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拯救禮炮7號:真正的英雄比電影主角更傳奇
失聯,通常伴隨著悲劇的發生。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第370號航班在凌晨1時20分失聯。經過整整一年的搜救,官方確認全機共計239人已遇難無一生還,殘骸至今未被找到。2016年10月,中國著名帆船手郭川獨自駕駛單人帆船「中國·青島」號參賽,行駛至夏威夷海域時失聯。兩天之後搜救飛機找到了失了魂的帆船,卻不見郭川船長的蹤影,至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失聯就像是死神寄來的包裹,裡面是噩耗還是生機沒人能知道。在高空、在海洋,失聯已經如此凶險,那如果失聯發生在太空呢?
33年前,一挺重達20噸的大型空間站神秘失聯,無數次嘗試失敗,成了斷了線的風箏。是發生了嚴重的故障?還是遭到破壞性損毀?還是被敵國入侵?兩位臨危受命的老宇航員登上駛向未知的飛船,踏上了創紀錄的救援之路。上個世紀60年代末,轟轟烈烈的太空競賽中的蘇聯人逐漸開始落了下風。1969年7月,美國人率先成功載人登陸月球,將蘇聯的登月夢想徹底擊垮。硬氣的蘇聯人絕不跟隨美國的步伐,決心另闢蹊徑。於是將主要人力、物力迅速投入到空間站的建設上,禮炮計劃由此誕生。但這項空間站計劃從一開始就蒙上了陰影。人類歷史上首個空間站禮炮1號在1971年發射,聯盟10號飛船緊接著上天,結果對接失敗。一個多月後3名宇航員才由第二艘聯盟號11號飛船送進了禮炮一號。登上禮炮1號的蘇聯宇航員在空間站內逗留了23天。然而,在返回地球的途中,飛船由於均壓閥過早開啟,3位宇航員全部窒息死亡。禮炮計劃一路坎坷,經過不斷嘗試和改進,禮炮系列空間站已經逐漸成熟。作為該計劃最後一個空間站,禮炮7號帶著蘇聯人的驕傲與希冀飛上了太空。得益於新的技術改進,禮炮7號在短短不到3年的時間里接待了7批宇航員。其中包括世界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員,以及三名創下237天飛行記錄的傳奇宇航員。1985年的2月11日,離中國的新春佳節只有不到10天。軌道上禮炮7號里空無一人,它正在靜靜等候下一批到來的宇航員。那一天,地面控制中心出了點情況,工作人員收到了禮炮7號電子系統故障的反饋信息。隨後這個故障又導致了電路觸發了過流保護,也就是跳閘了,無線電發射電路也一起罷工了。這下整個20噸的龐然大物瞬間噤聲,但好在發射電路出了故障,還有接受電路在。值班的指揮員和我們所有人遇到死機時的反應一樣,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重啟就能搞定。於是指揮員向禮炮7號發出了重啟指令,只需要等待重啟完成應該就沒問題了。結果等來的不是什麼好消息,而是無線電發射器也罷工的噩耗。原本好好的禮炮7號,蘇聯人的驕傲,怎麼就這么輕易地成為了斷線的風箏了?地面控制中心初步估計禮炮7號不僅僅是電子系統有故障,連過流保護裝置也有毛病。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當務之急都是想出一個重新聯繫上禮炮7號的方案。如果當時蘇聯人財大氣粗當然可以選擇就這么放棄整個禮炮7號,反正上面也沒有宇航員。可是,禮炮7號不是什麼小小的衛星啊,它足足有19.8噸重,長達15米。失聯之後沒有人知道它會發生什麼,姿態失控?偏離軌道?最後隨機砸向地球的某一個角落。如果落在海面或者荒郊野嶺還好說,但如果墜落在了城市,那可就不僅僅是事故那麼簡單的了。美國人肯定會跳出來譴責蘇聯佬研發新型太空武器。況且,禮炮7號還沒有壽終正寢,還有很多科學實驗等著進行,在下一個空間站上天之前沒有任何航天器能替代它。想要拯救失聯的禮炮7號,蘇聯人只有一條路——送宇航員上去維修。這註定會是一次創造歷史的救援行動,說它簡單似乎也挺簡單,無非就是四步:上天,對接,維修,返回,和把大象裝進冰箱一樣簡單。說簡單肯定是假的,整個救援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對接。正常的對接操作需要飛船與空間站同步收發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兩者不斷同步調整才能完成對接。