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斯巴達300勇士>電影的古希臘的故事是真的嗎講述了怎樣的戰爭歷史中斯巴達人打敗了暴政的敵人了
是真的。
溫泉關是一個易守難攻的狹窄通道,一邊是大海,另外一邊是陡峭的山壁。這個村莊附近有熱湧泉,因而得到溫泉關(Thermopylae)這個名字。這是矗立在希臘德摩比勒隘口(直譯為溫泉關),紀念公元前480年溫泉關戰役的一尊獅子狀紀念碑上鐫刻的銘文。溫泉關之戰是第一次波希戰爭中的馬拉松戰役之後第10年,波斯帝國和古希臘的又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交鋒,也是第二次波希戰爭中的一次著名戰役。希臘軍隊在這個狹小的關隘依託優勢地形,抵抗了3天,阻擋了在數量上幾十倍於自己的波斯軍隊。
㈡ 雅典與斯巴達戰爭的電影名字
結果是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擊敗以雅典為首的聯盟,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被迫失去大部分權利,但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大大消耗了希臘城邦的國力,不久就為外來勢力所征服
㈢ 斯巴達的戰爭過程
爭霸希臘
波斯戰爭後,斯巴達為了與雅典爭奪霸權,因此統率其主導的伯羅奔尼撒聯盟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進行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場戰爭從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其中雙方幾度停火,最後斯巴達獲勝。但雙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結果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其後再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從此走向衰亡。
伯羅奔尼撒戰爭(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ός πόλεμος)
斯巴達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實行對外擴張。公元前590年,斯巴達進攻提吉亞,經過30年戰爭,提吉亞終於被迫成為斯巴達的「盟邦」。如遇戰爭,提吉亞必須向斯巴達提供兵力參戰。公元前546年斯巴達進攻亞哥斯,奪取了塞里亞提斯平原,迫使亞哥斯放棄了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的霸權。從此在斯巴達武力威脅下,除亞哥斯、阿卡地亞北部和阿卡亞以外,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達的領導,組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溫和麥加拉。
這個同盟被希臘人稱為「斯巴達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達在這個組織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規定斯巴達有權召集會議,其決議雖須經大多數入盟國同意後始能生效,但實際上由斯巴達操縱一切。同盟還規定對外作戰時,各邦必須提供一定兵力和軍費,由斯巴達指揮。伯羅奔尼撒同盟是斯巴達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種形式,憑借這個同盟,斯巴達常常干預希臘各邦的內政,充當了維護希臘貴族政治的堡壘。
波希戰爭(μποέμ παράδεισος πολέμου)
斯巴達人的驍勇善戰。在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以其本國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臘各其它城邦的聯軍,在溫泉關抵擋了數量上遠遠超過他們的波斯軍隊,長達三天,使得波斯軍隊在頭兩天不得寸進,並且死傷慘重。但在第三天,一個希臘當地的居民背叛希臘陣營,帶領波斯軍隊沿著山區的小徑繞到希臘聯軍的後方,見此列奧尼達解散了希臘聯軍,留下300名斯巴達精兵與700名底比斯志願軍墊後。在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後,墊後的志願軍全軍覆滅,但成功阻慢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所統率的大軍前進,結果最後希臘戰勝了波斯,斯巴達人應記一功。有關300士兵戰勝波斯大軍的歷史,華納電影公司在2007年將有關歷史改編拍成了電影《斯巴達300勇士》。