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為何拍《蒼狼》這部電影
剛剛看完這部電影。。。。。。
就發個自已的影評吧,畢竟是我期待了很長時間的片子
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本來以為是史實片,看完後發覺也只能算是故事片吧,盡管大的方面改的不是很大.....
跟以前中國內蒙古拍的《成吉思汗》在史實上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覺的日本的《蒼狼》更象是一部偶像劇,適合現代人觀看???
說幾個觀後感:主要是跟內蒙的《成吉思汗》相比較
1、最最失望的還是這個,鐵木真統一蒙古後,攻打西夏金國,花啦子模的,提都沒提,跟之前的內蒙版的同一個德行,拍到統一蒙古就收兵。看來也是為了確保與周邊各國的和諧啊........
2、女人的戲明顯多了很多,增加了很多做為蒙古女人的無奈,不過其中的忽蘭有點惡搞,居然成了「姬武將」??而且還身手不錯,從片中搞定暗殺鐵木真的刺客就可以看出...真是暈死.........而相對的內蒙版的女人戲就少的可憐了,除了鐵木真的老媽老婆外,幾乎很少.....
3、因為女人戲的增多,男人戲都少了很多,開國四傑只出現了博爾術,另外三人成了跑龍套,四狗就更不用說,連露個臉的機會也沒有...真是汗死........
4、人物服飾方面,總覺的人和衣服是不是太干凈了????亮麗的衣服,白凈的皮膚,總讓人感到這幫不是蒙古人,還是喜歡那些穿著臟兮兮的衣服,幾天沒洗臉的蒙古勇士,內蒙版這方面休現的就很好........
5、日本的身材體形太小,而蒙古人骨架大,兩者區別很大的,演員不像蒙古人這是最大問題.........而且鐵木真的兒子術赤也太帥了吧...每次看到日本版的術赤,我總會想起那個五大四粗的漢子.....總覺的這個術赤也太苗條了吧,怎麼打仗???歷史中的術赤可是個猛將啊.......還有術赤可比他老爹活得時間長多了.建立了金帳汗國的就是他了,不過為了劇情,讓他早死可以理解,帥哥命都不長的說-O-
6、為札木合不平,雖說是鐵木真的敵人,怎麼說札木合也是條漢子,電影中對札木合BS的比較多的,比如一開始爭孛兒貼,和搶回孛兒貼跟蔑兒乞惕部開戰時札木合的態度,嚴重是小雞肚腸的小人...加上札木合和鐵木真不和,好象都是札木合不對的一樣,最過份的是連王罕居然被札木合給殺了????就札木合來說,內蒙版的就中立多了......
7、戰爭場面還可以馬馬虎虎了,最後同札木合一戰,可是花了血本的,其中的最出彩的要算蒙古的騎射了,看得我眼花繚亂。估計也是這個片子的最大亮點了,在片子的結尾,萬里長城的出現讓我心動一番,只可惜電影就完了...
8、電影的結尾,忽蘭問鐵木真為什麼還要繼續打下去,鐵木真居然說是為了什麼不流血,為了通商等等一大堆道理,就差沒說為了自由為了和平了,我想就憑這個鐵木真的政治覺悟,還沒這么高尚吧.........「奪人財物,令其妻女侍奉帳下,吾生平之所願也。」成吉思汗的名言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就歷史戰爭片來說,中國內蒙古拍的《成吉思汗》要遠遠強於日本版的《蒼狼》,但在人物感情方面,《蒼狼》則更好一些,內蒙古版的《成吉思汗》更象是記錄片,而日本版的《蒼狼》更接近商業片,偶像片??特別是那個"武術高手""姬武將"忽蘭如果不是看在美女的份上,老早就嚴重BS她了
惡心之處
1、 蒙古建國並沒有800年,非得把成吉思汗統一算進去還是有的。要不就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明初不久蒙古就分裂成許多部落了。二戰結束蘇聯為了遏制中國,背著中國把外蒙省獨立出去,大家都知道吧。
2、 1940年8月1日,在有關日本政府對外講話中,松崗洋右說:
「……作為我國現行的外交方針,其目的在於本著這一皇道大精神首先確立以日滿支為其一環的大東亞共榮圈。」
主要內容是「皇國的國策……以確立世界和平為其根本,首先建成以皇國為中心,以日、滿、支緊密結合為基礎的大東亞新秩序」。
當然,今天還有些人為「大東亞共榮圈」未能實現而扼腕嘆息,同樣有人甘當賣國賊,也同樣不能否認有被日本文化嚴重毒化了的青年贊同軍國主義……
但是作為一個正常的中國人,是有自己的民族良知的。
再看看「成吉思汗」的囈語,是不是大東亞共榮圈的翻版呢?
