江可可滿村偷雞解饞等都是該片另人捧腹的片段。
4.鳳凰琴:何群導演的《鳳凰琴》極為真實地再現了山區民辦教師的艱難處境。既使人們深切地感受到忍受著睏乏的物質條件而獻身於農村教育事業的民辦教師的崇高,更使我們感到在教育戰線存在的諸多問題:資金匱乏,投入太少,弄虛作假,人才斷層,不正之風嚴重。影片喚起了人們對改善現狀的思考。該片獲1993年第13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5.死亡詩社:「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在《死亡詩社》中,羅賓?威廉姆斯把這句梭羅的詩宣講給他新一屆的學生。最後一堂課,一個戲劇愛好者,一個詩人,一個學生,一個活生生的靈魂死了。無奈的尼爾最終拿起了父親書桌里的手槍,指向了自己……
6.生命因你而動聽:片子的主角賀倫先生酷愛音樂,他曾擁有一支自己的樂隊,並曾參加小型巡迴演唱,他有一個宏偉的夢想――創作屬於自己的交響樂。然而固定的工作是必須的,他需要穩定的收入,因為他和妻子有了愛的結晶。在妻子的支持下,已步入中年的賀倫解散了樂隊去學校教書,同時用課余時間繼續進行交響樂創作。
但是賀倫的第一堂課沒有想像中的順利......
7.美麗的大腳:孩子們用哭啞的嗓子唱著凄涼的兒歌為她送行;夏雨用滿面淚水和她告別;王樹雕塑般地坐在村口,默默地為她守墓……「美麗的大腳」足聲遠逝了,餘音無窮……她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樂觀。
8.燭光里的微笑:上海市邊緣棚戶區的潘家弄小學教師、體弱多病的王雙鈴又接了一個亂班。但是王雙鈴的愛心深深感動了孩子們,全班的面貌大有改變,她帶著同學們去郊遊看海,為了不使腿傷未愈的路明掉隊,王雙鈴背他爬山,過度的勞累使她再次發病,靠在山石上,她永遠閉上了雙眼。孩子們滿懷悲痛,自發地在班裡舉行了追悼會。在王老師生前最喜歡的燭光里,孩子們彷彿再一次看到了老師那親切的微笑。
9.蒙娜麗莎的微笑
:對於女性的幸福進行了探討。衛斯理學院有才能有個性的女學生們,在一位女老師的帶領下,努力尋找自身幸福的真正含義。因為這些女學生自己在如何幸福――學業還是家庭之間苦苦掙扎,於是難免向對象物投注同樣的思索,於是鄧斯特演的走入無愛婚姻的女學生後來憤怒地對婆婆說,蒙娜麗莎的笑只是表面的,我不會以虛假的微笑維持這段婚姻,我要離婚。她決定讓自己笑,不對別人笑。
10.馮志遠:1985年的一天,馮志遠正在上語文課時,突然眼前一黑,什麼也看不見了。從此,他進入了一個黑暗的世界。失明後,但他的心,依舊被學生牽著。他向校長提出了一個要求:請給他安排課程,他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繼續點亮學生們心中的燈。學校在他再三的要求下,為他安排了歷史課。
關於馮志遠,這樣感動人的事情很多很多...42年彈指一揮間,年屆70的馮志遠身體越來越差。他,不得不離開講台。
馮志遠要走了。街道兩邊站滿了送行的人群。一雙雙送別的眼睛裡飽含著淚水。收起
❹ 於謙老師的電影《老師好》有沒有觸動你的少年情懷
電影對那個年代生活的還原相當到位:穿行於大街小巷的自行車,單肩的「解放牌」綠書包,時髦女生身上的布拉吉,文藝匯演上的彈力健美服。各種80年代獨有的元素都在電影中有所展現,出演學生的幾位演員幾乎是素顏出鏡,服化道統一有著考究的年代感。可能因為聽多了於老師的相聲,電影里看到於老師就忍不住想笑。另外,於老師的圈內人緣真是好,電影的客串陣容很強,找演員彩蛋,也成了看這部片子的一大看點。公允的來說,認真演戲的於老師很有實力,把性格清高、外冷內熱的老師形象塑造的很是立體。看起來嚴厲專制,實際上一片溫軟的赤誠之心;做事認真無比,卻總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有一點小私心。是教育者,更是影響一生的人生導師。
❺ 電影《鄉村教師》觀後感 作文
觀看了這個電影,其中的情節和鏡頭令我深受感動,留下久久思索。朴實鄉村教師的執著與博愛,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最美鄉村教師」那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品格:
首先我感動於他們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的物質生活極為匱乏,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們都是凡人,他們也有妻子兒女,有生活的各種牽絆,當面對生活的種種誘惑也有內心的掙扎,但是當面對那一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們毅然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崗位,在這樣的環境下教書育人,堅持一年兩年不困難,難得的是他們這樣做了一輩子,他們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護著知識的家園,這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撰寫者傳奇。
其次我感動於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說他們把自己能夠奉獻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好多老師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養家糊口的錢,都接濟了自己的學生。陳銀玉從教30年來,她教過的學生多達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學,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而她的兩個兒子,雖然品學兼優,卻因為家庭的貧困,不得不含淚輟學。【《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也因為貧困,她雖然身為教師,利用課後或者周末的時間,背上背簍,走村串寨,撿拾垃圾,借「收破爛兒」養家糊口,接濟貧困學生。為了自己的學生,放棄了自己兒子的上學機會,看完這段事跡令人痛心,也令人動容。
第一: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精神。
最美老師,美在責任。他們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充分體現了他們敢於負責,敢於擔當的精神。向他們學習,就是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把崗位當作社會責任,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的追求,滿腔熱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項工作,踏踏實實地幹事,兢兢業業地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二:樂於助人、至善大愛的精神。
最美教師,美在大愛。這種愛就是把學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裡,對學生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堅守著可以沒有大師,沒有大樓,但絕不能沒有大愛的堅韌的信念和價值觀。【《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文章《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出自
第三:甘於奉獻、團結互助的精神。
最美教師,美在團隊。正是因為學校的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贊歌。向他們學習,就要增強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強化團隊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強化工作的合力,為振興永康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裡,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麼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堅持和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因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正是有許許多多這些默默無聞耕耘在中國鄉村教育事業中的教師,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才有了飛向未來理想的翅膀。