不過為了顧及電影效果的關系,和史實會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一部弗蘭克米勒的漫畫已經拍成電影,2007年3月9日上映,已公布預告片。影片片名叫做《斯巴達300勇士》,國內翻譯作《300斯巴達勇士》。故事講述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臘,300名斯巴達士兵前往軍事要塞溫泉關,與百倍於己的侵略者展開血戰。波斯人大兵壓境,斯巴達將士泰然自若,浴血會戰3日後,以斯巴達王列奧尼達斯為首的勇士們全部壯烈犧牲。預告片開始時候斯巴達國王吼出的那句話並不是:「Tonight,we die in HELL!」。一個國王當然不可能在鼓舞戰士的時候說我們今晚會死在地獄里。他說的是:「Tonight,we DINE in HELL!,今晚,我們在地獄用餐!效果如同《黑客帝國3》裡面人類對機器的進攻進行防守前機械隊長說的一樣:If we have to give our lives to these bastards,we give them HELL before we do!。
薩拉米斯海戰(Σαλαμίνα ωκεανό πολέμου)
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戰役。公元前549年,波斯一代英雄居魯士統一伊朗高原。並滅亡了剛剛興起不久的新巴比倫王國。雖然後來波斯發生內亂一度衰敗,但到了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在大流士一世強有力的王權下,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最終發展到東到印度河流域。西包括埃及,西北到達歐洲巴爾干。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統治者被自己的赫赫武功所鼓舞,將目光投向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對手,也是歐洲文明的代表——希臘。從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始終夢想征服西方文明的象徵——希臘。於是就有了漫長的希波戰爭。
波斯人的進軍並不順利。波斯帝國第一次對希臘的遠征,在馬拉松戰役中被希臘雅典擊敗。使大流士一世抑鬱而終。而作為他事業的繼承者的他的兒子薛西斯,繼承了他父親的未盡事業。發動了第二次遠征希臘的戰爭。
波斯的第二次遠征希臘
作為波斯統帥的波斯王薛西斯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備。波斯本來沒有海軍,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後,波斯人組建一支強大的艦隊。同時,和當時地中海的海上強國迦太基結盟,讓他們牽制住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的希臘城邦西拉丘斯。另外,在劃分歐亞的赫拉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修建了兩座浮橋。在色雷斯境內沿路建立多個後勤基地。在波斯帝國強大的武力威懾下,眾多希臘城邦國家投降了侵略自己的波斯帝國。更派兵派船參戰。公元前480年,薛西斯自小亞細亞起兵50萬,經赫拉斯滂海峽進入歐洲,通過色雷斯和馬其頓,開始遠征希臘。
作為交戰另一方的希臘,當時處於城邦格局狀態。當時懾於波斯的強大武力,大部分北方希臘城邦國家紛紛投降。只有希臘兩個最大的城邦國家雅典和斯巴達和其他少數城邦決定聯合抵抗波斯的入侵。
在陸地戰場,斯巴達王列奧尼達親自率領本國精兵防守希臘的第一道防線——溫泉關。列奧尼達和他的希臘勇士們面對數百倍與自身的敵人毫不畏懼,拚死抗擊,使得波斯軍隊在頭兩天沒有絲毫進展,而且傷亡慘重。但在第三天,一個希臘的叛徒引導波斯軍隊抄小路進攻列奧尼達的後方,而防守後方的希臘城邦盟軍未做任何抵抗就逃跑。導致列奧尼達腹背受敵,面對如此危局,列奧尼達下令讓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軍隊先撤,而自己則和300名斯巴達勇士死守溫泉關,在經過一番激烈廝殺,斯巴達全軍覆滅。斯巴達勇士雖然戰敗,但他們英勇的事跡流芳千古,被歷代希臘人所傳頌。而更重要的是,希臘軍隊在溫泉關對波斯軍隊頑強的阻擊為盟軍雅典的海軍展開和後方希臘民眾的撤離爭取到了極其寶貴的時間,因此,沒有斯巴達勇士在溫泉關對波斯的頑強阻擊,很難預料後來戰局會是如何。
斯巴達勇士的殊死抗擊為盟軍雅典軍主帥特米斯托克利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波斯軍雖然在溫泉關戰後速佔領了希臘三分之二的土地,但當他們進入雅典城時,卻發現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結果波斯軍只得焚城以泄憤。