3、 即使,退一萬步說,他的言論是正確的,就像當年《英雄》熱映的時候人們說秦始皇是好皇帝,但是,秦始皇確實做到了《英雄》的事情,統一度量衡、消除國界(其實是諸侯國。不是主權國)、為中國後來的版圖奠定了基礎。人民的生活雖然很苦,但是還是被視為秦國人。
但是成吉思汗並沒有做到:來往自由、貿易繁榮、文化和習俗得到尊重、生活變得富足
a、元朝建立之後,蒙古過還是分裂成為幾個汗國,那些貴族除了享受,根本沒有國家觀念。這跟民族進化有關。比如,古希臘比現代的非洲叢林里的原始居民先進,當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b、蒙古對待戰敗的國家,基本上維持了草原作戰風格,屠城或者殺光男性、掠奪一切能帶走的財產,毀滅帶不走的財產。這種做法嚴重破壞了生產里的發展。
c、第三點,光看元朝的四個等級制度就可以了
d、根據史料記載,南宋滅亡之後,長江以南還是全國最富庶的地方,經過元朝幾十年的糟蹋,到明朝建立時已經大不如前了。
4、 最重要的是,這裡面有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嚴重影響,讓我看了非常不舒服。
電影《蒼狼》是日本為紀念蒙古統一800周年拍攝的史詩性的巨片。電影以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過程為線索進行敘事。關於成吉思汗的電影、電視劇,筆者已經看了很多,國內曾經有部電視劇名字就是《成吉思汗》,日本人拍攝這個題材會有什麼新意?帶著這份好奇,我看了畈汀龍史版的成吉思汗。
首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畈汀龍史不像成吉思汗,一個瘦瘦的叛逆青年和一個開疆拓土的偉大君主之間,無論在氣質還是形象上都有很大的差距。隨著劇情的推進,這種不和諧的感覺越發明顯。無論是演員的台詞還是表演,我們都無法看到蒙古族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習慣,看到的只是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在蒙古草原上的復活。
鐵木真稱汗的那一幕最能體現日本人借屍還魂的意圖。畈汀龍史登上寶座,向群眾吶喊:「看看聚集在這里的蒼狼,只要大地綿延不斷,全世界就任我們馳騁。看看遠方吧,讓我們的意志乘風翱翔!」
近年來日本的右翼力量不斷膨脹,在文化領域中他們的聲音不斷體現,畈汀在去年拍攝的《大和號》就是這樣的東西。為什麼選他來演繹成吉思汗這個人物,根本不是他與蒙古文化的契合,而是導演看中了他在《大和號》中的歇斯底里的表演,希望通過這種文化意向來教導正在「垮掉的一代」,喚醒日益被和平主義思潮影響的下一代的侵略意識。
由於在現實中,日本人無法實現開疆拓土的願望。他們就把激情放在電影中來表現和發泄,沉醉在征服世界的文化幻夢中。這,在本質上是一種精神自慰!
哦,這幫卑劣的傢伙!
