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最新福利社電影院
擴展閱讀
台灣經典恐怖電影解說 2025-05-23 18:56:13
講述兒童上學苦的電影 2025-05-23 18:36:27

最新福利社電影院

發布時間: 2022-04-28 12:09:27

⑴ 重慶特色食品有哪些

渝中區:

大排檔一條街(體育館後街)

紅豆燒烤(渝中區體育路傘塔旁)

九根毛泥鰍、冬菜雞(兩路口桂花園)

杜老五辣子田螺(兩路口急救中心急診門口)

胖子田螺(兩路口急救中心對面)

「劉老幺」扣肉芋兒、燒烤(觀音岩重慶森林巷內)

金王燒烤(七星崗郵局對面)

農夫烤魚(七星崗臨華大廈下面)

翠雲水煮魚(李子壩)

江北區:

大排檔一條街(小苑背後和海關背後)

金三角第一大排檔(北濱路聚賢崖冷酸靈牙膏廠下)

金蹄花(金島花園)

鵝掌湯(五里店)

周公筒骨湯(海洋公園對面)

三妹烏江魚(龍溪鎮)

香一方(金島花園)

小小水煮魚(劉家台)

翠雲水煮魚(龍湖新牌坊錦綉廣苑2樓)

巴渝酒家(渝北兩路政府對面)

沙坪壩:

大排檔一條街(南開美食街)

貴州天香鵝(天星橋中學旁)

各種口味的鱔段,螺螄骨,小龍蝦的大排檔(工人村)

燒烤(重大後門向左轉,大約30米,有兩個攤拉,推薦前面一家)

老太婆湯鍋,爛豆花,粉蒸排骨(重大大門口)

譚譚魚(土灣去重棉的支路里)

「雷燒臘」(霧都電影院旁)

「貴州黑筍雞「,「熊貓」的鱔段(空軍招待所附近)

「李記鵝掌門」(天星橋)

辣子田螺和芋兒雞(井口)

烈士墓驛站燒烤

連鍋子的滑水兔(火車北站)

泉水羅非魚(西南醫院對面)

「玉煌兔」,南瓜飯,銀耳湯(西南醫院附近)

蒙古餐館的燒排骨(楊公橋政法大學後門)

南坪:

大排檔一條街(南坪萬壽路夜市)

一品香黔江雞雜(福利社車站旁)

月月紅餐館(南坪萬壽花園旁邊)

「揚子魚庄」的粉蒸魚(揚子江酒店對面)

燒公雞(南坪老街上)

「胖娃大排檔」(萬壽路夜市裡)

「又一香」牛筋湯鍋(區府)

鮮雞雜(南坪六小區)

巷口燒菜(南坪江南商都對面)

「六合魚」(南泉大彎)

楊家坪:

大排檔一條街(直港大道下段)

鄉村土雞(九龍坡九龍園區翼龍路1號)

成都燒菜館的肥腸系列(科園四路南方花園「南方之夜」路口進去)

燒烤大排檔,有豬肉、牛肉、排骨等(科園四路「本色卡拉OK」城往下走,晚上9點左右開檔)

開半天耳絲面(馬家堡和科園三路)

東北餃子城,各種口味的餃子和燒菜(南方花園)

「老羊館」羊雜,羊肝(大坪菜市)

大盤雞(石油路石油技校後門)

漆家雞(石油路長航醫院對面)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474302.html?fr=qrl3

⑵ 歌詞中有「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的歌叫什麼,女生唱的

《童年》

歌曲原唱:張艾嘉

填 詞:羅大佑

譜 曲:羅大佑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拚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 等待游戲的童年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 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 心裡初戀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後 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裡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的日子裡總是 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么好奇就這么幻想 這么孤單的童年

陽光下蜻蜓飛過來 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 畫不出天邊那一條彩虹

什麼時候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 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 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拓展資料

《童年》是羅大佑為張艾嘉創作了這首歌。是電視劇《走過夏季》的片尾曲,由羅大佑作詞作曲,張艾嘉演唱,收錄在1982年發行的《之乎者也》專輯中。1994年該歌曲所在的專輯獲「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童年》歡快的節奏,讓成年人回想起過往的童年,其中的歌詞也頗為貼切,而那段口哨,更是讓成為眾多懷舊小青年懷舊的方式。

絕大部分人認為《童年》是一首描寫童年純真的一首歌,其實,這首歌是羅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來就是一首批判歌曲。《童年》朗朗上口的旋律,沒心沒肺的歌詞,曲中的酸楚絲毫不見,年長些許,聽到這首歌到是不禁讓人有點酸楚,有些感觸,更是懷念那時青澀的時光,流逝的歲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時期。

張艾嘉(Sylvia Chang),1953年生於中國台灣,中國台灣女演員、歌手、導演、編劇、製片人。

1976年,憑借《碧雲天》得第13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第二十二屆亞太影展上獲得金皇冠盾牌獎。

1981年以《我的爺爺》奪得第1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同年推出唱片《童年》,排在「台灣百大唱片」第20位。

1986年,自導自演電影《最愛》,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英國國家電影院特地舉辦了「向張艾嘉致敬」的焦點專題。

1999年,張艾嘉執導的電影《心動》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2004年,自編自導自演體現現代都市女性內心世界的電影《20 30 40》上映,該片提名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張艾嘉憑借該片奪得第7屆亞洲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7年,參演6月在貴州開機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10月,憑借自編自導自演的親情電影《相愛相親》在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4項提名。

2018年3月,獲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終身成就獎;獲得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憑借《相愛相親》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港台導演獎。

網路-張艾嘉演藝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