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印度小男孩和妹妹的電影
擴展閱讀
2020年勵志電影有 2025-08-18 08:27:10
泰國電影守護靈 2025-08-18 08:19:15
愛之女巫電影神馬 2025-08-18 07:54:14

印度小男孩和妹妹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8-18 06:50:48

Ⅰ 如何評價電影「德九덕구」

電影「德九」以親情為主題,講述了隔代人之間的情感糾葛與成長的故事。

故事開始於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德求,他的父親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留下德求和五歲的妹妹德姬。他們的母親瓦妮莎捲走了保險公司賠償金,爺爺一氣之下趕走了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德求內心對爺爺的決定充滿怨恨,而爺爺則堅信德求能夠成為金家的長孫,承擔起家族的責任。

面對生活的壓力,爺爺只能努力工作,包括在市場刷盤子,來承擔家庭的開銷和兩個孩子的教育。這個過程中,德九的自卑感逐漸加深,他需要母愛的溫暖。而德姬則因平日飲食不足,導致出現反應性依戀障礙,語言能力停留在三四歲的水平。

在一次家庭沖突中,爺爺對德求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思,他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很好地撫養兩個孩子。為了尋找解決之道,爺爺前往印度尼西亞尋找德求的媽媽,卻發現她是為了救治女兒而拿走賠償金。最終,爺爺找到德求的媽媽,希望她能回來照顧兩個孩子。

在這一過程中,爺爺也做出其他安排,如尋找適合領養孩子的家庭。孩子們得到了玩具和喜歡的食物,但爺爺卻不再出現在他們面前。德求開始獨自尋找媽媽,為了完成爺爺的心願,他也明白了自己對家族責任的理解,以及對母愛的渴望。

電影通過一系列情感沖突和成長經歷,展現了隔代人之間復雜的情感關系,以及家庭責任與個人夢想之間的矛盾。同時,它也反思了親情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愛的需求。

「德九」以其細膩的情感描繪和催人淚下的劇情,引發了觀眾對親情、成長、責任與夢想的深刻思考。電影通過德求與德姬的成長故事,傳達了對家庭、親情以及個人身份認同的深刻理解,展現了在生活壓力與家庭責任面前,親情與愛的力量如何引導個體成長與實現自我。

Ⅱ 求一部印度電影名

印度往事 (Lagaan: 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
劇情介紹
1893年英國軍隊入侵印度時期,英國軍隊以保護印度各省的統治者拉甲為由,派兵駐扎各地,收取印度各省農民高額的租稅。
在印度的一個小鄉村裡,人們都期盼著雨季的到來,雨水滋潤土地有個好的收成。但晴朗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太陽曬得土地都龜裂了。村裡的小夥子拉凡悄悄的躲在林中,阻礙駐扎在他們那裡的英國軍官羅素打獵。不久羅素發現是拉凡驚擾動物們逃跑,抓住他後,羅素見拉凡是一個鄉下農民又傲慢地放他走了。
拉凡同村的女孩高利在樹林邊找到他,向拉凡暗示了自己對他的情意,拉凡捉弄高利,裝著沒有聽懂,笑著跑開了。
羅素請該地區的拉甲到他駐扎的城堡吃飯,飯桌上,拉甲請求羅素在今年乾旱的情況下,減免一些租稅。羅素堅持要吃素的拉甲吃一塊肉後,他就減免今年的租稅。拉甲芫�院螅�匏嗇張�匕亞耙荒曇趺獾淖饉凹擁攪蘇庖荒輟?br>拉凡所在的村裡知道這個消息,都驚慌起來,他們就是賣掉家裡所有的東西,也付不起羅素加收的租稅。村長帶領拉凡和村裡的一些男人們,到羅素的城堡里去找拉甲,請求他懇請羅素減免租稅。拉凡一行到達城堡,看見羅素和他的軍官們正在打棒球,拉甲也在一邊觀看。為了不打擾他們,拉凡他們耐心的在一邊等候著羅素他們打完球。球賽打完後,拉甲召見了他們時,拉凡不經意的說出羅素他們打的棒球跟他們小時侯玩的板球差不多。羅素聽見拉凡的話,提出只要拉凡他們跟羅素的球隊比賽,拉凡一方贏了的話,就減免他們全省三年的租稅,輸了的話就加收他們一倍的租稅。拉凡不顧村長的勸阻,答應了下來。
回到村裡,眾人都埋怨拉凡,不願意加入他的球隊。毫不氣餒的拉凡帶著少數的幾個人,到羅素的球場邊,偷學他們打球。羅素的妹妹依麗莎發現了他們,依麗莎對哥哥羅素不公平的比賽不滿,她帶著印度翻譯找到拉凡他們,說願意教他們打球。在依麗莎的幫助下,全村有專長的人都團結起來學習打球。依麗莎教拉凡他們打球時,高利發現了依麗莎對拉凡的情意,開始暗暗的為自己和拉凡的事情擔心。
羅素和拉凡的比賽開始了,鄰近村落的人們都來觀看,為拉凡他們加油。比賽時,拉凡他們在眾人的提心吊膽中,時好時壞地打過了一天,比賽快結束時,拉凡他們還連損幾員大將。晚上,全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為明天最後的比賽祈禱。
第二天,比賽開始,拉凡和僅剩的幾個人堅守到最後,艱難地贏得了比賽。比賽剛結束,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比賽後不久,英女皇覺得有損顏面,撤除了

