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以前香港的電視電影字幕都是用粵語字的,現在都是普通話字幕了,雖意思一樣,但就不是逐個字對應寫
以前的香港電影,並未將內地作為開放市場。
很多香港電影,字幕是粵語且用的多是『香港俚語』,很多字在普通話是沒那意思的,也就是『當地的土話』。
90年代末香港電影已經褪去浮華,而那個時候的內地才剛剛開始經濟發達。
所以後期的電影肯定用了普通話,才夠標准。畢竟香港電影以前那種輝煌,在香港那種彈丸之地今後是不可能的了,而大陸電影則蓬勃發展,市場又大,以標準的普通話作字幕才符合龐大的內地市場需求!
② 為什麼說香港電影沒落了呢
第一個就是時代不一樣了啊。97年之前,香港是在英國的統治之下,97年以後,香港回歸了,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員了。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也開始跟我們的國家的政治經濟密切相關了,很多人覺得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主要是因為香港的動作電影、搞笑電影、英雄電影的市場已經飽和了,加上了新的時代,香港人感覺跟之前不一樣了,所以才會有沒落的感覺。
實際上,香港的電影還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只是大家的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好了而已,這個是假象。你喜歡現在的香港電影嗎?
③ 1994年香港電影有多繁榮,為什麼94年被稱為香港電影年
香港電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是非常繁榮的一個時代,不管是什麼題材的電影,都會在短時間之內創作出來,而且收視率超級高。1994年香港電影有多繁榮,為什麼94年被稱為香港電影年?
1994年是香港電影的繁榮之年。說起香港電影,一定要說1994年的香港電影了,因為在這一年裡誕生了很多的經典之作,不管是周潤發,林正英還是李連傑或者是成龍,他們都帶給觀眾很多好看的作品。
《賭神》《醉拳2》《國產凌凌漆》,票房的號召力強大,讓人記憶深刻。在這三部影片當中,有很多明星大腕加入,其中有邱淑貞,周潤發,徐錦江,吳倩蓮,成龍,劉德華,錢家,樂迪龍,梅艷芳等大牌,所以在那一年裡,香港電影市場真的是火爆到難以想像。
④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⑤ 香港電影的發展史及黃金時代
香港電影作為全球電影史上的奇跡,曾是僅次於好萊塢的電影大國。其在藝術和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標志著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先河,最輝煌的篇章令人難以忘懷。香港電影的發展起源於1896年,隨著法國影片的引入,1903年整部故事片《基督的受難》的公映,標志著香港電影事業的第一個高峰。1924年後,盡管以西片和上海影片為主,但香港電影逐漸成長,1935年有聲電影的興起,以及1941年日本入侵後的停產與復甦,都為電影業的繁榮添磚加瓦。
1958年邵氏電影的興起,標志著全盛時期的開始,邵氏影城的啟用和新科技的應用,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成功,使香港電影邁入成熟階段。1970年代,嘉禾公司以李小龍的功夫片為標志,為香港電影注入新的活力,1980年代則是全盛時期,新藝城和石天、麥嘉等人的作品如《最佳拍檔》等成為經典。進入90年代,香港電影迎來了黃金十年,王家衛、徐克等導演創作了多部佳作,而90年代末的電影市場則開始走下坡路,香港電影逐漸與內地融合,呈現新的合作模式。
如今,香港電影雖然面臨演員青黃不接的挑戰,但其獨特的文化底色和深厚歷史,仍值得期待新的突破。電影行業需要創新,正如人生一樣,不斷前進才能帶來驚喜。老一輩的演員如張家輝、古天樂等撐起了香港電影的一片天,但新生代力量的出現對於保持活力至關重要。
⑥ 21世紀香港電影有英語字幕嗎
現在沒有了,現在翻譯過來的普通話都是很正常的。
以前因為香港電影的字幕裡面,那些粵語很多不是正字。都是口語化的,容易誤導外省人以為這就是正字,如痴線,其實應該是黐線。 還有唔使,唔駛等很多。
1963年的時候,香港政府通過了一條法例,所有的電影都必須配備英文字幕。但是當時香港外地人眾多,因為實際需要,大多數電影也配備了中文字幕,讓不懂粵語和英語的人更容易理解電影內容。那時候香港的影響力非常大,在電影上加雙語字幕就逐漸變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行業規范。
香港的製片模式,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完善,但較之好萊塢仍顯得隨意機動,工業化程度遠不夠嚴密有序。
發展歷史: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指在中國香港地區製作發行的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
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分別為: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人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