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部關於人和妖怪(動物精,植物精)的日本真人電影
1.《gegege的鬼太郎》領銜主演:溫茲瑛士小雪/加藤小雪中村獅童井上真央田中麗奈西田敏行大泉洋
本片是根據水木茂老師在1959年發表於《周刊少年》上的同名妖怪漫畫改編,該漫畫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鬼太郎》在日本動漫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鬼太郎這個角色也被評為日本最受歡迎的100個動漫角色第65名。它的故事很簡單,《犬夜叉》有些地方跟它很像。鬼太郎本身就是幽靈的後裔,他的父母在他出生時就死了,但鬼太郎爸爸的眼珠卻活下來(也就是眼球老爹,鬼太郎的父母本身就是幽靈後裔),他帶著鬼太郎,然後展開一連串的冒險,並且維持妖怪界的和平。作為幽靈族最後倖存者的少年「鬼太郎」,施展妖術,和干盡各種壞事的妖怪們作戰。這位穿黃黑橫紋背心、傳統日式木屐的小男孩,以頭發、背心和木屐當武器,和一群住在神秘森林裡的妖怪朋友們,一起解決妖怪與人類兩個世界的許多問題。鬼太郎的木屐可以踏上彩虹(還能飛踢),他的頭發有妖氣針能夠感應到妖怪,另外他的背心也有保護作用,他的必殺絕招是"體內電擊",但是此招數是極大消耗其生命能源的.
漫畫家水木茂老師原作的人氣漫畫《鬼太郎》,其寫實電影第2彈《鬼太郎——千年的詛咒歌》的公映日,日前決定為7月12日。博得好評的Wentz瑛士所扮演的充滿奇怪魅力的鬼太郎,和大泉洋扮演的鼠男,田中麗奈扮演的貓娘等群星薈萃的演出陣容,在新作中也得以承繼。
去年4月公映的第1彈電影,票房收入達23億4000萬日元,在松竹公司發行的日本影片中成為位居第2位的大人氣電影。此次預計將吸引到更多的觀眾,所以被預定在7月上旬上映,讓人充滿期待。
電影劇情是描寫在雨夜丑三時,發生了聽到「捉迷藏歌」的年輕女性失蹤的奇怪事件,為解開這個謎底,鬼太郎們與在千年之時復活的惡鬼進行戰斗。同時,一場超越了時空的妖怪和人的悲哀戀愛故事也夾雜著上演。
2.《gegege的鬼太郎:千年咒歌》主演:田中麗奈……貓女
溫茲瑛士……鬼太郎
大泉洋……鼠男
首映:2008年7月12日日本
發行:松竹映畫
又名:GeGeGe的鬼太郎2
劇情:
近來發生了數起離奇的失蹤事件——在雨夜聽到籠目歌謠的女孩相繼行蹤不明。鬼太郎發現失蹤者是中了蛇女的詛咒。女高中生比良本楓也中了此咒,生命瀕危,鬼太郎以及同伴們和她一起踏上了解咒之旅。在妖怪圖書館的掌管者文車妖妃的幫助下,眾人查知只有集齊三件上古樂器,舉行護人囃子之儀才能封印蛇女。於是,一行人分頭前往古地圖上記載的「天」、「地」、「海」三處,尋找樂器。鬼太郎和楓去「天」——箱根的神山;貓女和鼠男去「地」——高尾山;撒沙婆婆和子泣爺爺去「海」——三浦半島的海面。
旅途中,隨著咒語發作期限的逼近,楓對自己的命運感到絕望,自暴自棄起來。她和鬼太郎大吵一架,兩人的關系陷入了僵局。
與此同時,撒沙婆婆從妖怪界的賢者井仙人那裡得知了詛咒背後的真相。原來蛇女並不邪惡。一千年前,人魚族的妖怪蛇女和人類青年海人相愛。蛇女請井仙人幫忙變成了人,和海人結為夫婦。然而村裡人卻容不下蛇女,請來鬼道眾封印了她。如今蛇女不知為何化成了惡靈,開始加害人類。
正當鬼太郎等人為蛇女的遭遇唏噓時,法力高強的妖怪夜叉突然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夜叉是滑瓢的手下。長生不老、道行深厚的滑瓢認為傲慢愚蠢的人類無可救葯,他利用蛇骨婆、夜叉、蛇女,准備消滅人類。滑瓢告訴了鬼太郎幽靈族的內幕,令他無所適從。
鬼太郎能否破解蛇女的千年之咒?楓以及人類能否得到拯救?!