希臘陸軍雖然失敗,但海軍主力沒有任何損失。公元前480年9月,在希臘海軍統帥特米斯托克利斯指揮下,雅典300多艘戰艦在薩拉米灣集結。薩拉米斯島位於希臘半島和波羅奔尼撒(半島之間,東面和希臘半島僅僅相隔一條海峽。薩拉米斯海峽曲折狹窄,最寬闊的地方不過兩公里,當時屬於雅典領土。
公元前480年9月,希臘海軍統帥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裝逃兵,向波斯王薛西斯謊稱雅典艦隊內訌,應即時出兵,薛西斯當即上當,下令波斯海軍全部600多艘巨型戰艦駛進海灣。薩拉米斯海戰正式打響。
波斯王薛西斯親臨戰場督戰,准備親眼目睹這偉大的時刻。當時的波斯戰艦普遍高大,屬於大型戰艦。而希臘海軍戰艦通常有三十五米長,寬五米,艦艏有金屬包裹的沖角。戰艦平時使用風帆航行,戰斗時收帆放槳,以求速度和機動性。有槳手170名,水手15名,軍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裝備弓箭和標槍,希臘海軍戰艦追求的是高機動性。通常遠用弓箭標槍射擊,近則以艦艏沖角撞擊敵艦。這成為其後幾百年中海戰的主要戰術。
交戰地域薩拉米斯海峽入口處被薩拉米斯島阻擋,造成水道狹窄,波斯巨型戰艦由於體積龐大笨重,一次只能通過幾十艘,這使波斯海軍被迫採用軍事家最忌諱的添油戰術,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艦隊排成幾個縱列進入海峽。這時正值漲潮,海峽內暗流涌動,波斯巨型戰艦尾大不掉,很難控制方向。還沒等波斯戰艦們向左調轉船頭,等候已久的希臘艦隊就如離弦之箭一般沖了上來。
此時進入海峽的波斯戰艦大約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臘聯軍有三百七十艘戰艦,形成以眾擊寡的局面。波斯艦隊最外圍的戰艦橫向面對希臘戰艦的沖擊,幾乎全部被撞沉,這樣後面的波斯戰艦才終於轉過身來,和希臘艦隊絞殺到一起。薩拉米斯海峽狹窄的水面上擠滿了戰艦,交戰雙方都很難移動,這時雅典戰艦上的重裝步兵開始發揮作用,他們運用接舷戰戰術,紛紛爬上敵艦和波斯士兵格鬥。波斯戰艦上的士兵基本是弓箭手,根本無法抗擊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厲攻擊,往往十幾個雅典步兵就能夠毫不費力地制服一艘敵艦。沒有被佔領的波斯戰艦紛紛掉頭逃跑,但都被接踵而至的後續艦隊堵住迴路。而此時海峽外面其他波斯戰艦並不知道海峽裡面的戰況,依然爭先恐後地向海峽里沖擊,希望在他們的國王薛西斯眼前表現一番。與是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波斯海軍在海峽里被消滅一批,再進來一批,再消滅一批,再進來一批....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全軍覆沒。
薩拉米斯海戰,希臘聯軍海軍損失約四十艘戰艦,波斯人的損失沒有詳細記錄,史學家普遍認為超過六百艘,而人員傷亡數萬。而當時波斯帝國參戰的艦隊一共只有六百艘。這就表明波斯海軍已經全軍覆沒!戰後,波斯戰艦的殘骸和溺斃的士兵被海潮沖到薩拉米斯島對岸海灣里,在幾公里長的海灘上堆積如山,讓人觸目驚心。此戰以後,波斯海軍一蹶不振,將愛琴海的制海權拱手相讓。
波斯軍隊在薩拉米斯海戰中的失敗,使波斯徹底喪失了在愛琴海的制海權,由於是遠離本土的跨海遠征,波斯王薛西斯極其害怕被希臘海軍切斷他與本土之間的聯系造成全軍覆沒。於是立即率領波斯軍撤離希臘。至此希臘取得第二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將統率50000大軍最後一次遠征希臘,斯巴達統率伯羅奔尼撒半島聯軍共三萬與波斯陸軍在希臘普拉提亞進行決戰,此戰希臘聯軍擊斃了波斯大將,波斯軍大敗,最終撤回東方。同年,以雅典為首的希臘海軍反攻波斯,攻入小亞細亞,攻佔了地中海進入黑海地區的咽喉拜占庭。原先臣服與波斯的小亞細亞諸希臘城邦紛紛脫離波斯的統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戰爭以雙方簽訂卡里阿斯和約而告結束,波斯帝國從此承認小亞細亞之希臘城邦的獨立地位,並且將其軍隊撤出愛琴海與黑海地區。波斯帝國由此走向衰敗。
公元前480年爆發與波斯和希臘之間的薩拉米斯海戰,是整個希波戰爭的轉折點。在此以前,希臘方面始終處於防守地位。此戰後希臘轉入全面反擊。並最終將波斯擊敗。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薩拉米斯海戰的勝利。
斯巴達人信仰的神是赫拉之子戰神阿瑞斯,阿瑞斯也被稱作是軍神,這也和斯巴達人好戰、殘忍的習慣有很大的關系。斯巴達人和馬其頓人都認為自己有大英雄赫拉克羅斯的血統,電影《斯巴達300勇士》中也出現過講述這個血統的台詞。在PS2游戲中《戰神》阿瑞斯被斯巴達人「奎托斯」殺死而成為了新的戰神,所以在現代的很多斯巴達迷中,有相當一部分也把「奎托斯」當作是斯巴達的神。
㈣ 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取材於歷史上哪場戰役
主要是取自波斯和希臘的玉泉關之戰。
㈤ 求斯巴達與波斯那產戰爭的真實歷史
