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關於反對校園欺凌的電影印度
擴展閱讀
游戲永無結束時電影下載 2025-08-27 12:07:32
印第安人戰爭電影國語 2025-08-27 12:02:47

關於反對校園欺凌的電影印度

發布時間: 2025-08-27 09:58:22

① 比較兩部相似題材電影:《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

據統計暴力霸凌每年會殺死13000000名兒童,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尤其女孩保護自己?

01

《蚯蚓》講述的是得了腦癱的父親和女兒子若原本在江華島相依為命,女兒考上首爾的貴族高中後,父女二人很開心搬家到首爾。

誰知道噩夢也從此開始,子若因為嗓音好,很快在學校展露頭角,引起一位學長旅巧注意,同時受到其他女生的妒忌。

學長得知子若的真實家庭情況後,找上門羞辱子若,子若開始堅強地反抗著校園暴力,但勢單力薄,反而不斷遭到更加殘酷的回擊,最後受不了無休止的羞辱和折磨而選擇自殺。

子若生前把自己所經歷的全部記錄到了自己日記本上,父親發現並看了日記,首先想到是去警察局報案,但警察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了他;找去學校,學校說子若的事丟了學校的臉!

腦癱父親發現自己得不到社會的幫助,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懲治那些欺負過女兒的人們。

父親先是找到了敏京,詢問事情的真實,從自若被強暴的那件事開始,敏京每天都活在自責中,覺得最對不起子若,將一切都告訴了父親~

自若將長期壓迫的女二號騙到屋頂,讓她們給子若道歉,但是她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氣焰囂張,結果被父親用硫酸潑的面目全非。

接著又將學長還有強暴子若的幾個男生,全部綁到了老家,一一殺死,而對付學長的手法最為「殘暴」,直接用魚鉤勾住學長的嘴,當魚餌放到水裡淹死(電影名字《蚯蚓》的來歷)。

02

《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國內的上映時間是2019年5月,比較新的片子,高度還原印度社會現狀,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有個調查,評價標准涉及女性保健、經濟資源、傳統習俗、性暴力以及性侵、人口販賣等。

結果顯示,在女性社會資源獲取、虐殺女嬰、石刑、性奴役、性暴力等方面,印度被評為對女性最危險的國家。

至今,印度每天都有約百起性侵案發生,本片就取材於2012年12月, 新德里的一個23歲醫學院女大學生,在一輛公交車上遭到六名男子輪奸,最終傷重不治的案件。

本影片里,戴維琪是艾莉亞的後媽,盡管她待艾莉亞如親生女兒一般,但後者並不接受她,不叫她母親,還經常和她頂嘴鬧矛盾。

艾莉亞在一次派對活動中因為先後拒絕了同班男孩和他表哥,遭到他們的報復性強暴和暴力傷害,差點喪命,後來兇手重金僱傭了律師,被法庭判為無罪,求助無援的戴維琪只能依靠私家偵探,以及自己的生物學知識還有高智商,步步謀劃,以一己之力,懲治了四名罪犯。

03

兩部電影內容上相同點:

1 女孩受到傷害,且都改編自真實案例。

《蚯蚓》是改編自真實案例;《一個母親的復仇》改編自2012年印度德里公交車案。

2 警察或法官或學校不負責任,導致犯罪者得不到嚴懲。

3 家長自己設計報復。

不同點:

1 國家不一樣, 一個是韓國,一個是印度

2 女孩的家庭背景不一樣,一個是腦癱父親,特別貧窮;一個是中產家庭,家境富裕,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

3 受傷害的方式不一樣,《蚯蚓》是校園欺凌和性侵害二者兼有,《母親的復仇》是暴力和性侵害。

4 報復手段不一樣,腦癱父親用潑硫酸,和暴力,基本上是以暴制暴,而生物老師的媽媽屬於用私人偵探加高科技負罪。

04

看這類電影很痛心,一方面是為年輕女孩的遭遇,在花樣年華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毀了一生或留下終生遺憾,一方面是因為看到人性的丑惡和冷漠,丑來自暴力,身體和語言上的,冷來自教育和司法執法部門的瀆職或枉法。

