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霸王別姬講什麼
劇情介紹1924年的北京,作妓女的母親帶著9歲的兒子蝶衣來到關家科班,懇求收留他學京戲。蝶衣與小樓從小就是好兄弟,他們合演的《霸王別姬》轟動京城。抗戰期間小樓與青樓女子菊仙結婚,蝶衣倍感孤獨。解放後兩人又重新登台演出,文革開始了,小樓在巨大壓力下揭發了蝶衣的罪行,蝶衣也在絕望中說出了菊仙身世。菊仙上吊了。而11年後,他們最後一次合作《霸王別姬》的絕唱…… 影片通過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戀和異性戀的矛盾,把他們的命運和歷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現出他們情感上的糾纏和交葛。蝶衣從小依賴師兄小樓,這種依賴演變為一種愛情,但是小樓回對待他的感情卻顯得曖昧和模糊。而小樓和菊仙的異性戀,也是菊仙更為明顯。小樓始終是一個模糊的狀態,也許是因為害怕,這種害怕在文革期間表現的更為明顯。然而這種矛盾還是以生命的終結畫上了悲劇性的色彩。影片評價 《霸王別姬》一片感情強烈,情節曲折,充滿生生死死的戲劇沖突,並邀請幾位大明星主演,具備充分的商業元素,但同時,卻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被認為「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國際影評聯盟評委認為:「《霸王別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像華麗、劇情細膩」。影片用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有著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狀態的表述,更通過幾十年的時事風雲,透射出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經歷猶如「戲夢人生」。花絮 《霸王別姬》是第一部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內地電影,導演陳凱歌也由此晉級國際級導演行列。這部細膩、悲情的影片講的是兩個戲子與一個女人的故事,陳凱歌把它裝進中國50年的歷史中。 《霸王別姬》演員陣容強大,在選擇程蝶衣與段小樓的演員問題上,還頗有些幕後故事。 據說《霸王別姬》的原著小說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華為張國榮量身定做的,其原因倒也有趣——李碧華的母親是張國榮忠實的影迷。但導演陳凱歌打算請主演《末代皇帝》的好萊塢華裔演員尊龍來扮演程碟衣,因為片酬太高,又因為李碧華的堅持,這個角色最終還是回到了張國榮手裡。 其實最終讓陳凱歌下定決心的還是這張《號外》雜志紀念梅蘭芳為張國榮做的造型。為了能演程蝶衣,張國榮還當真去學習了梅蘭芳的蘭花指與眼神。 《霸王別姬》電影中有《貴妃醉酒》一節,高力士的扮演者是一位京劇名家,號稱「梨園第一名丑」,與張國榮對戲之後老先生悄悄問工作人員:這個人學了幾年戲?工作人員回答:沒學過戲,他是香港明星。老先生大吃一驚。 程蝶衣選了張國榮,而段小樓原本打算用成龍,但是由於涉及同性戀題材,成龍拒絕了這個角色。製作方也考慮過姜文,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演過《駱駝祥子》的張豐毅。原作者李碧華稱張豐毅不但粗豪硬朗而且「眼角帶一點桃花」,神似段小樓。 《霸王別姬》耗資2000萬人民幣,在影片拍攝的1993年,創了國產影片投資的最高記錄。除去張國榮和張豐毅,影片還請來了鞏俐,這是考慮到《紅高粱》之後鞏俐的海外號召力。 