波軍勝利。
公元前500—前449,波斯對捍衛自己獨立的古希臘諸城邦(都市國家)進行的征服性戰爭。
公元前500年,雅典和埃雷特里亞(位於埃維亞島)舉行起義(米利都人起義得到小亞細亞諸城邦的支持)反對波斯統治的小亞細亞都市國家提供援助,是希波戰爭的起因。
直至公元前493年,波軍鎮壓起義後,才在馬多尼烏斯率領下於公元前492年春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入侵希臘。艦隊行至阿索斯角(愛琴海)時,遭到暴風襲擊,大量船隻遇難(達300艘),陸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襲擊,波軍被迫停止進軍,僅佔領色雷斯。
(5)斯巴達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斯巴達戰爭過程
爭霸希臘
波希戰爭後,斯巴達為了與雅典爭奪霸權,因此統率其主導的伯羅奔尼撒聯盟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進行了伯羅奔尼撒戰爭。
這場戰爭從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其中雙方幾度停火,最後斯巴達獲勝。但雙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結果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其後再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從此走向衰亡。
伯羅奔尼撒戰爭(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ός πόλεμος)
斯巴達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實行對外擴張。公元前590年,斯巴達進攻提吉亞,經過30年戰爭,提吉亞終於被迫成為斯巴達的「盟邦」。如遇戰爭,提吉亞必須向斯巴達提供兵力參戰。
公元前546年斯巴達進攻亞哥斯,奪取了塞里亞提斯平原,迫使亞哥斯放棄了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的霸權。從此在斯巴達武力威脅下,除亞哥斯、阿卡地亞北部和阿卡亞以外,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達的領導,組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溫和麥加拉。
這個同盟被希臘人稱為「斯巴達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達在這個組織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規定斯巴達有權召集會議,其決議雖須經大多數入盟國同意後始能生效,但實際上由斯巴達操縱一切。同盟還規定對外作戰時,各邦必須提供一定兵力和軍費,由斯巴達指揮。
伯羅奔尼撒同盟是斯巴達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種形式,憑借這個同盟,斯巴達常常干預希臘各邦的內政,充當了維護希臘貴族政治的堡壘。
希波戰爭(μποέμ παράδεισος πολέμου)
斯巴達人的驍勇善戰。在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以其本國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臘各其它城邦的聯軍,在溫泉關抵擋了數量上遠遠超過他們的波斯軍隊,長達三天,使得波斯軍隊在頭兩天不得寸進,並且死傷慘重。
但在第三天,一個希臘當地的居民背叛希臘陣營,帶領波斯軍隊沿著山區的小徑繞到希臘聯軍的後方,見此列奧尼達解散了希臘聯軍,留下300名斯巴達精兵與700名底比斯志願軍墊後。
在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後,墊後的志願軍全軍覆滅,但成功阻慢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所統率的大軍前進,結果最後希臘戰勝了波斯,斯巴達人應記一功。
有關300士兵戰勝波斯大軍的歷史,華納電影公司在2007年將有關歷史改編拍成了電影《斯巴達300勇士》。不過為了顧及電影效果的關系,和史實會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㈥ 斯巴達的三百勇士觀後感
斯巴達三百勇士》觀後感
在大二的下學期里我曾經在暴風影音里看無意地觀看了《斯巴達三百勇士》這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不以為然,認為這片子可能就是一般般的那種,因為從沒有同學跟我推薦過它。但是隨著情節的深入,我深深地被它里邊的人物精神震憾了!