日本名導演角川春樹出獄以後,投資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男人的大和》就大獲成功,造成連續三個月的觀影熱潮。因此,也讓他擔任製片與監制的第二部大片《蒼狼:直到海角天涯》備受矚目。
《蒼狼:直到海角天涯》是為紀念「構築史上最大規模帝國的男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800周年而拍攝的史詩式娛樂大片,是日本與蒙古首度合作的大片。影片由反町隆史出演成吉思汗、主要演員包括菊川憐、松山健一等日本知名演員,經蒙古總統和總理同意,蒙古方面提供了兩萬七千名群眾演員加上五千騎兵以及大批牲畜參加為期四個月的拍攝工作,整個製作費高達三十億日圓、宣傳費達十億日圓,由日本全額出資,堪稱日本電影史上最大規模的影片。
影片今年3月在日本上映,第一周毫無懸念的拿下票房冠軍,而五個月以後,我這個中國人也通過網路看到了這部影片,與蒙古人的一致叫好、日本人兩極分化的口碑相比,我的態度鮮明的多,那就是這部影片不折不扣是部浪費錢財的超爛大巨制。
也難怪日本觀眾毫不客氣的在影片網站上留言「這部電影絕對是明年電影金酸莓獎的的不二之選,尤其是反町隆史,真是演得太粗拙了!」,老實說反町隆史演的這個成吉思汗連香港《射鵰英雄傳》中秦沛版的鐵木真都不如,後者雖然人矮又老,卻仍然演出一代天驕的逼人氣勢。而反町隆史這個版本的成吉思汗呢?我只好說實在沒有一點王者之風。不過,話說回來,反町隆史這個版本的成吉思汗演成這樣,最大的毛病在於編劇與導演。這部影片根據森村誠一的文學作品改編,部分情節取自井上靖的《蒼狼》,但核心內容取自成書於13世紀的蒙古史書《蒙古秘史》,兩部文學著作與一部史書我都沒看過,但從影片內容來看,卻是通過成吉思汗如何殺兄,然後求妻,失妻再奪妻為主線講述的故事,你可以想像一個講述成吉思汗的電影卻完全沒有他怎麼處心積慮擴大自己勢力,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如何氣勢如虹,才能吞並各個部落,如何人格偉大,才能讓全蒙古都擁戴他,沒有了這些,所有的故事推動似乎都是因家族生亂才情勢迫動的,如此被動、兒女情長的成吉思汗,哪裡還是一代天驕的風范?沒有了對成吉思汗政治才能、軍事才能的描述,使得影片相當膚淺,而戰爭場面沒有細節的刻畫,也沒有精彩的動作設計,只是毫無想像力的草原戰爭場面的簡單展現,真是可惜了蒙古方面投入的巨大的人力畜力。沒有激情的成吉思汗電影造成影片居然沒有高潮,成吉思汗封汗的場面僅僅是造型做得漂亮,場景做得絢麗,對觀眾而言因為缺乏鋪墊變得毫無意義,一點沒有感受到蒙古全族人群情振奮的感覺。或者,導演是認為他與兒子的死別才是影片高潮?可惜這還是陷於家庭苦情中。幾乎整部電影都是講述成吉思汗如何處理家庭關系的,難道日本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嗎?太可笑了!
影片的故事講述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稱汗為止,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結尾,日本人扮演的成吉思汗舉弓對准中國防護塞外外族入侵的長城射出一箭,意為此後成吉思汗就開始了進攻中國,進而成功統一中國的那段史實。以角川春樹一貫的軍國主義立場,這個結尾的潛台詞不可謂不陰險,擺明了是在說既然蒙古人可以入侵中國建立統一帝國,那麼日本人侵略中國為什麼就不可以?
角川春樹的狼子野心通過《蒼狼:直到海角天涯》中昭然若揭,幸好,這是部超級大爛片!