❷ 如何評價《多羅羅》
《多羅羅》是一部日本鬼怪類型電影,一部由漫畫大師手冢治蟲寫的漫畫。這位大師可能好多人不知道,但是說到他的鐵壁阿童木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這部電影很生動的展現了日本的鬼怪類故事文化,而且裡面的特效和怪物造型,比較忠於手冢治蟲大師的原著,是一部很有趣的日本電影。可惜,只有一部,明明故事情節上,百鬼丸只找回了一半的身體,應該還有第二部的,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十幾年了,一直沒有拍第二集。
❸ 《殺戮都市》里都出現了哪些日本妖怪
其實我真心好奇滑頭鬼之孫和這個的關系
以下內容轉載的
滑頭鬼
首先是片中的大Boss滑頭鬼,它又叫做「滑瓢」「飄然妖」,這原本是日本人對於那些愛耍小聰明佔便宜的人的蔑稱,後來卻演變成了一種妖怪。滑頭鬼外形酷似沒有頭發的老頭兒,後腦勺非常的突出,它的衣著相當的考究,看起來就像有錢的大老爺一樣。
這種妖怪經常在黃昏時分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大戶人家的客廳裡面,或是拿起屋主的煙斗悠然的抽起煙來,或是喝著茶水,舉止端莊自然,任任何人都會以為他是主人請來的客人,不好意思上前詢問身份。再加上黃昏時分是准備晚飯的時刻,僕人們忙碌起來更無暇顧及它了。等到回過神來的時候,滑頭鬼早已經消失不見了。滑頭鬼也會出現在新婚夫婦的喜宴上。由於喜宴來的雙方親友總是非常多,不可能人人都互相認識,滑頭鬼便趁著這種空擋混進去蹭吃蹭喝。這時候男方的人以為它是女方那邊的親友,而女方那邊的則以為它是男方的親友。
《滑頭鬼之孫》里的滑頭鬼
就是這樣一種沒啥驚天動地的大本事的妖怪,卻不知道怎麼的竟然當上了百鬼夜行的總大將,可能也是由於它鑽空子的功夫十分了得吧。
牛鬼
這個妖怪一登場的時候肯定有很多人會驚呼:「這不是《火影》裡面的八尾嗎?」但定睛一看,就會發現它和八尾有一個巨大的不同點就是:八尾的下半身長著八根章魚一樣的觸手,而這個妖怪的下半身卻如同蜘蛛。它的原名叫做「牛鬼」,是一種水怪,上半身為牛身,下半身為蜘蛛或者螃蟹的身體,岸本齊史在創作《火影》的時候將它改造成章魚的身體。
日本島根縣石見地方傳說牛鬼會和濡女一起出現在海岸邊。濡女首先出現,看上去和普通女人別無二致。她會請路過的人幫她抱嬰兒,一旦抱了嬰兒,濡女就會轉身回到海里去。接下來換成恐怖的牛鬼上岸,看見的人當然想要逃命,卻發現此時手裡的嬰兒變得無比沉重,壓得他抬不起腳,想扔掉嬰兒,手卻像和嬰兒黏在一起了,結果只能站在原地等著被牛鬼殺掉。此外,牛鬼還會攻擊海上的船隻。
牛鬼
大天狗
大天狗又叫做「鼻高天狗」,以長長的鼻子而聞名,它們的法力和鼻子的長度成正比,鼻子越長意味著法力越強。也有人說大天狗的長鼻子代表它自負的個性。除了長鼻子以外,大天狗還有兩個顯著的特徵就是通紅的臉和皮膚,以及背上長有一對大翅膀。其打扮和日本修驗道的山伏僧人一模一樣。
《先代舊事本紀》說,須佐之男呼出的剛猛之氣變成了天逆每女神,這個天逆每也長著一個突出的大鼻子,所以有人認為她是天狗的祖先。
但是天狗的傳說更多的和佛教聯系在一起。一則傳說說來自中國的天狗是害坊和比叡山延歷寺的主持鬥法失敗,逃到愛宕山脫下一層皮,這層皮變成了有名的愛宕山天狗。另一則傳說說愛宕山天狗的原型是日本真言宗的僧人真濟,他和天台宗僧人慧亮斗爭失敗,死後化成天狗不斷騷擾天台宗僧人。愛宕山和比叡山分別是真言宗和天台宗的大本山,柳田國男認為天狗的傳說其實反映了這兩個教派斗爭的歷史。
大天狗
