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有關日本田中大佐的鬼片電影
擴展閱讀
戰爭電影大捷雲播 2025-07-04 00:24:19
最新電視劇泰劇電影 2025-07-04 00:19:16
電影怎麼讀解 2025-07-04 00:10:41

有關日本田中大佐的鬼片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7-03 20:46:49

❶ 找一部香港鬼片,裡面有個日本鬼叫田中大佐

《猛鬼差館》是劉鎮偉聯手王家衛在1987年導演的一部作品,張學友、許冠英、樓南光等聯合主演。影片講述張學友與許冠英是警員拍檔,他倆所在的警察局在三十年代曾是日軍的軍營,日本戰敗後,曾有多位日本軍人在那裡集體剖腹自殺,他們冤魂不散,每逢鬼節就會蠢蠢欲動。金與孟收到得道高人的警告,說孟蘭節這些冤魂會出現,但金與孟不信鬼神,對此不以為然。直到他們所抓的犯人樓南光在警局的監獄里變成了僵屍,他們才真的相信有鬼存在。於是一場人鬼大戰在警局裡展開。該片於1987年11月19日上映

❷ 找一部香港鬼片,裡面有個日本鬼叫田中大佐

俾鬼捉

❸ 好萊塢電影中都有哪些讓人驚艷的亞洲的面孔

我覺得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鞏俐。鞏俐可以說是西方人最認可的東方女星,雖說她現在是新加坡國籍了,可是在也的確是好萊塢製片,導演還有演員們最想合作的華人女星。盡管她還是會感嘆在好萊塢她基本沒有話語權,但是比起那些一部好萊塢電影里就出現幾分鍾的亞洲明星,她的待遇真的很不錯了。

《諜海》其實和諜戰扯不上多大關系,充其量不過是在一段反映人性情感的故事中,插入了戰火紛飛的歷史背景而已。而一個愛情故事若是想要拍得磅礴大氣,並非只是添加一段戰爭的背景就能達到目的的,它需要經歷一系列的沉澱與發酵,以至於讓愛情與歷史有足夠的條件互相交融。更何況導演的初衷並不是愛情。所以在這不居中我覺得鞏俐真的是驚艷到我了,很喜歡她。

❹ 誰能介紹幾部關於二戰太平洋戰爭的電影啊

即將於6月17日在中國率先上映的跨國巨制《諜海風雲》,昨日又推出兩款主打海報及鞏俐、約翰·庫薩克、周潤發、渡邊謙四位主演的人物海報。作為華誼兄弟和美國韋恩斯坦公司強強聯手打造的合拍巨作,影片憑借空前強大的國際巨星陣容、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纏綿悱惻的亂世愛情、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成為暑期6月最受矚目的商業大片。 在好萊塢商業大片中,以太平洋戰爭為背景的作品不在少數,《諜海風雲》同樣把目光投在了1941年的上海,珍珠港戰爭爆發前夕,美國特工保羅·索姆斯(約翰·庫薩克 飾)隻身來到上海,以記者身份作為掩護,誓要找到殺死自己好友的兇手。在這個政治風雲變幻、充滿陰謀和謊言的城市裡,索姆斯認識了叱吒上海灘的黑幫老大安東尼·蘭廷(周潤發飾 )和他美麗神秘的妻子安娜(鞏俐 飾),安娜若即若離的感情讓索姆斯不能自拔,好友被殺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與此同時,死亡的氣息也隨之臨近,原來日本特務頭目田中大佐(渡邊謙 飾)隨時都在暗中伺機而動,而保羅身處的這座城市也開始崩潰、瓦解…… 作為一部動人心弦的史詩,《諜海風雲》把背景設定在動盪的時代,用復雜的人物關系串起亂世中的陰謀與愛情。從目前公布的人物海報來看,約翰·庫薩克、鞏俐、渡邊謙等主演雖然身份背景各異,眼神中均投射出凌厲冷峻的目光,儼然棋逢對手的四位高人,各自已然擺好陣仗,張力十足。

❺ 電影《霍元甲》中最後一場比賽是跟誰打的

據我了解,霍元甲自小醉心武術,但其父不想孩子成為一介武夫,遂不讓他習武。元甲與元甲徒弟被天津另一高手秦爺重創,他不問原由闖入秦爺的壽宴,威逼秦爺當場簽生死狀與他比武。最終,雖然元甲得勝,但卻因此賠上了他一生最愛的兩個人――母親及女兒的性命!大錯一手鑄成,痛不欲生的霍元甲神志昏亂,遂遠走他方。隱姓埋名棲身於一個偏遠的村落,並得村民孫婆婆及失明少女月慈照顧收留。與世無爭的農村生活,溫厚善良的村民令萬念俱灰的元甲漸忘傷痛及仇恨,生命正慢慢復甦。

日本領隊見此情形非常惱火,便親自上陣向霍元甲挑戰,二人一經交手,未經幾個回合,日本領隊便領教到霍元甲的厲害,想著明著來不行,便企圖暗中傷人,想出陰招取得勝利,誰知霍元甲已看出他的破綻,虛顯一招,當場用手肘將其臂骨磕斷,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日方的隊員們看見自己的領隊受傷了便情緒激動,隨即蜂擁而上,當即被中方公證人制止,比賽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