⑵ 滿族大少奶奶慘遭日本軍官毒手這絕對不一個人的悲哀內地電影名字
八旗子弟 (1987)
導演: 李翰祥
編劇: 李翰祥
主演: 陳道明
類型: 劇情
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1988-03-31
片長: 89分鍾
又名: 煙壺 / Snuff Bottle
八旗子弟 (1987)
導演: 李翰祥
編劇: 李翰祥
主演: 陳道明
類型: 劇情
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1988-03-31
片長: 89分鍾
又名: 煙壺 / Snuff Bottle
⑶ 電影狼襲草原在哪拍的
《狼襲草原》是在烏蘭布統影視基地拍攝的。
《狼襲草原》是格日圖執導,何家勁主演的戰爭劇情片;影片講述了草原上一位英雄人物,雖然為了愛情與情敵多次展開搏鬥,但當安靜的草原被日寇侵略者擾得民不聊生、血流成河時,為了草原人民的利益,摒棄了個人恩怨,攜手並肩共同與敵人進行浴血奮戰。
(3)日本侵略內蒙古的電影電視劇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日本侵華,將魔爪伸向了草原,搞得民不聊生。使本來土匪出身的烏日根也喚起了民族感。
烏日根看上了娜仁花,可她卻嫁給了陶克。烏日根等來鬧事,嚇驚了日本人的馬,小田一怒之下殺了娜仁花的哥哥和父親。烏日根等開槍將日本人引走。
日本人到處尋馬,與陶克發生了沖突,陶克激怒之下騎馬拖死了小田。朱田隊長等到處捉拿他,陶克攜娜仁花逃跑路遇烏日根。他雖然與陶克有過節,但是民族感使他搭救了陶克。
烏日根一夥有意灌醉陶克。但終於還是沒有下手。因為良知的還是提醒了他:一個真正的蒙古男人是不該對醉酒的人下手的。
陶勸烏日根同他一起打日本人被拒絕。日本人也來拉攏收買烏日根被戲弄。他們一怒之下搶了烏日根的馬,陶克帶人伸出援手,感動了烏日根,他終於同陶克、紅格爾等團結起來打得日本兵全軍覆沒。
不幸的是烏日根為了搭救紅格爾而中彈身亡。大家還沉浸在悲痛之中,大批的日兵又進入到了草原,陶克終於決定還是到關內尋找「紅色軍隊」。將日本人趕出草原。
⑷ 有關蒙古族抵抗日本人侵略的電影有哪些
《紅石敖包》
《嘎達梅林》
⑸ 看完《懸崖之上》,我才發現《風聲》是一部很優秀的諜戰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懸崖之上》必定會被觀眾拿來與2009年上映的電影《風聲》作比較,而一個豆瓣7.6,一個豆瓣8.3,觀眾更喜歡哪一部電影也就一目瞭然了。
那麼,《懸崖之上》比《風聲》差在哪呢?
不少人看完《懸崖之上》都反應一個問題,日本人為什麼消失了?
哈爾濱明明是被日本佔領的城市,為什麼日本的元素卻那麼稀少甚至沒有呢?
與《懸崖之上》不同,在電影《風聲》里,隨處可見日本人自己日本元素。
就比如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禮炮炸開,鏡頭自上而下移動,觀眾看到:印著日語的橫幅,牆上插著日本國旗,人們揮舞著汪偽政府的旗幟,慶典遊行隊伍里有一排身著日本傳統服飾的人……
這些鏡頭,無一不揭露了汪偽政府與日本人媾和,狼狽為察豎彎奸!
最主要的是,黃曉明飾演的日本軍官武田主導審訊,這就非常直白地告訴觀眾:日本侵略者是我們的敵人。
而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在偽滿洲國統治下的哈爾濱,觀眾卻看不到日本元素,甚至看不到日本憲兵。
這是非常奇葩的事情!
要知道,不管是偽滿洲政府,還是汪偽政府,這兩個偽政府本質上都是日本人在華扶持代理人,它們代表的是日本人的利益。
那麼,偽滿洲政府統治下的東北是什麼樣子的呢?
從1931年至1945年,日本通過扶持偽滿洲政權佔領了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全部,以及內蒙古東部和河北北部。
在這個期間,日本在東北實行奴化教育,偽滿洲政權管轄下的中小學生大多以日語為主進行教學,官方文書採用日語和蒙語,日語使用面越來越廣,地位也越來越高。
日本的目的是:欲敗悶滅一國,先滅其文化!
所以,《懸崖之上》里的哈爾濱,這座漂亮的大都市,那麼多櫥窗,居然沒有擺放一些顯眼的日本貨。
也沒有安排一些穿著和服的日本人招搖過市,或者安排日本藝妓表演,又或者讓咖啡館放一些日語歌曲……
這導致很多觀眾的直觀感受是:這座被日本侵略者佔領的城市,還挺和平與繁華的。
和平與繁華的從來都是假象!