❻ 《老師·好》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以上這段說話在開場時便出現了,到電影結束時再出現一次,前後互相的呼應。這不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不同之處就是老師在多年的工作中,以上的情況都會不停地出現,但對學生而言,也許會經歷了若干時間之後才會明白。
電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用心教學的老師,及一群真實的學生,好看而不俗套。同時對師生情誼的刻畫,對真正好老師的反思有強而有力的描述。雖然師生們日後不能成為最好的朋友,但昔日難以磨滅的師生感情,最終也成為彼此最珍視的情懷,就像電影結束時,那位女學生與昔日老師相遇時的回憶。
強烈推薦適合現職的老師觀看,對自己的工作及人生觀都有很大的幫助及反思。
❼ 電影《班主任》觀後感
看了《班主任》這部電影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
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教師也應該要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或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再聯繫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事兒,我對「尊重」有如下一些體會:
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話說:「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思想單純,自尊心也比較強,他們總希望家長、老師的尊重和鼓勵。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希望別人能給予贊揚、肯定;當出現錯誤時,在內疚的同時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班主任是學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護者,因此,我們要致力於創設一種師生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友愛的氛圍,讓學生能在這個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二、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為的動力,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與他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學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狀態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採用專制、冷酷、高壓式的管理方法,極易使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感。因此,無論是從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立場出發,還是從減少負性情感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出發,班主任都應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悅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的情感關系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
三、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由於社會環境、家庭條件、遺傳素質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力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該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承認個性差異,鼓勵個性張揚,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才」。
❽ 《老師好》中哪些電影情節是你親身經歷過的呢
老師好,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於謙所飾演的先進教師,名字叫做苗宛秋,他帶了一個非常難管的班級。
這部電影裡面的學生表演的也是非常精彩,最開始的時候,面對老師的斥責,學生們也是表現出特別的反感。開頭對余婉苗激烈的反抗,真是有了先後的對比,才給了觀眾不一樣的感受,在結尾的時候才更能顯現出這部電影的宗旨,提升了觀眾們的感受。這部電影裡面的很多情節都是我們大多經歷過的,所以也讓我們有感而發。
❾ 麻煩各位推薦幾篇《老師好》這個電影的觀後感,著重描述苗老師的教育情懷
沒有好推薦的,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得到真正的感務
❿ 教師的情懷有哪些
一、家國的情懷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那些稚嫩的面孔、求知若渴的目光,教師一定要有大情懷,心裡要裝著民族和國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裝著理想和信念;要有價值感,心中裝著孩子們的未來。
一個教師,擁有了崇高的愛國情懷,學生就會時時感受到教師心底播撒的陽光,在孩子們健康、幸福、和諧發展的同時,教師也一定能夠享受到教育為自己帶來的幸福和快樂。教育改革之路無論走到哪裡,教師都要有一份家國情懷,對孩子的未來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
二、博愛的情懷
一位班級管理失敗的班主任,其失敗的理由可能會有一百條,而一百位優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經驗只有一條,那就是熱愛學生。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育是愛的延伸。愛本身就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會像春風一樣潛入學生的心田。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孩子,明智地愛孩子乃是教育素養、思想和感情的頂峰。」教師對學生的愛,勝過一千次一萬次的說教。
三、包容的情懷
教師的工作猶如一杯清茶,平淡是他的本色,苦澀是他的歷程,清香是他的回贈。教師要用淡定與包容去對待教學生涯中的種種困惑與無奈,用智慧去引領學生的成長,讓學生感受到無窮的幸福和無盡的快樂。我們不妨想想自己與學生在同齡階段時的不羈行為和不良影響。
四、思想的情懷
學生是活的,學生是變得,我們不能用老方法去教育新的學生,也不能僅僅憑經驗去教育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教師要終身學習,不斷充電,與時俱進,追求卓越。最近,我讀了好多關於教育方面的書籍,對許多教育思想很感興趣。
比如,「讓批評也『溫柔」「教育有點神奇但不是傳說」「教育有時候也需要遺忘」「換個視角你會看到不同的風景」「老師要俯下身子和孩子講話」,等等,讓我感觸頗多。
情懷感悟
只能教書,不懂得教育管理,是不完善的教師;只有管理經驗,而缺乏教育思想的教師,是不完美的教師。要做善於思考的教師,「教師的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學校是施展抱負的人生平台,需要教師自身的不斷修煉。
教師修煉在於確立教育思想,達成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錘煉教育行動,提升教育能力,感悟教育人生。
教師除了關注學生的各種成績和能力的培養,更應關注學生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發展。教師要銘記自己的教育追求,當教師把智慧和汗水潑灑在學生身上,能讓更多的學生在快樂、自由的教育土壤上健康成長的時候,自己也會從中享受到教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