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奪冠真實評價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歷程,135分鍾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可以拍5部電影。如何取捨,如何更准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捨。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但影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隊決賽3比1戰勝塞爾維亞的那場球,而是聚焦到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
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霸主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並存。
之所以選擇郎平為主線,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成績和影響力,更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全程見證和參與了中國女排成長的人。郎平運動員時期隨中國女排拿到4個世界冠軍,執教期間又率隊拿到3個冠軍。中國女排的10個世界冠軍中,有7個直接跟郎平相關。
《奪冠》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老女排,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奧
㈡ 電影《奪冠》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奪冠》劇情細節解讀
電影《奪冠》自上映以來,反響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裡面的女排精神,看哭了不少人,而且電影還還原了當年時代的一些場景,勾起許多人回憶,那麼,電影《奪冠》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下面餐飲美食網小編就來說說。
電影《奪冠》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
1、為什麼選擇漳州?有人說是當地物產豐富,尤其盛產水果,這在食品匱乏那個年代是一個必要考慮的先決條件,並且當地也有專門的「女排集訓食譜」作為考量。也有人說漳州地理海拔、經緯度有關,因為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女排隊員在漳州訓練後彈跳提高,反應靈敏,身體趨向平衡,集訓前後判若兩隊。究竟是哪種原因咱也不得而知,但當年排球處處長錢家祥帶隊在南方甄選排球訓練基地的時候,來到漳州,回饋了16個字:「領導重視,群眾喜愛,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大概這就是答案。
2、「從頭開始」電影中有個很有意思的80年代印記,就是燙頭,中日大戰中,包括中國女排和日本女排,全部燙頭,這是真事兒。那個年代相對純朴,頭發是黑色的,眉毛都粗粗濃濃。但也是那個時候,流行風氣開始進入內地,年輕人流行起燙發。燙發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時尚,又趕時髦又好打理,那種頭上卷著無數個塑料夾子的卷發技藝,至今還留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最起碼在一些老照片老電影里還能見過。電影中女排出征前做頭的場景,據郎平回憶說是真實考究,那家「四聯美發店」,也是80年代有名的美發店,這家坐落於北京王府井金魚胡同西口的理發店,承載了很多老北京追求「發型時尚」的記憶。這家店1956年由上海遷至北京,因為時代原因一度關張。1978年改革開放,「新風理發館」宣告終結,四聯美發店重新開業,並購置了四台電燙機。沒想到卻引起了轟動,因為「中國許可燙發了」這件事,當時可以說世界轟動,一堆老外扛著攝像機跑到「四聯」一頓狂拍,連理發店價目表都登在一家日本媒體上。至此,中國理發業,從單純的剪發,擴展到美容美發的領域,就是從「四聯」這幾台電燙機說起,目前這家店還在王府井。
3、《廬山戀》電影中,女排姑娘一起看的電影叫做《廬山戀》,同樣也是一代人的記憶。這部電影算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偶像劇。在80年代不但出現了「中國銀幕第一吻」,而且堪稱時尚指南,據不完全統計,電影中男女主角一共換了43套戲服,掀起了「來說走就走的旅行,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的全民名山大川談戀愛的風潮,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廬山堪比如今的麗江,無數男女前往廬山期盼艷遇,堪稱思想首次啟蒙。電影中女排姑娘從燙頭到看《廬山戀》,就是顯示那個年代女孩對時尚的追求,都是年輕女孩啊,這幾處設計蠻有人情味的。
4、「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電影中,這句標語很醒目的出現在了訓練基地的牆壁上,對於80後來說,這個詞含橘是很有時代印記的都知道1981年中國女排實現了中國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目標,但並不是最早的,這句話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也與中國女排無關。那是在1979年9月8日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第一次參加重大國際比賽的17歲中國跳水新星陳肖霞擊敗前蘇聯名將卡列尼娜,奪得女子跳台跳水金牌。當時《中國體育報》刊登她奪冠的消息時候,專門配文就是這個標題——《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並被《人民日報》全文轉載。當時中國剛剛迎來改革開放初期,一切百廢待興,從經濟到科技全方位落後,體育也是一樣。PS,就在這句口號提出兩個月之後,1979年亞洲錦標賽上,中國女排首次擊敗如日中天的日本女排,奪得亞洲冠軍,無疑也是一劑強心針。所以,在電影《奪冠》中,對老女排姑娘那句話:「我要證明給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幾乎就是當時中國體育界的主旋律,就是要用體育賽事,讓世界認識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這是「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背景條件,振興中華的口號從體育開始。