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是抗日斗爭最嚴峻的地區,日本侵略者為了鎮壓反抗者,製造了眾多"萬骨坑"和"無人區",還有731部隊進行慘絕人寰的人體實驗。
很可惜,日本人在東北犯下的這些的罪惡,都沒有出現在《懸崖之上》的影像中。
而且,日本侵略者也彷彿消失了一般。
電影作品中的個人風格和腔調展示了導演的個性,也讓觀眾看到了導演的標記。
比如,提起周星馳的電影我們馬上想到了無厘頭,而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無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他對影片畫面之美的把控是非常卓越的,尤其是對色彩的迷戀,張藝謀可謂非常執著。
張藝謀在電影《滿城盡在黃金甲》里大量地使用金黃色,代表了帝皇的尊貴與霸氣;在《影》這部電影中,運用的黑白灰三色,讓整部電影彷彿浸潤在水墨畫之中,典雅而又濃重。
而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張藝謀大量地使用了雪的白,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林海雪原之美、大雪覆蓋下的哈爾濱美得像展示在櫥窗里一樣……
毫無疑問,張藝謀的電影畫面做得真是卓絕,忽略掉故事的話,張藝謀的電影就沒有一部不好看的。
(如果考慮到畫面的美感,讓日本侵略者有多遠滾多遠,這似乎也能說得通。)
《風聲》就很實在,這部電影並沒有過多地去描繪城市之美,並且兩次移動鏡頭俯瞰或平視,展示了裘庄的全景,觀眾看到的是: 建立在懸崖邊上的裘庄,在夜幕的籠罩下,更顯陰森可怖。
形式之美只能是錦上添花,電影最重要的還是故事本身,而諜戰片的重點是:懸疑。
《懸崖之上》的主線纖轎是:4名地下黨為了保護一名知情者離開偽滿洲國,他們空降到距離哈爾濱幾百公里的密林,為了避免同時被抓導致任務失敗,4人分成兩兩一組分開行動。
支線是:由於叛徒泄密,偽滿洲警察明面上是在搜捕4名地下黨的同時,暗地裡卻要查內鬼。
首先,電影交代了4位地下黨為了這次任務在蘇聯接受了七個月的訓練。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經過了七個月的特工訓練,在火車上,楚良(朱亞文)居然還頻頻看向小蘭(劉浩存),都選擇分開行動,他不知道這樣做會把對方暴露?
更 搞笑 的是,小蘭都暴露了,也沒有人鎖定小蘭,居然讓這個青銅耍到了最後。
還有一處,叛徒都跑到廁所改掉張憲臣(張譯)留下的暗號,居然也沒人鎖定張憲臣?
好吧,叛徒不知道誰做的記號,也可能偽滿警察想一網打盡,並藉此揪出內鬼吧。
再者,張憲臣在逃跑過程中發現疑是自己孩子的小乞丐,他便以身犯險下車詢問,難道他不知道,在不當的時機相認,是會將危險帶給他小孩的嗎?好吧, 情感 戰勝理智。
好著急,論特工的職業修養喲!
青銅小蘭,我敢說她絕對是拿到了王者劇本。
小姑娘在車站逃跑時都開槍打死了個落單的偽滿警察,那麼大的響聲也招不來一個抓她的人,我也是驚呆了。
小蘭的王者劇本當然遠遠不止這些,她成功到達了哈爾濱,成功與張憲臣會合,成功和周乙(於和偉)接頭,成功完成任務。
但是吧,除了和周乙接頭有相關解釋,其他的情況,小蘭是怎麼辦到的?