寶若(Paro)和戴夫德(Devdas)從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兩人感情益深,彼此緣定終身。但青年的戴夫德斯被父親送到英國求學,寶若一直痴心地等他回來。十年以後,戴夫德斯學成歸來,滿以為可以娶寶若為妻,但是自己的母親卡薩亞卻拒絕接受寶若做兒媳。理由是門不當戶不對。由於卡薩亞在公開場合辱罵了寶若的母親,她一氣之下把女兒嫁給意味富有的鰥夫。戴夫德斯與寶若決定私奔,但是被戴夫德斯的父親發現,寶若再次受辱。戴夫德斯離家出走,並且給寶若留下一封信,勸她忘掉他,傷心欲絕的寶若聽從母親的安排遠嫁他鄉。與此同時,戴夫德斯走向了自我放逐和自我毀滅。他沉浸在酒精的麻醉當中。但是始終無法消除失去寶若的痛苦。名妓山德拉姆對戴夫德斯一往情深,但是始終無法取代寶若的位置,獲取戴夫德斯的心,甚至不允許觸摸對方。就這樣,戴夫德斯懷著對昔日戀人的愛情走向了生命的終結。最後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死在了寶若的家門口。

先推薦你兩部~嗯。。。。你說的范圍太廣了哦,你說的是幾幾年拍的?有什麼特別的劇情嗎?

Ⅲ 一部外國電影,好像是印度的。講述的平民窟里一個家庭的兩小兄妹,妹妹的鞋子破了,哥哥拿去修,結果鞋

天堂的孩子

8.8豆瓣評分
導演:馬塞爾·卡爾內
主演:讓·路易斯·巴勞特阿萊緹皮埃爾·布拉瑟
類型:劇情/愛情地區:法國時長:100分鍾

Ⅳ 急求一部印度電影,主人公是個叫阿里的小男孩,為了妹妹的鞋子而努力的拼搏,求片名

它是伊朗的電影,叫做《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這部電影非常的童真,讓人看了很感動。

Ⅳ 求一個印度電影片名

《小鞋子》

Ⅵ 有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鞋子的事叫什麼名字

《小鞋子》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二十世紀末,伊朗電影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結合現代的人文意識而在國際影壇引起注目。可以說,他們的電影是把西方電影意識和自己的民族傳統結合的最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況下,這部電影都被當作一部兒童電影來看待,這是一種誤讀。讓一個幼小的心靈去承受一個並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這已經不是以童趣為主要特徵的兒童電影所能承受的主題了。但是這種分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極其完美動人。

