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人去非洲土著拍的電影
日本人去非洲土著拍的電影是《非洲物語》。
《非洲物語》是一部由羽仁進和Simon Trevor共同執導,寺山修司和辻信太郎擔任編劇的日本劇情電影。影片於1980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主演包括詹姆斯·斯圖爾特、Philip Sayer、Kathy、Eleonora Vallone和Heekura Simba。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老人和他的孫女以及幾個動物朋友在肯亞一個偏僻小屋裡定居的故事。他們在野生動物中過著田園生活,與外界隔絕,直到一架飛機在附近的森林墜毀,唯一的乘客因健忘症闖入他們的生活,引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
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土著部落的生活,還通過日本電影人的視角,探討了人與自然、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影片中的老人和孫女代表著一種回歸自然、簡單生活的哲學,而失憶的乘客則象徵著現代文明對原始生活的沖擊。這種跨文化、跨地域的敘事方式,使得《非洲物語》成為一部具有深刻內涵和廣泛影響力的作品。
此外,《非洲物語》還展示了日本電影人在國際電影市場上的活躍度和創作實力。通過這部電影,他們成功地將日本電影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與非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相結合,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兼具藝術性和觀賞性的佳作。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日本電影在世界電影文化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㈡ 平淡的《比海更深》,溫情中帶著苦澀,是如何博得眾愛的呢
家庭電影《比海更深》是枝裕和作品的一貫風格,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卻講出了很多人生道理,平淡到讓人落淚,人生從來都是不容易的,不要想太多不切實際的東西,活在當下,愛能所愛,生活得繼續,平凡的生活中蘊藏著人生的真理。同時,溫情中帶著苦澀的家庭片,和步履不停有點相像,但更苦澀一點,波瀾不驚的生活敘事風格,卻在不經意間將苦澀和感動傳遞出來。
稀鬆平常的對話,不時就讓人輕松的歡心一笑,在細微處體會著生活的無奈與趣味,或者說在溫情中感受到了苦澀。越是日常生活片段的截取越有值得回味的哲思,認清了自己也認清了他人,步履不停的日常,比海更深的情感,依然是平淡如水又蘊含人間百味的是枝裕和,明明只是一隻蝴蝶起舞的清風拂面,內心卻像一場登陸的台風,風雨之後,把那些帶走的和帶不走的,全都晾曬一遍,這就是人生。老人對離世哀傷的預感,最後母子之間的對話實在催人淚下,比海更深的,反而是細水長流的感情與羈絆。
㈢ 求一部70、80年代的日本生活片
電影名為《望鄉》,講述了一個70、80年代日本女孩的悲慘命運。由於家境貧寒,她被賣至海外成為妓女。她憑借賣身所得,資助家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然而,她的家人卻在她最需要支持時,因為她的職業而拋棄了她,認為她丟盡了家人的臉。
在她孤獨地客死在異鄉(可能是東南亞)後,她的墓碑朝向日本。這個故事反映了那個年代許多日本女孩的命運,日本人稱之為「南洋姐」。這部電影的故事基於真實事件,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社會的殘酷現實。
㈣ 《明日家族》理想的家庭生活
昨晚把大學同學推薦的《明日家族》看完了。本來以為是日劇,還納悶怎麼第一集有一個半小時這么長,看到最後才發現是電視電影。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日式家庭片,簡簡單單,溫柔舒服,沒有什麼復雜的故事線,就是以兩代屋為中心探討了家庭成員間的相處問題。
整部電影的劇情比較平淡,平實樸素的日常,完全融進了生活,沒有一絲絲表演的痕跡,從最微小的角度切入家庭,輕松詼諧也不缺乏反省,像是細碎平淡的溫情生活小品,每個人物都是那樣生動可愛。父女日常、夫妻磨合、翁婿互動每一條都刻畫得細膩自然,情感如涓涓細流般直滲入到人的心底。
雖然故事實在太單薄,但好在劇情勝在溫馨又有趣。下屬變成領導又要娶自己最愛的女兒並住在一個屋檐下,實在太有戲劇性了。日劇相互理解和體貼包容的溫暖家族情,也很感人,能擁有這樣的父母真的是太幸運了,溫情又不失有趣,一家人每個人都太可愛了。
四個人間的喜怒哀樂交出了當代日本人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夫妻之間相處、以及住房問題上的最和諧的解決方式。除了最後一段父女吃飯的戲讓人感動之外,父親在讓他們別住在家裡那段也格外動容。看似注重儀式古板死心眼的爸爸,說出那句「這是讓女兒痛苦的地方」 啊!其實心裡一直都以最簡單最純粹的方式關心著她!
另外點頭哈腰、相互給對方斟酒、撤掉跪墊莊重地鞠躬及回禮等等,日本人在對待親人上也會是畢恭畢敬。於是挽著父親手、和媽媽在榻上相擁、背醉酒妻子回家等身體接觸就顯得格外可愛且親密,所以這電影告訴了我們,家人啊,還是多點相見多點接觸得好!