可現實情況是禮炮7號不僅又聾又啞,還可能以意料之外的詭異姿態飛行。萬一它每10秒就轉體360°那救援行動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了。蘇聯人選擇了他們最最可靠的聯盟號*飛船作為救援計劃的載具。為了這次救援,蘇聯人把聯盟號的整套自動對接系統移除,加上了手動操作用的激光測距儀。第三個座椅也被拆除,裝上了額外的補給品,其餘騰出的空間都被額外的燃料填滿了。改裝後的聯盟號能讓救援計劃的「非合作對接捕獲」成功率達到70%-80%。可問題來了,派誰去?這一趟必須派出最優秀的宇航員,任務不僅危險也需要非常豐富的經驗保證維修的順利。蘇聯從來不缺技術過硬且勇敢無畏的英雄式人物。三名有過手動對接經驗的宇航員是首選,他們分別是季齊姆同志、馬利謝夫同志以及賈尼別科夫同志。季齊姆同志經驗豐富,但才從禮炮7號回來,身體狀態還在調整中。馬利謝夫同志的太空行走經驗不足,恐怕無法勝任艙外繁重的維修任務。剩下的賈尼別科夫同志是位傳奇人物,他曾在1982年以211天的飛行時長打破了世界紀錄。同一年,聯盟T6號飛船與禮炮7號對接時發生計算機故障,這位同志手動對接,比自動對接還快了14分鍾。此前他一直在為下一次空間站任務訓練,非常熟悉太空行走,已經獲得過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的賈尼別科夫是指令長的不二人選。另一個位置則需要一位維修能力極強的工程師,滿足條件的候選人只有一位:薩維內赫。這位同志之前在禮炮6號上工作了74天,並且他當時的戰友恰好就是與賈尼別科夫同志。人選已定,接下來就是等待聯盟T13號的發射。經過一系列的延期,這艘駛向未知的飛船終於發射升空,此時已經距禮炮7號失聯近4個月了。經過兩天的飛行後,失控的禮炮7號終於進入了兩位宇航員的視野。影像同步傳回給地面控制中心,眼尖的指揮員一眼就發現了太陽能電池板沒有正常工作,這意味著可能整個電力系統都已經崩潰。當然也有好消息,禮炮7號失聯這么長的時間,但它的飛行姿態還算是穩定。賈尼別科夫每隔30秒就要用激光測距儀測一測與禮炮7號之間的距離。在離禮炮7號還剩980米時,聯盟號飛船還以每秒5米的速度靠近。薩維內赫同志有些緊張,忍不住提醒賈尼別科夫「開始減速!減,減……」。他身旁這位經驗豐富的同志自信滿滿,淡淡地回復地面他正在減速。200米,100米,50米,20米,賈尼別科夫不斷調整速度與姿態朝著禮炮7號飛去。「發生接觸,發生機械俘獲。」一切似乎很平靜,但沒人知道當飛船已經無法再作修正只能等待結果時,兩位同志的內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人們只記得當時控制中心雷鳴般的掌聲,所有人都為英雄歡呼。然而,機械俘獲僅僅是對接的第一步,進入禮炮7號內部才是最大的挑戰。對接前異常的太陽能電池板已經是個不詳的預兆,失去整個電力系統的內部也許非常凶險。也許禮炮7號內部短路發生了燃燒,充滿了有毒氣體;也許發生了爆炸,氣壓十分低;甚至可能充滿了可燃氣體,在打開艙門的一瞬間燃起烈火。控制中心建議他們戴上防毒面具再進入內部。賈尼別科夫和薩維內赫打開艙門,發現禮炮7號的內部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有的只是電力系統罷工導致的零下5攝氏度低溫。桌面上還擺放著俄國人歡迎朋友的餅乾和鹽,剩下的是一片死寂。由於缺乏通風,艙內的二氧化碳水平會上升得很快,因此他們只能一個一個輪流進入,同時還要小心被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包圍而窒息。同志們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恢復電力供應,經過檢查和測試,發現空間站原本的8組電池中有6組還能被修復。兩人重新將電池用線纜直接連接太陽能電池板,用聯盟號的引擎將其調整到正對太陽。在充電的間隔,他們就穿著棉衣戴著帽子打著手電筒在漆黑陰冷的空間站里維修。一天之後,有五個電池組已經開始工作了,時隔4個月,禮炮7號又亮起了溫暖的燈光。接下來是保命的通風系統和空氣過濾系統,重新啟動後兩位同志終於可以並肩作戰了。他們還加熱了罐頭和麵包,美美地吃上了一餐。還沒來得及休息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此前因為冰凍而泄露的水成了大麻煩,這些水不但會損傷設備也是兩人的生命之水。