除了大天狗以外,天狗中還存在一種低級的小天狗,臉上沒有長鼻子,而是長著鳥喙,叫做「鴉天狗」或「鳶天狗」(參見《天狗:和尚死去變成的妖怪》)。
一本蹈鞴
一本蹈鞴(bài)是一種居住在山裡面的巨型妖怪,它只有一隻眼睛和一隻腳。這種妖怪大概是從中國的妖怪山精演化而來的,更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裡面的獨腳神獸夔(參見《這只神獸,黃帝扒了它的皮來做戰鼓》)。
然而有另外一種觀點也不容忽視,一本蹈鞴與鐵匠有莫大的關系。鐵匠的工作要求呆在炙熱的火爐旁鍛造金屬,眼睛長時間注視著刺眼的火光、忍受乾燥的空氣,所以很多鐵匠都會出現一隻眼睛視力嚴重受損變成獨眼的情況。鐵匠還要經常用一隻腳踩動鼓風用的風箱,長此以往也會導致雙腿肌肉發育失衡,一隻腳看起來比另一隻腳粗。風箱也叫做「鞴」,一本蹈鞴便是由此得名的。而且早期鐵匠還要承擔尋找開采鐵礦的任務,所以經常出入深山。按照傳說,一本蹈鞴出現的地方往往有鐵礦。這也證明了一本蹈鞴混合了鐵匠的影子。
一本蹈鞴
肉人
這坨跑起來渾身肉都在顫抖的丑萌怪物叫做「肉人」,顧名思義,它渾身上下就是一大塊肉,長著短小的四肢,沒有五官和毛發,也有的說長有眼睛。慶長四年,德川家康居住在駿府時,家中曾經出現過這種妖怪。當時德川家康覺得它實在太惡心了,就命人將它抬出去丟掉。後來有一個人到了德川家康的府上詢問,得知它被丟掉後,感嘆道:「這乃是仙葯,吃了它可以獲得神力。因為德川家康和其身邊的人無知,才導致仙葯被白白扔掉。」
這種肉人其實就是我國所說的太歲,出現在地里。據說吃它一塊肉可以長生不老,而且它被吃掉的肉過一陣子還會自己長出來,也有說挖出了太歲會招噩運。而實際上,太歲只是一種真菌,根本沒有什麼使人長生不老或招來噩運的法力。(參見《吃它一塊肉可以長生不老》)
肉人
網切
網切又名「網剪」,這種像龍蝦一樣的妖怪其實根本沒電影里表現的那麼恐怖,只不過是一種喜好惡作劇的妖怪。在舊時還有人使用蚊帳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蚊帳不知什麼時候破了一個洞,這就是網切乾的好事,它最喜歡剪破蚊帳和漁民的漁網。有一種和網切非常相似的妖怪叫做「發切」,後者專門偷偷摸摸的剪掉別人的頭發,尤其是女人的頭發。因為網切和發切乾的事情太相似了,有人會把它們混淆,把網切當成是剪斷頭發的元兇。
網切
除了上述幾種妖怪以外,片中還出現了洗豆妖、輪入道、生剝、轆轤首等許多妖怪,本文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後附一個貼吧地址,裡面有不少呢 https好://像tieba.不.能com/直接p/4687307848發
❹ 妖怪大戰爭的影片評價
耗資13億日幣拍攝的「妖怪大戰爭」,是日本今年暑假票房最被看好的鬼怪片,該片由「鬼來電」的導演三池崇史執導,並請來一票知名演員參與演出,扮成妖怪魔頭,負責嚇人、使壞。三池崇史堅持不用誇張的CG特效,僅運用特殊化妝增加真實感,苦了飾演妖怪一票演員,上戲前總得花許多時間才能變身成功,除了小男主角神木隆之介之外,栗山千明和豐川悅司還稍認得出是本人外,其他像是竹中直人、岡村隆史、忌野清志郎都難逃特殊化妝的折磨。 描寫總是被同學欺負的怯懦少年,因緣際會下,和一大群善良的「妖怪」聯手打倒大魔頭加藤,途中卻遇上了許多不可思議的體驗,改變了他膽小如鼠的個性。