最感人的是電影里的人文關懷氣息,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一種掙扎的方式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這種溫情反映在導演以蹲下來的姿勢在平視一個孩子的眼睛,傾聽他的聲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語言是幼稚的,思維是幼稚的,行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實的,這種自然使他們的夢想呈現出最純凈的色彩,也使他們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雙鞋子時,有一個念頭會突然闖進你胸膛:我們不都在不同的境況下丟失過不同的「鞋子」嗎?我們這樣渴望過嗎?我們這樣不懈過嗎?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哈里這樣一個在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在哈里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終有一種倔強的光芒,這種倔強使哈里始終保持著對目標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詮釋著他的許多品質,他對妹妹的關愛,對父母的體貼,對學習的熱愛,對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應有的聰明機智,無不發乎內心,出於自然。這種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結尾,導演可以大膽地把失望留給哈里,而把驚喜留給了觀眾。也正是這種結尾,我們才會讓哈里在我們心中燙出了印記,也才能回味出導演對哈里最深處的溫柔撫摩。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詩地贊美上,在哈里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決定這個故事發展的人文背景:他們對自己信仰的虔誠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圍老師和其他人的寬厚,都使這個故事充滿了溫暖的氣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換鞋過程中的奔跑,導演也選擇了許多充滿本土風情的畫面作為底襯,使你有時產生是在看一部紀錄片的幻覺。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電影關於人文主題的表現有了最寬廣而又厚實的舞台。而這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電影無疑都是一種啟迪。

當然,電影的成功更離不開扮演哈里的小演員的出色表現。他的那雙豐富的大眼睛儼然已經成為伊朗電影的一個經典性標志。

關於這部電影的獲獎情況並不清楚,但這並不影響我把它作為世界一流的電影來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驕傲地對好萊塢電影說:對於真正的電影來說,那些炫目的特技實在不算什麼。

Ⅶ 電影《雄獅》觀後感

電影《雄獅》觀後感

印度電影《雄獅》一個村莊警長的反腐故事,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敗壞的體制。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這是我看了印度電影《雄獅》以後的最大感覺。能夠回到家,回到媽媽的懷抱,是每一個人最原始最樸素的感情。

影片開頭,小男孩薩羅生活在印度貧苦的家庭,和媽媽,哥哥古杜和妹妹卡拉吉,相依為命。生活雖然很貧困,可是他們全家健康而快樂地生活在貧民窟,有陽光,有快樂,有滿滿的幸福。媽媽在工地上干著重體力活,靠搬石頭,養活全家。妹妹還在襁褓之中,年紀非常幼小。五歲的薩羅十分懂事,勤勞善良,和十多歲的哥哥,間或撿一些破爛和垃圾,貼補家用。在薩羅的苦苦要求下,有一天夜裡,哥哥帶著薩羅來到火車站,准備一起去撿些東西貼補家用。哥哥要去撿東西,但是年幼的沙羅抵擋不住睡眠的侵襲,實在太困,在哥哥的肩膀上睡著了,沒有辦法,哥哥就把他放在火車站月台的靠椅上。離開之前,哥哥反復叮囑薩羅,哪裡都不要去,就在靠椅上等待哥哥回來。哥哥其實沒有想到,把一個年幼的孩子放在一個地方,讓他待著不動,可能性不是很大。五歲的孩子少不更事,怎麼可能固定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呢?這就為電影的下一步發展埋下了種種的伏筆。

一覺之後,薩羅發覺已是深夜,月台上靜寂無聲,空無一人,他放眼望去,哥哥不見蹤影。一條狗悄悄地過來,對面的水塔看上去陰森恐怖,無窮無盡的鐵道延伸到黑暗中,遠方是什麼,完全不知道。薩羅非常害怕,他要找哥哥。但又不知道去哪裡找,他到處奔跑著尋找哥哥。後來他來到了一輛列車上,還是沒有找到哥哥,無肯奈何之下,他疲倦了,就在列車上睡著。可是凌晨時分,火車突然啟動,駛向遠方。情急之下,薩羅使勁用手開門,甚踹踢列車的車廂門,但門鎖得死死的,他出不去。就這樣,薩羅離開了他的哥哥,被列車帶往不知道的目的地。路上,途經一些地方,他隔著列車窗戶鐵柵欄,向外面喊救命,可是外面的人茫然無助。火車不知疲倦,日夜兼程,最後駛向印度的加爾格答。

一到火車站,工作人員打開列車門,小薩羅趁亂逃出,就這樣他來到了大城市。在火車站里,他試圖告訴工作人員,想回到他的故鄉,可是他把家鄉的名字喊錯了,加之也沒有人理他,就這樣他開始了流浪生活,成為了一名流浪兒童。家鄉雖然貧窮,但在他心中永遠是最溫暖的,他非常想念他的家人,愛他的媽媽,想他的哥哥,可是他似乎再也回不去了。口渴了,找一個自來水龍頭喝喝;肚子餓了,路邊上隨便找些垃圾翻揀著吃掉。諾大的加爾格答,人潮洶涌,擁擠不堪,五歲的沙羅就像一條小船漂流在漫無邊際的大海上,孤獨無助地一個人到處流浪。