5、教練我想打排球為什麼大家那麼看重冠軍?因為那個時候太需要這種東西了,女排恰恰是應了當時整個社會發展的大的局勢,正確的姿態出現在了正確的時間上。而如今呢,「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個口號真的過時了,所以在教練員對待隊員的激勵上,片中吳剛與鞏俐採用了不同的方式。老女排時期吳剛可以用家國榮耀來給隊員們上課,但新時代就不同了,片中鞏俐的話說得很明白,你是否奪冠,沒人care你,但你打球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6、改帶「時代之聲」宋世雄《奪冠》前半段最讓人驚喜的就是談殲團宋世雄的聲音,那才是中國好聲音。宋世雄是中國第一代體育解說員,也是對當代中國人影響最深的一位體育解說員,哪怕您可能記不起他解說過什麼比賽,但一定記得他的聲音。宋世雄從1960年就開始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體育評論員,直到2000年退休,40年解說生涯,他的聲音可謂影響了好幾代人。而且宋世雄與中國女排有著不解之緣。1981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的時候,當時國內環境電視機還是少數(主要是黑白電視),收音機居多。作為比賽解說,宋世雄氣勢磅礴,高亢激昂,語言流暢,聲情並茂,讓聽者感覺就像坐在現場看球一樣,而且就在那個時候,「女排精神」這四個字,就是通過宋世雄的聲音,傳遞給當時電視機和收音機前的觀眾,並影響至今。所以電影《奪冠》也是完全的還原了這個瞬間,而是這段音頻是錄音重放,是81歲高齡的宋世雄老師重新配音,瞅瞅這么多年人家這嗓音保持的多麼鮮活。
7、「鐵榔頭」郎平和宋世雄,二位已經相識於1978年(當時郎平才18歲),如今已經他們自己的友誼已經度過42年了。但是到如今,宋世雄老人依然會說:「這么多年,別人問我偶像是誰,我就說,是郎平!郎平!」郎平「鐵榔頭」的綽號就是宋世雄解說時給起的。據說源自宋世雄看比賽的時候,郎平扣殺通常沒人能接得住,一錘定音,結合郎平的姓氏,「鐵榔頭」這個稱號由此誕生。
8、魏秋月電影中新女排全部由真實隊員本身出演,僅一人除外,就是魏秋月。為什麼不演?人家正處於孕期,無法出演,就這么簡單。(電影中也展示了魏秋月談戀愛的情節,這也是源自真實)電影中飾演魏秋月的,是現任國家隊隊員姚迪,她和魏秋月同為津門姐妹,兩人打的都是二傳,在顏值方面二者也是旗鼓相當(姚迪曾被日本球迷評選為中國女排第一美女),並且她在2019年,跟隨中國女排獲得了女排世界盃冠軍。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㈢ 電影《奪冠》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情節
電影《奪冠》中細思極恐的情節有一段是郎平如何讓女排隊員們認清自己,找到從事排球這項運動的初心,只有這樣,她們才能真正發揮出來。其中郎平與朱婷的對話,讓人感覺細節滿滿。
電影中,郎平帶著女排所有隊員去了福建漳州,當年的老女排訓練基地。
郎平問女排隊員們:「你們愛排球嗎?」然後她問朱婷:「你為什麼要打排球?」朱婷說「為我爸媽。」郎平說你再想想,朱婷然後說「(為了)成為你。」
郎平說如果這樣的話,「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郎平又說如果你不想清楚,那就不要練了,還不如回去打工。「你這么高,打工人家都不要你。」
郎平和朱婷的這段對話,在電影里就只有短短一分鍾不到,但背後卻有很大的信息量,你只有了解了朱婷的成長經歷,你才能體會到這段對話背後蘊含的那種力量,細細想來,讓人感慨不已。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朱婷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朱婷是河南周口人,她出生於1994年,她前面還有2個姐姐,後面還有2個妹妹,朱婷的父母一心想要個兒子,所以前前後後生了5個閨女,當年光超生罰款就交了不少。
朱婷父母本來就是農民,因為這些原因,家庭非常困難。所以朱婷的父親農閑的時候開了個修車鋪補貼家用——這些在電影里都有所展現。
《奪冠》
奪冠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1980年訓練賽,中國女排對戰中國男排冠軍江蘇隊,女排負。但那一代女排訓練之艱苦,之刻苦,之永不言棄,已躍然銀幕。
1981年大阪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戰日本隊,贏得了中國三大球第一個世界冠軍,宋世雄那鏗鏘有力、極具辨識度的解說,一下子將觀眾帶回了那個激情澎湃、陽光普照的年代。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小組賽,中國隊對戰當時主教練是郎平(鞏俐飾)的美國隊,中國隊教練(黃渤飾)站在場邊,全神貫注,面帶笑容。郎平和那一代中國女排在那一刻所經歷過的掙扎,令人心疼。
2013年,郎平正式再次掛帥執教中國女排,帶領著中國女排開啟了新的歷史階段。2016年裡約奧運會四分之一淘汰賽,中國隊對戰東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隊,最終獲得了奧運會的金牌。
㈣ 《奪冠》為什麼不提陳忠和,
《奪冠》提陳忠和了,青年陳忠和由彭昱暢飾演,中年陳忠和由黃渤飾演。
陳忠和,1979年,22歲被調到國家女排任陪打教練。每天需揮臂上千次完成扣球。為幫助女排隊員了解對手,他將日本名將江上由美,美國名將海曼等各國主力模仿得惟妙惟肖。後又成為創造女排中興時代的英雄主帥。
影視評價
《奪冠》電影珍貴的地方,它沒有停留於煽情,沒有對對集體主義的完全服膺有過度的美化,相反,它傳遞的體育精神有著與時俱進的變化,能夠在以一個科學的、專業的、開明的、尊重個體自由和價值的胸懷去看待體育。