最讓人痛心是,當你想到,究竟是什麼把之前那麼善良怕事拆笑鍵的人,變成了大罪犯。

在這兩部電影里,是因為教育和司法失責,沒有「包青天」為他們及時主持公道,意難平而選擇自己來,結果是幾乎同歸於盡的命運。

05

通過比較這兩部電影,告訴我們養育孩子,比學習好更重要的四點:

第升畢一,父母要努力保障孩子一個好的經濟基礎,雖然有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太貧困,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潛能都不容易發揮出來。

第二,人格品德教育,在學生成長中,是重中之重。班上那些嫉妒心強的女孩,那些暴力傾向的男生,應該多被老師關注和教導,防微杜漸。

第三,提高生存技能,讓孩子讀活書,不能讀成書獃子,現實中,品德優秀的孩子被一群差生或人渣欺負的新聞屢見報道,沒有婚姻愛情和生活方面常識的學習,很多女孩因單純而被被騙錢偏色,有的女大學生被騙到山溝淪為生育工具,這些都提醒我們,考試分數高,不一定能應對好這個人性復雜的世界,社會是大學校,也是需要學基礎的應對術的。

第四,教會孩子,不好奇心太強,不被誘惑引誘,不被利益驅使,不盲目沖動,不得罪小人,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從小在孩子內心建立起是非黑白的分辨。

第五,我們不提倡以暴制暴,每個人遇到不公正待遇,就自行去懲奸除惡,但呼籲必須保持教育和司法的純潔性和公正性,這是社會的良心所在,根基所在。

第六,很多新聞里,受害者各階層都有。無論是腦癱貧困戶,還是高智商中產,都可能遇到不公正遭遇,比如《母親的復仇》里,印度女孩的家庭就比較富裕,結果還是遇到了不幸,因為對方更有錢,有更好的律師。

每個人都不能冷漠,不能妥協,否則,下一個無能為力的受害者,受害者被逼成施暴者,可能是我們中任何一個。

② 有沒有類似《綠皮書》的電影值得推薦

電影《觸不可及》值得推薦。

但是比起《綠皮書》,美版《觸不可及》的票房和口碑都有一定的差距,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但這並不影響《觸不可及》依舊值得一看。

原版《觸不可及》是口碑很高的經典之作,它是一部法國電影,2011年在法國上映。

美版翻拍後,大致情節相同,細節處做了改動,可能這也是最終口碑相對沒那麼好的原因。但是,不論什麼電影,翻拍總歸會和原版有不同的地方,如果翻拍的是經典作品,難度也就更大些,觀眾也會更加挑剔。

11月22日上映的這一版《觸不可及》,之前不少朋友也在網上看過了,但大家依舊對這部片子充滿興趣,大約是它本身的故事,足夠吸引人吧。

電影講述的是癱瘓的富商菲利普(Phillip),陰差陽錯招來街頭黑人混混戴爾(Dell)做看護,背景天差地別的兩,經歷了嘀笑皆的系列故事後,成了令動容的莫逆之交。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兩位主角的感情滲透、心態轉變,是最值得叫好的,這也是前面提到,《觸不可及》和《綠皮書》的一致之處。

如今,市場上很多電影被大家批評,就是因為演員在演繹感情的變化時,特別沒有說服力。一見面就愛得死去活來的戲碼,見面是仇人接觸幾次後卻愛得深沉,此類情節層出不窮,類似我們常說的:導演想讓你去哪,馬上鏡頭就顯示你在哪,導演讓你突然死,電影里你就突然死了,非常之莫名其妙。

《觸不可及》在這一點上,讓很多電影「觸不可及」。戴爾起初對坐輪椅的菲利普很無好感,因為兩人的階層實在差得太多,一個窮的房租都交不起,一個富的一天就能賺幾百萬。但戴爾在照顧菲利普的日子裡,逐漸改變了對菲利普這樣的富人的看法,最後兩人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③ 2019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都是哪些

2019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大黃蜂》、《熊出沒之原始時代》、《白蛇:緣起》、《新喜劇之王》、《死侍2》、《神探蒲松齡》、《密室逃生》。