可能由於我們女生不怎麼喜歡戰爭類的影視,從而使我從它2007年上映到上學期一直錯過了它。現在我們學習了《影視欣賞》這門課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更進一步地懂得了影視中的內涵,提高了我們對影視的欣賞素質。於是我利用從老師那所學的影視欣賞知識再次觀看了《斯巴達三百勇士》,下面是我再次觀看後的感悟和一些看法。
《斯巴達300勇士》是扎克·施奈德執導的一部戰爭影片,傑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和多米尼克·威斯特等擔當主演。這部電影描述了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一:溫泉關之戰。
我相信熟知歷史的同學一定知道歷史上著名的希波戰爭(Greco-Persian Wars 或 Persian Wars),在這場長達半世紀,因屢屢以少勝多被傳為美談的戰爭中最著名的幾個戰役當屬:馬拉松戰役、溫泉關戰役和薩拉米海戰。其中尤以溫泉關戰役為甚,堪稱西方歷史上最悲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場戰役,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得近乎絕望得情況下,300斯巴達戰士在國王里奧尼達斯的統帥下,利用有力地形,讓了波斯王薛西斯統帥的數十萬人的46國聯軍在德摩比勤隘口(俗稱溫泉關)不能前進一步,甚至薛西斯的「御林軍」(imortal)一萬多人前去攻打也是死傷枕藉,連他的兩個兄弟也被驍勇的斯巴達戰士取了性命。
後來由於一個叫埃彼阿提斯希臘奸細出賣,波斯聯軍繞道德摩比勤隘口後
《斯巴達三百勇士》觀後感
方,布防的佛西斯城邦守兵連日沒有戰事疏於防範被擊潰,斯巴達人腹背受敵,面對強敵且大勢已去,為保存部隊主力,里奧尼達斯毅然決定撤走僅有的幾千其他城邦士兵,與自願留下來的700名塞斯比亞城邦戰士並肩抗敵。面對前後夾攻的波斯人潮水般的攻擊,斯巴達人拼光了所有的武器直至全部戰死。溫泉關戰役對於薛西斯而言無異於一場噩夢,不僅付出了兩萬餘人的代價,而且在里奧尼達斯等人的慷慨赴死的感召下,原本分崩離析的希臘人空前團結起來,更因為此站為希臘聯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凝聚力量的希臘人最終在薩拉米海灣一舉擊潰波斯聯軍,取得了希波戰爭的最終勝利,波斯此後一蹶不振後為馬其頓所滅。希臘人為了紀念陣亡將士,在溫泉關立起了石碑,上刻著:「過客啊,去告訴我們的斯巴達人,我們矢忠死守,在這里粉身碎骨。」
影片《斯巴達三百勇士》就是根據上述的歷史所拍攝,據說這部電影是2007最純爺們的電影,也因此2007年電影已經進入男色時代。首先是很多肢體被砍、鮮血四淺的場面,其中更是多見「砍頭」情節,從沒發現砍頭都能做得這么唯美;其次是在銀幕上出現那麼多寬闊的肩膀、突起的二頭肌健壯男性軀體,讓我疑惑這些演員都是選自於世界各地的健美先生;最後依然是血腥的死亡,當士兵的屍骸壘成了一堵高牆,你只能喟嘆古時的人命輕如螻蟻。如此血腥讓我頭皮發麻,但總的感覺依然是唯美的。整個影片的色彩都是運用古典,油畫的色彩。服裝也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不再有沉重的盔甲,斯巴達國王以及他的部下身著猩紅戰袍,半裸著精壯的身體,那些戰袍看起來活像皮甲製成的泳褲,精壯的肌肉非常性感。
影片開頭是講述斯巴達人的孩子們,從一出生,無一例外,都要經過苛刻的挑選,新生嬰兒從外觀體格上看起來如果不健康或者殘疾兒童,直接扔到山穀穀底,喂野獸。一開頭就沖擊眼球,因為滿山谷的嬰兒屍骸。接下來,看起
《斯巴達三百勇士》觀後感
來健康的新生嬰兒,要從父母身邊抱走,帶到專門的地方,養育10天。這10天里,沒有專人像親生父母一樣細心看護,只是按照嬰兒生存的所需提供必要的奶,所有新生嬰兒,不會有特別的保暖措施,所有嬰兒都一樣簡單的包著。 在這10天裡面,如果有任何一個嬰兒生病,等待他的命運,和生下來身體就有殘疾的嬰兒一樣,直接入到山谷,喂野獸。所有嬰兒,必須經過這兩關,才能真正的活下來,回到自己父母的身邊,被父母撫養。這也就是為什麼,斯巴達的勇士,永遠只有很少的數目。古代,在這種挑選方法下,能活下來的,只能說是「天生麗質」了!所有斯巴達的男性,7歲開始,參加正規的軍事訓練,一直要到60歲以後,才不需要。
首先要訓練對首領的絕對服從,再就是要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訓練也越來越嚴格。受訓者經常舉行演習和表演,國王還親自到場觀看。有一種演習是分成兩隊進行搏鬥。在搏鬥的前一天晚上,孩子們要用小狗來祭神,據說是因為狗又機靈、又勇猛。祭完神,還要同公豬搏鬥一次。第二天,開始正式的搏鬥。雙方赤手空拳,沒有護身的披掛。搏鬥的時候,可以拳打、腳踢、用嘴咬,甚至允許挖對方的眼睛。經過殘酷的搏鬥,打倒了對方的孩子就能獲得榮譽。
斯巴達人到了20歲,開始軍營生活,受正規的軍事訓練。斯巴達的戰術是方陣。這種戰術不僅要求每個戰士能勇敢作戰,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組織和紀律的嚴密。為了保證方陣在戰斗中進退熟練,接應機敏,長期操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從20歲到30歲,每個青年都要接受這種訓練。過了30歲,斯巴達人才能結婚成家。但是,集體的軍事生活還得繼續下去。他們必須參加一種叫做「斐迪提亞」的公民社團,每團 15人,平時一起聚餐,一起扎營,在戰時就是一個作戰的小隊。他們還必須每天出操,直到60歲。
《斯巴達三百勇士》觀後感
也是因為斯巴達人這樣的成長,這樣的訓練,才出現那麼多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把歷史先放在一邊不說,我佩服的是斯巴達人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以優勝劣汰的方式留下最有用的人,永不放棄,永不言敗!