演爸爸的演員簡直就是日本的葛優,太喜劇了,幽默風趣可愛。題材很有趣,站在獨生女一家人的角度展現父母子女之間的情感牽絆。數次落淚,和我的家庭很相似啊,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父母對孩子的依賴不舍,同時又不想成為負擔。
女兒想成為媽媽一樣的女性也是很新奇,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學說她從小的體驗就是一定不成為媽媽那樣的處境。當時看圓桌派的周軼君說女兒最不想像的人就是媽媽,深有感觸。但是隨著年齡成長,越來越心疼媽媽,想為父母的處境著想,也為自己的將來考慮,雖然很煩,但是希望有解決辦法吧。
這是一部溫馨的家庭劇。主角的家庭,主角的人生,太令人羨慕,在這樣的家庭里,可以輕松抵禦挫折不悅,家能給人克服困難的力量,只要回到這樣的家,就會感到,一切都不是事。即便是過於美好,過於理想的生活,也絲毫不影響傳達一切真摯的東西,這種真摯表現在演員們的舉手投足間,也掩藏在淚花閃閃的笑顏里,它是動人、親切可捕捉的。
雖然整部影片說著略微有些過於童話的故事,現實中互相體諒的情況確實是有,但是很難很少,所以偶爾看看童話也挺好。
㈤ 【中外熒屏巨星】日本電影《人證》的主人公們現今如何
《人證》是1974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森村誠一的同名小說。電影講述了美國士兵及其兒子在戰敗後日本的生活,以及與日本女性的復雜情感糾葛。其中,主要角色包括電影的女主角八杉恭子、黑人兒子喬尼·海瓦特和日本刑警棟居、美國警察探長肖夫坦。
女主角八杉恭子由岡田茉莉子飾演。岡田茉莉子出生於1933年的東京,是電影世家出身,自小受到家庭藝術氛圍的影響。她在1951年進入東寶公司演技研究所,開始了電影生涯。她曾參演過近百部影片,其中《舞姬》、《藝妓小夏》、《女演員的自白書》、《今年之戀》等作品深受觀眾喜愛。在《惡女的季節》中,岡田茉莉子的出色表演贏得了當年的日本《每日電影》最佳女配角獎。盡管在1987年一度息影,但她在2002年後重新活躍在影壇,繼續她的演藝事業。
黑人兒子喬尼·海瓦特的扮演者是喬山中。他與電影中的角色有類似的家庭背景,父親是美國士兵,母親是日本人。他的真實表演體現了對角色深入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對生身母親的渴望。喬山中還是一位歌手和拳擊手,電影《人證》的主題曲《草帽歌》就是他演唱的。遺憾的是,2011年他因肺癌去世,享年65歲。
日本刑警棟居的角色由松田優作扮演,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明星,曾在多部影片中擔任角色。他以電影《復甦的金狼》獲得過日本電影學院最佳男主角提名,並在1990年獲得特別獎。不幸的是,1989年11月,松田優作因膀胱癌去世,享年40歲。
美國警察探長肖夫坦的角色由美國好萊塢著名演員喬治·肯尼迪飾演。他出生於1925年的美國,曾從軍十六年,在退役後投身演員生涯。他參演過《是誰讓我腦死了》、《突襲貝魯特》、《復活之日》等多部電影。2016年,喬治·肯尼迪因病去世,享年91歲。
㈥ 求反應日本人真實生活的電影或電視劇一定要反應真實
反應真實日本真實生活的電影是《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打工仔買房記》。
1、《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是由山崎貴執導,吉岡秀隆、加藤小雪、堀北真希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5年11月5日在日本上映。
2、《打工仔買房記》富士電視台於2010年10月19日首播的電視劇。由嵐的成員二宮和也主演,香里奈、井川遙、竹中直人、淺野溫子等合演。
(6)日本人日常生活電影擴展閱讀
1、《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講述了1958年,在東京下野有一間叫鈴木的汽車修理店,店主叫鈴木則文,他與妻子友枝兒子一平生活幸福和睦。一天,他們迎來了從鄉下到大城市工作的星野六子到店裡打工,滿心以為會到大公司工作的六子來到店裡之後非常失望,但她還是很虛心的留下打工。
期間則文對六子有過誤會,但冰釋前嫌之後4人成為了一家人。六子在聖誕節收到了鈴木一家送的車票,她可以在新年期間回家,但她卻哭著把票退給了鈴木先生。
2、《打工仔買房記》講述了三流大學畢業後就職的武誠治,因為無法適應公司生活、工作三個月後便辭掉了工作。一心以為自己可以找到好工作的誠治在求職路上卻並不順利,只得過著打工仔的生活。這使得嚴厲的父親對他非常生氣,父子倆的沖突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