編劇和導演也不愛說,電影看完了,觀眾也不知道。
說好的諜戰片,我以為觀眾最關注"怎麼送出情報"的,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卻變得沒那麼重要。
再來看《風聲》,《風聲》的主線是:一次刺殺任務失敗後,一名地下黨被捕,在遭遇嚴刑逼供後,透露出司令部有地下黨潛伏,代號老鬼。
以武田(黃曉明)為首的特務為了揪出老鬼,找到老槍,摧毀中共地下組織,他故意設下陷阱,讓老鬼傳出錯誤的刺殺情報。
然後,武田把5個"嫌疑人"關在密閉的山莊,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系,而老鬼要做的是送出"撤退"的情報,保護組織不被團滅。
《風聲》設置懸疑的方式採用的是阿加莎的"暴風雪山莊"模式,相信喜歡看懸疑片的觀眾都不會陌生。
武田要從這五個人中找出誰是老鬼,經過三輪的試探,被老鬼用字跡誤導,把目標鎖定在張司令的侍衛官白小年(蘇有朋)身上,經過一番不可描述的用刑之後,白小年領盒飯。
此時,剩下四個人:李寧玉(李冰冰)、顧曉夢(周迅)、金生水(英達)、吳志國(張涵予)。
老鬼知道,可能沒有人能活著走出這個山莊,送情報得用非常手段。
故事節奏緊湊,觀眾被帶入緊張的氛圍中。
觀眾會跟著猜:究竟誰是老鬼?他要怎麼送情報?
武田一開始是懷疑李寧玉的,白小年死後,他立刻鎖定了李寧玉。
武田再一次使用不可描述的刑罰來摧毀李寧玉的意志,然後安排一場飯局,最終才把目標鎖定在顧曉夢和吳志國身上。
在這些反復試探的過程中,敵人聰明而又狠辣,但是,因為一開始就認定了五個人中只有代號為老鬼的一個地下黨,並沒有考慮到老鬼的上級領導老槍也在其中,這才讓地下黨們有可乘之機。
最後,編劇和導演也解釋了送情報的兩個途徑,一個是保住老槍(張涵予),讓老槍傳遞情報,另一個老鬼自我犧牲,用自己的屍體運送情報。
《風聲》在懸疑的設置上,做到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觀眾被劇情帶著走,跟隨著武田去揣測老鬼究竟是誰,參與感十足。
而《懸崖之上》的參與感就顯得比較弱了,尤其是當特務科科長高彬(倪大紅)在懷疑周乙是內鬼時,觀眾就已經知道周乙確實是地下黨了,這還怎麼玩?
最 搞笑 的是,結局時,高彬屬下問他還查不查內鬼,他說:"到時候讓他自己跳出來",一個特務頭子竟然那麼善良,要找足證據才抓捕內鬼?
好吧,反正我看周乙拿了小蘭的毒葯,可能編劇和導演要安排周乙再玩一票大的,最後才讓他服毒自盡吧。
懸疑片要蒙的就是觀眾,如何讓觀眾參與到解疑的痛並快樂中,這是懸疑片首要考慮的。
假如大多數觀眾過早猜對答案,這部懸疑片基本就失去了魅力。
《懸崖之上》還能拿到7.6的豆瓣分數,這實屬佔了畫面精良的便宜,當然了,畫面美也是一個不能否定掉的優點。
關於諜戰片,除了講清楚怎麼完成任務之外,有兩個問題也必須講透徹:
1.我們在和誰斗爭?
2.我們為什麼斗爭?
《風聲》在這兩問題上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第一個問題很清晰明了,關於第二個問題,就藏在顧曉夢(老鬼)的遺言里。
當李寧玉看到秀在衣服上的摩爾斯碼遺言,當周迅用她輕柔的聲音說出這段台詞時,我相信打動了觀眾。
《風聲》里的敵人強大而又狡詐,殘忍又無情。
要打敗這樣可怖的敵人,需要鋼鐵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而《風聲》用顧曉夢的遺言來完成這個主題的升華。
老鬼、老槍,他們不是某一個人,他們是一種精神!
反觀《懸崖之上》,結局處,拿著王者劇本的小蘭傷感地說:"……我還沒和他(楚良)好好道告別,沒想到火車上遠遠看一眼,就是最後一面了。"
這段台詞把觀眾帶進了個人的小情小愛中,以至於不少觀眾看這一幕的感受是:確實有無限感慨,眼睛也有濕潤,但是,眼淚愣是沒能滾成珠子掉下來。
不過,老謀子把浩存妹妹拍得真美呀!我見猶憐,楚楚動人!