在《妖怪大戰爭》中登場的妖怪約180種,分開「在家裡出現」、「在町和村出現」、「在山上和海里出現」、「潛藏在山裡」、「給世間帶來災禍」等幾類,這眾多妖怪的造型堅持不用CG特技,而是人工化妝完成。劇組人員堅持用最返璞歸真的手法來沖擊觀者的視覺,事實上效果更好。在特技滿天飛的電影王國里,人們看到這樣的片子反而有種原始的感動和信仰。
演員陣容方面, 加藤保憲這個反復無常的大惡人由老戲骨豐川悅司扮演,性情暴烈變態,豐川很好地抓住了角色一眉一目的神韻,電影上映後,孩子們看到地鐵、公車站旁的人物海報都恨得咬牙切齒的,足見其「惡」深入民心。主角神木隆之介自不必說,一部大熱的電視劇《義經》讓他的風頭有超瀧澤秀明趕柳樂優彌之勢,年僅十二歲的他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可與哈利?波特一較高下,連在《殺死比爾》、《百人斬少女2》有出色演出的栗山千明也甘為其做嫁,不紅都難。
顛覆傳統的妖怪論
本片導演三池崇史堪稱日本的Cult片大師,以往的《切膚之愛》、《盒葬》和《以藏》等作品,暴力、血腥、色情四溢,帶種清淡的迷幻卻足夠嚇人的驚悚,繼承了冢本晉也「非人性暴力」的衣缽,卻比後者把作者導演的異色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興。
一部票房大賣的《鬼來電》,證明他也可以玩轉通俗和市場化的電影。 過去《殺手阿一》、《全金屬暴徒》肚腸橫飛、血柱噴濺,冷酷到常常習於視人體血肉為金屬或與豬狗無異。《妖怪大戰爭》里三池收斂了暴力的鋒芒,轉而用兒童的視角來放大現實的寫照與扭曲的夢想。
「妖怪」在傳統的字典里都是「萬惡不赦」的代名詞,但本片里的妖怪樣子齟齬,卻性情純良。反而佯裝成慈悲心腸官員的惡人內心腐爛敗壞。片子利用妖怪的可憐遭遇影射了當今充斥在經濟發達社會的環境問題,一如從前的將哲理幻想化、魔幻化,《妖怪大戰爭》浮現導演一種天馬行空的思緒:孩童在萬花筒里看到的世界,其實醜陋得如同披了一層光鮮畫皮的惡魔,如馬雅可夫斯基說言:給社會趣味一記狠狠的耳光。
畫面肯定會緊緊吸引觀者的眼球,但心情也許要負荷的更多,當世界和孩子們想像得不一樣,我們該如何去圓這個彌天大謊?本片在日本公映後反響強烈,甚至被家長們認為是一部「電影式的教科書」,不同於宮崎駿漂亮唯美的動畫,《妖怪大戰爭》有一個標簽:三池崇史監督。
❺ 日本 電影
日本恐怖電影帶有日本獨特的民族性,而這種特性在其他國家的電影中則很難見到,尤其與歐美系的視覺恐怖系大相徑庭,甚至同樣是心理驚悚電影,日本電影也與好萊塢電影涇渭分明。
《咒怨》那可是經典啊
好萊塢恐怖片主要以視覺恐怖為主,其中主要類別包括以《生化危機》為代表的僵屍電影、《德古拉》為代表的吸血鬼電影、以《德州鏈鋸殺人狂》為代表的血腥殺戮式電影。這些影片中往往沒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元素,但充滿了大量的血漿、殘肢飛舞、以及醜陋的面孔和骯臟詭異的場景。基本都是靠感官刺激來取悅和驚嚇觀眾,少數電影如彼得·傑克遜的《群屍玩過界》還帶有濃烈的黑色幽默,不過整體感覺還是以惡心的場面為主。好萊塢的少數心理驚悚電影,比如《小島驚魂》、《第六感》等,在懸疑方面已經超越了僵屍片,能夠營造出恐怖的氛圍來,而且結局玩的懸念往往出人意料,但即使是《女巫布萊爾》這樣和日系恐怖電影風格已經很接近的片子,其恐怖的氣氛的營造方面恐怕比起《午夜凶鈴》來還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人對恐怖電影的理解與日本有很大的差距,最主要的文化差異就表現在宗教方面,對於信仰上帝的西方人來說,魔鬼永遠是邪惡和黑暗的,而天使則是正義和光明的象徵,因此在《驅魔人》等影片中,惡靈是邪惡到底的,不似日本電影中鬼中也有好的。而對宗教信仰的顛覆比如魔鬼統治世界,被視為異常恐怖的主題,是因為這突破了人們心目中的宗教底線,因此讓人難以接受,而日本人則似乎在任何方面都沒有底線可言。而且日本由於吸收了各文明的多元文化,因此始終很難給日本恐怖片的善惡畫出一條明顯的界線來。
