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復仇復愛電影
擴展閱讀
韓庚新電影周始 2025-08-21 12:04:30

日本復仇復愛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8-21 10:23:27

⑴ 有沒有類似於《色戒》還有《藝伎回憶錄》這種故事性,畫面質量比較強的電影

凱特溫斯萊特的《裁縫》澳大利亞電影 畫面很美的劇情片 鏡頭語言非常出色
03年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最佳女配的《八月:奧色治郡》,配樂和攝像都很好,黑色幽默的群戲,老中青三代戲骨彪戲看著很過癮
國產推薦一部《聽風者》諜戰片,節奏好劇情精彩,剪輯和配樂比較強
不給分也要看啊~~~都是我愛看的電影,希望你喜歡誒嘿嘿

⑵ 看了電影《黑暗面》覺得感觸很大。沒錯,愛情是唯一的,不是嗎男人有了新歡拋棄舊愛,我斷了所有聯系,

怎麼說呢,首先撇開一切來看這部電影,個人認為這歸根結底是一部講述了人性中信賴的問題,女主為了測試男主究竟愛她還是不愛而不辭而別(我相信很多女性也這么做過,只是想看看自己所愛瘋狂擔心自己的害怕),可是因為偶然女主被鎖在密室之內,找不到自己愛人的男主也只好借酒消愁,也發生後來所說的為了新歡忘了舊愛。但從理性的角度分析有這樣的幾點
1.男主有了新歡拋棄舊愛
如果真的很愛一個人,那麼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分開,但在愛情之中往往有些事情不盡人意,兩情相悅最後卻天各一方,有時候最好的愛一個人的方法就是放手。電影中女主留給男主的訊息中說自己想要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從男主當時的失神和頹廢甚至自責看得出兩人的感情,但是不辭而別的是女主,她相當於是用了一種冷暴力的方法離開了男主,這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最難受的,因為他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在哪裡,而隨之誕生的自責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成功的人(男主知名指揮家)是不會讓情緒影響自己的日常,那他只能去尋找自己另一個寄託,另一個精神支柱。而我們以一種上帝視角得知女主的情況,自然認為男主渣(雖然他也有出軌的情況),但男主只能看清自己的生活,他想讓自己的生活正常下去,就必須忘記女主開始自己的新生活。這就是男主心中的黑暗面。
2.女主的不辭而別
之前也說了,女主只是想要測試一下男主,而這就是在一段感情中的信任問題,感情的基礎是信賴,女主的測試顯然是對於男主的不信任(在這我還是想對很多情侶說一句,這樣的測試是真的不可取的,身邊已經發生不幸的事情好多了),而這也導致後來兩人的幸福生活完全破裂,這就是女主心中的黑暗面。
3.女二發現女主卻不幫她逃脫
這里就要提到一個名詞叫做佔有欲,這種佔有欲在熱戀的關系中尤其突出,而女二對男主就有著很強烈的佔有欲,她知道如果放了女主她就會失去自己愛的人,所以她為了自己的幸福就必須犧牲掉女主。這是女二心中的黑暗面
4.最後的結尾
結尾是女二打開了門,女主打暈女二並將她反鎖在裡面,自己卻看清了生活而選擇真正離開。女主打開門看出她在眾多黑暗面中的一點良知,同時也是導演想要告訴我們黑暗的世界中還有著一絲希望,不要被黑暗吞噬。女主反鎖應該是一種復仇,復仇是人性黑暗中最黑暗最恐怖的一種,導演也用此來強烈的點明了「黑暗面」。女主最後的離開,男主又獨自一人也是電影的留白,給人想像的空間。
最後說一下,真的愛你的人是會為了你奮不顧身的,這個世界上肯定有珍惜你呵護你的人,這個世界上的良知絕對大於心中的黑暗面。

⑶ 這部充斥著同性戀、戀童癖和異裝癖的片子,拍的也太動人了吧

大學時期純為了獵奇,接觸過阿莫多瓦的片子。那部《吾棲之膚》囚禁、變性、亂倫之類的劇情曾把我雷到了,可能是文化和認知上的不足,後來就沒再看這類電影。後來又愛上了看韓國電影,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金基德、奉俊昊之類,不乏重口味的情節。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許多事情的包容度也變強了,這段時間陸續看了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對她說》和《關於母親的一切》,心裡連續受到了感動和沖擊。

講講《不良教育》這部片子,據說根據阿莫多瓦自身的經歷所作,光故事架構都花了十年,涉及了同性戀、戀童癖、異裝癖、宗教等一系列敏感元素,愛情、懸疑和陰謀層層交疊,且劇情環環相扣,戲中有戲,最終抽絲剝繭,真相大白,卻給人留下無盡的嘆息。

(以下有劇透)

電影的開端信息量就很巨大,出現了一個黑板,黑板上寫著錯綜復雜的西班牙語,畫著讓人不舒服的簡筆畫,比如一個正在高潮的男性生殖器。同性戀青年導演恩里克正陷入創作瓶頸期之時,受到初戀伊多尼西奧的拜訪,伊多尼西奧此時是一位不得志的演員,並帶來了他寫的小說。小說記錄了伊多尼西奧和恩里克兒時的經歷,那時他們在教會學校上學並相戀,伊多尼西奧卻遭到校長的強奸,命運讓他們分離,導致伊多尼西奧長大後走向墮落。

而恩里克最終發現,小說里的伊多尼西奧已經死去,來找他的是別有用心的弟弟胡安,恩里克裝作不知道,並導演了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還讓胡安擔任主演,迷霧逐漸揭開,胡安原來是殺害哥哥伊多尼西奧的兇手……