在鐵道邊的一個貧民窟,曾經有一個好心女人收留了他,讓他吃到了可口的飯菜,喝到了冰涼的飲料,他似乎感覺到了家庭的溫暖。但是第二天,那個女人喊了一個男人來,男人非常友好,仔細捏捏薩羅的腿和腳,說很健康,正是他們想要的人。這句話的含義,似乎要把薩羅領走。薩羅不想被陌生人帶走,內心充滿了恐慌。他感覺不妙,趁那個女人在化妝的時候,見機逃開,那個女人焦急地追趕他,可是無可奈何。沙羅動作十分敏捷,又奔跑在鐵路邊,跑啊跑,一直不停地向前方奔跑。就這樣,他又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在一家餐廳外,他模仿一個有錢人吃飯,引起那個男人的注意,後來男人把他領到警察局。警察後來把他的信息登報,進行尋人啟事,沒有任何回復。在這種情況下他被送到了孤兒院,後來陰錯陽差,他被澳大利亞一個白人家庭收養。就這樣,他坐飛機來到異國他鄉,進入了一個非常有錢的人家,成為了這個人家的孩子。在優渥的家庭條件下,在養父母的精心撫養下,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轉眼20年,他已經長大成為一個大男孩。

後來他考入大學,在與印度籍的學生聚會時,他見到童年時在車站上見到的小吃——糖耳朵。一下子勾起他內心的回憶,童年的往事一幕一幕閃現在他的腦海中,他的記憶復活了,小時候的事全都能清晰地記起來。雖然他已經是一名正兒八經的澳大利亞人了,可是骨子裡他覺得自己還是印度人。他想念他的生身母親,他想回去,這種願望越來越強烈,不可遏制。在女友的'鼓勵和幫助下,幾經周折,利用互聯網谷歌地圖的高新技術,加上他越來越清晰的童年回憶,他成功找到了他童年生活的地方。血溶於水,親情在召喚他,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慾望,他要回家,見到自己的生身母親。在養父母的支持下,他堅定地踏上了回往印度的航班。

憑著記憶,他清晰地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村莊,在村裡人的幫助下,別人找到了他的母親。在一大幫人的簇擁之下,頭發花白、面目憔悴的母親緩緩走過來,母親一眼就認出了他,他也認出了母親,家人終於團圓。他也見到自己的妹妹,妹妹已經長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隨後他問起自己的哥哥,村人告訴他,他的哥哥已經不在了,與神在一起。原來,他走失的當晚,哥哥在尋找他的過程中,在火車站不幸被列車撞死。雖然受此打擊,她的母親卻仍然堅強地活下來,堅持不搬家,一直居住在原地方。她相信,只要她們家不搬走,他的兒子薩羅一定會找回家來。果然如此,經過26年的時光轉移,冥冥之中,似乎在上天的召喚下,小兒子薩羅終於回到她的身邊。

事後他才知道他的名字不叫薩羅,而是叫薩魯,在當地語言中,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雄獅。影片起名雄獅,也正是這個含義。看到這里,我才知道電影的名字為什麼叫雄獅,原來薩羅就是雄師。

該部影片反映了印度的社會狀況,每年印度都有8萬兒童走失,通過電影的演繹,呼籲社會引起重視,關注走失兒童。

觀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中,我幾次流淚,哽咽不已。一些場景換起了個人的一些童年往事,觸動了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第一次,薩羅和哥哥在火車站時看見有人賣糖耳朵,他想吃,可惜他們兜里沒錢。哥哥告訴他,以後買給他吃,還開玩笑說,以後要把整個糖耳朵商店都買下來。第二次,沙羅在火車道上奔跑時,在貧民窟奔跑時,緊握拳頭,手朝上,不斷上下揮舞手臂奮勇奔跑的姿勢,讓人想起了很多貧窮少年。從他的身上,我依稀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光。第三次,薩羅在上大學後,進入印度同學家,與人一起品嘗印度食品,看見童年時候的糖耳朵,他觸景情深,仔細品嘗,淚眼婆娑,記憶的閘門一下子打開,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這部電影是非常不錯的電影,講述的是親情,不管是薩羅童年時流浪在外,對家人的思念;還是他長大成人後,對於親生母親的懷念。小童星演繹得很好,而成年後的演繹更是精湛。這樣的電影催人淚下,對親情的闡述非常充分,對於社會熱點的關注也是非常好。看完之後,我甚至想看第二遍,我個人評分9.0分。

