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電影的時候一般是選什麼語言啊,國語還是印度語
沒有印度語這樣的說法,印度是語言情況最為復雜的國家之一。目前印度的憲法承認兩種全國性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此外還承認21種地區性官方語言。據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統計結果,印度超過百萬人口使用的語言有30種,超過l萬人使用的語言有122種,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各種方言。而作為母語使用人口最多的是印地語,約占總人口數的41%,而其他母語人口占總人口超過l%的語言有:孟加拉語(8%)、泰盧固語(7%)、馬拉提語(6.9%)、泰米爾語(5.9%)、卡納達語(5.4%)、烏爾都語(5.1%)、古吉拉特語(4.5%)、馬拉亞拉姆語(3.2%)、奧里亞語(3.1%)、旁遮普語(2.8%)、博多語(1.3%)、阿薩姆語(1.2%)、邁提利語(1.1%)。印度目前的語言現狀,與印度建國者們的初衷大相徑庭。「三語方案」雖然規定了印度所有的邦都要教授印地語,可泰米爾納德、西孟加拉等個別邦拒絕貫徹這一政策,抵制印地語教學。所以最終結果是沒有任何一種印度民族語言能夠通行全印度,而英語作為通行全印度的官方語言的地位反而得到了鞏固。在印地語地區,學校除了教授英語、印地語外,通常把梵語作為「三語方案」規定的第三種語言。在多數非印地語地區,學校教授英語、本地語言以及印地語。而在少數非印地語地區,如泰米爾納德邦和西孟加拉邦,「三語」教育實際上被縮減為「雙語」(本地區語言+英語)教育,或者「三語方案」中的印地語被梵語替代。這種局面下,英語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由於在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本身就是一種強勢語言,再加上英語在印度的特殊地位,英語在印度的影響力從獨立後至今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大了。
Ⅱ 為什麼印度電影會混雜印地語和英語
印度主要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第二官方語言為英語,印度憲法規定「聯邦官方語言為使用天城體字母的印地語」.但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正式全國通用語言
在印度被英國統治時期,行政單位只能使用英語,1947年印度獨立後選擇一個本土官方語言非常困難,雖然印地語被定為中央政府官方語言,但印度實際以印地語作為母語的人不超過40%,使用其他語言的人,尤其是南方各邦,學習印地語非常困難,所以各邦都確定自己的官方語言.但由於高等教育需要使用統一的語言,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現在各邦正在實行一種漸進的語言教學法.
從2007年開始,印度最著名的15所大學統一入學考試,已經改變了方式,試卷雖然仍然只使用兩種語言(印地語和英語)出題,但學生答題允許使用下列語言之一:英語、阿薩姆語、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馬拉雅拉姆語、馬拉地語、奧里亞語、旁遮普語、信德語、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和烏爾都語.
所以歸根到底就是英國殖民統治和印度本身多民族、多文化的結果(政府也是有很大責任的)
Ⅲ 「啊吧拉古」是什麼意思
1951年的印度電影《流浪者之歌》中的一句歌詞:
「阿巴拉古,噢……」
翻譯成中文是:
"到處流浪,噢……」
《流浪者之歌》是1988年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執導的劇情片,由Davor Dujmovic、Bora Todorovic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吉普賽年輕人的成長故事。
劇情簡介
影片描寫一個吉普賽年輕人的成長,從純潔的少年到加入小偷幫派,愛慕虛榮,走上邪路。貝漢為了醫治妹妹的跛腳到鎮上看病時,被誘拐加入族長的扒竊集團。到義大利專門以偷竊、乞討還有販賣遂嬰兒為生。他過於天真的相信那些騙子是好人。
很快就學會了斂財的伎倆進行偷竊,目的就是為了攢錢回到家鄉娶親。然而貝漢竟然想以賣掉女友腹中的胎兒作為娶她的條件。
Ⅳ 印度的電影和流行歌曲主要是什麼語言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官方語言是英語,一般電影中講的是英語,但是印度人發音不準,所以聽起來不太像英語,但是電影中的歌,插曲,一般是用印地語唱的,一般沒有唱英語的,望採納
Ⅳ 這是印度的哪個電影
電影名 Oru Adaar Love,是印度的一部喜劇愛情電影。語言是馬拉雅拉姆語
上映日期的時間是2018年6月5日。
導演:Omar Lulu 編劇:Sarang Jayaprakash/Lijo Panadan
主演:Roshan Abl Rahoof/Priya Prakash Varrier/Noorin Shereef
類型:喜劇/愛情
官方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OruAdaarLove
製片國家/地區:印度 語言:馬拉雅拉姆語
又名:ओरु अडार लव / ഒരു അഡാർ ലവ് / ඔරු අඩාර් ලව් / اورو آدارلو
拓展資料:
印度電影的特色:包含大量的印度式歌舞橋段,營造華麗的氣氛,多以慶典為主,拍攝場景大多為棚內景,各種不同的民族特色夾雜在電影片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