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德國打日本人電影
擴展閱讀
日本電影都是小故事 2025-08-05 08:19:11
香港電影踩點舞蹈 2025-08-05 08:11:06

德國打日本人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8-05 06:18:21

『壹』 電影珍珠港的結局是什麼

結局:丹尼和瑞夫執行完轟炸任務以後,飛機在中國墜毀,兩人跳傘逃生後,遇到了巡邏的日本人,展開了一場槍戰,丹尼為了救雷夫,自己擋住了子彈,最後雷夫被中國人救了,雷夫帶著丹尼的遺體回到了美國。

結局處,雷夫帶著兒子(為了紀念自己的好兄弟,也叫做丹尼)開著飛機在夕陽下翱翔。

劇情簡介

雷夫(本·阿弗萊克飾)與丹尼(喬什·哈奈特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長大之後,時間正值二次大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的隊伍。受訓期間雷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夫林(凱特·貝金賽爾飾),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洲大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於是將伊夫林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夫林與丹尼駐扎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准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參考資料

珍珠港-網路

『貳』 關於2戰潛艇的電影,德國一艘潛艇奉命運送2個日本人和絕密文件去日本,半途德國投降了,他們舉白旗了。

這部電影叫《最後一艘潛艇》(Das letzte U-Boot)

1990年拍攝

導演: Frank Beyer
編劇: Knut Boeser
主演: 烏爾里希·穆埃 Ulrich Mühe / 小林薰
類型: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1993

二戰末期,日本和德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為了做最後掙扎,一艘有著特殊使命的潛艇從德軍佔領的挪威出發。潛艇上有著製造核武器用的設計圖和重要材料鈾,隨行的還有兩位日本技術軍官。潛艇在海上遇到美英艦艇圍攻,更要命的是當航行到一半時,希特勒的死訊和德國投降的消息先後傳到艇上,潛艇的艦長和船員應何去何從......

『叄』 張品成《老槍》的讀後感

《老槍》觀後感
在老師的推薦下,看了這部片子,否則怎麼也不會看到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可能是看慣了現在一些所謂大片,還有打打鬧鬧的電影,看著這部片子就有點昏沉的樣子,它的總體色調就是昏暗的,雖然伴隨著激烈的槍聲和轟炸聲,卻是一種很溫和的文藝片的感覺。
事件的背景是德國納粹1944年在法國最後的苟延殘喘,電影中隨時穿插著戰車、軍人、戒嚴、傷者,還有希特勒、總統這樣的字眼,籠罩著電影的是恐怖的氣氛。醫生於連總體來說是個內斂、溫和的人,在面對戰爭他想的不是參加到報復中去,而是首先想到了家人的安危,並將家人送到了巴爾波里,在送去巴爾波里的路上女兒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去巴爾波里更安全呢?」媽媽說:「那兒就是安全。」爸爸給了一個微笑,他並不曾想到那個安全的地方葬送了他心愛的妻子和女兒。
於連爭取了時間去巴爾波里找妻子女兒,影片隨之一步一步推向了高潮。於連在村裡沒有遇到村民,包括妻女,在教堂里他看到了血腥的一幕,所有男女老少盡數被殺,場面讓見慣了流血的於連也不能自持。而我們依稀從中看到了日本在中國最後的掙扎的時候的屠殺暴行。於連沒有找到妻女,他也許還懷著一絲希望,也許是更加的緊張地沖上了城堡,卻發現德國人已經佔領了高地,而妻女死相慘烈。現實把他逼上了絕路,他的心被逼上了絕望的境地,只剩下復仇二字。當他舉起老槍,想起小時候獵殺野豬的情形,影片的高潮出現了。
城堡中有十來個德國人,比起人數,武器於連占的是劣勢,但於連是一個聰明的人,他巧妙運用了敵人在明我在暗的優勢,小心地安排了復仇行動,爭取不浪費一個子彈。依靠一把極其老式的獵槍,他穿梭在城堡中尋找復仇的機會,裝在槍膛中的不僅僅是兩顆紅色子彈,更是復仇的怒火。他清楚這個城堡的地理位置,拆掉橋梁,躲在井下偷襲,在鏡子後觀察敵軍,一步步的行動扣人心弦。然而影片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刻意渲染這樣的氣氛,強調於連是個英勇的人。從性格上說於連是一個理智聰明的人,對於戰爭,他選擇的是明哲保身,甚至有一點逃避的心態,而不是正面的交鋒,在影片的結尾也可以看出他這樣的情緒,當他用老槍殺了所有敵人而他卻只傷了一隻手臂,他神情淡漠,並沒有顯示出英雄氣概。但是戰爭傷及家人,親人遭到慘烈屠殺的現實逼迫他拿起了老槍,用性命作賭注和敵軍有了正面的交鋒,甚至在遇到游擊隊後也不想藉助游擊隊的力量幫助復仇,於連被現實逼上了困境,是在滿心的絕望中抗爭。
在家的時候,於連和妻子談論要個兒子,和女兒開心交談,在和敵軍交戰中於連想起了和妻子相遇相愛,和妻子參加女兒頒獎儀式,還有生活中的很多小細節,影片用一種和戰斗中於連所處的昏暗場景不同的明亮色調來強調過往的美好,通過內容和色彩的對比,更加突出戰爭的殘酷和於連戰斗的堅決。通過兩種色調的不停轉換,影片似乎一直在強調,戰爭是多麼慘烈地扼殺了所有現在的幸福,還把預知的幸福全部都抹殺了。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毀滅在你的面前。整個人類美好的東西在戰爭的毀滅中集體陷入了悲劇。影片中,於連的戰斗是勝利了,甚至整個歐洲戰場大獲全勝,但是當我們看到影片結尾一家三口騎著自行車在寬闊的馬路上盡情歡笑,而這一切都不過只是虛幻的想像,我們有什麼理由高興?只要上了戰場就無所謂勝利,因為為戰爭所付出的永遠比戰爭的本身要慘重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