❻ 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餘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抗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軍收復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
發生時間:民國25年。
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蹤原因:拉肚子。
失蹤時間:20分鍾。
事變元兇:東條英機。
進攻者:清水節郎,伊木清直等。
中國守軍:第29軍「大刀隊」,軍歌「大刀進行曲」,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級將領)。
背景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斗,一面借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編輯本段軍隊配置
中國
國民革命軍第29軍 軍長 宋哲元 副軍長 佟麟閣
第37師 師長 馮治安 駐守北平,南苑,西苑,豐台
第38師 師長 張自忠 駐守天津,大沽,滄縣,廊坊
第132師 師長 趙登禹 駐守河北省大名,河間
第143師 師長 劉汝明 駐守張家口,張北,懷來
第9騎兵師 師長 鄭大章 駐守通縣,南苑
日本
中國駐屯軍 司令官 田代皖一郎中將、香月清司中將(接任)
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 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
步兵第一聯隊 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隊 大隊長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隊 中隊長清水節郎大尉
北平特務機關長 松井太久郎大佐
編輯本段反應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曾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蔣介石也於7月17日發表了關於解決盧溝橋事變的談話。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序幕。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對於在盧溝橋戰斗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葯;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華僑聯合會也致電鼓勵第29軍再接再厲。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編輯本段後續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布兵應戰的准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編輯本段影響
七七事變後,日本動員幾乎全部軍事力量,開始全面侵華。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編輯本段評價
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為全人類的公敵,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帝國主義國家的爭霸斗爭轉變為法西斯力量與反法西斯力量之間的一場較量。隨著德意日法西斯日趨一日地走向結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過多年努力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已土崩瓦解,國際社會的秩序已經失去了國際條約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國家行將發動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一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華全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今天距離七七事變的爆發已經70年了,但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至今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編輯本段「七七事變」70年
今年重聚盧溝橋老兵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電(記者:丁梅 孫祥明)今天,「七七事變」親歷者、原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老兵李鴻斌從南京啟程,前往北京參加「七七事變」親歷者重聚盧溝橋活動。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陳列館舉行座談會,為這位老人送行。同時,主辦者宣布:《國威》關愛抗日老兵公益活動拉開帷幕,一系列全國尋訪抗戰老兵的活動正式啟動。
座談會上,李鴻斌老人回憶起當時戰斗的激烈場面以及無數戰友英勇犧牲,不由得滿眼熱淚。他說,這些參加過盧溝橋抗戰的二十九軍老兵們最年輕的八十八歲,而最年長的已經一百零六歲,全國不到四十人,身體情況都不甚樂觀。李鴻斌老人向記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經沒有下一個十年(即八十周年)嘍」。
「今天來參加會議,不是只是我一個人來,代表了千千萬萬死難的烈士和戰友來的,帶著一種使命感來參加這次會議,希望社會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抗戰老兵,記住抗戰精神!」八十五歲的抗戰老兵王楚英雖不是二十九軍老兵,但也來參加《國威》關愛老兵公益活動。
據介紹,今年能參加「七七事變」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二十九軍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別是:崔金品(九十一歲),趙金典(九十二歲),張可宗(八十八歲),馬步先(八十八歲)和孫敬生(九十三歲)。七十年前,他們都是二十九軍的將士,在「七七事變」中共同抵抗侵華日軍的進攻。
屆時,六位老人將重登盧溝橋,緬懷當年戰友,共敘歷史細節,最後留下珍貴的合影。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等名將的後人,也將與老兵們一起參加紀念活動。
編輯本段「七七事變」71年
7月7日,一個承載著中華民族屈辱與悲憤、血性與榮光的日子!!!
71年前的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古老的宛平城牆上,日軍炮擊留下的彈洞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狂妄叫囂:三個月滅亡全中國。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已處於生死存亡的危難頭。
71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我國人民造成的慘重災禍,罄竹難書!!!
從明朝開始,倭寇就頻頻入侵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還記得當年戚繼光抗倭,流芳百世;甲午中日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終於到了1937年,這一年,塵封的日歷上還印刻著「日軍全面侵華」,「盧溝橋事變」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我們永遠也忘不了那曾經被鮮血浸透的南京城,到處是孤魂的呻吟,那一張張魔鬼般的笑容,令人發指!
當然,我不否認,在21世紀的國際局勢和格局下,我們作為大國要崛起,睦鄰友好是必須的,總不能周圍都是「敵對國」而走向世界,問題是這要有前提吧?
這個前提就是鬼子誠懇道歉、並賦以行動。可惜我至今沒看到鬼子有此「善舉」!
借用歷史學家郭廷以的話:銘記歷史和教訓,紀念不是為了延續仇恨!紀念是為了保留一段真實的歷史。「否認歷史害莫大焉」!——因為:「善忘從來就不是美德。」
我們不能忘記,在明治維新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和參加過14次侵略戰爭,其中10次是對華戰爭。1927年7月,日本田中內閣在「東方會議」上提出: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我們也不能忘記:日軍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在暴行最猖獗的6個星期里,共殺害我30多萬同胞,強奸2萬以上的婦女,掠奪文物、財產不計其數,史稱「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30萬以上中國人被殘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姦淫婦女,進行大規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其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令人發指。這段血腥的歷史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該遺忘的恥辱。這場浩劫是中國人永遠的傷痛,也是全人類的恥辱。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性質比二戰時德國納粹殺害猶太人更嚴重,畢竟納粹屠猶是一個黨屠殺一個民族,而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
我們更不要忘記:無賴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認侵略過中國!無知的年輕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侵略過中國!!無恥的軍國主義者說當慰安婦在當時是一種榮耀!!!
牢記歷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口號。但在更多的時候,這四個字卻僅僅只是一個口號。究竟該如何激活歷史的記憶,今天的中國人依然在爭論不休。
編輯本段電影《七七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