一、《神探蒲松齡》

《神探蒲松齡》是由嚴嘉執導,劉曉光監制的古裝奇幻喜劇片,由成龍、阮經天、鍾楚曦、林柏宏領銜主演,林鵬、喬杉、潘長江、苑瓊丹、luu brothers、姜嫄聯合主演,於2019年2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代文豪蒲松齡執陰陽判化身神探,與捕快嚴飛聯手追蹤少女失蹤案,從而牽扯出一段曠世奇戀的故事。


二、《白蛇:緣起》

《白蛇:緣起》是由追光動畫和華納兄弟共同製作的動畫電影,由黃家康、趙霽執導,張喆、楊天翔、唐小喜等配音,於2019年1月1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在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基礎上有所創新,講述白素貞在五百年前與許仙的前身阿宣之間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④ 適合中學生看的勵志電影推薦

這篇文章給同學們推薦幾部適合學生看的勵志電影,在學習之餘可以看看,既能放鬆心情,又能激勵鬥志,一起看一下具體的電影內容吧。

《摔跤吧爸爸》

很喜歡開頭女兒埋怨爸爸的那段歌舞,敘事和歌舞互相映襯,流暢至極。而在動作場面上吉塔初戰男跤手和半決賽兩場,人物已經和靈魂融為一體,看得熱血沸騰。為平等奮斗的主題和父女情都感人至深。這里我們不討論所謂的男女權,就兩個女兒來說,有這么一個父親已經很值得她們驕傲。裡面有一句台詞,和龍應台對兒子安德烈所說的話如出一轍:「我要讓她們成為冠軍,我要讓她們以後有權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人挑揀。」不由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的成長,是父母一步一步帶著走過來的

《極地特快》

故事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始終堅信聖誕老人的存在,但周圍的大人和玩伴都認為這只是他天真的一廂情願。聖誕前夕,小男孩終於因為他的堅持而得到了回報,睡夢中的他忽然感到屋子顫抖起來了,一列長長的火車停在了他的家門口。當他戰戰兢兢打開房門時,和藹的車長邀請他參加北極的聖誕派對。惴惴不安的克勞斯踏上了火車,發現很多和他一樣的小夥伴們。於是,興奮不已的小男孩開始了他的北極狂歡之旅。

《飛躍巔峰》

這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在這部影片中,史泰龍飾演一位長途貨車司機,為了重新得到兒子而拼盡全力,並且意外地獲得扳手腕冠軍。這是他個人表演最為成功的一部電影,不但是一部勵志動作片,同時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親情片,遠遠超出了動作片的慣定范疇,尤其是他與小演員亨利配合默契,父子感情的真摯讓無數影迷流下了眼淚。

《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講述了一個出生在貧民窟的小女孩在母親吸毒,精神分裂繼而死於艾滋,父親進入收容所的情況下,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考入美國最高學府哈佛大學的故事,相信這個電影一定會震撼到你。

《永不妥協》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的事件,影片描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的故事。

⑤ 哪部電影的哪一幕讓你直接淚崩了

小鞋子

妹妹的鞋子拿去補,讓哥哥不小心弄丟了,家裡媽媽生病,沒錢買新鞋。因為怕被爸爸打,所以也不敢告訴爸媽。

於是兄妹只能合穿一雙鞋。妹妹放學後,才能把鞋子脫給哥哥,哥哥因此經常上學遲到,兩次遇到主任,後主任不給他進學校,讓他爸爸來學校見他。

小男孩不敢說出鞋子丟失的事情,只能不斷央求主任原諒。

如一記重拳,打中屏幕前觀眾的心臟。

那一瞬間讓我的眼淚跟著一起流了下來。

這部電影太多淚點,如果你也經歷過一個拮據的童年,那幾乎關於兄妹的每一幀鏡頭都能夠讓你落淚。並非影片有過分渲染悲情,而是鏡頭里傳達的真實,美好,悲憫,無奈等情緒交替襲來,每一幕都讓人鼻酸。

鞋子是善良的具象,在我心中,這是一部最偉大的「兒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