總之,如何不刻意煽情又能表達崇高,這也是《懸崖之上》要向《風聲》取經的地方。
不管怎樣,期待下一部諜戰片的懸疑與形式齊美。
⑹ 求一些90年代講述日本侵華的電視劇或者電影
《黑太陽731》、《屠城血證》、《南京大屠殺》、《滿洲里》、《南京南京》、《拉貝日記》、《一級恐懼》(電視劇)、《731女體實驗》、《帝國軍妓》、《地獄究竟有幾層》、《夜幕下的哈爾濱》(電視劇)。。。。。。。
⑺ 三進山城劇情簡介
電視劇《三進山城》是一部根據50年前同名電影改編的紅色經典之作。故事發生在1943年,日本侵略者對狼牙山根據地實施掃盪,八路軍劉連長(由王新軍飾演)帶領隊伍沖出包圍,為破壞敵人軍火供應,他們決定三度深入山城,與唐沸潮飾演的炭頭展開內外夾擊,共同攻打齊陽城,最終成功消滅了敵人。
此次改編保留了原作的核心情節,即連長劉宏志帶領戰士們對抗日寇,但在劇情中增添了豐富的情感層次和現代元素。除了生死考驗,劇中融入了愛情、諜戰、奉獻與背叛等元素,通過激烈的動作戲和槍戰戲,以及智斗場面,成功將紅色經典與時代氣息相融合,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和具有時代感。
導演衛翰韜以其多部經典作品如《絕代雙驕》等知名,將原作人物與新角色巧妙結合,如地下交通員紅牡丹、八路軍女偵查員等女性角色的加入,使得故事更加曲折豐富。寧靜飾演的客棧老闆娘更是為男性角色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風情,成為劇中的亮點之一。
在演員陣容上,梁音和王新軍分別扮演老一代和新一代的劉宏志,兩位演員在劇中的表現都突破了以往的形象,梁音的智慧朴實與王新軍的機智英勇形成鮮明對比,共同演繹了跨越時空的經典英雄故事。此次合作,兩人默契度不減,尤其是在《三進山城》中再續前緣,令人期待。
編劇賽曙光和其母為劇作獻上特別祝福,同時劇中還邀請了牙山戰役的老兵到場,這些感人瞬間使得這部劇不僅僅是對歷史的再現,更是對英雄精神的致敬和傳承。
(7)日本侵略內蒙古的電影電視劇擴展閱讀
《三進山城》由長春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導演張鳳翔執導,賽時禮編劇,梁音、張繼強、王建華、石天等人主演。該劇是一部抗日題材的黑白電影,描述了八路軍某部連長帶領戰士們三進山城,打擊敵人的故事,刻畫了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八路軍指戰員的形像。
⑻ 《紫日》中導演為什麼要讓秋葉子死去啊
參考:
紫日是真實的歷史事件經過藝術加工拍成的。「秋葉子」的原型目前在中國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人大代表烏雲其格格,她生父母是日本在海拉爾的僑民。1945年她父親被日本關東軍征入成為「文職人員」後來被飛機炸死,她母親和她妹妹與她在逃難路上失散她被一個蒙古族的牧民所救改為為烏雲其格格。烏雲其格格一度回日本後來又回中國,現在住在海拉爾。《紫日》的女主角前田知惠采訪過她。
看來樓主也特別喜歡《紫日》嘛,連八音盒也給大家介紹了,呵呵。整部電影從八音盒的音樂開始就註定它是一部悲劇,確切的說是一部震撼人們內心深處的悲劇!這個八音盒的曲子來自於貝多芬的 <第111號奏鳴曲>,非常動人的旋律,本人也正在尋購這個八音盒(多年了-_-!)
至於更多的話不用多說了,把這部經典的電影收藏在心裡吧,讓它成為永久的回憶,關於秋葉子的死,就像TITANIC一樣,死了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