反觀現在的電影,評分超過9.0分的並不多。我很不滿意現在大部分的電影,很多都是垃圾電影,看了之後完全是感覺就像垃圾。前兩天某電影導演和觀眾「打架」,導演怪關注觀眾沒有欣賞眼光,觀眾怪導演沒有好質量。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覺得問題還是出在電影製片方的身上,編劇、導演、演員、投資方、製片方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我就是再問一句話,有哪一部電影讓人想看第二遍呢?

有一段時間,我看了一下影院公布的影片信息,那些電影的內容千奇百怪,完全提不起人的興趣。都是些什麼電影啊,不怪乎就是科幻、恐怖、搞笑、炫富、歷史等題材,我想不明白,他們導演出這些電影有什麼價值呢,這樣的電影拍出來,完全是浪費資源。我們應該學習一下印度電影《雄獅》,把社會關注的熱點,國家發展的重點,民生聚焦的難點,變成電影題材圍繞的中心點,喚起人們內心的真實情感,弘揚一種真善美。只有從觀眾的角度出發,這樣的電影才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票房,博得觀眾的好感和好評。


;

Ⅷ 《何以為家》:相比之下,我們很幸福

電影是2019年五月份看的,剛開始的時候看到這個名字是沒有去看電影的慾望的,盡管評分還是很高。後面選來選去,好像這個是印度的電影,在我印象中印度的電影都比較感人,又貼近現實敢於揭露和批判,體現出了底層人民的痛和渴望,所以和小夥伴約著去看了。

然而,後面才知道,這個是嫩巴黎電影,我說印度女人怎麼都沒了他們最愛的紗麗,還有,印度信奉佛教,不允許打胎,小男孩卻希望媽媽肚子里的孩子不要生下來……

因為我們趕過去的時候遲到了好幾分鍾,錯過了前面的,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後面絲毫不肯錯過一點劇情的心,隨著主角的心痛而心痛。

主角是個小男孩,他不知道自己多大了,十一歲?十二歲?因為他們一家都沒有證件,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因為他們最底層活的最低賤的人,活著就是大幸,小男孩還有三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一家人租住在雜亂的小房子里,睡覺擠在一張床上,只不過中間有一個簾子隔斷了父母和孩子,孩子們晚上都能聽到父母晚上在那邊做愛的聲音,他應該是不喜歡這種聲音的吧,因為這個聲音把他帶到了世上,小小年紀就受盡苦難和折磨,這個聲音,還帶來了底下被生得起卻被養不起的小傢伙們。

小男孩是個小大人,男子漢,有擔當,善良溫暖,倔強懂事,有個性有脾氣有骨氣。

窮人家的小孩是不用讀書的,浪費錢,每次看到校車經過,他的眼中有羨慕有憤恨,他和父親提起希望上學,母親從小男孩如果去學校讀書能管吃管住還能把學校發下來的被子食堂的美味帶回家的角度勸說父親說沒什麼不好,父親說下周一再說,結果就沒下文了。

小男孩在一家小賣部打工掙錢,替老闆跑腿打雜,還要拖著比他大的笨重煤氣罐在馬路上穿過艱難地給客戶送去,然後熟練有力地替客戶安裝好。

為了賺錢,他甚至和醫生騙取葯方上的葯謊說要給媽媽治病,實際上拿回家後倒在一個大桶子里兌成一瓶瓶三無飲料賣錢,那個葯應該是有致癮成分的葯。這是劇中小男孩第一幕說謊。