很多沒看過戲的人可能對我的劇情簡介看的不是很懂,阿莫多瓦嵌入式講故事的手法看似錯綜復雜,故事也看似光怪陸離,但其實有理可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一層是童年的記憶,代表純真被玷污。童年的伊多尼西奧美麗乖巧,歌聲更是如天籟,他本該是教堂里如天使一般的存在,本該受到上帝的庇佑。但是校長丑惡的行徑卻傷害了他對真理和教義的認知。與恩里克青澀、小心翼翼的初戀給他沉悶恐慌的生活帶來了甜蜜,但是校長卻一邊侵犯了他,一邊違背諾言開除了恩里克。人心難信,愛情逝去,給他的童年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陰影,也讓他的成長從此偏離了軌道。

第二層是成年後的伊多尼西奧,代表的是兒時傷害帶來的不良高碼影響。伊多尼戚掘哪西奧因為童年的陰影失去了信仰和剋制,他不僅扭曲了性別,成了一個異裝癖,還染上毒癮、濫交。但是伊多尼西奧始終如一的是對恩里克的愛,他把往事寫進自己的小說里,懷著深深的愛意給恩里克寫信,還夢想這部小說能親手被他導演出來。他放縱、墮落、面目全非,卻對恩里克愛得痴情。

第三層是伊多尼西奧的弟弟假扮哥哥的陰謀以及殺兄的真相,代表了殘酷和令人膽戰心驚的現實。誰也沒想到,當伊多尼西奧找到校長復仇,希望勒索到錢財做變性手術,去見恩里克的時候,本性不改的校長卻愛上了他的弟弟胡安。而胡安也同樣為了錢和校長廝混,因為痛恨自己的哥哥是個異裝癖和吸毒者,他一手策劃並讓校長殺死了自己的哥哥。伊多尼西奧的小說最終落入他手,他代替自己的哥哥去見恩里克,去演電影,以圖成名……

阿莫多瓦兒時也在教會學校讀書,家庭貧困,且自己也是個異裝癖和同性戀傾向者,如果說這電影大多取自導演的個人生活,不免讓人覺得他童年經歷的灰暗。

而電影中的校長和胡安,則是那種灰暗人性的一種折射。

教會學校的校長,表面上看似中規中矩,受人愛戴,實際上品行卑劣,而且性變態,侵犯自己的學生。讓他站在神壇前,穿著白衣講經佈道,本身就是一種諷刺;而胡安的自私和殘暴,也讓人不寒而慄,正如結尾他對恩里克坦誠自己是毫無底線的,他可以因為對哥哥的恨痛下殺手,也可以為了成名冒充、出賣自己的身體。在演完最後一場戲的時候,他也曾失聲痛哭,因為他演繹了哥哥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哥哥所受的痛苦和折磨,但是這種懺悔毫無重量,成名帶給他的滿足遠比殺兄的罪惡感強。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伊多尼西奧這個角色。

伊多尼西奧是串起整個故事的一條線,片名「不良教育」指向的散鉛正是他所遭受的一切,電影的海報也是用的伊多尼西奧童年的形象,一個雙手抱在胸前滿是防備地站著的小男孩。他伴著吉他聲在河邊唱那首《Moon River》的畫面是童真的一個殘影,美麗得讓人落淚,回過頭看又讓人心碎。伊多尼西奧無疑是一個悲劇的存在,成人後的他雖然叫人討厭,但更多的是可憐,那份對於初戀的痴情卻又讓人覺得可愛。他最後的遺言是:「恩里克,我想我成功了」,他以為自己終於敲詐成功,正准備戒毒,拿著錢讓自己變美和舊愛相見,卻沒想到死於陰謀。

即使長大後的他畫著醜陋的妝,挺著劣質的假胸,我依然能感受到他骨子裡的天真和爛漫。兒時的他一塵不染,但校長讓他對人性絕望,最後隨波逐流,生活失去了控制。其實越單純的人越容易走進不受控制的境地,為了愛情他選擇和惡魔談判,也足以說明出他的天真最終把自己埋葬。

伊多尼西奧的身上我看出了我自己的某些影子,我也曾經天真倔強隨波逐流,難以接受丑惡的現實,雖沒有那麼誇張迷失自我,但也的確給自己的精神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而恩里克則是另一種我們比較嚮往的更為自由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個享樂主義者。小時候他或許愛過伊多尼西奧,但這種愛肯定沒有伊多尼西奧深。成年後他醉心於自己的藝術世界,即使他知道眼前的人不是伊多尼西奧,他還可以和他肉體交纏,試探他,及時行樂。他成熟、穩重、利己,但是並不會傷害他人,他同情著伊多尼西奧也譴責著丑惡,但是也不會情緒化,不會被現實所左右。

時間總是一步一步把生活的真相向我們揭開,但是我們終究要學會堅強和剋制,走出傷痛,成為一個穩重前行的人。

在阿莫多瓦的片子中,對性別的界定都很模糊,如果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他的作品,會很難理解他要表達的東西。

最近一直循環那首西班牙語的《Moon River》,也突然發現阿莫多瓦和王家衛某些相通之處。片子的色調很像,色彩同樣很濃郁,帶著一種別樣的濃情和韻味。阿莫多瓦在這部電影插曲也選取了《花樣年華》中出現的西班牙語歌《Quizas,Quizas,Quizas》,王家衛拍過同性戀影片《春光乍泄》取景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曾是西班牙殖民地,語言是西班牙語,文化和風格也相似。大概是我想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