其中一場戲,段小樓把妓女菊仙介紹給蝶衣,蝶衣打翻醋壇而菊仙春風得意。拍攝時,三位演員正在表演,忽然鞏俐給了鏡頭一個驚喜的笑臉,正是這個笑容,是鞏俐在戲中最美麗的一瞬間。原來是正演戲的她看到了忽然到訪探班的張藝謀導演。 這是戲外故事。在戲內,菊仙與蝶衣共同愛慕舞台上的霸王段小樓。小樓卻娶了菊仙,令蝶衣悲痛欲絕。 電影中演到日本人入侵,蝶衣劫後餘生。張國榮主動提出蝶衣的妝應該更凌亂一些,才更有傷痛的感覺,張國榮要助手過來親他一下,助手不敢,於是導演陳凱歌親自出馬,攬過張國榮狠狠親了一口,這臉上猶如血痕的胡亂一抹,正是陳大導演的傑作。 霸王段小樓不能體諒虞姬程蝶衣心下的苦,葛優演的袁四爺卻成了蝶衣在藝術領域唯一的知己。這是電影中為數不多的幾處保留了哥哥張國榮的原聲:(漢兵已入境,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張國榮的國語不好,《霸王別姬》為追求完美效果採用後期配音,張國榮的原聲據說只有三處。 其餘聲音來自主演過《我愛我家》的楊立新。但是字幕中並沒有楊立新的名字。因為《霸王別姬》要參加戛納和奧斯卡,這些電影節都要求使用演員的原聲,如果對白全部使用配音,張國榮將失去角逐最佳男演員的機會。最終在戛納電影節,張國榮以一票之差與影帝失之交臂。倒也不是配音的緣故,而是義大利評委在評選時竟然給張國榮投了影後一票。 《霸王別姬》的故事橫跨中國50年歷史,但歸根到底講的是時代變革中人的迷戀與背叛。段小樓在文革中揭發了程蝶衣,蝶衣又揭發了妓女菊仙,菊仙懸梁自盡。在菊仙自殺11年後,兩位京劇老人在空無一人的劇場中,演出了他們多年前轟動京城的《霸王別姬》。 此處電影有兩種結尾,其一是我們現在看到的: 其二,虞姬自盡時段小樓喊出的是「妃子」。 是虞姬自盡還是蝶衣自盡?是人生如戲,還是戲如人生? 《時代》周刊認為,《霸王別姬》是整個90年代中國最好的影片之一,他們認為:「陳凱歌的史詩性作品兼具
⑵ 電影《十面埋伏》片尾說:謹以此紀念梅蘭芳小姐,這是為什麼
為了表達劇組的惋惜和尊重梅艷芳的守信。
《十面埋伏》最初定下的主演名單中還有梅艷芳(飾演飛刀門大姐),然而不幸的是,梅艷芳在2003年底因病辭世,永遠錯過了這部電影。
導演張藝謀對此深感痛惜,並表示梅艷芳病重期間多次強調非常希望出演角色,卻成為永遠的遺憾。為了表達劇組的惋惜和尊重梅艷芳的守信,張藝謀最終決定臨時修改劇本,將大姐一角永遠留給梅艷芳,而片尾亦打出「謹以此片緬懷梅艷芳小姐」的字幕。
評價
《十面埋伏》在國內上映後遭到了媒體和觀眾的猛烈批評。這是《十面埋伏》拍攝之初就已經種下的惡果,除去藝術本身的原因之外,《十面埋伏》是在錯誤的時間拍攝的一部錯誤的電影。從某種程度上說,《十面埋伏》給電影界的一個教訓就是:
趁熱打鐵未必成功。事實上,張藝謀不能短期內大幅提升自己的電影水準,在《十面埋伏》中為維系《英雄》中的畫面感不惜泛用色彩和四季環境,在改變故事性、人物性差的批評上更加刻意和缺乏常理,導致了整部電影在情感高潮戲總是笑場的尷尬。
⑶ 什麼電影比較好看
2020年金球獎最佳劇情片《1917》究竟是怎樣一部神奇的電影,導演Sam Mendes也被評為本屆金球獎最佳導演。
《1917》當然也是技術流的電影,不僅僅是導演Deakins,還有完美的音效、視覺效果和Lee Smith的編輯。這些並沒有淹沒MacKay和Chapman的表演,他們的勇敢、恐怖、忠誠、決心和絕望在鏡頭前表現得非常到位。
Mendes也安排了一些名演員飾演軍官,除了Firth,還有Benedict Cumberbatch, Andrew Scott, Richard Madden和Mark Strong。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在簡單的對話中給大家留下印象,每個人都成為重要的故事節點。
《1917》在國內的上映日期還沒有排定,相信和音影同盟一樣期待的人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