在我眼中,他壓根就不像十多歲的孩子,太成熟他承受的太多了。

這裡面有很多淚點,我推薦室友去看說這部電影我都有兩次淚點,然後室友說你哭了啊我說是啊,她說你真的哭了啊你還會哭啊你這種人,真無語╯﹏╰

第一處淚點是小男孩拚命阻止父母把妹妹送出去。小男孩和大妹妹的感情最要好,看到她第一次來例假弄臟了床單,他知道這是個不好的標志,決不能讓父母知道,悄悄地把她領到一個少人來的洗手間,讓妹妹把褲子脫了,然後在洗手台給她搓內褲,一邊搓一邊告訴妹妹,讓她不要告訴任何人她來例假了,並且要和小賣部的老闆離得遠遠的,妹妹問為什麼小賣部的老闆對她很好每次免費請她吃東西(有時候小賣部老闆讓小男孩轉交給妹妹的零食都被小男孩扔進垃圾桶了),哥哥說你忘了上回誰誰誰來例假瞭然後馬上就被賣到誰誰誰家,每天吃的都是糞便和壞掉的面條,妹妹一半天真一半惶恐。

小男孩把洗完的褲子遞給妹妹,讓她穿上,然後想了想脫下了自己的上衣,卷好遞給妹妹說給你,還示範給妹妹說塞到下面,然後妹妹屁股後面頂著一大坨就回家了,這個地方有點搞笑,但是又很暖。後面小男孩偷了小賣部的衛生巾,說會告訴妹妹每次用完衛生巾應該藏到哪去,並且再三叮囑妹妹說一定不能讓其他人知道,妹妹一邊吃著東西一邊答應著,嗅不到這中間的危險味道,這也就預示著妹妹還是被發現了。

很快,小男孩某天回家發現家裡多了幾只雞,就問更小的妹妹這是誰買的雞,家裡根本買不起雞,他立馬猜到了,跑到樓上發現小賣部老闆和自己的父親在談論事情,妹妹還化著妝塗著口紅坐在他們身邊。

他跑到廚房問母親怎麼回事是不是要把妹妹賣給小賣部老闆那個畜牲了,母親說什麼也沒有的事讓他別瞎想,他知道這是謊話,於是又急又氣地要去阻止,母親惡狠狠的警告他不要壞事,男孩氣鼓鼓的卻只能作罷。

第二天早上他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拿了一個垃圾袋收拾了一下自己和妹妹的衣物,把妹妹輕輕悄悄推醒,附耳說要帶她去一個地方,妹妹說哪裡,哥哥說你等我一下,我先出去一下馬上回來帶你去,然後就馬上出去了,他來到小賣部里偷了幾包零食,然後放進裝衣服的垃圾袋裡,然後和店裡的其他垃圾袋一起拖著裝模作樣拿去丟,然後趁機拿著裝衣服的垃圾袋子跑到車站,詢問好去哪裡哪裡的價錢然後跑回家找妹妹。

誰想在樓下就聽到妹妹的哭喊聲和母親的訓斥聲,妹妹要成為惡心的小賣部老闆的新娘子了,大事不妙,他趕緊跑上樓,和母親爭執,護著妹妹不讓母親交出妹妹,妹妹也哭著說不要走要和哥哥在一起,但是母親惡語相向對哥哥拳打腳踢,最後父親也加入進來揍人,直接把妹妹抗走下樓了,妹妹被父親放在摩的上離開,男孩還在阻攔,祈乞求父親不要送走妹妹,但是絲毫阻止不了遠去的妹妹,他拉著妹妹的手追著,最終沒有追上。

看到這里我覺得都要崩潰了。後面他質問母親是不是這樣她就滿意了,然後換來母親的暴力,然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

他來到一個游樂場尋找著什麼,游樂場都沒孩子,他自己操作著坐上了娛樂設施,然後眼中朦朧睡了過去,吃完了袋子里的東西,他開始找工作,認識了一個游樂場附近糕點店打工的單親媽媽,想讓她給自己弄分工作,後面他就成為單親媽媽的「月嫂」了,單親媽媽白天上班的時間就把兒子託付給他帶,小男孩待單親媽媽的孩子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弟弟一樣。

單親媽媽也是個善良的人,相處也愉快,但是愛兒子如命的單親媽媽因為護照過期身份無證明會被打壓,奴隸兒子也會成為黑戶,被作假護照提供商軟磨硬泡之下,急於湊錢辦護照,誰想把自己送進了監獄,留下小男孩和自己的兒子相依為命。