但是注意這部電影雖然不是全部都依據史實編導的,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根據一部反映300勇士的漫畫編導的。真實的歷史中,波斯人不可能有那麼多精壯男人和怪人,薛西斯也不可能這樣裝扮,像個怪獸。死人牆也不可能達到那個程度。
雖然整個電影中有些地方是顯得有些過於誇張了,但是斯巴達300勇士的那種戰斗精神,那種永不言敗,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今天的學生學習。我們今天的同學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尋求父母的幫助,我覺得我們應該看看斯巴達300勇士,看看他們在戰場上那種無所愄懼的精神。
再有就是斯巴達勇士們從小到大的那種訓練的艱苦方式,想想我們現在的年輕一代,一個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願刻苦學習,不願吃苦工作,一心就想著父母為自己找好好工作,為自己買好房子等。我們應該學習斯巴達勇士們成才所付出的代價,他們一出生就要離開父母經受考驗,7歲時就要獨自到山林中生活10年再回來,當我們羨慕他們那強健的肌肉時,可曾想過他們的代價!所以今天的我們理會要刻苦學習和工作,遇到困難時不退縮、不愄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長為像斯巴達三百勇士那樣的勇士!
㈦ 求電影名、內容300個斯巴達勇士戰勝幾萬侵略者的影片、戰爭之王之歌是描述他們的逆天故事嗎求故事、
片名:斯巴達300勇士,導演:扎克·施奈德,主演:琳娜·海蒂。好片!暴風評分9.6!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親率本國精兵三百人,加上來自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四千人據守此關。他們與數十倍的波斯陸軍廝殺,波斯軍輪番進攻兩天不得前進一步,死傷慘重。第三天,在叛徒的引導下,波斯王遣精兵繞人跡罕至的山道抄後路。列奧尼達下令讓四千伯羅奔尼撒半島軍撤出了戰場,自己帶著三百斯巴達勇士死守溫泉關,直到全體陣亡。
㈧ 斯巴達三百勇士有幾部
截止至2019年11月19日,斯巴達300勇士出了兩部,第一部為《斯巴達300勇士》,第二部為《斯巴達300勇士2帝國崛起》。
斯巴達300勇士改編自漫畫大師弗蘭克·米勒作品,由扎克·施奈德和柯特·約翰斯塔德編劇,傑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大衛·文翰、多米尼克·威斯特、文森特·里根、邁克爾·法斯賓德、湯姆·威斯多姆、安德魯·普利文等主演的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講述的是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波斯希臘溫泉關之役。
(8)斯巴達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國王王薛西斯一世(羅德里格·桑托羅飾)統率50萬大軍大舉進攻希臘,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傑拉德·巴特勒飾)親率希臘聯軍扼守住地勢險要的溫泉關;
但希臘守軍很快就被擊潰,列奧尼達斯命令希臘聯軍的主力迅速撤退,自己親率300名斯巴達勇士殿後,與數萬波斯軍展開了血腥的殊死搏鬥。最終,這300位勇士全部戰死,但同時也讓波斯軍隊在攻破溫泉關一戰中付出了2萬人死傷的慘痛代價。
㈨ 雅典與斯巴達戰爭的電影名字
《300勇士:帝國崛起》
《斯巴達300勇士》
《羅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