日本的民間傳說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神怪,然而與亞洲其他國家不同,日本人只有在提及神話的時候,才有神的登場,而在絕大多數民間傳說里,無論善惡都是以妖魔的形態出現的,而且在日本的歷史上,無論褒貶都會把妖魔的名號加諸在某人頭上,而不會用神的名號。比如戰國時期,織田信長就被稱為「第六天魔王」,以諷喻他火燒比睿山延歷寺的殘暴罪行,而以「鬼孫市」的名號加諸大將鈴木重秀,形容其槍法精準,堪比鬼神。
日本的鬼怪文化龐博而復雜,主要是因為隨著日本的發展,不斷地吸取其他國家的文化,因此各國的鬼怪都改名換姓在日本重獲新生。從平安時代開始,日本就出現了「陰陽師」的職業,而以當時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為主角的系列小說《陰陽師》,就被導演瀧田洋二郎搬上了銀幕。平安時代的《古事記》中除了神話外,還記載了許多志怪故事,其中應該很多是取材於中國的《山海經》以及《搜神記》等民間志怪書籍。後來的《日本書紀》、《今昔物語集》、《太平記》等重要文集中都對各種妖怪的民間故事加以收集和整理。還有《新耳袋》這樣純粹收集靈異故事的文集,其地位應該相當於我國晉朝干寶所著的《搜神記》。日本早期的怪談電影以及後來的恐怖電影,都是取材或改編於文學作品。
除了文學之外,日本的諸多藝術形式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恐怖文化的發展,比如歌舞伎,歌舞伎本來起源於鐮倉幕府時期,當時是草根的民間歌舞形式,後來在德川幕府時期為了豐富文化生活被認可為官方演藝事業,由官家開辦歌舞伎學校,而受認可的演員也就相當於國家級演員。歌舞伎的興盛促進了劇本創作的繁榮,而故事取材又多來自於民間,因此一些鬼怪傳說經過劇作家的包裝就登上了大雅之堂。如多次被拍攝成電影的《東海道四谷怪談》,就是根據竹田出雲的同名舞劇改編的。
可能因為從唐朝開始就深受佛教影響,日本文化中非常講究因果報應,在恐怖電影中也有體現,大多數日本電影是以鬼怪和怨靈為主角的,那麼最終結果也大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怨靈在平反了死時的冤屈就會超度,這一套路和早期的香港恐怖電影非常相似。而且在劇情中往往會交代怨靈的來歷和解決的方法,比起歐美恐怖電影中一味的血腥殺戮來說,劇情要合理的多。
類似於《午夜凶鈴》和《鬼水怪談》之類的日本恐怖片之所以非常成功,除了成功的營造了詭異的氣氛,以及劇情編排的懸念迭起,讓人心驚膽戰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故事看起來都是隨時可能發生在自己或者身邊的人身上,看過之後讓人對本來平凡的事物也心生恐懼,看過之後也無法忘記,日本的鬼怪傳說之多,的確是處處有靈怪,時時有妖魔,因此也為恐怖小說和電影的創作提供了無盡的素材,而且自從七八十年代「都市怪談」興起以來,恐怖電影的主題也是與時俱進,和科技共同發展,這類電影的特點容後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