看到單親媽媽沒回家,他帶著小弟弟去找單親媽媽,找到了作假護照商那裡,護照商給了他們點吃的,坐在外面吃東西的時候小男孩遇到了賣花賣日用品的一個和他一般大的小女孩,他謊報了個姓名,這是他的第二次說謊,後面再次碰到女孩時,得知可以找護照商辦理護照,幫著逃離這個苦難的國家,去一個站在自己家陽台上尿尿都不會有鄰居瞎比比的國家。

但是隨著單親媽媽的消失和房子被業主的關鎖,日益艱難的他為了讓自己和小弟弟不餓肚子又一次故技重施騙取葯物(第三次說謊)製作三無飲料,但是也沒維持多久。第四次說謊,去救濟站騙取吃的。反正偷,搶,騙,都做了。

後面熬不下去,找到護照商,讓他把單親媽媽的兒子找一個好人家養著,他得到了一筆錢,還可以去另外一個國家,但是還需要證件,需要證明身份的東西,於是小男孩終於回家了,但是父母對他的回歸並沒有表現出高興反而冷言冷語的,於是小男孩直說拿走證件就再也不會回到這個地方了,但是父親火冒三丈地翻出一罐東西從裡面拿出各種紙,告訴他殘酷的真相,一家人估計都都沒有證件,父親說這里有可以讓我坐車的證件,有醫院通知書,你要覺得哪個有用你就拿走。

爭吵中他得知妹妹死了,沒錯,就是他最牽掛的那個妹妹,他一切理智都沒了,抽出一把刀就沖下樓去找小賣部的老闆算賬,小賣部老闆沒有死,只是受了傷,小男孩被抓進了監獄。

在開庭受審的時候,他得知妹妹是懷孕了後面又流血死亡的,還沒進醫院大門就死了,他父母大概是這么說的:我們家沒有吃的有沒有像樣的睡得地方,也沒有電視看,我們也是想著她找個好人家,沒有這樣苦,但是沒想到是最後會變成這樣,他們都說結婚生子了就好了,有孩子會緩解困頓窮苦的處境,但是現在自己的孩子死了另一個孩子還捅了別人,早知道就一輩子不結婚就好了。

小賣部老闆也辯解,法官問他你認為十一歲的孩子她真的明白結婚的含義嗎,小賣部老闆說他不知道會這樣,她都已經開花了,言下之意就是指標志著可以傳宗接代的例假來了,就可以結婚成為女人了,還說他的祖母當初也是這個年齡結婚的,現在照樣活的好好的。簡直沒救了。

後面男孩在監獄和單親媽媽重逢。後面小男孩的母親探視自己的時候告訴後面小男孩她又有小baby了,母親覺得很高興,她覺得她可能又會有一位像死去的妹妹一樣的孩子,但是也會重復一樣的結局吧,小男孩一點也不高興,他直言不希望孩子生下來,並把母親給他帶的餅干扔進了垃圾桶,估計母親也是想補救,可惜她傷透了男孩的心,晚了。

一個偶然,小男孩在監獄熱線聯繫上了一個類似心聲的節目,那個節目為小男孩接上了直播,於是小男孩就把自己的父母起訴了,他把所有的委屈不公和渴望全部倒了出來。

結尾是社會呼呼了關注小孩的健康快樂成長,維護底層公民的權利。護照商類似的黑暗組織被打壓,單親媽媽和孩子重逢,小男孩拍攝了第一張證件照,拍照的人見他嘴角向下眼中仍是散不開的憂郁,就對他說,笑一下,這是你的第一張證件照,不是死亡照,男孩終於笑了,我也如釋重負地笑了。

結局是好的,故事是真的。

其實中國真的是很安全的一個國家了,比比其他國家真的很了不起了,比起動不動在地鐵上攜帶炸彈還有的直接弄個人肉炸彈的恐怖分子好多了。

比如說這個電影,因為躲避戰亂,身份不明來到異國他鄉,沒有人尊重臟賤的他鄉人,還要老是被問你是誰你是哪裡的,沒有人權,小孩子也受到迫害,你說,我們是不是生活在幸福的國度,我們是生活的困苦,他們是生而痛苦,生下來就要受苦,活著就是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