為了解決這些水的問題,他們用光了所有抹布,還把內衣飛行外套都撕下來吸水,甚至犧牲了女宇航員的衣服。經過7天的漫長搶修,禮炮7號的通訊電路終於恢復了,久違地和地面控制中心通上了話。兩人還出色地恢復了自動對接系統,這樣一來就能等待下一個聯盟號飛船來接班。當年9月,聯盟T-14號飛船成功對接禮炮7號,空間站內人員達到5人。辛勤維修了3個月的賈尼別科夫終於可以回家了,而薩維內赫還要以他精湛的技術再多陪伴禮炮7號兩個月。兩位孤膽英雄成功地挽救了一個九死一生的失聯空間站。而禮炮7號也不負眾望又繼續為載人航天事業做貢獻,直到1986年才接待完最後一批宇航員。退役之後的禮炮7號還繼續發揮余熱,與無人貨運飛船組成軌道復合體繼續收集發送數據,最終壽命達到了8年之久,兩倍於設計壽命。在宇航員和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禮炮計劃圓滿結束,為人類之後所有空間站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任務結束以後,工程師薩維內赫被授予了第二次蘇聯英雄稱號,而賈尼別科夫卻沒有獲得他的第三次。為此,賈尼別科夫表示謝天謝地,他可不想被樹立成偶像,他還是喜歡簡單低調的生活。面對自己的功績,真正的英雄總是淡然一笑,風輕雲淡。*參考資料朋吉碧.蘇聯在空間排除軌道站的故障[J].國外空間動態,1986(02):6-7.陳德順.蘇聯的禮炮7號與和平號空間站[J].世界導彈與航天,1987(05):19-21.NICKOLAI BELAKOVSKI. The little-known Soviet mission to rescue a dead space station. arstechnica.com. 9/16/2014, 11:33 PM.
② 電影斷線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斷線》主要講述了因溝通不暢所導致的家庭關系疏遠,從而引發出的種種問題。
影片中通過展現幾個相互交錯的家庭故事,體現了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往往因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而忽略了與家人的溝通和交流,導致家庭關系疏遠,情感缺失。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緊湊,情感真摯,讓觀眾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也能深刻反思自己的家庭關系和情感生活。
電影的主題思想是向觀眾們傳遞家庭成員之間溝通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才能消除內心存在的顧慮和緊張的關系,讓身邊最親近的人不用生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中,讓自己的心可以得到踏踏實實的被關愛和照顧。
電影《斷線》的主要角色
1、林淑芬:她是影片中的女主角,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林淑芬在家庭中默默付出,但因為與丈夫溝通不暢,導致夫妻關系疏遠。她努力尋找與丈夫重新建立聯系的方法,但過程中遭遇了許多挫折和困惑。林淑芬的形象塑造了一位勇敢面對家庭困境的女性,她的堅持和努力讓觀眾感受到家庭關系的重要性。
2、陳志遠:他是林淑芬的丈夫,一個事業成功的商人。陳志遠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但在家庭中卻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和需要。他努力工作,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但卻因為缺乏溝通而與妻子漸行漸遠。陳志遠的角色讓觀眾反思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如何平衡家庭關系和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